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待人的五個方法


關於待人的五個方法

我們每個人每天,或多或少的要和別人打交道。那遇到一個人,怎麼對待呢?最近看到關於《待人五法》,今天分享給大家:

1、識人不必探盡,探盡則多怨。

我們去認識和了解一個人的時候,沒有必要了解他的一切。不能什麼都打聽,像是在查戶口。這樣很容易引起反感,會起疑心,甚至會有戒備之心!這樣是處不好關係,甚至產生積怨。

2、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

瞭解一個人的時候,不要把話說的太滿、太全,就是不要什麼都和別人說。這是很容易沒有朋友的。說話留三分,待人交朋友,切忌先嘴後行,應該是先行後言。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答應別人,最後做不到,沒人喜歡出爾反爾的人。

3、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遠。

當你指責別人的時候,應該就事論事,也不要太嚴厲。否則會讓人覺得很不舒服,認為你在故意找茬。不但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會引起仇恨。眾人也會遠離你。

弘一法師說過,時時檢點自己的過錯尚且來不及,哪裡還有工夫去檢點他人。做人要常自省,多責備自己,少責怪他人。

自責能給自己帶來進步,但是責備其他人,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要求的過於嚴苛,只會適得其反。

4、敬人不必卑盡,卑盡則少骨。

即使你很尊敬一個人的時候,也不要過於謙卑和恭敬。這樣很容易讓人認為你沒有自己的骨氣,沒有自己的原則。所以自己要控制好,把控好是修養好,把控不好就是卑微。

5、讓人不必退盡,退盡則路艱。

在你謙讓的時候,不要太軟,要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沒有底線,以後的路就很難走了。做人不要一味的退讓和妥協,這樣會讓你沒有迴旋和前進的餘地。正所謂,忍無可忍,無需再忍,

還有一些話:有境界的人,能看得遠;有肚量的人,能容忍;有鋒芒,能內斂;有涵養的人,能自我剋制和把持;做到以上,方能遊刃有餘。

以上內容改編自網絡。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