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布——生死之時看透本質,一世英雄竟被鄉野之人所鄙視


太史公洋洋灑灑近60萬字,有的濃墨重彩,有的輕描淡寫,有的一帶而過,就是這一帶而過之人,卻高顯品格高貴,而專門列傳之人卻被看出本性,為後人惋惜而鄙視。我們就聊聊“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的季布。

季布——生死之時看透本質,一世英雄竟被鄉野之人所鄙視

楚漢爭霸時期,季布、季心兩個兄弟一個重情重信、一個俠義勇猛,在長江流域赫赫有名,作為項燕的孫子,項羽本來就是打著楚國的旗號聚兵造反,召集楚地名人俊傑,增加自身威望這是必須的過程。季布作為文明楚國大地的人物,肯定要招攬麾下,封為軍事將領,至於能力如何,太史公就一句話:

項籍使將兵,數窘漢王。

從後來從政漢文帝的經歷來看,此人還是具備一定的聰明才智的,尤其是漢文帝準備重用的時候,季布一席話足可表明季布在政治上還是相當精明。

“臣無功竊寵,待罪河東。陛下無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無所受事,罷去,此人必有以毀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譽而召臣,一人之毀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識聞之有以闚陛下也。”

季布的家庭背景

在講究家族的時代,季布在楚國應該至少是一方大族。有兩點推論:一個是季布既然能夠被項羽招聘使用,肯定不是無名之輩。

項羽不是一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物,是一個自帶“階級意識”的名利之人,項羽的手下叛逃至劉邦哪裡的不少,像我們熟知的韓信、陳平等,這都是在劉邦平定天下過程中起關鍵性作用的人物。第二個就是季布的弟弟季心,在關中一帶赫赫有名,為“任俠”,所謂任俠就是憑藉權威、勇力或財力等手段扶助弱小,幫助他人。如果沒有一點家族實力,僅憑個人是稱不上任俠的。所以,我們可以得出季布在楚國至少是中產階級以上家庭。

季布的名聲從何而起

說起季布的名聲,不得不提一個人:曹丘,大秦帝國諸子百家眾多,曹丘也是其中的一員,依靠口舌之利依附在富貴之家。季布可能向來瞧不上這些靠口舌吃飯之人,或者以前有過矛盾,所以給竇長君(漢文帝的大舅哥)寫信說了曹丘的壞話。誰知曹丘聽說後,主動來見了季布,說了一席話。從他的話中我們可以推斷出,“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的榮譽應該是在秦國時期就已經有了,不過宣傳範圍不廣,僅是在吳越之地有名。後來名氣這麼廣,是季布贊助了曹丘旅途費用,使得曹丘遊歷天下,廣泛宣傳的結果。所以,我們可以推斷,季布的名聲是建立在家族基礎上的樂善好施和曹丘的廣泛宣傳,其個人真實品質並未得知。就憑他給竇長君寫信這個事情來看,肯定不是一個心胸寬廣之人。

季布——生死之時看透本質,一世英雄竟被鄉野之人所鄙視

面臨生死存亡所做的抉擇

作為楚將,在楚漢開局之初,季布跟著項羽是順風順水,打的劉邦毫無招架之力,從季布的弟弟丁公經歷來看,季布也是在彭城之戰和成皋之戰的主力戰將,跟著項羽一起圍剿劉邦。劉邦奪得天下後,對項羽軍中的實權人物開始逮捕。

高祖購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

這裡不單單是針對季布,而是跟隨過項羽的文臣戰將。從後來劉邦赦免季布來看,項羽在圍剿劉邦的時候並未與劉邦有正面衝突,不然,劉邦可不是一個氣量宏大之人。

面對生死存亡之際,季布做出了選擇,“為奴”。從前秦時代的文化一直到整個封建王朝歷史,一旦為奴,將終生為奴,子子孫孫代代為奴,季布作為楚國的大家族,竟然做出這樣的選擇,實在讓人惋惜。雖然說後來為一方大員,但終究當時情景還不確定劉邦能不能赦免,且以奴隸的身份過完此生佔有很大的幾率。

季布——生死之時看透本質,一世英雄竟被鄉野之人所鄙視

鄉野之人彰顯高貴品質

季布藏身在周家,周家不敢留,將他與一批奴隸打包賣給了朱家,但是朱家是明眼人,看出了其中的蹊蹺,可憐季布也是上過楚漢爭霸這個牌桌的人,並未虧待他。要知道,如果被劉邦發現了,這就是禍及三族的大事,而且後來去找夏侯嬰也是冒了很大的風險,去找夏侯嬰就承認了季布藏身於自家,萬一夏侯嬰不答應或者劉邦與季布真的有隔隙,朱家在大漢帝國將永遠出名。幸虧汝陰侯夏侯嬰深明大義,也是醇厚之人,夏侯嬰作為劉邦起義的老班底,在劉邦面前還是非常有話語權的,赦免了季布,並拜為郎中,類似於今天的軍隊裡的參謀、政府裡面的綜合科人員,沒有實權。

朱家的真實態度

從朱家後來的表現,透漏了對季布的態度。

硃家遂不復見之。

朱家可憐季布是一個英雄人物,也曾經跟隨項羽叱吒風雲,儘管項羽已經自刎烏江,但是項羽的西楚霸王、憑藉一己之力破釜沉舟、推翻爆秦的形象已經深深的印在了當時人們的心中,項羽無論是生、還是死,都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而季布作為項羽的將軍,出於對於項羽的敬重,冒著生命危險救下了季布。不忍心季布這樣的人物淪落為為奴,永不翻身,賭上三族的命運找上了夏侯嬰,求得劉邦赦免了季布。誰竟想,季布竟然接受了劉邦的封賜,響亮亮的給朱家的行為一個大耳光。作為孔孟之鄉的朱家瞧不起這樣的人,所以不願意再見到他。

季布,不是凡夫俗子,不是無名之輩,不是無知之人,西楚霸王的時代已經過去,苟且偷生無人指責,天下之人都將會敬重與你。如果命運不濟,被殺被辱,天下之人將永遠“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傳承萬世。千不該萬不該,竟然投降漢朝,接受大漢的封賜,食大漢俸祿,這意味著對故主的背叛,對楚國的背叛,對所有想幫助你的人的背叛。

太史公寥寥數筆,已將鄙視之情溢出。

可憐季布,或生或死,終將被人鄙視。


季布——生死之時看透本質,一世英雄竟被鄉野之人所鄙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