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田野邊常見的“土大黃”有什麼用途?

農夫也瘋狂


我們把這草叫牛舌頭,四季長青,不知怎麼到處都有。混在我的東不老菠菜地裡,真煩人,挖它的根細長很深難出來,不小心就和菠菜混為一體,雖然葉子窄細長,好辨認,但也很頭疼,一茬又一茬,我經常老挖它,再割菠菜。在香萊裡好認,葉子不一樣。


黨書學


農村田野邊常見的“土大黃”有什麼用途?

土大黃這個名字已經夠土了,但它還有一個更土的名字叫“牛舌頭”,這個比土大黃更土了吧,但農村人基本這麼叫它。但是它也有一個特別高大上的名字叫“金不換”,怎麼樣這個名字瞬間高大上吧,這一般是那些赤腳醫生這麼叫。


牛舌頭外形有點像菠菜,也有人叫野菠菜的,反正名字多的很,但有一點是農村人基本都知道的,那就是一般的小病小痛什麼的這牛舌頭都能起到作用。


牛舌頭在農村一般生長在那小溪邊有水的地方較為常見。

牛舌頭全株具有:清熱解毒、化淤消腫、止血止痛、涼血、通便等功效。

像一般的傷風感冒、跌打損傷、皮膚瘙癢、咳血、大便秘結、燙傷等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可以說是一種必備萬能草藥了。


小曉農民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不知道大家看過埃德·斯塔福德的單挑荒野,隻身來到荒島,沒有任何工具,餓了很多天之後,在島上竟然發現了“土大黃”,被他烤著吃,結果拉肚子,不得不求助島外的救援人員進行緊急救助。

這裡說的土大黃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植物。那麼土大黃到底是什麼呢?

土大黃別名金不換、血三七、化雪蓮等,在我國的四川、貴州、湖南等地均有分佈,根和葉可以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止血、通便等功效。通過功效我們知道為什麼德哥吃了烤的土大黃之後拉肚子了吧?土大黃的通便功能很明顯,雖然埃德·斯塔福德對土大黃有一些瞭解,但是他顯然對土大黃的“威力”有些看輕,或者是飢餓了,拿著土大黃來當飯吃,造成拉肚子倒也正常。

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三黃片”等去火、通便藥物,主要成分就是土大黃。

三黃片主要成分就是大黃、黃岑、黃連。在清熱解毒、瀉火通便方面具有很好的療效,成為家家必備的去火良藥,目赤腫痛了吃,咽喉腫痛了也吃,牙齦腫痛、尿黃便秘了還吃,但是吃多了容易傷害脾胃,是大涼之物,常吃的話能造成消化能力變差,吸收功能減弱,慢慢的體質也會下降,所以在平時生活中,這些大涼的藥物,要遵從醫生的指導。

土大黃主要藥理作用是什麼?

在各種中藥典籍當中,都有關於土大黃的使用。例如《百草鏡》中有提到治療肺癰以及腫毒之症,在《湖南藥物志》中提到治療癬癩,結合多種藥典講述,土大黃有清熱、殺蟲、解毒、治療便秘、溼疹、燙傷、腫毒等病症。使用方法大致有兩種,一種是配合其他藥物進行煎湯,內用。另一種是搗敷或者是磨治進行外部塗用。

土大黃能夠種植嗎?

土大黃的需求量很高,市場上常見的土大黃大部分都是人工栽培的土大黃,所以土大黃是能夠進行人工栽培的。但是土大黃喜歡涼爽氣候,害怕高溫,所以一般在還把1500米以上的山區生長狀況較好,播種當年或者是第二年形成葉簇,三月中旬至四月返青,第三年5-7月返青,11月地上部枯萎,生長期240天左右。

土大黃入藥能夠治療多種疾病,目赤上火等症狀也可以使用土大黃煎劑進行治理,但是土大黃屬大涼藥物,治療疾病過程中不能替代系統治療,應當謹慎使用。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您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我來了,有點晚,那就簡明扼要的說一下吧,土大黃又名金不換,羊蹄根。味辛、苦,性涼。功效涼血化瘀,清熱解毒。主治紫癜瘀斑、鼻衄齒衄、跌打瘀腫、癰腫瘡毒、溼疹疥癬、白屑頭風、大便秘結等病症。上海名老中醫沈丕安認為土大黃有止血、升血、免疫抑制、抗癌作用。臨床應用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治療癬、銀屑病;治療便秘;治療紅斑狼瘡、結節性紅斑、雷諾病、潰瘍性結腸炎。土大黃含有一種降血糖成分,民間有用其降血糖者。點關注瞭解更多健康知識,我是按摩師。


眾康源傳統養生


土大黃又叫金不換,木質藤本。塊根近球形,外皮灰褐色。莖中空。外皮灰白色,有條紋,無毛。葉互生,薄膜質,闊三角狀圓形,盾狀著生,長10~15釐米,寬14~20釐米,先端鈍具小凸尖,邊緣有不明顯的淺波狀,下面蒼白色,掌狀脈9條,5條向前,4條向後;嫩葉葉脈紅色,折斷流出紅色汁液;葉柄長20~30釐米。雌雄異株,復傘形花序腋生;雄花序近肉質,總花梗長約4釐米,分枝長1~1.5釐米;萼片6,狹倒卵狀長圓形;花瓣3~4,短而闊的倒卵形,內面有2枚腺體。核果倒卵形,長和寬均約6毫米,壓扁狀,背脊兩側各有小橫肋15~18條,肋的中段低平,兩側凹陷。花期夏季。

生於向陽山坡、石縫、峭壁及溪邊、溝旁灌木叢中。分佈廣東、廣西、雲南、四川、湖北、浙江等地。

根含左旋延胡索乙素(即四氫掌葉防已鹼)約1%,尚含黃酮甙、氨基酸、有機酸、糖類和酚類。

藥理作用很大

①鎮痛、催眠及鎮靜作用。

②對呼吸、血壓有影響。

其味苦,寒。主治清熱解毒,健胃止痛,散瘀消腫。治外感咳嗽,咽痛,口舌生瘡,嘔吐腹瀉,痢疾,胃痛,癰疽腫毒,跌打損傷等症……



農民江國柱


歡迎閱讀,點擊右方關注,瞭解更多植物知識

問題描述:農村田野邊常見的“土大黃”有什麼用途?

土大黃是什麼玩意?

土大黃,名字夠土的,還有更土的,叫牛舌頭、牛耳大黃、牛舌片葉、野菠菜。也有一些稍微文雅的叫法,如化雪蓮、血三七、金不換等。土大黃,在農村山坡邊、水流邊、田埂邊均能生長,在我國西南地區、江浙地區、兩廣地區等地區均有分佈。“土大黃”真的在農村常見嗎?還是得分地方。有些地方不知“土大黃”為何物,而有些地方則把這東西當雜草。

土大黃的藥用部位

土大黃是一種藥材,其根、葉均可入藥。其根,比較肥厚,靠近葉子的部分多呈黑褐色,剩下部位則是多呈黃色,一般是在秋季採挖。其根的處理流程比較簡單,最常見的“土方式”是先用水將其沾上的泥土清理乾淨,然後曬乾切片即可。除此“曬乾”方法之外,土大黃的根也可以鮮用。其葉,可在9月下旬~10月的這一段時間隨用隨採。

土大黃的藥用價值

土大黃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呢?村郎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1)有祛瘀之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2)可用於治療溼疹、皮炎、汗斑;(3)可用於治療癰瘍腫毒、疥癬;(4)可治燙傷;(5)通便殺蟲,可用於治療大便秘結等症;(6)有涼血止血之效,可用於治療吐血、嘔血、便血、牙齦出血;(7)有清熱、解毒、殺蟲之效。

注意事項

(1)土大黃功效作用比較多,但是僅靠土大黃是無法實現諸多功效的,還需要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2)土大黃不可多服,否則有可能引起不良反應,如噁心、腹瀉、腹痛等;(3)脾胃虛寒、體虛的人群慎用,如孕婦、嬰幼兒、產後婦女等。(4)土大黃並非真的就是“金不換”,身體有了大毛病,還是去專業醫師那裡最好。


一隻電影人


士大黃,又叫血三七,化雪蓮。主要分佈於貴州、四川、湖南等省。
土大黃葉片青綠色,酷似菠菜。喜歡生長陰暗潮溼地帶,對土質要求也不十分嚴格,繁殖能力強,而且長勢非常茂盛,一簇簇一堆堆聚集一起。在我們這裡隨處可見,喜歡生長雜草叢中,對土質要求並不十分嚴格,即使貧瘠荒廢的土壤它照樣繼續生長,具有強有烈的生命力。


由於普遍,人們對它不屑一顧,因為不知道它的作用而當作野草剷除。其實土大黃對人體幫助很大,只是人們不瞭解它的利用價值而忽視罷啦!

它的根系和葉片都是藥。秋季正是土大黃成熟時節,如果把根系挖回來,清洗乾淨,切成一小片一小片放在太陽底下曬乾,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祛痰、通便等殺蟲約功效。

從目前來看,由於人們對土大黃的生蔬,沒有人去研究它的藥用價值和生活習性,更沒有人大面種植,仍然拋於荒野。


這是我的一些想法和見解,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突破烏江


農村田野邊最常見的“土大黃”有什麼用途?



我家位於廣西農村,對於這種“土大黃”來說,算是非常常見了,種田的時候在田埂上行走,兩邊長滿了土大黃,而且生長非常旺盛,幹完活回家順便割上幾把拿去餵豬。其實土大黃我們那裡又習慣叫它血三七,它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根很肥大,莖也粗大,葉子也長大很長很髮長,而且看起來很嫩。



土大黃雖然在農村很常見,但是它的用處了大著呢,土大黃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我們那裡很多人會在10月份左右就會收集它的根和葉子,通過曬乾、切片,拿到中藥市場上去賣,採得比較多的話還能有不錯的收入。其實土大黃由於根、葉均可入藥,其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祛淤、通便、殺蟲的功效。



人們常用土大黃來治療便秘、跌打扭傷、燒傷、溼疹、皮炎等疾病,而且效果顯著。土大黃通過食療適用於大腸癌患者引起的便血,以及癌症手術後便血等症的治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該藥物本身性寒,因此對於一些脾胃虛寒、體虛的人來說不宜使用。


鄉村波比


農村的田野上的“土大黃”,雖然名字很土氣,但是還是有蠻大作用的,以前養很多豬的時候,就經常去找這些野菜來餵豬,而且它還有其他作用,可入藥。



土大黃的別名,湖北一般叫牛大黃,東北叫羊鐵葉,四川叫川大黃。我們湖南這邊牛舌頭。


土大黃顧名思義,比大黃多了個土字。但是還是有很多區別的,大黃是馬蹄大黃,土大黃則是蓼科酸模屬植物土大黃。大黃喜歡比較溼潤的環境,土大黃則喜歡乾燥環境,土大黃可以使血管收縮,促進血管中的氧氣交換,所以它有清熱解毒作用。大黃用藥作用迅猛,而土大黃比較溫和。所以中醫比較喜歡用土大黃入藥的多。

農村以前很多土大黃,由於現在很多地方都倒上了水泥路,所以能看到的一般就在河兩邊,田園的角落,小的時候,用土大黃的種子裝到一個袋子,然後縫起來可以做玩具,再加上一些野草上面的珠子。可以弄出嗤嗤的聲音。而且又軟綿綿的。



土大黃的根,可以曬乾入藥。土大黃性味,辛,苦。清熱解毒,止血,祛瘀,通便,殺蟲。還可以用於肺膿瘍。流行性乙型腦炎,急,慢性肝炎,。葉子還可以外用治跌打損傷,


土大黃的禁忌,土大黃性寒,所以脾虛洩瀉人群忌用,孕婦,嬰幼兒不宜服用,胎前,產後忌用。土大黃弄來餵豬,要煮熟。牛羊不能鮮吃,不然的話容易拉稀。不對之處請指正。


醉美侗鄉阿妹


歡迎點擊右上角的“關注”,最三農定期更新免費的有趣有料的文章,大家一起學習。

“土大黃”是一種中藥名,在農村也叫它為“金不換”,因為在缺醫少藥的年代,中草藥是用來救急命的,而黃金頂多是可以用來吃飯穿衣買多餘用度的物品的。

人可以暫時沒有黃金,但關鍵時候不能沒有藥材,所以因此得名“金不換”。“土大黃”究竟有多神氣,咱們來看看。

“土大黃”一般生長在路邊或者山腳下,喜歡溼潤的環境,但是也很耐寒耐旱。

“土大黃”有大多數中藥的藥效,具有清熱解毒,用來止血,尤其在農村碰了磕了造成淤血腫脹了,都可以用土大黃外敷。

“土大黃”在夏天還有驅蚊殺蟲的效果,搗碎晾曬在桌子上,就驅蚊蟲。

“土大黃”還能通便,體質不好的溼疹,或者皮癬,燙傷等,都可以把“土大黃”搗碎外敷在患處,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一般在每年的9月~10月份開始挖“土大黃”的根,然後用清水洗乾淨泥土,在太陽底下曬乾或者新鮮食使用都可以。

“土大黃”可以搗碎外敷於患處,還可以煎湯,讓患者服下。

但是也要注意,尤其像脾胃虛寒以及身體虛弱的人要謹慎食用喲。說了這麼多,您對“土大黃”是不是有了新的認識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