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單門獨戶的怎麼辦白事兒的?

用戶85684190526


農村人不同於城裡人,城裡人同一單元互不認識,對門人互不來往,而農村則不同,既是單門獨戶,但只要有事,不論是婚事還是喪事,全社的人都會來幫忙,這種人際關係是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互助中形成的,也是農村人正直醇厚品德的表現。所以,那怕是單門獨立,過事是不會冷清的,既是喪事本社人和村社委會會出面料理的。


奇疆6688


所謂的單門獨戶,也就是說沒有兄弟姐妹,沒有五服以內的家族人員,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和孩子,就沒有跟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只是自己一個人頂門立戶,這樣的人家,在農村才可以稱作是單門獨戶。我們都知道在農村辦白事兒,需要一個大家族的人相互幫忙。像這種單門獨戶的人家,怎麼辦白事兒呢?當然需要左鄰右舍的幫忙,前提條件是人家家裡有事情的時候,你也要主動的去幫人家的忙。


我有一個朋友就是這樣的情況,朋友的父母一輩子就他這麼一個兒子,而且還是領養的。當年找對象的時候,他就跟女朋友說,我父母不是親生的,將來結婚以後你可以對我不好,但是不能對我父母不好,我的父母對我有養育之恩。就因為這句話,女孩子嫁給了他,做了他的媳婦。

我這個朋友本來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可就是因為養父生病癱瘓在床,自己又沒有其他的兄弟姐妹,他就把工作辭掉,在自己家裡開了一個小商店,這樣伺候父親就方便多了。不曾想第二年,養母也癱瘓在床,一個床上兩個病人,吃喝拉撒全靠他這一個養子。


我這個朋友,跟鄰里之間的關係處得特別好,不管誰家有大事小情的,他都跑前跑後的幫人家忙。如果別人家有紅白喜事,他更是早早的就跑到人家家裡去幫忙幹活。他開的小商店,更是給鄰居提供了很多的方便。比如說鄰居家裡有紅白喜事都要喝酒,從他這裡拿一律按批發價,給了鄰居方便和實惠,鄰居們也都很感激他。他說遠親不如近鄰,眼裡不能只有錢。

就這樣,他的養父養母去世的時候,雖然說他是單門獨戶,幾乎沒有一個家族的人,但是來他家幫忙的人很多。鄰居們都說,平常他那麼熱情的幫助別人,輪到他家有事的時候,大家自然應該全力以赴的幫他。

生活在農村的人們都知道,這種事情是相互的,不管是親戚家族還是鄰里之間,你幫助了別人,別人才會去幫助你。無論你是不是單門獨戶,都應該是來而不往非禮也。其實任何事情,都是這個道理。


靈子


看來,你是沒有在農村生活過了。農村人,都很團結,很樸實的。在他們一個村子裡,就像一家人,你幫我,我幫你,不收錢不談回報,有一事一起扛,有肉一起吃。

臘月吃年豬飯,幾首整個村寨上的人都要請到

在農村,每到臘月中旬就會開始殺年豬,這是一年中生活最好的日子。忙了一整年,省吃檢用,可能一年沒有吃過新鮮肉了,為了慶祝除夕,就會殺豬。

平時,大家都在忙農活,也不會在意飯菜,他們在殺年豬的時候,就會請寨上的人,幾乎每家都要去請,殺一頭年豬,當天就可能要吃幾十斤肉。非常熱鬧,彷彿是辦酒席一樣。

辦白事,全家出動,忙裡忙外,進出三天

農村人做事,沒有什麼套路,他們世代生活的家鄉,風俗禮儀都是傳統,遇到什麼事都知道哪些要做,哪些不用做,每個人心裡好象都有一個譜。什麼事都一樣,只要遇上了,就會放下手上的活,去幫助別人把急事處理好。

因為在農村,白事它不可能是一天的時間,至少三天,有的可能更長。他們會放下手上的事情,幫忙處理白事。根本不用去請的,而是聽到消息後就來了。

長年累月的生活,潛移默化中,他們會默認一個總管,然後遇到白事,這個總管也會到場,他會負責調配村子裡的所有人,安排得妥妥。不管老人小孩,都會聽總管的安排調配,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條。

農村有農村的樸實,城裡有城裡的規矩,人與人之間,只要生活久了,自然會有感情,身邊有什麼事,總會有人伸出手來幫一把的。


義烏家園


我的家就是單門獨戶,沒有家族。

父輩時,是從外地撇遷來的。

在農業合作化以來,我家遇到紅白喜事時,給生產隊說一聲,大家都象一家人一樣幫忙。

改革開放後,沒有了生產隊,但又有了村民委員會,遇到紅白喜事給村委說一下,村委就會通知全體村民幫忙或賀喜的。這就是我國在農村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啊!


liujianweng


在農村,所謂的單門獨戶是指,一家人單獨住在遠離村莊的地方,也叫獨家莊。這種情況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比較多,我家是住在山區,往往山上有耕地的地方就住那麼一家人,這在我們那很常見。現在還有,只是少了。

像這種獨家莊形式的住戶辦白事,以前遠離村莊又需要人手,那就得去找附近人過來幫忙,如果平時人緣好,那還好辦些,若人緣不好,免不了說好話求人的事,必定在白事土葬人,沒有人幫忙,棺材抬不到地裡沒法下葬。

但現在不同了,只要有錢,專門有處理喪葬的公司,只要和別人談好,一切都好辦。不是什麼難事。無論怎樣,辦理白事一切以“入土為安“為原則,只要將去世的人順順利利埋了就好了。

沒有喪葬公司,就近找幾個人出錢幫忙也可以辦理好的。

說到這我就想起我的一個心思,我是在外工作了27年回到農村老家,我對父母很好,三十多萬給父母重修了房子,父母都上了七十五六歲了,身體很好,吃喝不愁,還有我陪伴,父母去世的棺木我也做好了。

我在外面呆時間長了,對死人的事也看的淡了,只要父母在世時好好的孝順他們,讓他們吃好、喝好、穿好、住好讓父母安享晚年盡到我做兒子的責任,去世了就越簡單越好。

我就一直有個想法,如果以父母去世了,我不想驚動太多人,找幾個人清清靜靜將父母送了就行了。不想大操大辦。

老實說我錢不是太缺,在村裡為人也可以,我家親戚也很多,如果說父母去世的話,孝子不會下百人,如果要正常辦理,在我們村那是獨一無二的大白事,我完全有這個能力,而且辦白事我肯定不會賠錢。我就覺的父母在世時我照顧好,去世了沒必要搞那麼大場面,就想簡單送了父母,越簡單越好,不知道我這種想法能行通嗎?

我的想法在農村行的通嗎?歡迎評論!

[我是農人潘哥,一名熱愛三農的退伍軍人,喜歡我的觀點或文章記得點贊加關注哈!]


農人潘哥


問:在農村,單門獨戶的怎麼辦白事?

在農村,族裡戶大人多的辦白事,氣勢恢宏熱鬧,出一個大殯不算外人,族裡幾百人就能撐起門面,如果故去的老人輩份很高,那整條街白茫茫一片全是穿白帶孝的。這戶大人多的白事辦的就特別體面,其實,戶大人多的白事主要就孝子多,孝子多就得心應手,靈棚裡和各個場面都有孝子維持,主孝子就可以騰出身來應酬主要方面的弔客和儀式。

但是在村子裡是獨門小戶,就沒有這麼多人了,幫忙的人是不少,就是靈棚裡或各個場面因孝子少而顯得非常冷清,裡裡外外都是主孝子一兩個人,來了弔客陪哭,磕孝頭,獻孝衣,飯棚裡謝桌,送路辭靈磕孝頭等全是忙主孝子一人,大總管有事還有找主孝子。白事一完,主孝子就累倒了。

在農村,單門獨戶的辦白事若想辦的熱鬧,自己還別累著,就要儘量破大孝,破大孝就是把所有遠近親戚,沾點邊的親戚,都給一身白褲白祆白帽白鞋,這樣孝子就顯多,晚輩親戚可充孝子去趴棚,陪哭,磕孝頭,這樣,主孝子就能騰出身來應酬別的。

為了使白事辦的很熱鬧,要多請幾個戲班或音樂會或老道經做道場,跑方渡橋,舞獅子踩高蹺,西洋的銅鼓洋號也請上,這白事就辦的很體面了。首先你要有錢還肯花錢就行。

如果在年輕時多拜些盟兄弟,拜他三十六友,或一百零八友,這時的白事盟兄弟都是盟兒盟兒媳,都是孝子,一點不亞於戶大人多的。

在農村,單門獨戶的辦白事,如果想辦的紅火體面隆重熱鬧,就按上面說的去辦,一定是行。只要有錢還捨得花錢。


生產隊長老楊


在農村,單門獨戶辦白事?在農村有總是有這樣習俗,白事往往比紅喜事的客人都要多一些,因為辦紅事可以不用請你家裡的那些舊親戚了,什麼是舊親戚呢,比如說你奶奶的孃家啊或是那些前輩的親戚啊不請都可以,而白事就不同了,辦白事首先要請的客是要同前輩老輩的親戚,這樣才叫不忘本不忘根,所以客就比較多一些,如果門前屋後又沒一點空地平一點的,連落客的地方都沒了非常的不好辦事!




深山苗哥


在農村單門獨戶辦白事,家主都要親自去別人家裡去請,我們村就有的無論白事還是喜事,都要上門找因為他家是獨戶沒有親屬,自己莊裡的他都要去找來幫忙,獨戶就這樣辦白事的。


農村田野


單門獨戶在農村是有的,卻很少。至於辦事方面,這就要看你的為人了。

在農村一般戶小的人家都很隨和,鄉里鄉親的處著,都廷好的。以前的話,如果打起架來,單門獨戶的就註定吃虧了,關係再好也不行,農村就是有這流傳下來的習性,三拳打的分遠近。再一個就是,遇到紅白大事上就顯的非常明顯了,在農村本門裡人多了是有很大優勢的,不過話說回來了,如果你.足夠強大,有錢有權,就是孤門獨戶也能橫行鄉里。鄰村就有那麼一個外來戶,本身姓程,為了依靠陳姓旺門就改為姓陳了,競然有幸做了村官,小人得志,聽老人們說,文革時期整了這家整那家,村裡沒有人不恨他的。後來下馬之後,後果可想而知,村裡人沒人看起他,捱打捱罵是常有的事,孩子們也陪著他受了不少氣。還有一家,老家是河南的,九幾年的時候來到河北,在村裡幹防水,幾年拼搏下來掙到錢了,在村裡無論誰家有事他都主動幫忙,村裡人沒有不誇他的,全家戶口遷到村裡了,現在村裡土地徵收補助款他全家也和村裡人一樣平等分,上上下下人家都打點到了,要不然,一個外鄉人能在村裡站穩腳嗎。

所以說,做人不能太狂了,有錢不能仗錢,有人也不能仗人,人多戶大也好,單門獨戶也罷,只要以誠待人都好說,關係處好了,什麼事也都說了。


村民老陳


說到在農村辦白事兒,那可真是街坊鄰居齊出動前來幫忙,因為農村人一直遵從“喜事叫,白事到”的原則。也就是說,街坊鄰居誰家有了白事兒,根本不用出去求張奔李,人們都會自覺地前來幫著忙活。有人會說了,農村都屬於群居方式,自然是本家當戶的一大堆,那如果是單門獨戶人家有了白事兒,怎麼辦呢?

在農村,平日裡遇到啥事兒,總有個親疏遠近。因為農村不同於城市,基本上以同宗同族居多,所以要是誰家有個紅白喜事啥的,也不愁沒有人前來幫著料理。而像那些獨門獨戶的情況,在農村屬於少見的。不過,人家獨門獨戶的人家遇到白事兒,自然也會有人幫忙的,前提是你之前的時候需要你“付出”。

就拿我們村有戶人家來說,就屬於“外來戶”。我們村以王姓與孟姓居多,基本上這兩姓勢均力敵。而其他的小姓也有,像張、趙、莊、劉、李等,多的不到10戶,少的一兩戶。這裡所說的“外來戶”,是指莊姓的一上門女婿,他姓張,與我們村的“坐地戶”張扯不上一點關係。

可能是人家小張也早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從結婚之後,就與全村的街坊鄰居搞好關係。農村不是講究“喜事叫,白事到”嘛,只要是村裡誰家老人去世,小張總是主動去幫著跑前跑後。農村人講究人情往來,這不,如今小張也已經是成了老張,女兒早已出嫁,兒子也讀大四了。試想,等老張家攤上白事兒,人家家裡去幫忙的人能少了麼?

俗話說“不行春風,難得秋雨”,其實說的就是這個理兒。即使是在農村你這個姓氏的家族足夠大,但如果是平日裡人家家中有白事兒的時候,你離得遠遠的,生怕自己出力的跑前跑後,學了農村人的話,過日子“屋笆開門”,四鄰不招的,恐怕自家有事兒的時候,也沒有人靠前的。

不過,有些人滿不在乎。說只要是花到了錢,沒有辦不成的事兒。像是現如今,禮儀公司那麼多,不管是紅事兒白事兒,那可真是面面俱到。而且現在一些禮儀公司都已經推出了“哭靈”服務,代替主家哭喪。可謂是大千世界,無所不有。這金錢已經能夠代替親情了,也算是生意無處不在吧。

不過,我們住在農村,最好平日裡和街坊鄰居們搞好關係,遇到別人家有白事兒啥的,主動搭把手,這樣靠著平日積攢的人脈,到自家有事兒的時候,必然是不用愁啦。像單門獨戶的人家更應該如此,畢竟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一點賬不套,你說是不是這嘛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