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河畔樹下聞蟬鳴【原創】

河畔樹下聞蟬鳴,歌聲悽切多悲情,若問此景為何故,只因戀世求存生。

—— 題記

散文:河畔樹下聞蟬鳴【原創】

蟬,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昆蟲之一,它的卵隨樹葉飄落到地上後,經過孵化變成幼蟲,便很快鑽入地下。蟬的幼蟲在地下的時間是漫長的,大約需要五至八年,甚至更久,這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進化過程。幼蟲通過進化變成蛹後,通過艱難的爬行,從地下鑽出來,蹬上樹幹,再匆匆忙忙蛻變成蟬,的確是一個偉大壯舉。然而,可悲的是大部分的蟬,卻只能在陽光下存活幾十天的時間,這對一個普普通通的生命來說,確實有失公道,甚至有些殘酷。

散文:河畔樹下聞蟬鳴【原創】

不過,按照大自然的生存法則來說,這種現象看上去不可思議,卻似乎又順理成章,難怪它在高高的樹枝上,無可奈何的大叫著:“知了…知了!”,這種叫聲裡,多半充滿著對世間的無限眷戀,同時也包涵著諸多無奈和抗爭。難怪古人詩中這樣寫道:“落日早蟬急,客心聞更愁。一聲來枕上,夢裡故園秋”。

散文:河畔樹下聞蟬鳴【原創】

古人對蟬有著極高的評價,往往通過對蟬的描述,來代表君子的德行。按照正常的邏輯思維,蟬由其貌不揚的蛹變成光鮮亮麗的蟬後,應該載歌載舞,大肆慶賀一番,可它卻悄無聲息,在夜幕裡利用一點點露水完成自己的華麗轉身。特別是當他將華麗的一面展現在世人面前時,不知它有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已進入了倒計時,表面上看它還是那樣的從容不迫,淡定如初。

散文:河畔樹下聞蟬鳴【原創】

對於人類來說,這樣的過程只不過是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而我們卻盡情的享受著大自然所恩賜的陽光雨露。因此,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虛度年華,浪費光陰,生活上鋪張浪費。甚至,這山望著那山高,過度追求奢侈,更不應該成群結隊,去毀害蟬的幼蟲和撲捉剛剛從地下鑽出來的蛹,那樣太不公平,它畢竟也是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