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期,武都太守馬防、虞詡,對兵法活學活用,平定羌人叛亂

東漢時期,武都太守馬防、虞詡,對兵法活學活用,平定羌人叛亂

車騎將軍馬防,用疑兵之計,羌人頭領佈防走投無路率羌人投降

漢章帝建初二年,也就是公元77年,金城、隴西兩地的保寨羌造反。馬援的兒子馬防率領了三萬兵馬前去征討,馬防是以代理車騎將軍的身份統領兵馬。

羌人首領布橋圍困了臨洮(現在甘肅省定西市岷縣境內),馬防想派兵去解圍,但是通往臨洮的道路十分狹窄難走。馬防採取了疑兵之計,命令幾百米騎兵分作前後軍,在距離臨洮不遠之處設下大營,豎起了很多旗幟,並放出天亮便要進攻臨洮城的風聲。

東漢時期,武都太守馬防、虞詡,對兵法活學活用,平定羌人叛亂

​羌人在軍事謀略方面,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單純的。他們得到的探子傳來的漢軍人多勢重的消息,等到天亮看到漢軍發起進攻,便驚慌潰逃,馬防大敗羌人,得到了臨洮城,並且對投降的二萬多羌人採取了恩威並施的政策。

公元78年,被馬防大軍逼得走投無路的羌人頭領布橋,在現在的甘肅省甘南州舟曲和隴南市宕昌一帶,率領一萬多羌人投降此次羌人叛亂被馬防降服。

漢章帝龍顏大悅,下詔令馬防回朝,任命馬防為車騎將軍。後來,馬防因平定西羌有功,在漢章帝一朝位極人臣,權傾朝野。

東漢時期,武都太守馬防、虞詡,對兵法活學活用,平定羌人叛亂


羌人在丁奚城建立政權,漢朝強制遷徙四郡漢人,不堪其苦的漢人隨羌人造反

漢安帝永初元年,即公元107年,羌人舉行了大規模的起義。這次羌人起義的起因,在於當時的東漢政府對於金城、隴西、漢陽三郡的羌人強徵了數千人,讓他們到西域去作戰。因為目的地路途十分遙遠,在去往西域的路上,這些被強徵的羌人打算逃亡,失敗後遭到了軍隊的的殘忍殺害,因此激起了羌人的大規模反抗。叛亂的羌人在丁奚城(現在寧夏自治區靈武市南)建立了羌人政權。

因為羌人在當地勢大,漢安帝下詔令隴西、安定、北地、上郡這四個郡的漢人遷徙離開當地,以避羌敵之禍。這個遷徙令雖然從表面來看似乎是為了當地的漢人著想,但是在實施的時候,卻並非按照當地漢人的自願選擇,而是強制執行。當地的漢人莊稼還未成熟就被軍士全部割倒,房屋也被拆毀,很多人被迫背井離鄉,往三輔(現在陝西省中部地區)遷徙。

在遷徙途中,條件非常艱苦,這些被迫遷徙的漢人既沒有吃的東西用來果腹,也沒有衣服來禦寒,途中也沒有可以歇息的地方,晚上就睡在荒郊野外,民眾流離失散,釀成了許多人間慘劇,死去的人不計其數。在這種情況下,許多被逼的失去家鄉和活路的漢人,也響應羌人的叛亂一起造反,他們攻下了上邽(現在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西部),羌人起義的聲勢更加壯大,對東漢政權的統治也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東漢時期,武都太守馬防、虞詡,對兵法活學活用,平定羌人叛亂

鄧太后委任虞詡為武都太守,虞詡反其道用孫臏之計,平定武都羌人叛亂

虞詡臨危受命武都太守

漢安帝永初二年的冬天,廣漢塞外的參狼羌人投降了漢朝,朝廷於是在廣漢北部設立了廣漢屬國都尉,治所在現在甘肅省隴南市文縣境內。

漢朝的皇帝們對於年號的更換還是比較頻繁的,漢安帝元初二年,也即公元114年,武都郡的羌人再次造反,鄧太后因為虞詡的文韜武略都很出眾,任命虞詡為武都太守,臨行之前還在嘉德殿接見了虞詡,給予他豐厚的賞賜。虞詡果然沒有辜負鄧太后的期望,以高超的軍事才能取得了據對的勝利,讓我們來看一看,虞詡太守的這一波神操作。

東漢時期,武都太守馬防、虞詡,對兵法活學活用,平定羌人叛亂

羌人聽說漢朝派虞詡來武都郡平叛,就預先在陳倉、崤谷一帶埋伏了幾千人馬,據考證,崤谷大概就是在現在陝西省寶雞市的大散關附近。虞詡領兵到了谷口,他並沒有貿然前行,而是命令軍隊停止前進,並對外宣稱已經向朝廷申請派援兵來支援,等到援兵到後再前進。當然,虞詡放出的這個風聲是用來麻痺羌人的,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朝廷的援兵。

看到虞詡停兵不前,並且放出了等待援兵的消息,兵力並不充裕的羌人當然不會浪費幾千人馬在這崤谷陪著虞詡等援兵,他們於是分兵去攻打掠奪旁邊的幾個縣。看到羌人分兵撤離崤谷,虞詡便命兵馬日夜兼程往前趕路,而且下令兵士們每次做飯的時候都要做兩個灶,每天還要增加灶的數量。尾隨的羌人看到漢軍每天修整時埋鍋造飯所做的灶越來越多,他們也搞不清虞詡到底有多少兵馬,於是只是偷偷地跟在虞詡軍隊的後面,並不敢與虞詡的軍隊產生正面的衝突,更不敢出擊。

東漢時期,武都太守馬防、虞詡,對兵法活學活用,平定羌人叛亂

孫臏減灶,虞詡增灶設疑兵

虞詡手下的人以兵法問他:當初孫臏是令軍士減少所做的灶,以向敵軍示弱,且每天行軍的速度不超過三十里,以避免發生不好的狀況,而太守您現在卻令我們每天要行軍二百里,這與兵法所講的並不相同,這又是什麼道理呢?

虞詡說,我們兵少,羌人兵多,如果我們行軍速度太慢則容易被敵軍追擊,但是我們如果加快行軍速度,則敵軍不能預料我們的行程。敵人看到我們每天做飯的灶越來越多,必然會以為郡內的援兵已經與我們匯合,而我們的行軍速度又這麼快,敵軍就更加不敢來追擊我們了。孫臏當日是向敵人示弱,而我現在所用的策略是向敵人示強,這種區別是因為所面對的形勢有所不同,我反其道而用之,但本質是一樣的。

東漢時期,武都太守馬防、虞詡,對兵法活學活用,平定羌人叛亂

經過日夜兼程的急行軍,虞詡率領著軍隊到達了武都郡,這時候羌人才發現上當了,虞詡的軍隊實際上不到三千人。羌人萬餘人圍攻赤亭(現在甘肅省隴南市成縣西北部)已經十多天,虞詡下令軍士們不用強弩硬弓,只用小弩來對敵軍射擊,羌人一位虞詡的漢軍沒有射程遠威力大的弓弩,便對虞詡很輕視,合兵來攻,虞詡這時命令軍士們用強弩硬弓對敵射擊,二十個強弩對準一個敵人設計,自然每射必中,羌人死傷慘重,大為震驚。

第二天,虞詡讓軍士們列隊從東門出,迴轉到北門入,而且不斷地讓軍士們換衣服,這樣一遍一遍出而復入,用以迷惑羌人。羌人的探子只看到城中的漢軍不停地出出入入,還穿著不同的衣服,也搞不清虞詡的城中到底虛實如何,他們以為虞詡城中有很多兵馬,驚懼逃散。

東漢時期,武都太守馬防、虞詡,對兵法活學活用,平定羌人叛亂

虞詡已經料到羌人逃散的去向,便在必經之處的河流的水淺的地方埋下了伏兵,將潰逃至此地的羌人攔截掩殺,羌人大敗。

虞詡至此終不負鄧太后的重託,平定了羌人叛亂,他又築起營寨,招攬因戰事而流亡的民眾,賑濟貧弱,鼓勵恢復生產,後來虞詡又在郡內修復水道,二三年的時間裡,武都郡的居民就恢復到了四萬餘戶,此後數十年間,武都郡都處於安定繁榮的發展之中。

這一次羌人大起義失敗之後,武都郡內局部的羌人小規模起義也時有發生,在接下來的文章裡,讓我們繼續探這些有趣的歷史,也討歡迎朋友們一起來聊一聊。

東漢時期,武都太守馬防、虞詡,對兵法活學活用,平定羌人叛亂


本文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評論和轉發。歡迎對我加關注,我們一起去探尋更多好看好玩的歷史和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