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六十大壽留下千斤翡翠王,百年後成為新中國四大國寶

相傳緬甸境內有個座大山,造型彷彿一隻仰望星河,展翅開屏的孔雀。在這個孔雀山下有個老礦坑,出過不少美玉。一天傍晚忽然山林間狂風大作,暴雨傾盆。

風雨過後,人們在礦坑中發現了一塊上千公斤的翡翠原石,渾身翠綠,種水極佳,堪稱“翡翠王”

慈禧六十大壽留下千斤翡翠王,百年後成為新中國四大國寶


緬甸八莫土司把它賣給了一箇中國擺夷土司,得了三十二萬兩銀子,因此,這塊翡翠就被人稱為“卅二萬種”。另一種傳說是,19世紀末葉某年的一個旱季,在緬甸西北部山區,天氣特別炎熱,每天一到傍晚,人們就會看到幾塊非常漂亮的五色彩雲在天空浮動。傍晚,人們在礦區深處開採出一塊總重量超過一千公斤巨型翡翠原石,五色彩雲隨之消失。

慈禧六十大壽留下千斤翡翠王,百年後成為新中國四大國寶


當時,一位中國富人正好託人購買一塊翡翠原石做投資。中間人來到緬甸,查看這塊原石。原石剛開小窗,中間人就被驚豔到了,於是他從中協商,用2噸茶葉和10噸木材換來這塊巨型翡翠原石,後取名“卅二萬種”

慈禧六十大壽留下千斤翡翠王,百年後成為新中國四大國寶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

1894 年(農曆甲午年) 11 月 7 日 ( 即陰曆十月初十 ),正值清朝的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的60歲大壽。清政府打算撥出3千萬兩銀子的專款,為慈禧太后舉辦盛大的慶壽典禮。北京城裡的大小官員像發了瘋似的,想盡法子去撈錢,以便給慈禧太后送上一份厚禮,博取這位“女皇”的歡心。

慈禧六十大壽留下千斤翡翠王,百年後成為新中國四大國寶


慈禧太后

其中就有官員不惜花費重金尋找了這四塊極品翡翠原石,專門進貢給慈禧,而這四塊極品翡翠原石就來自於被稱為“卅二萬種”的千斤翡翠王。但是由於慈禧翡翠太多,這塊翡翠原石一直放在頤和園中,除去少量的切割製作,大部分還是完整形態。後來大清亡了,在連綿不斷的戰火中,這塊極品翡翠原石下落不明。

慈禧六十大壽留下千斤翡翠王,百年後成為新中國四大國寶


1949年,解放軍在上海黃浦江岸發現了這四塊翡翠原石,因事出蹊蹺,立即彙報了當時的市長陳毅。陳毅派專家察看後,認定其為罕見的翡翠,立即上報中央。不久,這四塊大石頭便坐著專機來到北京,周總理看到原石後很是重視,經過商議,決定將這四塊翡翠原石雕刻成翡翠工藝品

慈禧六十大壽留下千斤翡翠王,百年後成為新中國四大國寶


周恩來總理(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由於當時剛剛解放,我國還沒條件去雕刻這一些原石,周總理經過思考以後便決定將它存入國家物資儲備局的倉庫。1980年4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樹森在國家物資儲備局倉庫中看到了這四塊翡翠原石後,建議將其製成翡翠藝術品。1982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家計委將這四塊翡翠移交輕工業部,由其負責組織設計和製成大型翡翠藝術品。隨後制定了“86工程”,邀請了著名玉雕師王樹森等60多人進行雕刻

慈禧六十大壽留下千斤翡翠王,百年後成為新中國四大國寶


元忽必烈《瀆山大玉海》

玉器史上堪稱“國家工程”的遺存,並不多見。從元朝的《瀆山大玉海》(1265)至清乾隆年間的《大禹治水圖玉山》(1788),相隔了523年,才出了幾件敕造的大型玉器,無不是集全國巧匠、用數年之工完成,但它們都不是翡翠製品。翡翠四寶既然要作為新中國的國家工程,與歷史上的《瀆山大玉海》《大禹治水圖玉山》比肩,自然需要慎之又慎

慈禧六十大壽留下千斤翡翠王,百年後成為新中國四大國寶


清乾隆《大禹治水圖玉山》

接下來,一個由全國知名的畫家、雕塑家、文博專家組成的顧問團成立,其中包括當時的美協副主席、雕塑家劉開渠,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玉器專家楊伯達,國家文物局專家王世襄,畫家黃胄,書法家啟功等。還採納了王樹森先生的方案:從車間抽出60多個老中青三代技術精英,將四塊翡翠雕琢成代表現代最高成就的藝術之寶。翡翠原石最大一塊重達300多斤,最小一塊也有200多斤重,雕刻什麼好,怎麼雕刻成為了玉雕師們的難題

慈禧六十大壽留下千斤翡翠王,百年後成為新中國四大國寶


“86工程”翡翠設計雕刻過程

慈禧六十大壽留下千斤翡翠王,百年後成為新中國四大國寶


“86工程”翡翠設計雕刻過程

70多個方案、150多張圖紙,一次又一次的篩選,一次又一次的修改,當專家組在70多個方案中最終確定4個方案時,時間已是1985

。三年的精心設計,為的是不在寶玉上出現一次差錯、留下一點遺憾。最後的決定是用寶玉做一個花籃、一件器皿、一扇屏風、一座玉山子

慈禧六十大壽留下千斤翡翠王,百年後成為新中國四大國寶


“86工程”翡翠設計雕刻過程

方案有了就開始雕刻,60多位玉雕師日以夜繼,認真雕刻,經過六年的努力,傾盡玉雕師心血的翡翠國寶完成了!這一工程從設計到竣工歷時8年,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為四件國寶題寫了充滿詩意的名字,分別是《岱嶽奇觀》、《含香聚瑞》、《群芳攬勝》、《四海騰歡》景觀:岱嶽奇觀

慈禧六十大壽留下千斤翡翠王,百年後成為新中國四大國寶


翡翠景觀《岱嶽奇觀》

高78釐米,寬83釐米,厚50釐米,重363.8公斤。這件作品以珍貴的翠綠充分表現泰山正面的景色,突出了十八盤、玉皇頂、雲步橋等奇景,顯示了泰山的雄偉氣勢和深邃意境

慈禧六十大壽留下千斤翡翠王,百年後成為新中國四大國寶


翡翠景觀《岱嶽奇觀》局部

慈禧六十大壽留下千斤翡翠王,百年後成為新中國四大國寶


翡翠景觀《岱嶽奇觀》局部

東嶽泰山峰巒連綿起伏,錯落有致,雕件右上方紅棕色的翡是整件作品的點睛之筆,也是玉雕中的俏色手法,宛若一輪紅日山頂徐徐升起,浮現於雲彩間

花薰:含香聚瑞

慈禧六十大壽留下千斤翡翠王,百年後成為新中國四大國寶


翡翠花薰《含香聚瑞》

高71釐米、寬56釐米、厚40釐米,重274公斤。造型為精心打造的球形花燻,取自中國玉雕藝術史上難度極高的套料工藝

整件作品通體翠綠,質地晶瑩靈透。裝飾傳統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獸”圖案,精美絕倫,奢華典雅!

慈禧六十大壽留下千斤翡翠王,百年後成為新中國四大國寶


翡翠花薰《含香聚瑞》局部

作品集圓雕、深淺浮雕、鏤空雕於一體,綜合體現了中國當代琢玉技藝無可比擬的高、精、尖水平

花籃:群芳攬勝

慈禧六十大壽留下千斤翡翠王,百年後成為新中國四大國寶


翡翠花籃《群芳攬勝》

籃高64釐米,其中滿插牡丹、菊花、月季、山茶等四季香花,是當今世界最高大的一個翡翠花籃。這隻籃上的兩條玉鏈各40釐米長,各含32個玉環。

玉雕大師足足花了整整八個月的時間才完成

慈禧六十大壽留下千斤翡翠王,百年後成為新中國四大國寶


翡翠花籃《群芳攬勝》局部

採用高難度鏈雕技法,含有64個環活鏈,從籃體中掏出的玉料琢成各種花枝,插嵌籃中。呈現百花爭豔,欣欣向榮的景象。作品匠心獨運,堪稱鬼斧神工的雕刻藝術

插屏:四海騰歡

慈禧六十大壽留下千斤翡翠王,百年後成為新中國四大國寶


翡翠插屏《四海騰歡》

高74釐米,寬146.4釐米、厚1.8釐米,插屏整個畫面以中國傳統題材"龍"為主題,9條翠綠色巨龍,在白茫茫的雲海裡恣意翻滾,氣勢磅礴,是當今世界上最高大的一個翡翠插屏

慈禧六十大壽留下千斤翡翠王,百年後成為新中國四大國寶


翡翠插屏《四海騰歡》局部

作品取料優質,翠色嬌豔濃密,玉質冰潤透亮,創作過程中將翡翠的質地之美、顏色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1989年10月被稱為中國“四大翡翠國寶”的翡翠玉雕臻品驚豔問世,這一年恰好為我國建國40週年,四件震撼人心的國寶級翡翠玉雕佳作也成為了建國40週年最好的禮物

慈禧六十大壽留下千斤翡翠王,百年後成為新中國四大國寶


四大翡翠國寶

這四大翡翠國寶,現陳列在中國工藝美術館的“珍寶館”中,在1990年還曾獲得國務院嘉獎的中國藝術美術百花獎“珍品”金盃獎併成為能與歷史上的《瀆山大玉海》、《大禹治水圖玉山》比肩的曠世瑰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