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邊界島嶼詳情

中朝邊界島嶼詳情

鴨綠江上的島嶼和沙洲共205個,其中78個劃歸中國所有,其餘127個劃歸朝鮮所有;圖們江上的246個島嶼和沙洲之中的109個劃歸中國所有,其餘的137個劃歸朝鮮所有。因此,在朝、中之間分界河川全區間中,中國擁有島嶼和沙洲共187個,朝鮮擁有的島嶼與沙洲共達264個(數量來自網絡)。

中朝邊界島嶼詳情

鴨綠江口主要島嶼一覽:

1、九里島

鴨綠江九里島位於中朝界河---鴨綠江中,島嶼面積很小,為沖積類島嶼,歷史上屬於中國。六十年代,中朝劃界時,九里島化給了朝鮮。

2、千赤島

四周為江水所包圍的江心小島,名叫“於赤島”,也稱“千赤島”。它是鴨綠江中幾座比較大的江心島嶼之一,原歸屬於中國,六十年代中朝劃界時,被劃給了朝鮮。

3、多智島

多智島,鴨綠江流域島嶼之一,靠近朝鮮一側,沖積類島嶼。多智島歷史上屬於中國,六十年代化界時,化給了朝鮮。

4、威化島

是位於中國與朝鮮邊境的鴨綠江中的一個島嶼,威化島與丹東隔鴨綠江相對,屬朝鮮。在鴨綠江是島嶼面積較大的一個,面積12.27平方公里。島上土地肥沃。在歷史上威化島有著極其重要的意思,在1392年,高麗大將軍李成桂奉命聯合蒙古打擊成立不久的明朝時,曾在此屯兵,但後因李並沒有奉命攻打遼東,轉而揮兵指向高麗王京城開戰,發動兵諫,廢除高麗王辛禑和處死主張親元朝的崔瑩。現在威化島下游幾公里處的新義州特別行政區,成為中國和北朝鮮之間的國境貿易區。

5、柳草島

柳草島位於鴨綠江流域的島嶼,在中國丹東市和朝鮮新義州之間.歷史上屬於中國,後來,在中朝劃界中,劃給了朝鮮.

6、黃金坪島

黃金坪島簡曰黃金坪,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平安北道龍川郡之島也,處鴨綠江上,位其國西北,面積約為11.94平方公里。北界中國丹東。黃金坪島與丹東浪頭鎮通過陸地相連,中間僅隔著一道鐵絲網,面積11.45平方公里,是鴨綠江中的第二大島,土地肥沃,是朝鮮新義州地區的代表性糧倉地帶。

7、上島、下島

上島位於鴨綠江下游的島嶼,靠近黃金坪島和綢緞島,與下島距離也很近。歷史上屬於中國管轄,中朝劃界時,劃給了朝鮮。下島位於鴨綠江下游的島嶼。下島由兩座小島嶼構成。歷史上屬於中國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後,出於中國對朝鮮的友誼,劃界時政府將中方一側的多數島嶼讓與朝鮮。

中朝邊界島嶼詳情

8、座草島

座草島鴨綠江流域島嶼之一,靠近黃金坪島,位於朝鮮水道一側。座草島為沖積類島嶼.六十年代中朝劃界時,化給了朝鮮。

9、薪島,位於鴨綠江口中心主航道的中國一側,是鴨綠江口最大的衝擊島嶼,也是鴨綠江流域最大的島嶼之一。該島原來屬於中國,20世紀30年代被日本控制,二戰後被朝鮮強佔,中國在1964年的條約裡確認讓給朝鮮。中朝劃界時規定島嶼屬於朝方,水面屬於中方,江口是兩國界線。朝鮮于1958年開始在綢緞島、馬鞍島等幾個島嶼填海。朝鮮1991年在島嶼上設立薪島郡,由位於鴨綠江口的小島組成,包括綢緞島、薪島,馬鞍島,黃金坪島等組成。總面積108.2平方公里。人口11810人。經濟以漁業和農業為主。

10、綢緞島,是在鴨綠江口主航道中國一側,歷史上一直為我國所有,但在後來的中朝劃界中被劃給了朝鮮。為鴨綠江江口上的第二大島,地處鴨綠江出海口處,面積67平方公里。現為朝鮮的經濟特區候選地。島嶼基本不生草木。目前綢緞島和薪島已粘連在一起。

11、馬鞍島,在鴨綠江口,朝鮮于1958年填海而成,周長47.07公里,面積64.36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92米。島上建有絲綢公司。

12、椴島,又稱皮島,朝鮮西部黃海中的島嶼,隸屬於平安北道鐵山郡,在鴨綠江口以東,北岸是朝鮮的宣川、鐵山。東西長約15裡,南北寬10裡,面積大約19.2平方千米,海岸線長42.94公里,最高點海拔是345米,是朝鮮水產中心地,盛產大黃魚。也稱皮島或東江島,明末毛文龍游擊抗清時,明廷曾命毛文龍駐兵於此島。

原屬於中國的這些島嶼的名稱是:九里島、千赤島、多智島、威化島、楸島、柳草島、東柳草島、柳草島、黃金坪、上島、座草島、下島、每路里島、綢緞島、薪島、馬鞍島、草介島、永島、艾島。

中國對於赤島的喪失,使該段鴨綠江成為朝鮮的內河。中國對黃金坪島、下島、綢緞島和薪島的喪失,使中國永遠失去了鴨綠江的出海口,不得不建設丹東新港,同時失去了獲得河口段大片新生土地和島嶼的機會,失去了大片的海洋國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