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辦公室主任,她給自己排了最多夜班!


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

但是總有人用平凡的付出成就偉大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她堅守工作崗位,第一批下沉社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自費組織物資為同事提供防疫保護,沒有一天休息。

她就是東西湖區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辦公室主任姚欣,一個被同事親切稱作“姐姐”的普通共產黨員。


她總是把夜班排給自己


“我先生是1月21日就收拾東西去武漢市第一醫院了,我當時其實有預感要進入‘戰時狀態’,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了。”

她為丈夫收拾好行李,開車送他去醫院。把年過70的父母接到家中照顧2歲的女兒,給重症的公公準備了應急藥物,做好了上前線的準備。

1月23日,姚欣接到通知,停休值班,嚴守崗位,實行24小時值班制,必須保證辦公室全天候有人。

自那天起,姚欣就開始了“蹭車—值夜班—蹭車”的循環中。

由於家住江岸區,武漢市內交通已經停運,想要去單位,她就不得不聯繫有車的同事,請他們幫忙“帶一腳”。

“天天蹭他們的車,我也不好意思,所以我在排班的時候儘量讓自己值夜班。”姚欣說道,為了不給同事添麻煩,她經常把夜班排給自己,然後第二天繼續上班,就這樣持續36小時的“超長待機”。


她是辦公室主任,她給自己排了最多夜班!


顛倒生物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姚欣還是堅持儘可能把夜班排給自己,作為辦公室主任的她希望其他同事能夠得到充分的休整。此外,還有一個私人原因。“我先生一直在醫院一線,非常忙。我有時候會聯繫不上他,整宿整宿的等他回消息。


分配防護物資,特別“摳門”


“我聽我先生說那段時間有很多發熱病人,加上家裡有孩子,我對消殺這一塊就很敏感。年底大掃除本來就要做衛生,只是我強調了消毒這一步。”

姚欣在去年的年底例行大掃除中,就購買了足足一箱的84消毒水和一些醋,給每個科室都送了兩瓶,還給樓道保潔阿姨送了兩瓶。她組織全局工作人員在工作區域進行全方位消毒,逐個科室查漏補缺、講解消殺用品使用安全知識,督促大家養成進入辦公場所先消毒打掃的良好防護習慣。


她是辦公室主任,她給自己排了最多夜班!


姚欣的預見性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因為動員早、防範早,所在單位沒有發生一例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情況。

進入“戰時狀態”後已經很難買到大量的口罩、防護服、手套和護目鏡了。姚欣“逛”遍了購物網站,訂了一批口罩,但時逢春節,醫療物資緊缺,她訂的口罩只有最早購買的一批到貨了,數量遠遠不夠。

“後來我就去藥店買,我跟我同事兩個人,把家附近的每一家藥店、超市、小商店全都跑遍了,也只買到了一點酒精和十幾件一次性雨衣、廚房罩衫。”

防護物資極其緊缺,但科經局卻還有7名下沉社區工作人員和4名方艙醫院支援人員,如何分配成了難題。


她是辦公室主任,她給自己排了最多夜班!


“我必須‘摳門’,把有限的防護物資用在刀刃上,讓大家帶著盔甲上戰場。”姚欣把防護物資優先發給一線工作人員,保證他們每人每天可以領取3個口罩,1雙手套和1副護目鏡,KN90口罩只發給一線工作人員,酒精每人每天按毫升來領取,自己準備空瓶子分裝。

其他辦公室機動人員,每人每天領1個口罩,消殺用品每個科室每天領取一次,酒精毫升數不超過一線工作人員。正是姚欣的“摳門”,讓防護物資物盡其用、無一浪費。


她是辦公室主任,她給自己排了最多夜班!


放下額溫槍,才察覺手指都酸了


1月27日,姚欣被安排下沉至稻香社區,補充社區一線防疫力量。姚欣回憶說:“我們單位對口稻香社區,跟社區工作人員也都很熟,社區平時都是很愛笑很開朗的人,但是我那天去的時候,感覺整個氣氛很壓抑。”

當天下午,社區工作人員帶著姚欣一行4名下沉黨員在各小區內進行巡邏,同時熟悉小區環境。給她印象最深刻的是,社區工作人員對每棟樓的情況都瞭如指掌,哪棟有密切接觸者,哪層有發熱患者,哪戶有確診患者。“各種數字,他們記得非常清楚,我當時整個緊張感一下就被調動起來了。”

早上6點起床,8點左右到社區報道, 8點半開始在小區大門口給進出的居民測體溫、登記,10點左右開始接收居民需求清單,然後立即前往超市購買,下午將物品送往各家各戶,下午五點半左右,繼續在門崗進行測體溫和登記。


她是辦公室主任,她給自己排了最多夜班!


姚欣告訴記者,在社區服務的一天,其實做的每件事在平時看來都是微乎其微的瑣事,但在疫情期,卻成為了生命安全防線的“大事”。

“當時還沒有封閉小區,如果因為粗心大意放出去一個發熱患者,後果不堪設想。”

姚欣說,工作再細小也不能大意,社區測體溫的額溫槍她只要攥在手裡,就不會放下,每每結束測溫工作,才察覺手指都酸了。


來源 - 東西湖區融媒體中心

記者 - 肖梓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