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稜縣,因赤巖山而得名,成語“難登大雅之堂”就出自這裡

隋文帝在位時,如今四川省中部地區,有個縣名叫齊樂縣。齊樂縣境內的龍鵠溪下游,有一個深不見底的沱(可以停泊船隻的水灣)。這沱邊上有顆要幾個人合抱的黃桷(jué)樹,像一把大傘一樣蓋在了這個水灣上。

丹稜縣,因赤巖山而得名,成語“難登大雅之堂”就出自這裡

丹稜縣

盛夏時節,許多小孩子會到黃桷樹這裡來玩耍。一次,一個小孩子從樹下掉到了沱裡,很快就不見了。眾孩童嚇得趕緊跑回家,叫來了那孩子的父母。

孩子的父母看著深不見底的沱,大哭了起來。然而不一會之後,眾人看著好像是個牛鼻子噴著水,“哞哞”叫了兩聲,再看一頭牛頭頂著那個落水的小孩浮出了水面。

小孩子得救了,那頭牛又沉入了水底。從此之後,人們便給這個深不見底的沱取了個名字“牛鼻沱”。

有人猜測那是犀牛,還有人謠傳說是神牛,總之會有許多人來此遊玩或者祭拜,但是再也沒見那頭牛出來過。

那一年的一天早晨,人們看到一個叫花子從牛鼻沱邊上走過,只聽他對著水面乾咳了三聲,那頭神牛便浮出水面,在牛鼻沱中游了三圈後,鑽入黃桷樹的樹根下面去了。

再看水面上,出現了一道霞光,漸漸成為一道彩虹掛在半空中。這彩虹將北面的一座山映得通紅,而且看著這山的形狀似稜鏡一般。

就在人們驚訝地看著這神奇的一幕時,那叫花子早已不見了蹤影。

眾人以為奇怪,便將這件事報告給了齊樂縣的縣令。古時候人們是很迷信的,縣太爺認為這是祥瑞,因此立刻讓師爺起草了一份奏章,上報朝廷。在古代,凡是出現祥瑞,對於皇帝而言,那是一種榮耀,是上天對他的獎勵。

丹稜縣,因赤巖山而得名,成語“難登大雅之堂”就出自這裡

大雅堂

因此隋文帝看了齊樂縣令的奏章,大為高興,為了紀念這件事情,他特意根據奏章中表述的縣城北有一座赤崖山“其色如丹、其形似稜”的意思,將齊樂縣改名為丹稜縣。這是公元593年的事情。

相傳牛鼻沱下面,有個洞直通丹稜縣的縣衙,而且那頭神牛就躺在縣衙的下面。所以縣衙比別的地方都要高,呈現一種威武之勢。

這個丹稜縣就是今天四川省眉山市轄下的丹稜縣。丹稜縣歷史悠久,文化繁盛。南宋時期,丹稜名士楊素翁修建了大雅堂,裡面珍藏著黃庭堅手跡和杜甫的詩文碑300多方,黃庭堅為其題名“大雅堂”。成語“不登大雅之堂”的“大雅之堂”就是丹稜縣的大雅堂。

丹稜縣,因赤巖山而得名,成語“難登大雅之堂”就出自這裡

丹稜縣的桔子遠近聞名

丹稜縣四季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很適宜人們生活。這裡出產的“丹稜不知火”“丹稜桔橙”遠近聞名,因此為丹稜贏得了“中國桔橙之鄉”的美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