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青龍偃月刀背後有什麼祕密嗎?

孫武說兵


青龍偃月刀的秘密,就是史上關羽,用的是長矛與環首刀。

而歷代民間戲曲與傳說,將青龍偃月刀強加於關公,然後由羅老先生在演義中定型。

雙手握持的長柄大刀,東漢是沒有的!這種刀式,要在隋唐時才出現。而且,這是步兵武器,而且要數十人或百人,或數百人結陣推進,方能顯出集團殺傷效力的兵器。而不是單兵武器。

唐代陌刀隊,宋朝步兵陣的重斧大刀隊等等,就是如此。選軍中雄武壯勇者,百人為隊,人皆披重鎧。

先以弓弩迭射、長矛攢刺,使來襲敵騎軍失去衝擊速度。

讓敵人失去衝擊速度,這是關鍵!然後,大刀重斧結成陣型前推,刀光如牆而進,擋者俱為肉泥。這是“以步制騎”的反擊利器,而非大將持之以陷陣突擊的兵器!

騎兵突擊武器,除卻弓弩外,就是長矛與馬刀為最利。再則,就是鞭鐧殳棒等破甲砸擊類兵器。必須得單手握持,這是騎兵衝擊兵器的原則。

而所謂馬蹬解放了騎士的雙手,使得騎士可以在馬上揮舞雙手長柄大刀交戰等等,那些人可能是真正史學家,但肯定是不懂武藝技擊的人。你倒是舞著幾十斤重的偃月刀,再騎在奔馬之上去迎著長矛陣高速衝擊試試看,看看能否萬軍之中陷陣突擊,斬將奪旗?這純屬是小說中毒,胡言亂語誤導人!

絕不會出現有騎士揮著雙手握持青龍偃月刀衝擊廝殺的場景,包括關羽亦如此!為何呢?因為違反了力學。所以,戲曲電影小說中有,真實戰鬥中,不可能有。






風去了無痕D


你好,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刀長九尺五寸,重八十二斤,刀身上鑲有蟠龍吞月的圖案,因而得名。是小說《三國演義》中關羽的武器。因而青龍偃月刀又被簡稱為“關刀”或“關王刀”。

 

明朝青龍偃月刀

 在傳說中,天下第一鐵匠只選月圓之夜打造青龍偃月刀。快完工時,驟然之間風起雲湧,從空中滴下1780滴鮮血。當地術士分析,那是青龍的血。所以,有了“青龍偃月刀”之名,青龍偃月刀要殺1780人之說。   在小說中,對青龍偃月刀的描繪更是登峰造極。譬如《三國演義》的第一回,說到劉關張得到鑌鐵一千斤,關羽打造青龍偃月刀,青龍偃月刀又有一奇名“冷豔鋸”。《三國演義》中對於青龍偃月刀的打造過程和刀的樣式,僅一筆帶過:“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八十二斤。”虎牢關三戰呂布有詩說道:“酣戰未能分勝敗,陣前惱起關雲長;青龍寶刀燦霜雪,鸚鵡戰袍飛蛺蝶。”青龍偃月刀與赤兔馬一起成為關羽的辨識標記。在乘雪破羌兵時,還安排了一段“只見雲霧之中,隱隱有一大將,面如重棗,眉若臥蠶,綠袍金鎧,提青龍刀,騎赤兔馬,手綽美髯”,情節是多麼的顯聖,讓關羽的威武形象漸漸地深入人心。

 

 不僅僅如此,《三國演義》圍繞青龍偃月刀還另設計了很多精彩的情節,例如:刀挑錦袍、單刀赴會、失刀奪刀等等,青龍偃月刀在小說中出現的時間似乎比關羽還要長。  

 關羽用其斬殺了不少武將,所以後世也叫青龍偃月刀為關刀。在關羽被殺後,青龍偃月刀被東吳將領潘璋奪走,後來,關羽的兒子關興為父報仇,殺掉了潘璋,奪回青龍偃月刀。因此,關羽和青龍偃月刀被互相視為象徵。


夏洛不煩惱


在小說中,對青龍偃月刀的描繪登峰造極。《三國演義》的第一回,說到劉關張得到鑌鐵一千斤,關羽打造青龍偃月刀,青龍偃月刀又有一奇名“冷豔鋸”。《三國演義》中對於青龍偃月刀的打造過程和刀的樣式,僅一筆帶過:“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八十二斤。”虎牢關三戰呂布有詩說道:“酣戰未能分勝敗,陣前惱起關雲長;青龍寶刀燦霜雪,鸚鵡戰袍飛蛺蝶。”青龍偃月刀與赤兔馬一起成為關羽的辨識標記。在乘雪破羌兵時,還安排了一段“只見雲霧之中,隱隱有一大將,面如重棗,眉若臥蠶,綠袍金鎧,提青龍刀,騎赤兔馬,手綽美髯”,情節是多麼的顯聖,讓關羽的威武形象漸漸地深入人心。   不僅僅如此,《三國演義》圍繞青龍偃月刀還另設計了很多精彩的情節,例如:刀挑錦袍、單刀赴會、失刀奪刀等等,青龍偃月刀在小說中出現的時間似乎比關羽還要長。   關羽用其斬殺了不少武將,所以後世也叫青龍偃月刀為關刀。在關羽被殺後,青龍偃月刀被東吳將領潘璋奪走,後來,關羽的兒子關興為父報仇,殺掉了潘璋,奪回青龍偃月刀。因此,關羽和青龍偃月刀被互相視為象徵。

首先,東漢末年是沒有青龍偃月刀類型的武器。直到唐代後才出現類似青龍偃月刀的武器。《三國演義》只是一本小說。

小說《三國演義》為什麼非要虛構這麼一把刀?把後世才出的兵器硬穿越過來?

先說青龍

中國古代,最令妖邪膽戰且法力無邊的四大神獸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以五行論,東為青色 ,故青龍為東方之神,亦稱“蒼龍”。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自黃帝授命於天,威澤四方,龍就成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中國的象徵。在東方傳說中,青龍身似長蛇、麒麟首、鯉魚尾、面有長鬚、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五行中屬木。

“青龍白虎”,按《禮.曲禮上》:“行,前朱鳥(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後白虎。”又疏曰:“朱鳥,玄武,青龍白虎四方宿名也。”道教中人在修煉中以白虎謂肺屬金,以青龍謂肝屬木,以朱雀為心屬火,以玄武謂腎屬水。

-道家《太上老君枕中經》: 青龍出吾肝在吾左,白虎出吾肺在吾右,朱雀出吾心在吾前,玄武出吾腎在吾後。。

再來看看關羽

官方信仰

各朝皇帝都以關羽為忠義的化身成為教育忠君愛國信念的材料。

關羽是以忠貞、守義、勇猛和武藝高強稱著於世。歷代封建統治者都需要這樣的典型人物來作為維護其統治的守護神,因而無比地誇張、渲染其忠、義、勇、武的品格操守,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將能象關羽那樣盡忠義於君王,獻勇武於社稷。在中國古代層出不窮的名人之中,被後世戴上炫目光環並尊之為“聖人”者,卻僅有二人,他們就是被民間尊稱為“文聖”的孔子和“武聖”的關公。

關羽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成了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士農工商廣泛頂禮膜拜的神聖偶像。

關羽在民間

民間所供奉的“關公”又被臺灣信徒稱為“恩主”,即救世主的意思。在東南亞地區,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菲律賓等國家,甚至美國、英國的華人區域,關公的信仰也都相當盛行,華僑在國外從商者很多,因此對於作為武財神的關公也多加崇祀。小時候看香港電影,好多人家都供著關公,比內地流行多了。

青龍。代表忠肝義膽。全部秘密就在這裡。當然也不排除勇氣的含義。

最意思的東西來了:其實關羽在民間和官方的信仰是完全不同的!每次到富樂山,一想起這個,就禁不住笑起來。小時候想不明白為什麼香港人家那些喜歡供關公,後來才明白,因為關公代表的是義氣!兄弟夥有義氣,齊心才能發財!~想當年,那些闖南洋的,路途遙遠兇險。必須合作,必須兄弟義氣當先。。。

中國古代君主專制的官方一直在鬧笑話,把關羽當成忠君的化身,其實關羽生死追隨劉備的根本原因不是忠君而是兄弟義氣!




阿健IORI


在談論三國演義的時候,關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而他的一柄青龍偃月刀相當的威武霸氣。其實在正史中,關羽從來就沒有使用過所謂的青龍偃月刀,在關羽斬顏良的時候,正史中是說刺顏良於萬軍叢中。所以說關二爺使用的武器很可能是長矛一類的武器。

關羽在戰場上使用的是長矛之類的武器,並不意味著關羽就不會帶刀。

根據南朝陶弘景所寫的刀劍錄一書中記載。關雲長採了一些鐵,鍛造出兩把刀,還在刀上寫上萬人兩個字,後來關羽在戰場上打了敗仗,就把水就把刀扔到了水裡。

關羽所配的刀顯然並不是青龍堰月刀,而是短柄的環首刀。在漢代文官武將都配刀,這是一種表明身份的道具,因此關羽佩刀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除此之外張飛也佩刀,在刀劍錄中記載張飛被封為新亭侯的時候。就命令工匠打成了一把刀。

在唐宋時期,長柄大刀已經成為一種主要的長兵器,在宋代刀的形制已經有了改變。而明朝軍隊中的短兵器主要是腰刀,同樣也有長柄大刀,主要用來砍馬腿,青龍偃月刀只是一種道具,不光關羽沒用過,後世的武將也很少使用這種武器。

在明清兩代的武舉考試中,其中有一項內容就是考核刀法,這時候考試所舞的刀就是青龍偃月刀,這柄刀重約三四十斤,應試的舉子不光要有臂力,而且能夠將這個刀舞動才能算合格。

而人們之所以認為關於使用的是青龍偃月刀,一方面是因為三國演義所描繪的內容。另一方面就是因為京劇的影響,而第三點就是因為關帝廟裡周倉扛著青龍偃月刀的形象深入人心。

戲劇或者廟宇中關公的形象實際上是文化中的形象,並不是歷史中的形象。

但這種形象深入人心,這也導致了儘管青龍偃月刀的實用性非常的小,但是它的文化價值非常大。

在民間傳說中,關於使用的青龍偃月刀不能橫著擺放,為什麼有這種說法呢?這裡面有一段傳說,據說關羽的刀是一條神龍所化,這條神龍其實是青色的蛟龍。關雲長年輕的時候,在江湖上游蕩,正好碰到這隻妖怪,為非作歹,這隻妖怪準備強娶村中的女子,於是關羽大發神威將這隻青色的蛟龍打敗。但是關羽並沒有殺掉他。而這個時候關羽的刀也毀掉了,這條青色的蛟龍為了感謝關羽的不殺之恩,就變成了關羽的武器。

他和關羽定了兩個條件,第一條就是在征戰沙場的時候儘量斬殺大將,不要斬殺小兵。這樣就可以減少自己的殺業,而第二條就是青龍偃月刀不是一般的兵器,所以要立著站在關羽的背後還不能橫著擺放。

後來關羽手下有了周倉之後,周倉就一直幫著關羽扛刀。所以說青龍偃月刀都是豎著放的,從來就沒有見過橫著放過。

總結:

這些都是民間傳說,史上確有青龍偃月刀,不過青龍偃月刀都是宋朝的時候才有的。而且因為過於笨重,只能用來練習臂力,而非戰場殺敵。戲劇和小說中的青龍偃月刀其實都是文學創作的結果。


歷史小新


青龍偃月刀是偃月刀的其中一種,在傳說中,天下第一鐵匠只選月圓之夜打造。快完工時,驟然之間風起雲湧,從空中滴下1780滴鮮血。當地術士分析,那是青龍的血。所以,有了“青龍偃月刀”之名,傳說有點扯,​當然這只是傳說,其真假暫且不論。

而我們之所以對它耳熟能詳多來自於小說《三國演義》,在書中,青龍偃月刀為關羽所使用的兵器,書中描述青龍偃月刀重八十二斤,關羽用其斬殺了不少武將,所以後世也稱青龍偃月刀為關刀。此刀是擁有靈魂的東西,他會自己去選擇自己的主人。因為武聖關羽所用兵器(又稱聖器)所以它在擁有了巨大的力量的同時,也擁有最完美的主人,得到最大極限的發揮​

然而真實情況是,小說和傳說中提到的三國名將關羽所使用的青龍偃月刀,在當時並無此物,真實的青龍偃月刀是在唐代才出現的兵器。所以小說所賦予它的一切神秘色彩是不存在的,現在想來它也就是一個名字叫做青龍偃月刀的兵器而已






至尊寶也有春天


《三國演義》雲,“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八十二斤。”

論三國故事中的兵器知名度,青龍偃月刀排第二,估計沒有敢說排第一的!可以說,青龍偃月刀是三國最著名的兵器,已經和關羽融為一體、不分彼此,提起青龍偃月刀,大家想到的就是關羽,別無他人!

一刀在手,天下我有!關羽手持青龍偃月刀,縱橫天下,所向披靡,溫酒斬華雄、斬顏良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傳奇故事!因此,直到今天,這一種造型的刀,還被稱為“關刀”或“關王刀”!

那麼,這裡有一個疑問,即:在正史上,關羽真的是使用青龍偃月刀嗎?實際上,青龍偃月刀只是虛構的!原因很簡單,中國宋朝之後,才發明了“偃月刀”,關羽根本就不可能使用青龍偃月刀!遍查史書,三國時代無人曾使用“青龍偃月刀”!

由於偃月刀是刀刃寬長、刀背寬厚,按照三國時期的冶金水平來說,還造不出來,只能造為窄而直的刀!中國究竟什麼時候能造“偃月刀”類似的武器,現在不太清楚,但最早提及“偃月刀”名稱的是宋朝《武經總要》!

在北宋成書的《武經總要》中,把大刀分為手刀、掉刀、屈刀、掩月刀、戟刀、眉尖刀、鳳嘴刀和筆刀共八種,稱為“刀八色”。所謂“掩月刀”,就是偃月刀,宋代《武經總要》中就有這種刀的繪圖!偃月,即半月的意思!

需要說明的是,偃月刀由於比較重,斬、劈的威力很大,但也因為重量關係,所以不太適合戰場廝殺,主要用於日常訓練,練習臂力,儀仗隊的武器之類,而非實戰中的武器!

既然關羽沒有使用青龍偃月刀,那麼關羽究竟使用什麼兵器呢?三國志中的一句描述,或一語說破真相!

《三國志》中記載,“(關羽)策馬刺(顏)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一個“刺”字,充分說明了關羽使用的是矛,偃月刀如何刺?同時,關羽隨身攜帶了一把短刀或短劍之類,以便對敵將進行斬首。所以,別再被騙了,這才是關羽所用武器的真相!

其實,在三國時期,武將使用的主要武器就是長矛,比如關羽、張飛、呂布等皆是如此,主要取長矛的突刺作用!





歷史名人物


關羽關二爺人稱“武聖”,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武功蓋世,義薄雲天,常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勇,穿流在千軍萬馬中,右手一柄青龍偃月刀,左手一根韁繩策赤兔馬斬顏良,殺文丑,溫酒斬華雄,好不痛快!

但對熟悉歷史的人來說,關羽的偃月刀根本就是羅貫中跟大家開的一個玩笑,這是怎麼回事呢?

關羽的青龍偃月刀背後隱藏的秘密是什麼?

根據北宋官修軍事典籍《武經要略》記載:偃月刀屬於長柄刀的一種,而這種刀只有在唐宋時期才出現,而且並不僅用於戰場殺敵,而且用於日常軍隊訓練、儀仗或作為宮殿侍衛的武器使用,所以身在漢末的關羽,根本是不可能見過偃月刀。

那關羽真正使用的武器,到底是什麼呢?

縱觀《三國志》陳壽並沒有詳細地描述過關羽、張飛、趙雲這些將領使用的是何種兵器。只是在關羽誅殺顏良的一個細節中透露:“關羽策馬刺顏良於萬軍之中,斬其首環,紹諸將末能當。”一個“刺”字暴露了關羽使用的武器可能性!其實漢代騎兵作戰的主要方式,是一手策馬,一手持矛,然後利用衝鋒力刺殺敵人。

在《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中記載:“漢代士兵最常用的戟則是一種卜字形鐵戟。這種戟只有前伸的直刺和旁出的橫枝”,同戟一樣,矛在漢代也多為鐵製,矛的最重要特點是矛鐏之銎皆為圓形,這是因為矛矜亦為圓形,與戈必之呈杏仁形者不同之故。矛才是漢代重要的長兵器種類。

所以,關羽極有可能使用的武器是長矛。

關羽的青龍偃月刀背後隱藏的秘密是什麼?

那麼,史實的記載跟《三國志》中斬其首環,不是很矛盾嗎?

中國民間一直有漢劍,唐刀之說,主要為了凸顯各個朝代所制兵器之精良。據史料記載,漢劍在當時主要是用於步兵配備的戰場實用兵器,配合盾牌使用,組成劍盾兵,直至西漢末環首刀逐漸取代漢劍成為戰場主流。東漢後期,漢劍徹底退出戰場成為純粹的權貴象徵。主流戰場用漢劍多采用銅製裝具,樸實無華。士大夫權貴階級佩劍則為追求華美,裝具多采用玉具或使用錯金錯銀工藝,成為裝飾華美的工藝品。

在漢代軍隊中,劍已被環首刀取代,所謂的斬其首環其實是關羽用矛刺死顏良後在用環首刀把他的頭顱斬下以此來做邀功證據,所以手持長矛腰配環首刀,這才是最貼近歷史的關羽形象。

關羽另一個標配出場的赤兔馬,是否也有歷史真實性呢?

關羽的青龍偃月刀背後隱藏的秘密是什麼?

《三國演義》中曹操仿效董卓“寶馬贈英雄”,關羽接受了赤兔以後,赤兔馬和青龍偃月刀就成為了關羽英雄蓋世的形象代表。

但是,《三國志·魏志·呂布傳》中記載赤兔馬在三國時期存在的蹤跡,併為呂布的坐騎,呂布死後,赤兔馬便從此消失。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赤兔並沒有死,而是代代繁衍。到了宋朝,由方臘重金買來,梁山泊征討時,被關勝奪來。也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羅貫中在蒐集資料時,被誤傳了。歷史上關羽並沒有得到赤兔這匹馬。


多爾袞愛新覺羅


關雲長胯下有赤兔馬,手上有青龍刀,這是三國演義給人留下的形象,關羽也是三國演義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之一,關羽也成了我國古代的武聖。

關羽的武器,小說中交代的非常的清楚,他使用的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達82斤,自然這都是小說家編寫的情節。

但是經過歷代學者的努力,我們已經明確的知道青龍偃月刀,其實是北宋時期才出現的一款武器,也叫掩月刀,後來演化成了偃月刀,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三國演義》,漢代人關羽實際上拿的是800年後宋朝才出現的青龍偃月刀

歷史上關羽用的是什麼武器呢?

這個根據歷史資料而言並沒有定論,但是根據三國志記載關羽作為客將參加的袁紹和曹操之間的戰鬥,在戰場上刺顏良於萬眾之中,請注意長柄的青龍偃月刀實現不了這種戰果,結合考古發現看三國時期並沒有出現長柄砍刀,大部分學者都認為歷史上的關羽是騎馬刺死了袁紹的大將顏良。

關羽應該用的是長矛類的武器,也有歷史學家認為關羽使用的可能可能是類似於張飛那種丈八蛇矛,或者三尖兩刃刀這樣的長柄武器。這種武器是當時武將的主流武器。

按照歷史資料來看,關羽在那個時候有可能用刀的,南北朝時期的陶弘景所著的《古今刀劍錄》一書就說的很明白,關羽採都山鐵製的兩把鋒利的寶刀,在刀口上刻上萬人二字,彰顯自己的勇武。

而在呂蒙偷襲荊州之後,關羽不想將寶刀落入敵人的手中,於是就扔到了滾滾的江水之中,當然這兩口寶刀即便存在,不是青龍偃月刀,而是環首刀。

當然無論哪一種解釋歷史上關羽是不可能使用青龍偃月刀的。

青龍偃月刀是怎麼來的呢

青龍偃月刀正式出現在北宋年間,武經總要列舉了八種刀,青龍偃月刀就是其中一種,當然這種刀顯然不是歷史上關羽所用的武器,這種刀並不是用來打仗的。實際上這是一種儀仗兵器,很少參加戰鬥,

它誕生在北宋年間,主要的使用者就是儀仗隊。武備志說的非常的清楚,這種武器只適合平時練習和儀仗隊使用。

是顯示威猛的,根本不可能用來實戰,說白了就是中看不中用,來到了清朝的時候,青龍偃月刀已經成為了一種考核的工具。主要的用途還是演練氣力,青龍偃月刀不可能給武將用來衝鋒陷陣。

總結

這種武器也正好適合給被神化了的關羽使用,在宋朝開始,關於在宗教和神話中的地位逐漸上升。關公廟中的塑像手持的就是大刀。關公身後站著,周倉手裡就捧著一杆長柄大刀。到了元代武聖關羽的兵器基本定型了,基本和後世三國演義中關羽的裝備一致的,而在元代雜劇中青龍偃月刀這個裝備已經屬於關羽的專屬裝備了。

而關羽在元雜劇中就使用這把青龍偃月刀,砍妖怪無往不利,無堅不摧,來到了元代,人們已經有了共識的關於青龍偃月刀就是關羽的專屬兵器。也因此元末明初的小說三國演義中萬夫不擋的關雲長所使用的就是青龍偃月刀。也因此關羽才如此的光彩照人,戰鬥力彪悍。


桂大爺的歷史書


青龍偃月刀本不是關羽的武器,它正式出現是在北宋年間,《武經總要》列舉了八種刀,其中就有偃月刀。不過,這種青龍偃月刀即便出現,也不是給歷史上的關羽使用的,準確地說,這種青龍偃月刀就不是給人拿來打仗用的。雖然,成書於明朝末年的《三才圖會》稱讚青龍偃月刀是馬上第一刀,是騎兵將領耍起來威勢最強的兵器,但是,青龍偃月刀實際上更多是一種儀仗兵器,基本很少參加戰鬥。從它誕生的北宋年間開始,青龍偃月刀的主要持有者都是儀仗隊。關於這一點,成書於明代的權威軍事著作《武備志》中說的很清楚:這種青龍偃月刀只適合於平時練習和儀仗使用,用來顯示威猛,根本不可以拿來實戰,翻譯過來簡單就是五個字,“中看不中用”。即便是到了清代,青龍偃月刀已經很流行了,甚至在武舉考試中都有這樣一項考核,不過其主要用途也是用來演練氣力,不是真的耍起來劈人的。

青龍偃月刀不能用來配給真實的武將拿來陣前玩耍,這個遺憾的事實,並不全是壞事。

有一個人就很需要也很適合耍這把中看不中用的青龍偃月刀。

此人,就是正在宋元時期逐漸被神話的武聖關羽,他不是歷史上那個真實的關羽,而是經過唐宋時期的不斷地位上升、正在成為神將和武聖的那個神仙關羽,也正是從宋代開始,由於關羽在宗教和神話中的地位逐漸上升,大刀特別是青龍偃月刀,開始與關羽正式配對了。


聊哥說歷史


關羽關二爺人稱“武聖”,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武功蓋世,義薄雲天,常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勇,穿流在千軍萬馬中,右手一柄青龍偃月刀,左手一根韁繩策赤兔馬斬顏良,殺文丑,溫酒斬華雄,好不痛快!

但對熟悉歷史的人來說,關羽的偃月刀根本就是羅貫中跟大家開的一個玩笑,這是怎麼回事呢?

根據北宋官修軍事典籍《武經要略》記載:偃月刀屬於長柄刀的一種,而這種刀只有在唐宋時期才出現,而且並不僅用於戰場殺敵,而且用於日常軍隊訓練、儀仗或作為宮殿侍衛的武器使用,所以身在漢末的關羽,根本是不可能見過偃月刀。

那關羽真正使用的武器,到底是什麼呢?

縱觀《三國志》陳壽並沒有詳細地描述過關羽、張飛、趙雲這些將領使用的是何種兵器。只是在關羽誅殺顏良的一個細節中透露:“關羽策馬刺顏良於萬軍之中,斬其首環,紹諸將末能當。”一個“刺”字暴露了關羽使用的武器可能性!其實漢代騎兵作戰的主要方式,是一手策馬,一手持矛,然後利用衝鋒力刺殺敵人。

在《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中記載:“漢代士兵最常用的戟則是一種卜字形鐵戟。這種戟只有前伸的直刺和旁出的橫枝”,同戟一樣,矛在漢代也多為鐵製,矛的最重要特點是矛鐏之銎皆為圓形,這是因為矛矜亦為圓形,與戈必之呈杏仁形者不同之故。矛才是漢代重要的長兵器種類。

所以,關羽極有可能使用的武器是長矛。

那麼,史實的記載跟《三國志》中斬其首環,不是很矛盾嗎?

中國民間一直有漢劍,唐刀之說,主要為了凸顯各個朝代所制兵器之精良。據史料記載,漢劍在當時主要是用於步兵配備的戰場實用兵器,配合盾牌使用,組成劍盾兵,直至西漢末環首刀逐漸取代漢劍成為戰場主流。東漢後期,漢劍徹底退出戰場成為純粹的權貴象徵。主流戰場用漢劍多采用銅製裝具,樸實無華。士大夫權貴階級佩劍則為追求華美,裝具多采用玉具或使用錯金錯銀工藝,成為裝飾華美的工藝品。

在漢代軍隊中,劍已被環首刀取代,所謂的斬其首環其實是關羽用矛刺死顏良後在用環首刀把他的頭顱斬下以此來做邀功證據,所以手持長矛腰配環首刀,這才是最貼近歷史的關羽形象。

關羽另一個標配出場的赤兔馬,是否也有歷史真實性呢?

《三國演義》中曹操仿效董卓“寶馬贈英雄”,關羽接受了赤兔以後,赤兔馬和青龍偃月刀就成為了關羽英雄蓋世的形象代表。

但是,《三國志·魏志·呂布傳》中記載赤兔馬在三國時期存在的蹤跡,併為呂布的坐騎,呂布死後,赤兔馬便從此消失。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赤兔並沒有死,而是代代繁衍。到了宋朝,由方臘重金買來,梁山泊征討時,被關勝奪來。也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羅貫中在蒐集資料時,被誤傳了。歷史上關羽並沒有得到赤兔這匹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