把玄奘的取經路線標註在地圖上才發現,難怪要走十七年!

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年僅26歲的青年和尚玄奘僅帶著一個弟子離開京城長安,去往天竺(印度)遊學(取經)。

把玄奘的取經路線標註在地圖上才發現,難怪要走十七年!


他們翻越雪山大漠、絕壁深淵, 最終到達如今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多個佛寺修行。貞觀十九年(645年),歷經17年,47歲的玄奘回到了長安,與玄奘的一行隨從最終只剩下曇無竭等5人返回, 帶回經書657部,並翻譯了《觀世音受記經》。

把玄奘的取經路線標註在地圖上才發現,難怪要走十七年!


取經路線如下

長安(今陝西西安)——秦州(今甘肅天水)——蘭州——涼州(今甘肅武威)——瓜州(今甘肅安西縣東南)——玉門關——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魯番)——阿耆尼國(今新疆焉耆)——屈支國(今新疆庫車)——跋逯迦國(今新疆阿克蘇)——凌山(今天山穆蘇爾嶺)——大清池(今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葉城(即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國(都在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鐵門(烏茲別克斯坦南部茲嘎拉山口)——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興都庫什山)——今阿富汗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天竺(今印度)。

如果把路線標註在地圖上是這樣的:

把玄奘的取經路線標註在地圖上才發現,難怪要走十七年!


看到這張地圖是不是很驚訝!這完全是兜了一個大圈子嘛,雖然沒有十萬八千里那麼誇張,兩萬裡還是有的。再加上玄奘一路上在多個佛寺修行,還有路上遇到的各種困難險阻,歷時十七年才取經回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