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有何道理?是真的嗎?

老農說鄉村


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這句話是咱們老一輩人的智慧用俗語的方式流傳下來的生活經驗啊,可以為後人起到正確的經驗引導,我今天就結合生活實際來談一談這句經驗俗語。

一年兩個春

想必大家從字面意思都能能夠理解,一年兩個春也就是說在這一年當中會有兩個立春,不過像一年兩次立春的年月特別少,一般要是兩個的話基本都會在農曆12月和1月這兩個月份。


一般有兩個春的年都是一個非常寒冷的季節,也就是咱們常說的倒春寒,兩個立春最後一個月份的就是倒春寒,也就是說大寧正感受春暖花開的時候突然第二個立春就把你帶到了寒冷的冬天,這就是倒春寒。

同時老人們也常常說到“一年兩個春,今年好收成”。

帶毛貴如金

剛才我們說到一年兩個春是一個寒冷的年,那麼帶毛的一些動物就會變的比較金貴,比如像牛,羊,等一些家畜。


為什麼會這樣的,大家都知道如果天氣不高冷的話,這些家畜的毛是賣不到好的價錢,但是如果因為兩個春而出現倒春寒,這些動物的毛就可以為人們抵擋風寒,也就會造成很多人搶著買,因此就叫:“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的說法。

綜上所述:

我們的老一輩人用他們多年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了現在的農村諺語,以此來告訴後人,這些同樣也都是智慧的結晶,那麼每一句諺語都有他一定的道理,因此“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的說法是有理可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