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盤點:2019年去世的文化名人,你還記得幾位?

2019年,又有幾位著名良知作家離開我們,他們都曾在年輕時充滿熱情地投身於新中國的建設。也曾在那個特殊年代因為寫下的作品而經歷苦難。即便如此,到了晚年他們依然筆耕不輟,以更加深刻的文字不斷啟迪後來的人們。

年終盤點:2019年去世的文化名人,你還記得幾位?

白樺先生

一月份,著名詩人、劇作家白樺先生逝世,享年89歲。在上世紀40年代,他就已經是人民軍隊的文藝作家,解放戰爭結束之後,他經歷了一系列政治運動。1979年,他發表了著名文學作品《苦戀》,作為那個時期“傷痕文學”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也在1980年被改編為電影《太陽和人》,劇中臺詞富有感染力,被人們廣為傳誦,以其深刻的同理心表現了那個年代人們內心的痛楚。

在2009年,白樺先生創作了十年之久的長詩《從秋瑾到林昭》終於問世,這部作品被譽為“反映了中國當代知識分子的最高良知”。在接受頒獎時他說到:流淌了八十年的淚水,把我這雙眼睛洗得像兒童那樣明亮。

在中國文壇,白樺先生是一位特立獨行的人物,性格瀟灑而作風低調,從不拉幫結派但是對晚生後輩又極為愛惜,因此深受大家喜歡,他的離去是我國文壇的一大損失。

年終盤點:2019年去世的文化名人,你還記得幾位?

巫寧坤先生

八月份,99歲的翻譯家、作家巫寧坤先生在美國去世。他的大學時代是在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度過的,在抗戰期間曾為美國的“飛虎隊”擔任翻譯,抗戰結束後赴美攻讀英美文學,曾與諾獎得主李政道先生做過同學。1951年巫寧坤受親友感召,中斷在美學業回國任教,由於曾經在美國留過學,後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也沒能獨善其身,直到1979年才得以重返北京,任教於國際關係學院。

我們今天非常熟悉的《了不起的蓋茨比》,第一個中譯本就是巫寧坤先生翻譯的,並且經過了時間檢驗,現在依然是經典譯本。退休之後,90年代他攜家人再度赴美開始了老年生活。在1993年,他出版了英文本回憶錄《一滴淚》(A Single Tear)。在書中,他對自己的人生作了總結:“我歸來,我受難,我倖存”。

年終盤點:2019年去世的文化名人,你還記得幾位?

流沙河先生

十一月,88歲的詩人、作家流沙河先生去世。他出生於書香世界,在上世紀50年代任職於四川省文聯,並創辦了詩刊《星星》。1957年因發表散文詩《草木篇》被打為右派,直到1979年才回歸正常生活。在80年代他致力於向大陸讀者介紹臺灣詩人,因《鄉愁》為我們熟知的余光中先生,就是那個時候進入了大陸讀者的視野。此外,他介紹給我們的還有鄭愁予、瘂弦、楊牧、洛夫等臺灣知名詩人。

在我們現在的中學課本中,還有流沙河先生的兩首作品:《就是那一隻蟋蟀》、《理想》。他晚年時期,在中國漢字和傳統文化方面,他留下了不少突出的研究成果。通過成都市的市民講座,不少人都受到了他的影響,並出版了《文字偵探》與《白魚解字》等作品。

他的去世,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損失,有人曾對此評論到:“成都失去了它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