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老校長,讓學校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卻被人遺忘


走在清華的校園裡,到處都可以看到“周詒春”,可是卻沒有人知道“周詒春”。

他就是清華大學的奠基人——老校長周詒春。



清華老校長,讓學校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卻被人遺忘

周詒春


在他的身上,有一種傳承,叫中國。

在清華的身上,有一種精神,叫自強不息。


清華老校長,讓學校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卻被人遺忘


孫子說:上者伐謀,中者伐交,下者伐兵。

縱觀歷史,美國對中國的策略算是最高明的“伐謀”了。

比如這位美國傳教士狄考文。


清華老校長,讓學校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卻被人遺忘

▲狄考文



至今,百度百科還是這樣介紹他的,享有崇高的榮譽。

清華老校長,讓學校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卻被人遺忘

誠然,他對舊中國的教育做出貢獻,但是其中的動機卻很不“光明”。


他在1890年第二次基督教傳教士大會上說:


“真正的基督教學校,其作用並不在於單純地傳授宗教,而是使受教者成為社會上有勢力的人物,成為一般人民的導師和領袖 。”


“如果我們要取儒學的地位而代之,我們就要準備好自己的人們,用基督教和科學教育他們,從而能取得舊時士大夫所佔的統治地位。”


上個世紀初,美國伊裡諾大學校長詹姆士就給總統備忘錄寫道:“使用從知識與精神上支配中國領袖的方式,而控制中國的發展,為了擴張精神上的影響而花些錢,收穫得更多。”

通過教育傳播思想,從而達到控制中國的目的。


上個世紀初,也就是使用這樣的“套路”,用“庚子賠款”“無私”支持舊中國教育事業。


清華老校長,讓學校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卻被人遺忘

▲庚款赴美留學生合影


“庚子賠款”,就是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最後要求賠償4.5億兩白銀。


加上每年支付的利息,中國實際賠款9.8億兩白銀,這筆錢在今天也是天文數字呀!


美國同意把“庚子賠款”退還中國,要求退回的錢必須全部用於教會大學的建設上。


今天的中國那些名牌大學的前身往往都是由西方的教會大學發展而來的。


至今,還有些學者在歌頌美國的“無私”精神。


用從中國掠奪過來的錢,投資教育控制中國,值得我們感恩嗎?荒唐!


美國的如意算盤落空了。


我們這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是充滿智慧的,豈能被洗“腦”?


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也是100年前,我們的民族就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收回教育權”運動。


西方文化侵略的美夢被打破了。


在“收回教育權”中,做得最早最好的,就是清華大學周詒春。


清華老校長,讓學校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卻被人遺忘

▲周詒春

清華老校長,讓學校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卻被人遺忘


1883年,周詒春出生在休寧一個富裕的徽商家庭。


安徽休寧,中國狀元第一縣,歷史上出了19位狀元。

清華老校長,讓學校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卻被人遺忘


周詒春自然也深受家鄉的文化氛圍浸染,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小時候就進入上海聖約翰學院學習,後來就讀於美國耶魯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期間,被授予名譽文學博士。

他成為中國本土被授予名譽博士的第一人。



學成回國,他先在上海復旦公學(復旦大學前身)任教員,後任孫中山的英文秘書。


1912年,周詒春成為清華教務長。1913年,30歲的周詒春,被任命為清華學校第二任校長,成為清華歷史上最年輕的校長。

清華老校長,讓學校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卻被人遺忘

當時的清華,讓他愁得眉頭緊皺。

成立於1911年的清華學堂,是靠美國人退回“庚子賠款”建成的。


當時的清華就是一所中等“遊美預備學校”,按今天的話就是留學美國的預科中學。


學校的辦學方針就是:“沿用美國教習,均照美國學堂,到美入學可無杆格。”


學校事宜均要“與美國公使所派人員商榷”。


美國教師佔了一半,單獨住在“小租界”,享有特權。


這簡直就是一個在中國的美國學校呀。


清華老校長,讓學校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卻被人遺忘

當時的清華


雖然周詒春深受西方教育,但民族的苦難讓他清醒記著自己是一箇中國人。



他決心改造清華,擺脫美國人的控制。

周詒春提出巧妙的計策“擴建學校”,他要把清華建成一所大學。

清華老校長,讓學校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卻被人遺忘

他以節省學生學費為由,延長學生在國內學習的時間,縮短在美留學的時間。

這樣在校學生就多了,就需要擴大學校規模,這是在為清華成為大學做物質準備。

1916年,他主持建設了清華院內早期的著名“四大建築”——圖書館、科學館、體育館和大禮堂。

清華老校長,讓學校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卻被人遺忘

這樣清華學校在建設佈局上就有了大學的規模。

當然,大學最重要的是塑造學生靈魂。


清華老校長,讓學校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卻被人遺忘


周詒春對清華乃至中國高校教育的貢獻,就是首先提出“三育並進”方針,培養學生“完全人格之教育”。

按現在的話解釋就是,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的“三好學生”。


1、德育


周詒春教育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救國。

他無時不刻不告訴清華學生:


“今日中國,外患紛乘,正同學臥薪嚐膽,發憤之時”;

“同學當國步艱難之日,均宜存餐風冒雪之志,以苦學自勉”;

“群策群力,同氣同聲,以達救國之目的”。

他定下了清華學生留學美國的宗旨:在於吸收新文明,滋養新國家,非求博士學士也。

這樣的循循善誘,諄諄教誨,培育了清華學子強烈的愛國精神。

在抗日戰爭時期,大批清華學子走向抗日戰場,血灑疆場。

據不完全統計,清華學子在抗戰中成為將軍的就多達14人,最有名的就是抗日名將孫立人將軍。

清華老校長,讓學校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卻被人遺忘

▲ 清華求學期間的孫立人(右二),當時為清華籃球隊隊長

早期的清華學生多出身於上層社會,家庭條件優越,年齡又不大,容易養成驕奢之風。


周詒春認為:“為能耐勞忍苦,斯能建功立業。貪安好逸無益於社會也。”


周詒春對學生進行嚴格管理。校規規定:在校學生一律穿布衣。



學生的零用錢由學校存儲加以管理,學生每月都要寫用錢報告。

清華老校長,讓學校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卻被人遺忘

▲教師 圖片來源:清華大學歷史人物紀錄片《老校長周詒春》


清華紀律嚴明,每早7點20分早餐點名,晚上10時熄燈睡覺,違者訓示。


對學生管理很細緻,例如:學生每星期必須洗澡一次,由齋務處監督;每星期寫一封家書;......


他親自帶學生在校內種樹修路,建設清華校園。


正是這些看起來刻板的制度,才培養出清華尊重製度、追求效率的“行勝於言”的文化基因。

1891年至1923年,清華共招生1500人,能畢業的僅636人,只佔42.4%。開除學生301人,佔比高達20.1%。

名校就是這樣煉成的!



2、 智育



周詒春是在清華最先實行職業輔導的,並建立完善系統的職業教育輔導體系,這在中國是首創。

他除了重視學生的文化課,還強調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

清華老校長,讓學校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卻被人遺忘

舉辦各種文藝演出 圖片來源:清華大學歷史人物紀錄片《老校長周詒春》


當時清華鼓勵學生組織各種研究學識團體,編輯各種刊物。

在其任職期間,清華有達德學會、國學研究會、科學會、國情考察會等30多個專門性團體。這些團體開展大量的學術研討、辯論會等活動。

清華當時創辦了很多刊物,年級、班級都有自己的出版物。


其中最有名的《清華週刊》《清華學報》《清華年報》。


《清華學報》是中國最早的中英文高校學報,從此,“學報”二字便出現在中國高校期刊名上。


看看這些期刊編輯的名字吧: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吳宓、聞一多、金嶽霖、梁思成、葉企孫......

清華老校長,讓學校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卻被人遺忘

▲學習討論 圖片來源:清華大學歷史人物紀錄片《老校長周詒春》


這些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光輝名字,足能見證當時清華文化之燦爛,思想之自由,思潮之活躍。

3、體育



周詒春強調“體質之強壯,與心力之健康,常成一種比例”。

清華也是中國最早建立現代化的體育訓練體系的學校。


學生不僅每天早鍛鍊15分鐘,每天下午4點到5點也要實行強迫運動。


這時學校就將圖書館、教室、宿舍的門鎖住,逼著學生到操場、體育館運動。

當時的清華,有體育館、籃球場、手球場、游泳池、懸空跑道以及各種運動器械,這在當時絕無僅有。

清華老校長,讓學校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卻被人遺忘

▲學校足球隊 圖片來源:清華大學歷史人物紀錄片《老校長周詒春》


清華學生甚至能在全國乃至國際比賽獲得冠軍,取得佳績。

在清華執教6年中,周詒春為中國培養了吳宓、聞一多等一批學者。


清華老校長,讓學校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卻被人遺忘

清華舉辦的話劇演出,前排右二為聞一多 圖片來源:清華大學歷史人物紀錄片《老校長周詒春》


他創建了專科生制度,資助中國優秀青年留學,後來的茅以升等一批中國院士,都受益於此。


清華老校長,讓學校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卻被人遺忘


1918年,周詒春受到了教育界“親日派”的排擠,加以誹謗。

因為清華“四大建築”,他被指控“妄靡鉅款,營私害公”等九大罪狀。

周詒春悲憤不已,以“力微任重,勞頓成疾”為由辭職。

他離校那天,全校學生們身著軍操制服,一齊舉槍含淚向他致敬。

清華老校長,讓學校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卻被人遺忘

▲圖片來源:清華大學歷史人物紀錄片《老校長周詒春》


事後,清華的教授溫源寧(錢鍾書、曹禺的老師)曾回憶說:“他離職的那一天,對於他領導下的教職員、他的學生和他自己,全都是悲哀的一天。”


《清華週刊》這樣評價:“周詒春任職四年餘,建樹極眾,歷任校長無出其右。”


雖然他離開了清華,但是他給清華留下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卻傳承到了今天。

清華老校長,讓學校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卻被人遺忘

清華校訓

他後任燕京大學校長、民國農林部長、衛生部長等職務。

1948年退休後,遷居香港。

1950年,新中國成立後,他懷著一顆愛國之心,又回到了北京。

1958年,周詒春病逝於上海。


雖然身居要職,但他一生沒有購置房產,淡薄名利。


清華老校長,讓學校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卻被人遺忘

▲圖片來源:清華大學歷史人物紀錄片《老校長周詒春》


如今,就連清華的學生也對他了解不多。


一個把西方殖民教育改造成民族教育的人,如今卻被人淡忘了。可悲!


像美國傳教士狄考文,卻被某些人當成了“中國近代科學教育的先驅”。

嗚呼哀哉!


周飴春如泉下有知,豈能瞑目?



清華老校長,讓學校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卻被人遺忘

▲老年周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