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人類發展了幾千年才到現在這個水平,那什麼時候才能發展到像科幻片裡面那樣呢?

小政電影


不知道大家在你心裡有沒有想過,我們人類什麼時候可以像科幻電影裡面的那樣,輕而易舉就能去往遙遠的星球旅行,那麼人類在什麼時候可以像,科幻電影裡面的那樣進行“恆星旅行”?隨之現如今我們人類的科學家已經現在非常認真的對待時空扭曲、空間引擎、蟲洞等等各種概念,雖然我們如今的科學家正在不斷的研究,但是想要將這些幻想變為現實,我們也需要在三個方面取得不斷的突破。這三個方面就是能量、速度、動力,雖然我們不知道我們是否能取得這些突破,但是我們至少要知道如何才能找到答案,其實我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現如今我們人類的星際旅行已經開始了,其實我們可以打個比喻,在20世紀70年代先鋒10號和旅行者一號,自從開始離開地球以後,如今已經飛出了太陽系。

但是以現在他們的運行速度來看,探測器要需要數萬年的時間才能夠達到最近的行星,這比我們人類的歷史還要長,雖然我們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是可以大大縮短這段時間,但是有時間先去旅行,就必須要進一步在科學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首先我們人類想要挑戰的是推動力,隨著有效載荷、目的地和速度的增加,這對推動劑的需求指數有所增長,畢竟星際旅行涉及的數字是天文數字,比如說如果你想要在900年之內把一個小車大小的有效載荷送到最近的行星,我們要利用整個宇宙現有的推進劑,也不可能完成,雖然現如今我們已經有了核裂變火箭,雖然這讓我們的情況有些好轉,但是也並不好到哪裡去。

其實在我們的理想情況下太空引擎是不需要任何推進劑的,一些研究人員已經開始研究如何實現這一理想了,在空間當中尋求其他物質來突進,甚至可以通過改變時空之深的結果來想象,或者是我們找到改變重力或者是慣性的辦法。可是當我們人類在能量、速度、動力這三個方面徹底掌握了地球上的資源,或者我們在這三個方面有所重大突破,可以滿足像科幻電影裡面的那樣進行“恆星旅行”,但是至今我們的科學技術還沒有在這個三個方面得到重大突破,甚至我們還停留在前幾年前的那種狀況下,這就像是一個平靜一樣,我人類突破他們將更上一層樓,如果人類突破不了將永遠被困在地球上。

人類在什麼時候可以像,科幻電影裡面的那樣進行“恆星旅行”。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到這,對於此事大家還有別的看法麼?大家可以在下方進行評論。





8090精彩影視


01工業革命到現在

人類一直在突破自我的想象,在18世紀中葉的工業革命之前,很難想象人能發明火車。但工業革命到現在,不到三百年的時間,人類早已實現了發射衛星,載人航天等等,這在工業革命時期也是不可想象的。

02信息化時代

現在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這是新的工業革命。而且人類的發展越來越快。人類在象棋和其他一些棋類相繼輸給電腦時,我們都還在討論,圍棋將是最後一個人類堅守的陣地,但到在2016年隨著人類頂尖棋手的落敗,這不是人工智能的超越,而是人類積累的智力的發展。

03只有你想不到

早在1789年,馬爾薩斯就在其《人口論》中就提出了人是按幾何級數增長的,即2、4、8、16、32…...這就預示了人的進化模式也是幾何級數的發展方式,如此的發展速度,一百年之後,都是不敢想象的,也許那時會超出現在所有人的想象。


lee1515


這個問題很難有一個準確的答案。

首先,科幻作品裡描述的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有年代限制。以2020年為基準點,過去一百年所創造出來的科幻作品,和未來一百年所創造出來的科幻作品,完全是可以分為很多個階段的。剛開始的階段所描述的科技早已成為現實,稍候所描述的科技正在成為現實,之後所描述的科技即將逐漸成為現實。

其次,科幻作品所描述的未來世界,存在著許多個方向完全不同的發展方向,而屬於當下的未來則有且只有一個。所以,科幻作品種的各種假設,絕大多數是不會成為現實的,只有極其少的部分會出現。科幻本身只是對未來的一種想像,隨著科幻作品的不斷增多,各種各樣的虛擬世界,更是增加了對未來的預測難度。也就是所謂的,測不準原則。

舉例而言,就人工智能來說,弱人工智能最近正在流行,初代產品以智能手機為代表。強人工智能,是未來幾十,幾百,幾千,幾萬……甚至幾億年的時間裡時隱時現。而超級人工智能,則永遠不會出現。因為,歷史的前行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文明的未來存在許多岔路和死衚衕。

最後,即便真的能把未來發生的一切,明確的告訴你,也是無法完全進行驗證的。假設時間的計量單位為1。一個人所存在的一百年,在不同時間尺度上來說,相當於1,0.1,0.01,0.001,並無限趨近於0。假如我們的一千年相當於某種高等文明的一年,那麼一百年就只是只是一個多月。依次類推,一萬年對應四天,十萬年對應十個小時,百萬年對應一個小時,千萬年對應六分鐘……

浮游朝生暮死,一年生草本春綠秋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星海迷神


這個題目有點大呀,你得給個方向

給我印象最深的幾部科幻片,作為參考

1.《人工智能》2001年發行

講人工智能從初級的人類模仿,到二百年後人類消失,仿生智能人已成為了地球主宰的故事。這部片的邏輯合理,按劇本里人工智能發展的速度,有血有肉的人類被取代是遲早的事情。這部電影給出的時間是200年後。

2.《鋼鐵俠》

大名鼎鼎的鋼鐵俠,穿上智能外殼,所向披靡,無往不利,現實中這種仿生殼都可以模仿,但是功能跟電影裡面差距太遠,如果現在可以達到電影裡的智能科技水平,各個國家都不用發展武器裝備了,所以這樣的水平近10年應該不太可能。

3.《星際穿越》人類穿越蟲洞,尋找更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時間,空間,相對空間的存在。每一時間都對應著存在,一個頁面空間。電影裡的理論依據,"速度加快,時間變慢""速度超越臨界值,時間倒退""時間和物體一樣,有它的存儲空間"。這部劇就是當下時興的穿越劇咯,但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就渴望有這樣一部機器,這麼多年過去,也沒有實現,希望有科學家能突破那個臨界值,讓我們看到過去和未來。





森林麻麻


具體得看是哪一部科幻片了,下面以《火星救援》為例

《火星救援》的故事發生在2030年,那時火星上已經建成了載人火星基地,並且已經執行了3次戰神任務。戰神4號的火星著陸器已經發射到了火星上。居住艙是馬克沃特尼及其他隊員在火星上的家。空間站的居住艙備有完備的載人環境,航天員在艙內僅需穿著艙內服。

這是和目前科技比較接近的,在真實世界中,航天員在林頓詹森太空中心(HERA)進行地外星球生存模擬訓練,為長期任務做訓練。HERA 擁有完全獨立的生存系統,這個兩層的居住艙內有起居空間、工作站及模擬氣閘艙。HERA 提供有用的生命維持系統數據,幫助 NASA瞭解該如何改進相關的深空居住系統設計。

還有在火星上生存比較重要的科技,如今世界各國航天部門都有在研究。比如說

再生水回收系統

在現實中有位航天員這麼說過:“今日的咖啡來自昨天的咖啡”

製氧系統

火星艙外服

火星探測車

離子推進器

放射性同位素電源

人工重力

如果是這部電影裡面的科技,科幻迷簡左覺得就如同電影的設定時間2030年以目前的科技發展是能夠達到的。

如果說是《星際迷航》《星球大戰》那以目前的科技發展情況,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已經實現的像《回到未來》裡面的自動繫鞋帶、無人飛機、自動早餐……

引用一句貼吧看到的

什麼時候火箭推進不靠化學反應,而是靠物理反應,那就到了行星際旅行的時代了。什麼時候不靠物理反應,而是靠重力(引力)來驅動了,那就到了恆星際旅行的時代了。什麼時候不靠重力驅動,而是靠維度驅動了,那就可以向其他星系扔二向箔了。

科幻迷簡左


具體得看是哪一部科幻片了,下面以《火星救援》為例

《火星救援》的故事發生在2030年,那時火星上已經建成了載人火星基地,並且已經執行了3次戰神任務。戰神4號的火星著陸器已經發射到了火星上。居住艙是馬克沃特尼及其他隊員在火星上的家。空間站的居住艙備有完備的載人環境,航天員在艙內僅需穿著艙內服。

這是和目前科技比較接近的,在真實世界中,航天員在林頓詹森太空中心(HERA)進行地外星球生存模擬訓練,為長期任務做訓練。HERA 擁有完全獨立的生存系統,這個兩層的居住艙內有起居空間、工作站及模擬氣閘艙。HERA 提供有用的生命維持系統數據,幫助 NASA瞭解該如何改進相關的深空居住系統設計。

還有在火星上生存比較重要的科技,如今世界各國航天部門都有在研究。比如說

再生水回收系統

在現實中有位航天員這麼說過:“今日的咖啡來自昨天的咖啡”

製氧系統

火星艙外服

火星探測車

離子推進器

放射性同位素電源

人工重力

如果是這部電影裡面的科技,科幻迷簡左覺得就如同電影的設定時間2030年以目前的科技發展是能夠達到的。

如果說是《星際迷航》《星球大戰》那以目前的科技發展情況,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音樂人虎哥


感恩邀請。憑什麼就認為我們21世紀就是人類發達的高峰那?歷史怎麼可能永遠前進的,開倒車也是常有的!人類曾經有過亞特蘭蒂斯時代、瑪雅時代,以及我們考古還沒考出來的時期,後來沉入海底或消失了。那些文明可以說比咱現在發達,很多科幻片都是跟據亞特蘭蒂斯文明幻想的。

也就是說,咱們現在不一定是人類最發達時期,科幻片裡的情節很有可能已經發生過。


仰望人生星程


很快的,社會進步越來越加速,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努力鍛鍊身體,爭取能活到那一天,指不定哪一天長生藥都被研發出來了呢[呲牙][呲牙][呲牙]加油,比誰活的久!!!




精彩哥37


很多科幻就是明天的新科技,人類對自己的認識和開發還不到10%

想想,如果人類的能力開發到20%甚至到50%那會有什麼出現?是不可想象的,以現在咱們普通人的想象是難以想象的。

相信,在幾十年以後,很多電影科技都會初步實現


智雲仁者


未來世界吧!估計到那個年頭,世界都會接近毀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