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農民工的路在哪裡,會不會被取代?

大城小農工


農民工是近十幾年來一個特殊的現實的群體,也是我國社會建設的一大主力軍,誠實的基礎設施建設,基本上必須靠農民工來建設,否則的話真是沒有今天這麼發達,繁榮昌盛,也沒有這麼漂亮,美麗,輝煌。



現在由於科學技術的發達,一些密集性的勞動的企業,或者是用人的崗位,轉換成為機器人或者機械進行操作,這樣大大減輕了農民的勞動,也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勞動成本,使得企業賺的效益更多。但在科技發達、生產力提高的同時,農民工卻出現了找工作難的問題,而且工資報酬越來越低的問題。

對於未來農民工的出路問題,這是社會目前面臨的一個急需解決的大問題,畢竟農民工剩餘的勞動力特別的多。春節後,農民工大量進城找工作打工,然而好多農民工經過一兩個月的時間也沒有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或者乾脆就是找不到工作,緊接著又出現了農民工返鄉潮,這個問題逐漸的在社會上凸顯。



未來農民工的出路究竟在哪裡?現在即使是農民工最多的時候,大部分農民工都是七八十年代的農民,對於90後,00後的農民工相對少一些,因為這一部分的農民工大部分都是有知識的,學歷也比較高,他們找工作是相當容易的,而且年富力壯,相對於那些大量的農民工而言找工作是非常簡單的事情。所以大齡的農民工出路是非常少的,因為現在靠出苦力,找工作也比較少,而且也非常難了。

農民工究竟出路在哪裡用比較冠冕堂皇的一句話,那就是在腳下。可是這些大齡的農民工,已經走出了農村,走進了城市,然而城市的就業崗位越來越少。俗話說學到老,活到老,所以必須在繼續學習提高自身的技術或者是技能才能夠求得一點生存之地。這就是農民工的出路,當然對於那些年齡越來越大的農民工,只能回到農村,靠種地為生了。

其實現在農民工所幹的工作逐漸被機器所代替,未來農民工將成為一個歷史的標誌,畢竟現在好多農民已經夠流向城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人群,成為城市市民。尤其現在普及高等教育,只要農民的孩子好好學習,就有大學生,就有了高等的學歷和知識,就脫離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就不再成為未來的農民工了。



總之,未來的農民工會越來越少,而且未來不會再存在農民工之說了,因為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加上農村人口不斷的流入城市,變為了城市居民,脫了農民工的帽子。尤其現在城鄉一體化在不斷的推進,鼓勵農民進城買房居住,轉移農民工。到2020年,我國將有1億農民轉為城鎮戶口,不再是所謂的農民了,當然還有戶籍進行改革,把農村戶口和非農業戶口進行合併,統稱為居民戶口,這就不存在農民、工人的區別了。所以未來的農民工是非常少的,未來農民工的路也是非常辛苦的,未來的農民工也是有才能的農民工,未來農民工的路將會被取代,農民工將成為這個時代的一個代名詞,這個時代一個特有人群的代名詞,一個時代的象徵。


宗元三農堂


農民工任何時候都不會被取代!!這是事實!就算再高科技再厲害!!也不行!!一個樓十五天起來,可以!沒有地基嗎?沒有水泥打地柱嗎?這些都需要農民工來做的!而且以後農民工的工資只會越來越高!不可能低!原因是現在的年輕人還有幾個願意去工地幹活的!我在西安這邊見過太多的年輕人寧願拿2000-3000左右的工資當保安,當菜館服務員等等其他行業(沒有歧視!沒有攻擊性)!

各行各業都是山區建設!荒無人煙的地方現在也需要開發建設!沒有農民工!只是一幫大學生跟一幫子領導你能幹的成嗎?那不是扯淡嗎?

我是幹裝修的!家裡面吊頂造型牆!鋪地磚!做防水那樣不需要農民工!等到這一代的人老了!年輕的人跟不上了那就好玩了!!農民工只會越來越少價格只會越來越高這是根本姓的!!

不要羨慕農民工的工資高!!閒高的話你也可以做啊!你做你也工資高!關鍵是有多少人願意做那個又髒又累的活呢???當是有一點辦法誰願意做又髒又累的活呢!!誰不想坐在空調間!喝喝茶水!嘮嘮嗑就把錢給賺了!!現實嗎?

說的有點多!本人又沒有啥文化!有啥對不住的有啥說的過分的!!請理解!請諒解!!


枯寂的巧克力


農民工的路在哪裡,會不會被取代?農民工就業的渠道會變窄,工廠招工年齡都在4O歲以下,上了40歲以上人員也只有幹保安,送快遞,送快餐,到建築工地幹活。公司也大多是年青的男女員工,他們來自技校,大學,文憑都有大專以上學歷,掌握了技術。

隨著城市建設的飽和,有大部份房子賣不出去,加上壓縮土地佔用建設項目少了,房地產也減少了招農民工。

國家為了整治環境汙染,一些小廠的化工企業被關閒,這又讓部份農民工面臨重新找工作。

外來務工人員農民工由於文化水平低,又無其它特長想在城市找高工資的確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更難,大多從事繁重的體力活,髒活,想要舒適輕鬆高工資的活好難,就是招保安,包吃包住37OO元,假日補1OO元,有五險一金,優先條件是本地人,退伍軍人,年齡45歲以下。要說沒有地方觀念那是不現實的,人事部門大多是本地人,外來人員想進一家好公司工作,除非內部有熟人介紹,都為了爭飯碗用自己的人,就是進了公司和𠂆,如單身匹馬一個人也被同事明裡暗裡擠走,他們的人多啊,鄉里鄉親有個照顧,你不懂他會教,很短時間內就會正式上崗轉正,沒有熟人他不會教,還說你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是吃乾飯的,這份工作不適應你,在這裡幹到轉不了正被廠辭退到時工資都拿不到,還是找另一份工作吧,這個人說這些話的目的就是看你不順眼,瞧不起外地人介紹自已的人進𠂆。



應願2


前幾天看過一遍文章,2020年建築行業將試行智能機械化施工.人工只有現在的百分之三十.工地需要工程師 技術員 機械操作 管理和保養人員,不能說沒有搬磚的.會很少.有技術的將佔大多數.建築行業過去是農民工比例最高的行業.這種情況在改變.未來農民工的比例更少,商業也會被電商擠佔部分空間.想開鋪子做生意也沒有過去那麼容易,非技術人員就業範圍會變窄.進工廠.正規工廠有要求.小工廠很多是夕陽企業.對工人的要求低.但工資和福利都沒有保障,低技能人員就業集中在服務業. 保安 保姆 水電維修 餐館 …… .這些工作工資低.打零工日工資高一些.工作沒有保障, 要想找好一點的工作.最好多學習 有知識 再學一門技術.有知識有技能的人.就業面會廣的多,知識不高的人也不會找不到工作.打工者一些工作會被人工智能和機器取代.有些是不可能被取代的.行行出狀元.開個小飯館.飯菜好吃不貴 來的都是客 笑臉相迎 笑臉相送 照樣可以活的不錯。


知足常樂_18127


工業化進程在逐漸取代以農業為主的中國,全國20%的城市發展到今天60%的城市,新一代"農民"基本已經融入到各大小城市,不能再以戶口所在地來定性他們就是"農民",一個從未種過地的人來到城市裡工作的被稱之為"農民工",不覺得相似於用"歧視"的眼光,排斥外來人口嗎?!想一想,所謂的"城市人"你向上面數三代,能有幾個不是農村來到城市的,現在這樣進城落戶的就更多了。所謂"農民工"隨著城市化進程會越來越少,今天的奉獻也不是隻為了"城裡人",他們的子女(後代)將來大多數會成為這裡的主人,當城市你不再需要"農民工"時,"農民"也就成了農場主們的工人稱之為"農業產業工人",想以一畝三分地來養活自己,是不可能了,或者說因為社會成本太大,種地根本養不活一家人,逼你放棄現在的"責任田"。那個時候只有"農業產業工人",沒有"農民",也就沒有"農民工"之說,在城市裡從事底層服務的永遠都會存在,都過上富裕生活的只是夢想,美國發達嗎?日本富裕嗎?不一樣有上、中、下,人人平等指的是人權,而不是富貴。


江馳也


未來農民工的路在哪?會不會被取代?

這個問題很明確,未來的農民工和現在的農民工一樣,離開農村,告別土地,到遠離家鄉的城鎮、城市去打工賺錢養家,未來的路就是現在的路的延伸。

他們的農民工身份也不會被社會上的任何群體所替代。。

我國的人口現狀是:十億人口八億在農村,而且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放開,農村人口還會增加,農民靠土地生活,已經不能滿足衣食住行特別是子女教育的需要,他們也有改變生活現狀的願望,他們的子女也有接受先進教育的權利,但是沒有接受先進教育的經濟能力,他們就必須走出去靠出賣自己的體力賺錢養家,供養子女。

未來社會無論怎麼發展,無論現代化程度多高,都需要大量的服務群體,大量的勞動力群體。而這個群體裡大多都是農民工。

另外,農民工身上也有無窮的能量,他們也有一部分通過自身努力學技術、學本領、掌握現代知識而進入更高群體發展、發揮能量,作出貢獻的。

任何人都不應該小看農名工,都不能歧視農民工,社會發展離不開他們,他們是社會發展的一部分,是在通過農名工的形式為社會做貢獻,他們永遠都是社會生產力代表。


藍天白雲XQ


春暖花開,鴨先知,捨得出力就不怕


用戶4597571981984


農民工的根在農村,進可改退可守。擔憂農民工路在何方,其實是包藏禍心,還是省省吧。真正需要擔憂是應屆及歷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和救濟的問題,他們的路在何方?


手機用戶5787890931


做了拿不到錢啊!


510281197710075973


農民工是一個國家由農業國向工業化過度的半工半農的特殊群體,當國家工業化達到一定高度,農民工群體會升格為專業化職業化人員。中國農民工的未來絕大多數會成為城市市民,極少人會成為職業農民,遲或早要看國家工業化的進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