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團“撤離中國”,現後悔返華?遲了!!!

眾所周知,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時候,因為我國的土地價格和勞動力成本都較為低廉,所以這吸引了不少的外資企業紛紛進入中國開辦工廠。也就是因為這樣,中國成為了全球人民口中的“世界工廠”。同時,中國在多年的發展進化中,也成為了全球第一的“製造業大國”。

不過,在中國的國力越發強盛的情況下,我國原先佔優勢的勞動力,土地價格,港口運輸等成本開始不斷加大。因為這樣,導致不少企業開始了“撤離中國”的大潮。

在多數外企選擇“撤離”中國的情況下,東南亞成為了這些外企湧入的市場。而導致這些外企將東南亞看作是“下一個中國”的原因,其實就是因為這些國家的勞動力非常低廉,這和曾經的中國市場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其中,在紛紛遷往東南亞國家的企業中,日本優衣庫和富士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優衣庫在中國的門店非常多,最重要的一點是,優衣庫在中國的銷量非常好。

據優衣庫的母公司訊銷集團在2019年發佈的數據顯示,因為2019年的暖冬影響下,日本優衣庫的銷量低迷。但是,海外優衣庫事業分部業績卻穩步擴大。收益,溢價不但持續著雙增長的趨勢,而且還大幅超越了日本的優衣庫。

最重要的是,大中華地區依舊還是優衣庫最強勁的市場。相信大家都看過這麼一個場景:每當優衣庫出聯名款的時候,內地各家優衣庫門店門口的隊伍絕對不會中斷!除非產品賣光!

從優衣庫發佈的年報數據中可知,優衣庫一年就能在中國純賺49億元人民幣左右。不過,就算優衣庫在國內賺的是盆滿缽滿,但是前些年近幾年卻傳出優衣庫要“撤離中國”的消息。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正在不斷增加。而除了優衣庫之外,富士康這個“血汗工廠”更加成為了國人們口中的“賣國賊”和“叛徒”。但是,富士康卻不是因為國內的勞動力成本上升才選擇轉移生產線。

富士康是國內有名的代工企業,甚至曾被稱作是“代工廠之王”。但是,這家代工廠卻時時刻刻“惦記著”蘋果公司。富士康是蘋果公司在內地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可以說,每次蘋果新產品的代工企業中,富士康絕對會到場。

就是因為這樣,富士康非常依賴蘋果公司。所以,當蘋果產品一度在中國的銷量下跌,提出要去東南亞國家建廠的時候,富士康首當其衝,表示會“追隨蘋果的步伐”。

其實,外企在選擇“搬離中國”遷往東南亞國家的時候,最主要的還是基於越南和印度等國家的廉價勞動力以及稅收優惠政策等。

但是,這些國家的勞動力熟練程度以及基礎設施完備程度卻遠遠沒有達到企業的標準。尤其是對蘋果公司,這種科技企業而言。2019年,蘋果公司曾在越南試產Airpods無線耳機,但是後來卻宣告“試產失敗”。

無獨有偶,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就有消息傳出蘋果的主要供應商富士康已經和印度取消了價值50億美元的建廠協議。現在,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蘋果公司考慮到印度的經濟,衛生局勢複雜,也決定取消在印度的生產計劃。看來,這些消息都不是空穴來風!

據知情人士透露,繼生產線轉移失敗之後,蘋果有極大的可能性繼續在中國生產。看來,蘋果公司還是比較依賴於中國。但是,對富士康來說,這就是“打臉行為”了。

作為富士康的創始人,郭臺銘在沒有退休之前,總是自信滿滿地稱“大陸離不開富士康”。他覺得,富士康給國內帶來了大量的工作崗位。而且郭臺銘曾經面對國人質疑的時候,甚至還說出了“商人無祖國”的話。

在蘋果決定將生產線搬到印度的時候,富士康絕對遵從,甚至出資50億美元建廠。但是按照目前的情況看來,郭臺銘可能也“傻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