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花生增加血脂嗎?

勞動創造美


大家好!我是福爸,執業醫師。專注體重管理和疾病營養治療二十年。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

炒花生絕對是老少咸宜男女通吃的美食,不但家裡常吃還能上得了宴席的檯面。問題是花生的特點是脂肪含量特別高,再加上用油炒,脂肪至少超過50%,妥妥的高脂肪高熱量食物啊。現在血脂高的人那麼多,那吃油炒花生會不會引起血脂升高呢?


血脂高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甘油三酯高,一種是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高。這兩種高脂血症有些不一樣,我們分開說。

甘油三酯受食物的影響比較大。如果吃了比較多的炒花生,例如吃到200克,那麼第二天甘油三酯可能會升高。但是這種影響時間比較短,少油飲食兩三天之後就會降下來。那血液當中的甘油三酯到哪裡去了呢?當然是變成身上的肥肉了。

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大部分是身體自己合成的,受食物影響很小。即便吃了很多炒花生也不會有明顯變化。

血脂高是在遺傳體質基礎上,受長期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影響而形成的。某種單一食物不是高脂血症的誘因。


從營養特點看,花生屬於堅果一類,脂肪含量高,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蛋白質含量也比較多;富含膳食纖維和多種維生素礦物質;還有多種有益的植物化合物。每天吃一把堅果對健康是有好處的。所以炒花生也是可以適量吃的,只是注意不要吃太多,吃多了催肥效果一級棒。


福爸聊營養


這個問題提的有意思,既能讓大家覺得好看,又能揭示出現實中的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現實問題。本身張大夫自己也特別愛吃花生,今天借這個機會,來給大家科普一下花生和血脂的關係。

首先,張大夫明確回答這個問題,炒花生吃多了肯定會提高血脂水平,尤其是甘油三酯的水平會升高。長期超量吃,甘油三酯升高的同時,低密度脂蛋白也會升高。至於花生這種堅果類食物應該如何吃的問題,2016新版中國膳食指南也有所提及,指南認為:堅果含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延緩衰老,增強記憶。新版膳食將它和豆製品放在一起推薦,要求兩者相加後,每天食用25到35克。不過兩者的推薦用詞有所不同,推薦豆製品用的是“經常”,推薦堅果用的則是“適量”。

可能這個建議還不是很明確,我個人認為由於堅果含有大量脂肪酸,會提升血脂水平,所以堅果建議適量吃,不建議多吃,一般普通人一天每天推薦吃10到15克堅果就可以了。比如說花生一頓或一天吃10粒左右,核桃一兩個,開心果10到15顆左右就可以了。

希望今天張大夫的這篇科普對那些愛吃花生的人有所幫助,包括我自己。


張之瀛大夫


適當吃花生其實並不會升高血脂,花生中雖然富含油脂成分,但和其他堅果一樣,基本屬於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合理攝入並不會升高血脂,而且還能夠調節血脂維持正常,調節膽固醇含量,其中的亞油酸、Omega3,Omega6對於調理血脂都有好處,花生中含有的花生四烯酸、白藜蘆醇等有益成分也是能夠緩解動脈粥樣硬化的有益成分,對於預防心腦血管慢性疾病十分有利。

不過如果過多食用花生,畢竟油脂成分較高,肯定還是會對血脂有一定影響,而且會讓我們攝入過多熱量,增加肥胖幾率,也增加其他慢性疾病誘發幾率。一般來說推薦大家適當攝入堅果,花生也是其中一種,大概每日25~30g,一小捧的量。堅果類食物本身就熱量較高,油脂較高,應該選擇加工程度最小,更加天然的來吃。如果是炒花生、炸花生、魚皮花生等增加了花生的油脂、其他調料攝入,熱量和油脂更高,我們就更應該少吃。

另外,千萬不要認為高血脂就是因為油脂攝入過量的原因。如果血液中甘油三酯(脂肪)、膽固醇含量任意一個高,或兩者都高的話,也能被稱為高血脂,所以膽固醇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除了低脂低熱食物的攝入,還應該少攝入糖分,糖分在體內能夠轉化為脂肪,同樣會增加血液中脂肪的含量。


只有營養師知道


我們今天一起來看一下關於炒花生的那些事,花生是大家非常喜歡的一種堅果食物,其營養價值頗高,味道也是鮮香可口。但是很多人就會有這樣的疑問,炒花生會增加血脂嗎?

第一:可以適當吃花生

花生中雖然富含油脂成分,能夠調節血脂維持正常,調節膽固醇含量,其中的亞油酸、Omega3,Omega6對於調理血脂都有好處,花生中含有的花生四烯酸、白藜蘆醇等有益成分也是能夠緩解動脈粥樣硬化的有益成分,對於預防心腦血管慢性疾病十分有利。

第二:不宜過多食用花生

花生油脂成分較高,肯定還是會對血脂有一定影響,而且會讓我們攝入過多熱量,增加肥胖幾率,也增加其他慢性疾病誘發幾率。如果是炒花生、炸花生、魚皮花生等增加了花生的油脂、其他調料攝入,熱量和油脂更高,我們就更應該少吃。

第三:花生的油脂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

該物質可以幫助患者調控血脂水平,清除人體內多餘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但實際上,不飽和脂肪酸本身就是構成人體脂肪的物質,所以,大量的攝入該物質就是在為脂肪的合成提供原料,所以,即使不飽和脂肪酸有益於人體健康,但那也是在“適量攝入”的基礎上,太多了反而不好了

最後,千萬不要認為高血脂就是因為油脂攝入過量的原因。如果血液中甘油三酯(脂肪)、膽固醇含量任意一個高,或兩者都高的話,也能被稱為高血脂,所以膽固醇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除了低脂低熱食物的攝入,還應該少攝入糖分,糖分在體內能夠轉化為脂肪,同樣會增加血液中脂肪的含量。不管是什麼,都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希望大家都能身體健康!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有疑問請諮詢我們醫師,將免費為您解答】


平安好醫生官方號



花生這種食物營養價值還是挺高的,適量食用,並且烹飪方法得當的話,可以為我們帶來多種豐富的營養。

花生熱量較高,每百克花生的熱量313Kcal,並含有蛋白質12g,脂肪25.4g,碳水化合物13g。

另外花生中煙酸、維生素E、鉀和鐵的含量也較豐富。這些營養素對人都有哪些作用呢?


煙酸:

煙酸在體內可轉化為輔酶,與其它酶合作可促進體內新陳代謝,日常膳食攝入充足的煙酸還可避免癩皮病的發生。

維生素E:

維生素E是人體不可缺少的抗氧化物質,並且還具有一定調節內分泌、延緩衰老和記憶力減退的作用。

鉀:

鉀是人體生長髮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礦物質,可以維持體內水分平衡、維持體內滲透壓、以及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

鐵:

鐵元素在人體大部分以血紅蛋白的形式存在於血液當中,人體缺鐵可導致血液內血紅蛋白值降低,發生缺鐵性貧血。花生作為一種植物性食物,雖然鐵含量豐富,但是吸收利用率不如動物性食物。


煮花生是最佳的食用方式,雖然沒有炒花生味道香濃,但是健康程度要比炒花生高很多。花生本身脂肪含量較高,再加上用油炒至,更增加了花生的油脂含量。每百克炒花生的熱量高達601Kcal,相當於一斤米飯的熱量;脂肪也升高至48g,是炒之前的一倍,也就是說,炒制的花生,油脂佔到了一半的含量,長期或者過量食用這樣的花生,必然會對血脂造成不良影響。

花生與其它油脂型堅果一樣,脂肪大多為油酸和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這些脂肪酸均對人體有益。此外,花生還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和腦磷脂,具有降低膽固醇,促進大腦功能的作用,花生仁外層的紅衣還可促使血小板生成。




雖然花生中的脂肪優質,但食用過量一樣會對血脂造成不良影響。鼓勵大家攝入優質脂肪,是指建議用優質脂肪代替劣質脂肪,而不是大量無限制地食用優質脂肪。

煮制花生每日食用40-50g為宜,炒制花生食用量要嚴格控制,每日不應超過20g,高血脂、肥胖人群更應減少用量。


丸子偶尼


花生是大家非常喜歡的一種堅果食物,其營養價值頗高,味道也是鮮香可口,而且花生的吃法多樣,可生著吃、可煮著吃、可炒著吃等等;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們瞭解到,只有健康的飲食才能給予大家健康的身體,所以,人們開始關注自己經常吃的一些食物,並迫切的想要了解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比如花生;

花生的脂肪含量很高,不然也不會被當做榨取食用油的原料之一,所以,對於血脂偏高的患者來說,花生是不能吃太多的;也有很多人認為,花生的油脂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該物質可以幫助患者調控血脂水平,清除人體內多餘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但實際上,不飽和脂肪酸本身就是構成人體脂肪的物質,所以,大量的攝入該物質就是在為脂肪的合成提供原料,所以,即使不飽和脂肪酸有益於人體健康,但那也是在“適量攝入”的基礎上,太多了反而不好了;



而炒花生更是應該少吃一些,因為在炒制的過程中會有一定量的食用油浸入花生內,導致花生所含油脂增多,進而增加了食用者出現高脂血症的風險,也使得人們更加容易患上心腦血管疾病!

所以,不僅花生需要限量食用,炒花生更是應該少吃,尤其是原本就有著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



綜合內科張醫生


炒花生米


木子mm廚房
用料
主料
  • 花生米100克
  • 玉米油1湯匙
輔料
  • 酒2/3瓶蓋
  • 鹽適量
炒花生米的做法
1.

將花生米挑出壞爛、抽芽粒,用開水泡2-3分鐘,既可清洗(買花生米最好買紫色粒,小個頭的,這樣的好吃)

2.

將花生米撈出,鋪開控幹水分

3.

晾至表面無水,以免炒時爆鍋

4.

準備白酒

5.

將炒鍋燒熱,即刻下1湯勺油

6.

馬上將花生米放到鍋中,保持小火

7.

將花生米翻炒幾下,使其均勻沾上油

8.

平鋪開,浸炸1分鐘左右

9.

花生慢慢發出噼啪聲,直到發出密集的劈啪聲,立即關火(不喜歡吃炒老的現在即可盛出)

10.

喜歡吃炒的老的,再用鍋中餘溫繼續翻炒幾下,盛出,趁熱均勻撒上白酒

11.

拌勻

12.

待其涼透,可按個人喜好加少許鹽或糖調味

13.

香香酥酥的很是好吃,老爸就愛吃這口

烹飪技巧

1、用高度白酒澆在盤中的花生米上,可以3-5天保持酥脆2、一定要小火炒


美食傑官方


花生含有較多油脂,其營養素含量(每100克),熱量(大卡)563.00,碳水化合物(克)21.70,脂肪(克)44.30,蛋白質(克)24.80,纖維素(克)5.50,維生素A(微克)5.00,維生素C(毫克)2.00,維生素E(毫克)18.09,胡蘿蔔素(微克)30.00。花生油的脂肪酸組成:軟脂酸 約13、硬脂酸 3-5、花生酸、山嵛酸、木焦油酸 6-8、油 酸 37、亞油酸38。亞油酸是不飽和脂肪,有利於血液中脂質的清除。所以,適量吃花生不會增加血脂。如果大量進食,那花生所含脂肪大量吸收,可能會增加血脂,但是你的脂質代謝正常的話,也不會增加血脂,血液中的脂肪可以轉運到其他組織儲存。


基因控脂


偶爾吃沒事,但高血脂的人吃,也不合適,畢竟脂肪含量太高了,雖然裡面也有卵磷脂,但這個只能化解膽固醇,不能化解甘油三酯,花生油主要是富含Ω-6,屬於必須脂肪酸,過多的Ω-6,也被稱為促炎因子,必須配合Ω-3一起食用,像北方的愛斯基摩人,主要以魚為主食,平常也沒機會吃蔬菜水果,但很少得心血管疾病,一般要求要求Ω-6/Ω-3為4:1,但我們現在大部分人吃到16:1甚至20:1,所以,花生可以吃,但最好同時補充一下深海魚油,也就是Ω-3


無癌村


炒花生能增加血脂嗎?當然增加了。花生含有大量蛋白質和脂肪、不飽和脂肪酸,少吃對心腦血管十分有益,多吃就十分有害。成年人每天吃花生20粒左右為宜,脾胃虛弱者更要少食。花生本身含油量大,一般在50%左右,一斤花生能榨油4-5兩。油炒花生等於把這些油分“鎖住”,再額外增加花生的油脂。即使不放油炒,多吃也會導致體內甘油三酯升高。

花生含油脂成分是高,但是吃法不同,對身體作用就會大不一樣。比如煮花生就比炒得要健康很多。經過浸泡後的花生,其油脂成分就會發生一些微妙變化,開始“接近”蔬菜的性質,吃起來也不會感覺油脂太多,這和黃豆、綠豆經過浸泡其成分有所改變是一個道理。經過浸泡後的黃豆芽、綠豆芽就是蔬菜,其蛋白質成分減低而維生素成分增高不少。有的地方有人用花生髮芽來炒菜當成蔬菜享用,其油脂成分會減低不少,但是營養價值更高更豐富了。這裡說的發芽不是花生放置儲存過程的發芽,而是像黃豆、綠豆一樣用水浸泡人為因素的“生芽”,如下圖。

血脂異常的人吃花生最好生吃、放點佐料煮食最好。這樣的吃法最重要的利於消化,促進脾胃功能,是不會引起上火的。而炒花生增加了花生的熱性燥性,讓花生變成了熱性食材,體質偏熱者食用會引起肝火胃火熾盛,尤其陰虛內熱體質更不宜食用炒花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