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鎂都”大石橋:曾經遼南最風光的縣市

自08年從大石橋一高中畢業,之後十餘年間一直漂流外地,未嘗回去,雖然戶口一直沒有遷出,但再回去的可能已然近乎為零了!遙想當年,在一高中讀書的那三年,也是礦業經濟最好的幾年,而大石橋這座依託菱鎂礦、滑石礦發展起來的縣城,一時間也是風光無二,大石橋人更以奢侈大膽之風聞名省內。我那會所在的大石橋一高中名為重點教學班,實際上彙集了大石橋、營口的高幹子弟和富家公子,霎時間讓鄉下來的我知道了什麼才叫有錢任性。而彼時尚且是初出茅廬,見識有限,雖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如何,但確實見識了大石橋官二代和富商二代的奢華生活,於是“管中窺豹,略見一斑”,也可以推想這座城市背後,整體的氛圍又會如何。

“中國鎂都”大石橋:曾經遼南最風光的縣市

“中國鎂都”大石橋:曾經遼南最風光的縣市

其後在外讀大學,回去有限,至12年畢業,礦業經濟也開始步入低迷期,東三省更是陷入經濟連續幾年的衰退期,大石橋即是礦業經濟為主體的城市,也深處東北經濟整體低迷的大環境中,自然不能獨善其身。這個曾經穩居全國百強縣的城市,如今已然跌出了不知道多遠。曾經的營口市在改革開放以後,東北經濟發展緩慢,落後於南方的形勢下,卻逆勢而上,十年時間從遼寧經濟倒數第四變成了正數第四,僅次於瀋陽、大連和鞍山,創造了當時的營口神話,而那時的大石橋在營口地區更是舉足輕重,獨自撐起了營口經濟的半邊天。然而,往事如雲煙,自是風采難尋了。

“中國鎂都”大石橋:曾經遼南最風光的縣市

在看時至今日,營口的發展重心早就轉移到了鮁魚圈,經過多年舉全市之力的大建設,鮁魚圈已然不是曾經的小漁村,而搖身一變,成了營口經濟的領頭兵。如果說原本的大石橋還有營口地區最大的鐵路火車站的交通優勢,而至高鐵一通,途經大石橋的火車也是逐年減少,大石橋在營口又是唯一不臨海的縣城,如今陸路交通被營口收回,可以說地理位置已經變得毫無優勢了。

“中國鎂都”大石橋:曾經遼南最風光的縣市

“中國鎂都”大石橋:曾經遼南最風光的縣市

而大石橋的自然生態條件也十分尷尬,西北幾個鄉鎮為傳統的水稻種植區,與盤錦一河之隔,卻沒有自己的水稻品牌,只能貼牌盤錦大米銷售(營口大米的品牌的確經營了很多年,但似乎成效不是很理想,而且還是營口主導的),沒有品牌,註定只能吃飽不餓就行,難能取得突破。而大石橋的東南地區對比遼東的高山大概只是算是丘陵了,因而雖有山,卻無名,加之菱鎂礦的開採多為露天開採,許多山體已經滿目瘡痍,面目全非。如今鄰居蓋州大力規劃北海,大搞青山綠水,溫泉旅遊,鮁魚圈更是喊出來“全域旅遊”的口號,面對旅遊業這個大蛋糕,大石橋卻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感!

“中國鎂都”大石橋:曾經遼南最風光的縣市

“中國鎂都”大石橋:曾經遼南最風光的縣市

大石橋還能否重振往日中國“鎂都”的風采,的確讓人無甚頭緒。面對今天礦產資源優勢不再,交通優勢也失,無海港,無名山大川可開發,無歷史文化可弘揚的局面,實不知如何破局。

“中國鎂都”大石橋:曾經遼南最風光的縣市

“中國鎂都”大石橋:曾經遼南最風光的縣市

近年回到鄉下老家,卻發現每個村子裡多了不少的小型服裝廠,這些服裝廠外接各大品牌的訂單,代工做勞務(可能你身上穿著的千百塊錢的名牌衣服褲子就是從這裡出去的),雖然沒有自己的產業品牌,卻切實帶動了當地村民就業,雖然極為辛苦勞累,確是農村守家種地婦女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於是現在的農村形成了女守家種地兼服裝廠做工,男外出打工的局面,一年下來,夫妻兩口子收入近十萬還是有,概如今村裡人的經濟皆源於此。而這座城市總體的發展走向如何,為我這樣僅憑一己認識的人就不能知道了,是否大石橋已有宏圖規劃,便不得而知了。作為家鄉人,還是希望大石橋能夠很快發展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