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開“快速通道”幫農產品出村

廣開“快速通道”幫農產品出村

2月17日,廣西南寧市武鳴區城廂鎮平等村果農在收摘水果。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攝

受疫情影響,近期部分地區重要農產品流通受阻,一些地區蔬菜、水果滯銷賣難。解決農產品滯銷和賣難是增加貧困戶收入的重要途徑,各地要把加強農產品產銷對接作為當前的大事要事,要把保地產與外部調運相結合,把常規渠道與應急保障相結合,把傳統流通與新興業態相結合,努力把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受疫情影響,不少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的農產品遭遇滯銷賣難。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脫貧攻堅質量怎麼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農”工作成效。可以說,在當前情況下,解決好貧困戶的農產品滯銷問題,不僅關係貧困戶脫貧信心,還關係整個社會脫貧攻堅目標的實現。

面對新挑戰,農業農村部近日下發通知,要求貧困縣全面排查農產品銷售情況,應對滯銷賣難問題。各類市場主體積極行動,各地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滯銷農產品的生產流通秩序正逐步恢復正常。對此,專家表示,要做好春季農業生產,搞好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銜接和就業幫扶,持續推動農民脫貧增收。

物流不暢銷售承壓

受疫情影響,近期部分地區“菜籃子”等重要農產品流通受阻,一些地區蔬菜、水果滯銷賣難,一些地方禁止活禽運輸、家禽正常供種,銷售渠道被阻斷,部分省份出現“賣奶難”“賣魚難”,特別是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普遍面臨用工難、用工貴,資金鍊緊張,生產經營遇到很大困難。貧困地區受地理位置和交通區位影響,更是受到了不小衝擊。

廣西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也是全國最大的砂糖橘和沃柑生產基地,全區有30多個貧困縣將柑橘作為扶貧主導產業,對打贏脫貧攻堅戰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廣西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梁雄介紹,當前廣西柑橘遇到了“賣難”問題,全區在田砂糖橘170萬噸、沃柑100萬噸,價格同比下降24%,涉及200多萬農戶700萬農民。家禽也是廣西重要的扶貧產業,當前活雞價格同比下降19%,已處理雞苗1674萬隻,450萬隻肉雞銷售困難。這些農產品滯銷將直接影響貧困地區農民的脫貧增收。

針對這些難點,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出臺了保障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正常流通等文件,為農產品銷售流通提供保障,協調解決生產流通與過度管制問題。當地農業農村部門聯合商務部門對防疫保供農產品運輸實行運費適當補貼;聯繫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等單位,發佈供貨信息,開展促銷宣傳;動員採購商對接採購和企事業單位系統採購。多個市縣採取銷售獎勵、運輸補貼、採購商專人服務、住宿全免等措施,鼓勵沃柑和家禽等產品的大宗採購。

解決農產品賣難滯銷是增加貧困戶收入的重要途徑。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田曉暉認為,物流不通是制約目前農業產銷和農民增收的核心問題,應保持綠色通道暢通,保證農資原料、禽苗、鮮活農產品等涉農類物資運輸暢通。在農資配送過程中,可效仿目前城市物流配送不見面提貨方式,鼓勵各地創新農資配送方式。除疫情嚴重地區外的各地政府應採取措施允許種植與養殖業產業鏈相關支持行業整體復工,開闢綠色通道盡快驗收,允許驗收合格的企業儘快開工。

產銷對接找到出路

“1月中旬,不少主產區農產品開始滯銷,但消費者的果蔬生鮮訂單卻猛增。”拼多多聯合創始人趙佳臻說,據統計,1月份平臺水果訂單量同比漲幅超過120%,米麵糧油、肉禽蛋類和新鮮蔬菜訂單量,同比漲幅超過140%。面對這種大規模供需錯位,平臺線上線下兩手抓。

線下,發動近6萬名新農人,對接500多個產區,幫助農產品出村。線上,設置“抗疫農貨”促銷專區,給予農產品最高優先級的流量扶持,幫助農產品進城。為提高流通效率,還通過培訓引導家庭農場、合作社轉變經營模式,從ToB批發模式擴大到ToC網絡零售模式,利用快遞小件等電商物流網絡,活化農產品流通源頭。

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常年擔負著北京90%的農產品供應,也是很多貧困地區農產品走進京城的關鍵一環。新發地董事長張玉璽說,市場冬季農產品60%來自海南、廣西、雲南等南方省份,有椒類、豆角、茄子等蔬菜,砂糖橘、沃柑等水果。當部分地區農產品逐漸出現滯銷時,新發地市場積極與各農產品主產區實現對接,到產地直接收購,將滯銷農產品運往北京,再通過政府儲備庫產品輪換、直通車進社區、便民菜店、生鮮配送等多個渠道分銷。

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會長黃競儀介紹,協會積極採購貧困地區農產品。組織拼多多、百果園等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協調家樂福、上好佳等大型連鎖超市,2020年將對貧困地區開展不低於100億元的專項採購。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會長張玉香表示,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聯合成員單位向社會發出疫情防控時期農產品產銷銜接倡議書,提出擴大農產品採購品種、數量,特別是加大滯銷賣難農產品採購力度,不壓級、不壓價,保護農民利益。

目前,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加入到了助農行動中。農產品批發市場發揮主渠道作用,簡化入駐手續,強化管理服務,適當減免農產品進場交易等相關費用。商超連鎖企業保障農產品供應,杜絕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等行為。電商企業加大網絡銷售力度,建立特賣頻道,豐富農產品種類。各地積極發展農超對接、農社對接、直採直供等流通模式,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流通成本。

脫貧增收步伐堅定

近日,江西省定南縣老城鎮丁坊村發揮駐村第一書記作用,一手協助村裡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不放鬆,幫助貧困戶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

“要不是第一書記出手,家裡52羽出欄的鴨子,真不知咋整,每天都要餵食料,賣又賣不出。”近日,該村貧困戶曾建平終於不再為鴨愁銷路。目前,該鎮11位第一書記化身“賣貨郎”,通過互聯網平臺售賣和對接復工復產企業食堂,助力貧困戶銷售家禽、蔬菜、蜂蜜和草魚等農產品。

中央農辦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表示,“菜籃子”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對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至關重要,對鞏固農民增收勢頭至關重要,對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至關重要。當前,農產品特別是“菜籃子”產品流通,遇到的問題是階段性的、區域性的,海南、廣西、雲南、湖北等地區農產品滯銷賣難問題相對突出。各地要把加強農產品產銷對接作為當前的大事要事,要把保地產與外部調運相結合,把常規渠道與應急保障相結合,把傳統流通與新興業態相結合,努力把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日前,農業農村部下發文件,要求對貧困地區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帶貧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優先發放信貸資金,貸款利息給予一定的財政補助。要指導加強勞務對接,多途徑協調解決帶貧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用工難問題。充分利用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優先支持貧困地區農產品儲運。大力開展消費扶貧,優先推動機關、學校、醫院和企事業單位集中採購貧困地區農產品。

南京林業大學農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強表示,2020年“三農”領域的戰略部署緊鑼密鼓,一些既定政策安排亟待落實。疫情會給農村全面小康和脫貧攻堅帶來一些衝擊。這些衝擊是多領域的,但總體上看這些衝擊多在短期、不在長期;會對具體政策的落實方式提出挑戰,但對於既定戰略部署的影響不大。今後要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一方面,堅持以穩住農民工就業為根本,營造新需求、開發新崗位,加大穩崗支持力度,做好就業服務;另一方面,廣闢渠道、多點開花,加大就地轉移和創業支持力度,在轉移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上多做文章。(記者 喬金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