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相见恨晚》,从劳拉和哈维的爱情,看主流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浅析《相见恨晚》,从劳拉和哈维的爱情,看主流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劳拉和哈维医生在告别

据说,宋金文学家元好问,在他16岁赴考途中,碰到一位张网捕雁的农夫,农夫告诉他捕捉到两只大雁,杀掉其中一只后,另一只撞网逃脱。逃脱的大雁在死雁上空悲鸣哀叫,久久不愿意离去,不料,后来竟然殉情撞死到地面上。

元好问听后,唏嘘不已,于是向农夫买下两只死雁,埋在汾河岸边,并称之为“雁丘”。当时与元好问同行的友人墨客纷纷写词纪念,元好问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如此说来,若要问人世间什么最牛,爱情无疑了。因为爱情是什么东西,貌似没人知道答案,但它能教人以命相许,不止是人,连雁都会殉情。显然,爱情的魔力太大了。

为合法的爱情殉情,人们可能会像元好问和他的朋友一样写词、写诗、写文赞扬一番,倘若对已婚人士而言,婚姻以外的爱情呢,人们会如何看待呢?

由大卫·里恩导演,西莉亚·约翰逊 (Celia Johnson )和特瑞沃·霍华德 (Trevor Howard )主演,于1945年上映的英国电影《相见恨晚》里就讲这样一个婚姻以外的爱情故事。影片中的劳拉(西莉亚·约翰逊饰),就是一个差一点点就为婚外的爱情跳轨的女人。

故事中的女主角劳拉和男主角哈维医生(特瑞沃·霍华德饰),两个人都有幸福家庭,因一次不经意的邂逅之缘,后来频繁的见面和陪伴,慢慢地越来越渴望见到对方,他们竟然相爱了。

乍一看,似乎讲述的是一个简单不过的老套婚外情故事。三刷影片之后,我发现事实上并非如此,影片借助劳拉和哈维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一种主流价值观:对已婚人士而言,也许有些爱相见恨晚,但婚姻以外的男女情感(不含异性友谊)是不道德的,婚姻中的情感更应该珍惜。

影片让两个有幸福家庭的男女主角之间上演真挚的爱情,其用意可见一斑。换句话说,导演为何不选取婚姻不幸的两个人,哪怕其中有一个是家庭不幸福的,那他们发生婚姻以外的情感似乎也显得合理一些,然而偏偏选取的是两个幸福的家庭,无非是为了更好的体现这种价值观。

不论是影片背景所处的时代,还是我们身处的当下,这个价值观同样适用。

浅析《相见恨晚》,从劳拉和哈维的爱情,看主流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浅析《相见恨晚》,从劳拉和哈维的爱情,看主流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在月台上,因为一粒偶然吹进眼睛的沙子,劳拉认识了绅士十足、帅气的哈维医生,她从一开始礼节性的表达谢意,到客套地问候,再到随意的闲聊,之后刻意去赴约,再一起看电影、一同出去散心,两人相谈甚欢,因为有共同的话题,默契,劳拉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重新激起内心的情感涟漪。

而哈维呢,在日复一日的单调工作里,生活里突然出现一个理智而不复杂的女人,给生活增添了一抹色彩,难免也会泛起他内心的情感波澜。

处在热恋中的两个人,只恨约会时间过得太快,火车来得太早,真恨坐的不是同一个方向的火车,每次已经送对方到站台,还依依不舍。

对劳拉而言,伴随这份感情的,并不只有来自医生给予的新鲜幸福感,还有来自对家庭的内疚和罪恶感。

最后,看着内心备受折磨的劳拉,医生决定把他们的爱情藏在心底而去非洲工作,留下凌乱的劳拉差一点点就跳入轨道中。

倘若,如此相爱的两个人真在一起,会怎样呢?


浅析《相见恨晚》,从劳拉和哈维的爱情,看主流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影片场景


浅析《相见恨晚》,从劳拉和哈维的爱情,看主流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在英国,旧的等级制和旧的伦理道德观直到战后初期仍然钳制着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言行。英国人向来保守刻板也是世人皆知的。

在这样背景下,假如劳拉听哈维的,把他留下来,哪怕背负骂名,继续在一起,他们极有可能像由阿南达·爱华灵和赖拉·邦雅淑主演,2010年上映的泰国电影《永恒》中男女主角的下场。

《永恒》中的女主角玉帕蒂,背着丈夫帕博与丈夫的侄子尚孟因相爱而在一起,被帕博发现后,帕博命人用大铁链把他们永远锁在一起,成全玉帕蒂和尚孟的爱情。

起初,玉帕蒂和尚孟十分兴奋,因为他们再不用偷偷摸摸约会了,而是可以分分秒秒,只要愿意就可以看到对方。他们一起外出一起归来,总之,做什么都有对方的陪伴。

可是,没过多久,尚孟就抓狂了。

能不抓狂吗?两个人时刻在一起,吃喝拉撒睡,通通尽在彼此的眼皮底下,神秘感消失,自由也没有了。表面上铁链只不过把两个人的脚锁连在一起,其实,也锁死了他们的爱情。

于是尚孟免不了要和玉帕蒂争吵,怪玉帕蒂当初给他挖的坑。为了分开,他们去求帕博打开铁链,而帕博不是打开铁锁,而是给尚孟一把手枪。

原本尚孟想用手枪打死自己,不料,和尚孟跳完最后一支舞,玉帕蒂用打枪打死了她自己。

曾经十分渴望爱情的玉帕蒂为何打死了自己?因为她绝望了,原本以为永恒的爱情,在一起后,变质了,没有当初的美好,甚至丑陋得难以直视。

更悲剧的是,此时的玉帕蒂已经怀了尚孟的孩子,尚孟看着和铁链另一头,和他锁在一起的玉帕蒂的尸体慢慢腐烂,发疯了。

可见,惹是不道德的爱,那么它又何尝不是一把“锁链”,锁住的岂止是人的肉体,还有自由,甚至可能成为索命的工具。

可能,你要说尚孟和玉帕蒂的爱情见不得光,没有代表性。那么劳拉和哈维的爱又何曾是道德的,他们的爱要来得委婉一些,就算英国社会对他们宽容一点,那他们在一起后,最好的样子又会怎样呢?

浅析《相见恨晚》,从劳拉和哈维的爱情,看主流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浅析《相见恨晚》,从劳拉和哈维的爱情,看主流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可以预见的是,他们再不用担心有限的约会时间,而是想呆在一起多久便多久,甚至可能分别和他们的前夫前妻离婚,两人结婚永远在一起。但那之后呢,是不是最好的样子也无非他们当下已有的?只不过,劳拉换了一个丈夫,他的职业是医生,而哈维则换了一个太太,她比之前的太太高大一些。然后,他们再生几个孩子?劳拉照样还是相夫教子,闲时购物,看书,陪陪老公看电影,去乡间散心……真这样的话,本质上并没有变化,对吧?

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多此一举呢,总不可能为了自寻烦恼,自找难看,而故意去违背世俗的价值观吧?

退一步说,就算他们在一起后,没有像《永恒》男女主角的结局那么悲惨,也极有可能像《包法利夫人》中的艾玛那样,婚姻生活中的平淡乏味,他们也会在和新的爱情对象生活中全部体会到。

如此看来,导演和编剧对劳拉和哈维还是同情的,所以只是让他们拉开地理距离,而没有让他们忘记彼此,或者让他们有更悲惨的结局。

浅析《相见恨晚》,从劳拉和哈维的爱情,看主流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影片场景


浅析《相见恨晚》,从劳拉和哈维的爱情,看主流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劳拉有一个爱她的丈夫,哈维也一个娇小的老婆。但是,人都有七情六欲,劳拉邂逅帅气的医生后,再加上对方与她性情相投,而哈维医生也因为劳拉的明眸善睐,还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他着迷于劳拉的一笑一颦,正所谓,窕窈淑女,君子好逑。所以他们不约而同地陷入了情网。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家花不如野花香,虽然这话很粗俗,但从某种程度上,确实解释得通有幸福婚姻的人们对爱人之外的人还产生爱情的现象。

当然,处在幸福婚姻中的他们,也很可能因为爱人已经变成亲人的缘故,对当下的爱人产生了钝感力,所以忽略已经拥有的爱情。

客观来讲,劳拉和哈维的爱倾向于来自本能,没有其它外在因素。

浅析《相见恨晚》,从劳拉和哈维的爱情,看主流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影片场景


浅析《相见恨晚》,从劳拉和哈维的爱情,看主流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不管是二战前后的英国,传统的价值观依然盛行,还是我们当下的主流情感观念,对已婚人士而言,婚姻以外的男女情感(男女友情不含在内)都是不被看好的。

所以劳拉一边和哈维幽会,一边充满内疚和罪恶感。最后一次和哈维到乡间游玩,刚开始她也是郁郁寡欢,后来被哈维极力邀请到他的朋友公寓坐一会,她以该回家为由拒绝了,但上了火车,在车子关门之际,她又跑下车去找哈维。尔后,被突然回来的哈维朋友撞见,她慌忙逃掉,在雨中一路奔跑,羞愧难当。

奥地利精神科医生西格蒙特·弗洛伊德,在人格结构理论里有提出,一个人的人格是由三个层面组成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最底层是本我,是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是人格的生物面,遵循“快乐原则”。

中间一层是自我: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一方面,能使个体意识到其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使个体为了适应现实而对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最上层是超我:是人格的社会面,代表亲人、朋友、社会等各个方面对自己在伦理道德方面的要求,遵循“理想原则”。

这三个层面之间时刻都存冲突,自我只有处理好与本我、超我之间的关系,心理才不会发生异常。

处在热恋中的劳拉和医生属于人格结构失衡,他们的本我,以快乐为原则,一时占了上风,而劳拉的超我随着他们的感情愈深,“抗议”也愈强,最终,为了平衡只得终结与医生的情感。

这也充分体现了,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会自省,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是以本能的相爱为借口,放纵欲望,而是懂得合理克制。相爱是出于本能的本我,但自我克制却是对他人的负责任的超我。正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浅析《相见恨晚》,从劳拉和哈维的爱情,看主流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影片场景


浅析《相见恨晚》,从劳拉和哈维的爱情,看主流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虽然,导演和编剧没有出现在影片中,但是他们却随时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出现在每一个地方,来体现他们的对主流价值观的号召。

比如,有一次劳拉和哈维约会,很晚才回家,被丈夫问起下午跟谁一起渡过时,劳拉担心事情漏馅,赶紧给她的朋友打电话打“预防针”,通过她丈夫的这一问让劳拉意识到自己在犯错,于是更加自责。

再比如,有一次劳拉因为约会,回家后得知儿子出了车祸而自责,在此处,她的儿子就是导演或编剧的影子。

此外,劳拉和哈维在餐厅约会,她的朋友也刚好出现在那里,哈维想给她惊奇,她的朋友却跑过来惊讶地打招呼。让劳拉心神不宁,即便和医生继续约会,也不完全在状态。

唯一的一次,劳拉鼓起勇气到哈维的朋友公寓幽会,哈维的朋友却突然回来了。

哪怕到最后,他们要分手了只剩下相处的几分钟,他们还是被劳拉的朋友

撞见而打扰了。

所有的家人、朋友的角色,在象征意义上都代表着导演和编剧人格结构的超我部分。


浅析《相见恨晚》,从劳拉和哈维的爱情,看主流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影片场景


浅析《相见恨晚》,从劳拉和哈维的爱情,看主流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一粒砂:

在影片前半部分,以一粒沙子吹进劳拉的眼睛,给劳拉和医生的情感提供了一个相爱的机会。

但同时,也表明婚姻外的男女情感,它到来时,也就像不经意中吹进眼睛的一粒沙子,因为猝不及防,也许会新奇美好一阵子,但与婚姻中的亲情、爱情、友情相较,显然是微不足道的;失去时,会有短暂的痛苦,但它终将只是像一粒沙子,挑出来了,便好了

两个人坐相反方向的火车:

影处中医生和劳拉坐的是开往两个相反方向的火车,月台分别在轨道的两边,他们送对方到月台的那段时间也是他们相处的有限时间,表明他们的情感注定最后是要分道扬镳的。

两个人坐在开往相反方向的火车,又怎么可能到达同一个目的地呢?南辕北辙,可不止针对实体道路,对爱情之路同样适用。

看电影:

娱乐讲究一起玩的对象,电影院,是容易产生暖昧氛围的封闭场所,劳拉就不应该和哈维一起去。

更重要的,劳拉明明有更合适的人选——她的丈夫佛瑞德,他甚至舍得把孩子反锁在家里而单独带劳拉出去过二人世界。

试问,这样的老公,论幽默和浪漫,一点都不输给医生,你说,该不该爱他?

佛瑞德的包容:

影片的最后,被分手的劳拉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在佛瑞德的体贴关心下,睿智如他,只讲简短几句话,“你遥不可及……谢谢你回到我的身边”,就已经让劳拉泣不成声。

廖一梅说:“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显然,佛瑞德是个再好不过的男人,他体贴妻子,了解妻子喜欢浪漫,甚至连妻子的神游都猜测了几分,只是他用爱包容了一切,使得在情感迷途的妻子回到自己的身边。

好男人不是说他有多么帅气,舍得给你花多少钱,能讲多么甜蜜的情话,而是懂你,懂你就足够了。

浅析《相见恨晚》,从劳拉和哈维的爱情,看主流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影片场景


浅析《相见恨晚》,从劳拉和哈维的爱情,看主流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相见恨晚”,只有是否懂得珍惜的“早已拥有”。

如果不走进婚姻,当然永远就不出现相见恨晚,但那本身也很可能恨会成为一种恨,届时,你可能又会恨自己不够勇敢,为错过曾经的真爱而捶胸顿足,还可能怪自己的愚蠢,竟然为还没有谱的爱空等待。

与其为了晚出现的爱情而纠结,不如好好珍惜已经拥有的幸福。

当你困惑于人格结构中的本我时,不仿把注意力转移到超我,让亲人、朋友等外在力量帮助平衡自我,从而达到人格结构的平衡。

王小波说:这世界上有些事就是为了让你干了以后后悔而设,所以你不管干了什么事都不要后悔。

与其花时间后悔,还不如想一想,怎么把事情做得更好。

浅析《相见恨晚》,从劳拉和哈维的爱情,看主流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