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一縣級市,人口超110萬,因為一條河而得名

廣東省,名由嶺南東道、廣南東路演變而來,簡稱“粵”,省會廣州,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廣東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在語言、風俗、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風格。截至2018年底,廣東省下轄21個地級市,包括62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6個縣、3個自治縣。其中,就縣級吳川市來說,人口超110萬,隸屬於廣東省湛江市。在歷史上,該地區於隋朝時期建縣,因為一條河而得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

廣東省一縣級市,人口超110萬,因為一條河而得名

首先,吳川,廣東省轄縣級市,由湛江市代管。在地理位置上,縣級吳川市位於廣東省西南部,座標北緯21°28’,東經110°46’。東鄰茂名市電白區,西接湛江市坡頭區與廉江市,南臨南海,北靠化州市。縣級吳川市東西最長53公里,南北最寬45公里,總面積達848.5平方公里。縣級吳川市距省會廣州公路里程366公里,距湛江市區50公里。就縣級吳川市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百越之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嬴政派遣大軍南平百越之地,將郡縣制推行到今嶺南地區。在此基礎上,今廣東省吳川市一帶屬象郡這一建制。

廣東省一縣級市,人口超110萬,因為一條河而得名

元鼎六年(前111)十月,漢武帝劉徹這位皇帝在位時,今湛江市吳川市一帶合浦郡高涼縣。東漢時期,該地區屬交州。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縣級吳川市一帶成為東吳的疆域。在三國時期,東吳設立高涼郡,又立高興郡,該地區隨屬高興郡的高涼縣。公元282年,也即西晉消滅東吳後,高涼郡、高興郡沿吳制。後撤高興併入高涼郡,今縣級吳川市一帶屬高涼郡的高涼縣。南朝宋時期,設立高涼郡平定縣,該地區屬之。隋朝:開皇九年(589)春,廢平定縣,改設吳川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而來。

廣東省一縣級市,人口超110萬,因為一條河而得名

對於吳川縣這一縣名,因為吳川水而得名。吳川水,指今廣東吳川市西之鑑江。《寰宇記》卷167吳川縣:“吳川在縣西。水中有三川石。”縣以此名,也即屬於因為一條河而得名的情況。唐朝建立後,吳川縣屬羅州。公元622年,唐朝設潘水縣(永徽元年廢),縣治在今博鋪鎮。進入到五代十國時期,吳川縣仍屬羅州。開寶五年(972年),也即北宋建立後,廢羅州,吳川縣改隸辯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北宋朝廷改辯州為化州,吳川縣隸屬化州。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設立化州路,吳川縣屬之。

廣東省一縣級市,人口超110萬,因為一條河而得名

最後,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化州路改為化州府,吳川縣屬化州府。清朝取代明朝後,吳川縣屬廣東省高州府。到了1913年,吳川縣屬廣東省高雷道。1983年,撤銷湛江地區,分設湛江、茂名兩市,吳川縣屬湛江市。1994年5月,撤銷吳川縣,設立縣級吳川市。對於縣級吳川市來說,直屬於廣東省,由湛江市代管。截至2018年底,縣級吳川市總面積達848.5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113萬人。對於縣級吳川市,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