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和《大話西遊》孫悟空形象之比較


電影《大話西遊》與原著中孫悟空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別,《西遊記》是一部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神魔小說,小說的靈魂人物孫悟空,機智勇敢,熱愛自由;他嫉惡如仇,懲惡揚善;他不畏神權,無所畏懼,可謂是一個完美的藝術典型。從大鬧天宮到西天取經,從齊天大聖到鬥戰勝佛,一部《西遊記》就是一部孫悟空的成長史。


縱觀兩部作品,無論是神通廣大的孫悟空,還是平凡無奇的至尊寶,最終都擔任起西天取經的重任,人生之路也早已被註定。《大話西遊》重塑了孫悟空的形象,消解了經典孫悟空的神聖性,將其還原為一個世俗形象。


我們將通過兩個孫悟空形象的全方位對比,進而對孫悟空形象有一個更全面的展示,這也有助於在更高層面上去理解《西遊記》這一光輝鉅著。


《西遊記》和《大話西遊》孫悟空形象之比較




一、兩個孫悟空形象的相同點


(一)言行舉止如出一轍



《大話西遊》中至尊寶對於孫悟空的轉變,並不是對其毫無根據、大刀闊斧的重構,在至尊寶的骨子裡仍然透露出孫悟空的特質。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很多時候打敗妖怪都是依靠各路神仙的力量,小說中有許多他與眾神嬉戲打鬧的場面,就彷彿市井細民鬧市打架鬥毆一樣。孫悟空的言行舉止更像是一種“自黑”,就如同端起一盆髒水潑向自己,他的這種“自黑”行為與那些莊重神聖的事物針鋒相對,他的目的就是使這些事物受到褻瀆,同時也完全暴露出自己滑稽可笑, 不三不四的本色。


在《大話西遊》中,至尊寶的言行舉止滑稽荒誕, 狂放不羈,他滿嘴髒話,地痞無賴氣十足,而這些恰恰是在孫悟空的滑稽荒誕小丑特質上的誇張、改造而成。《大話西遊》隨處可見顛覆神聖和戲弄權威的話語和行為,至尊寶滿口“笨蛋”“靠”“放屁”等汙言穢語,成為孫悟空後,用來大戰群妖的武器竟然是撅起屁股放屁,打一個誇張的噴嚏,這種玩世不恭、自汙汙人的行為與《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如出一轍。


《西遊記》和《大話西遊》孫悟空形象之比較


至尊寶身上雖然有孫悟空的影子,但他並不是孫悟空的簡單複製,他們雖然言行舉止如出一轍,但各自表現出來的精神內涵卻大相徑庭,正因為這些改造和創新,使經典孫悟空形象有了新的活力,也更加飽滿豐富。




(二)英雄本色的內在傳承



《西遊記》中孫悟空給讀者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那種嫉惡如仇,桀驁不馴的英雄氣質。如“大鬧天宮”這一節,他偷吃蟠桃,糊弄眾仙, 又吃光太上老君的仙丹,並且在玉皇大帝面前,喊出了“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英雄之音。正是因為孫悟空機智勇敢,嫉惡如仇,神通廣大的英雄氣質,使他可以在取經路上普渡眾生,造福百姓。


《西遊記》成功塑造了孫悟空這一英雄形象,他成為大智,大勇,大力的象徵,因而成為人們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


《大話西遊》中至尊寶起初是不承認成為英雄的命運的,與紫霞仙子相信命運不同,他只相信自己, 當他死在春三十娘劍下的一瞬間,他幡然醒悟,人活著不光是為了自己,還應該勇於接受命運,實現自身價值。當至尊寶拿起金箍,表明他已經做好準備,拋開自己的世俗雜念,但這樣就意味著必須與心愛的紫霞仙子分離, 在愛情與責任之間,他選擇了後者。直至此時,至尊寶才成為一個真正的英雄。


孫悟空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的偶像,不僅因為他的神通廣大、機智勇敢,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所體現的英雄本色,他是一個人性色彩十足的英雄,同時也是一個追求自由、無拘無束的人。在《大話西遊》裡,孫悟空又被還原為一個世俗平民形象,至尊寶粗鄙無恥, 庸俗不堪,但卻最為真實,他懷著讓萬物自由、快樂的雄心,懷著對紫霞仙子的無限深情,勇敢接受自己的命運,戴上金箍成為孫悟空,成為一個蓋世英雄。




(三)悲劇性意蘊的一脈相承



1. 摘不掉的金箍



《大話西遊》對學術研究最有意義的貢獻就是對金箍這一符號的闡釋,電影一開始,唐僧喋喋不休的說教令孫悟空心煩意亂,生不如死,甚至想要殺害唐僧。這裡唐僧的說教就是《西遊記》中拘繫孫悟空的緊箍咒———《定心真言》的虛化,孫悟空追求個性自由的心被倫理道德和強權意志所壓迫。


《大話西遊》中金箍實指金剛圈,金剛圈也是影片著重表現的東西,至尊寶戴上金箍變成孫悟空,這就是他的“成人儀式”,這個儀式也包含多重意蘊:一是身份的不同,戴上金箍之後,至尊寶就是齊天大聖孫悟空,這是對齊天大聖的加冕,但加冕也代表著割裂,金箍直接割裂了至尊寶和孫悟空兩種身份,戴上金箍世上一切與他無關,不能再有半點留戀。二是責任的擔當,戴上金箍後就要盡職盡責,一心一意護送唐僧西天取經,重新改寫歷史。


《西遊記》和《大話西遊》孫悟空形象之比較


金箍象徵著孫悟空內心與外界的衝突,金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唐僧“降服”孫悟空的法寶,金箍戴在頭上也就時刻提醒孫悟空和唐僧身份的不同,徒弟只能對師父畢恭畢敬,否則就會受到懲罰。這些悲劇都熔鑄在金箍裡,孫悟空被定義的人生,孫悟空最後的屈服,孫悟空失去愛情的痛 苦,都被一個金箍完美折射出來。




2 被註定的人生之路



《西遊記》中,孫悟空人生是早已被設定好的,不由自己選擇,他對自由的追求,他的反抗性格,在命運的安排面前都顯得黯然失色。從出世到反抗再到成佛,孫悟空都一步不落地走著被安排好的人生,他別無選擇,只能被剝奪自由,兢兢業業,一心一意西天取經,這樣一種設定好的人生就是一個悲劇的人生。


當孫悟空一步步立地成佛,修成正果之後,他的內心早已失去了對自由的熱情,沒有了當年“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叛逆精神,失去了作為其存在標誌的反抗性格,成為一個無慾無求,清心寡慾的“佛”。可以說,孫悟空的一生是徹頭徹尾悲劇的一生。


電影《大話西遊》更像是一部孫悟空的愛情悲劇,至尊寶對愛情的追求正好映射出現代人對理想的追求。《大話西遊》一反《西遊記》不談愛情的傳統,極力宣揚愛情,愛情成了影片中人物唯一的嚮往。在《大話西遊》中,至尊寶只能痛苦地看著紫霞仙子身處危險而無能為力,最後不得不戴上金箍成為孫悟空,這也意味著他要拋棄人世間的愛恨情仇, 專心於取經事業。


《西遊記》和《大話西遊》孫悟空形象之比較


的確,無論是《西遊記》中的孫悟空還是《大話西遊》中的孫悟空,前者摘下金箍得到了自由,卻失去了內心的自由;後者敢愛敢恨卻不能捍衛自己的愛情,他們都像是一條狗,處在早已被註定好的命運悲劇之中。




二、兩個孫悟空形象的不同點


(一)性格內涵的迥異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是一個追求力量至上的妖怪形象,他認為拳頭大了就是道理,用武力為自己開闢新天地。在孫悟空的心中沒有以德服人的觀念, 只有武力征服,因此《西遊記》中的孫悟空體現了追求武力至上的“妖性”。


拳頭大不等於只會用蠻力,孫悟空與妖怪作戰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花招百出。如果遇到法力高強難以降服的妖怪,他就變成一隻小蟲鑽進食物,在獅駝嶺中鑽進老魔的肚子裡搗亂,把老魔的心肝用繩子繫住,用力撕扯,使敵人痛苦不堪,只好投降。不管是採用什麼手段,制服對手才是目的,這是孫悟空作為猴精靈淋漓盡致的“妖性”表現。


與充滿“妖性”的孫悟空相比,至尊寶多了人性的一面,他雖然庸俗齷齪,卻執著於愛情,這阻礙了他覺醒為孫悟空。作為平常人的至尊寶追求很簡單,只是想擁有一份真摯的愛情,而紫霞仙子也只是想得到這樣一份愛情,而至尊寶他拒絕相信天意和緣分,他並不接受自己的命運,因為在他看來這些完全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所以,他只能選擇逃避,千方百計想要得到月光寶盒,回到屬於自己的平凡生活中。


《西遊記》和《大話西遊》孫悟空形象之比較


《大話西遊》賦予了經典孫悟空所缺失的人性,塑造了至尊寶的“情聖”形象,使孫悟空具有了新的人生內涵———愛情,使得經典孫悟空形象更加豐富多彩。




(二)對待唐僧的態度不同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時時事事想著師父,千斤重擔一肩挑,而且有錯就改,不斷錘鍊護送唐僧西天取經的一顆不畏艱險, 不怕吃苦的忠誠之心。


《西遊記》中孫悟空是很堅強的,即使是在最險惡的環境和最危險的情況下,他也從未流過眼淚,可是兩次被唐僧驅逐出取經隊伍時,他都傷心地流下了眼淚。第三次打死白骨精後,唐僧忍無可忍要驅逐孫悟空,說道:“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與你相見,我就墮了阿鼻地獄!”


唐僧不接受孫悟空的拜別,孫悟空為了盡最後一點師徒情義,拔下三根毫毛變成三個孫悟空,與自己一同將唐僧圍住,使唐僧不得不受這最後一拜。他回到花果山後,一想起唐僧,仍是泣涕漣漣。縱然是心高氣傲,自尊心極強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也仍然對師父畢恭畢敬。


《西遊記》和《大話西遊》孫悟空形象之比較


《大話西遊》中的孫悟空對唐僧很不恭順和敬愛, 影片中的唐僧毫無儒雅之風,孫悟空將唐僧看作一隻煩人的蒼蠅,目無尊長毫無禮數。影片運用了比喻和誇張的修辭手法來體現唐僧“囉嗦”的特點。例如孫悟空在抱怨唐僧囉嗦時的臺詞:“這個傢伙沒事就長篇大論婆婆媽媽嘰嘰歪歪,就好像整天有一隻蒼蠅, 對不起不是一隻,是一堆蒼蠅圍著你,飛到你的耳朵裡面,救命啊!”這句話具體表現出孫悟空對唐僧的厭煩,以達到強調唐僧“囉嗦”特點的效果。




(三)對待情慾的態度不同



在《西遊記》這個異彩紛呈的世界裡,取經途中美女多多,但孫悟空多次經受住美色的誘惑,多次戰勝美色的挑戰,他不僅是一位經得起美色考驗的人物,而且是一位能過善過美人關的豪傑。


孫悟空身上的人性仍有缺失,他是一個天產石猴,根本不知情為何物,《西遊記》出於佛教清規戒律的約束,將孫悟空塑造成一個無“性”趣的形象,但愛情是人性所必不可少的,孫悟空因為“無性”而無愛情,這是他性格塑造的缺陷,也是他的遺憾。


《大話西遊》展現在觀眾眼前的是一個“情聖”至尊寶的形象,豐富了經典孫悟空的形象,一個嶄新的,有情有欲的齊天大聖出現在人們面前。《大話西遊》的主要線索就是孫悟空的愛情變遷,展現在我們面前就是一個坦率去愛,為了愛情願付出一切的孫悟空。


故事結尾,孫悟空依附在夕陽武士身上,用盡全身力氣吻了城頭姑娘,從牙齒中擠出那句遲到了五百年的“我-愛- 你”。此時此刻,隨著《一生所愛》主題曲響起,隨著孫悟空背影的漸行漸遠,愛情的得與失,隕滅與永恆已不再重要,孫悟空終於真真正正愛了一回,心頭的愛與痛終於痛痛快快地發洩出來。


《西遊記》和《大話西遊》孫悟空形象之比較



從《西遊記》到《大話西遊》,故事情節、人物形象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二者在深層意義上一脈相承。孫悟空作為兩部作品的核心人物,其性格及情感世界的變化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電影《大話西遊》在對名著《西遊記》進行解構的同時也加入了一些現代元素,使孫悟空形象更具時代特色,賦予其更多人性的光輝。通過對兩部作品孫悟空形象的全方位對比,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瞭解孫悟空這一光輝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