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西歧和朝歌是當今的什麼地方?

寶寶最搖擺


只要大家看過封神演義,就知道西歧和朝歌這兩個地方,因為這兩個地方在很多人耳中可謂是如雷貫耳,他們分別是封神演義雙方商朝和周朝的大本營所在地。



不過演義歸演義,歷史終究是歷史,所以這兩個地方確實是存在的,但是並沒有演繹中所說的那麼神乎其神。由於年代實在是太過久遠,所以很多地名在現在的地圖上並不太好找。首先說一下稀奇稀奇應該是在現在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境內,那個地方可謂是周朝的龍興之地,正是那個地方奠定了周朝800年的江山。



周朝開始的地方並不在這兒,只不過由於歷史的變遷,最終周朝由其他地方遷到岐山,並且一度壯大起來,成為商朝末年最強大的諸侯之一。後來在周文王時代,又遷到後來周朝的都城鎬京。西周的都城一直在鎬京,後來因為犬戎之亂最後被迫東遷,也就是東周。到了東周的時候,周朝很快衰落,被周邊的小諸侯欺負。



朝歌是商朝的首都,由商朝的帝王武丁建立,後來到了紂王時代,又大舉擴建,就成了朝歌,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位於今天的河南省鶴壁市淇縣。紂王也算得上是一代英主,可惜最後被周武王姬發所滅,更無奈的是,紂王的後世名聲被毀的簡直不成樣子,成了昏君的代名詞。



我是平安讀歷史,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平安讀歷史


古代的西岐,在今天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附近。而朝歌在今天河南省鶴壁市淇縣附近。

如今這兩個地方大致相距有800公里,開車的話可能八九個小時就能到,而古代的伐紂大業則是從各項準備開始,一步一步推進用年來計算。而在小說裡,則有封神演義的各種傳說故事,給我們留下了諸多神奇傳聞。


河青文化


朝歌是殷商後期的首都,對於朝歌的位置歷來是有爭議的,因為河南省鶴壁市淇縣有個朝歌,而且有摘星臺等建築,很多人都認為殷商的朝歌就是現在河南省鶴壁市淇縣的朝歌了。


但是河南省鶴壁市淇縣這個朝歌從來沒有挖出來過殷商的文物,反而河南安陽市挖出來了特別多殷商時期的文物,現在都放在殷墟博物館之中,相信對於殷墟博物館大家都是有所耳聞的,所以安陽市也是極有可能就是殷商的首都朝歌的。

但是還有一種說法,這個也是小編很認可的,那就是殷商的朝歌就是淇縣的朝歌,但是這個不過是個陪都,商王只是偶爾來這裡住幾日罷了。而安陽市才是真正的殷商首都,所以殷商時期的文物大多都是在這裡出土的!



而岐山沒有什麼爭議,應該就是陝西省的岐山縣,這是個龍興之地,不僅五帝中的炎帝在這裡起家,而且周文王也是在這裡起家的。由於封神演義的影響,提起來西岐可能就會想起來武王伐紂的故事了。

歷史上確實有武王伐紂這件事情,但是和封神演義中說的並不是一回事。殷紂王絕非昏君,周武王也沒有那麼多神仙相護。就連姜太公姜尚也是存在爭議的,因為姜尚是七十多歲才出山相助周文王的,而在那個時期七十歲多半是要入土為安了,不可能成為王佐之才的。


唐朝的長老


西岐和朝歌是神話小說《封神演義》出現頻率最高的地名,西岐是周朝的龍興之地,朝歌則是商朝的國都,那麼西岐和朝歌屬於今天的什麼地方呢?




我們先來說說西岐,西岐是上古商周時代的地名,位於今天的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西岐是周朝的龍興之地和發祥之地,從周太王公亶父遷岐,到周平王東遷洛邑,在長達近400年的時間裡,西岐一直都是周朝的中心。

商朝末年,周氏族的部落領袖公亶父(周武王祖父)率領族人由彬縣、旬邑一帶遷至岐山,岐地成為周人最重要的發展棲息之地。周滅崇(今西安市鄠邑區)之後,周文王姬昌又將都城遷至鎬京,西周建立後,西岐被一分為二,東部屬周公旦所轄,西部屬召公奭所轄,由周王朝直接管轄。



(周公故里,鳳鳴岐山)

關於西岐還有一個著名的典故叫鳳鳴岐山,也是當代一個著名的京劇劇目,西周晚期著作《詩經·大雅·卷阿》有云:“鳳凰于飛,亦傅於天……鳳凰鳴矣,於彼高崗。”講的是有一次周文王在岐山,遇見一隻鳳凰落於附近的山上棲息鳴叫,文王心喜,以為是瑞兆,將山命名為“鳳凰山”,將山下的村落叫做“鳳鳴鎮”,如今岐山縣的行政駐地就在鳳鳴鎮。

西岐在周平王東遷洛邑後便很快沒落,而朝歌則在商朝時期繁華了上百年。



(圖援引頭條作者地圖帝)

朝歌,是商朝的國都,由商朝傑出的君主武丁嘔心建立,朝歌原來叫沬邑,紂王時期擴建殷都,大興土木修離宮別館,改名為朝歌。朝歌最鼎盛繁華的時候,就是在商紂王統治期間,史載“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諸侯朝靈山”,是上古時期最大的城市。

朝歌,位於今天的河南省鶴壁市淇縣,是商朝的國都,城池極盡繁華奢靡,周武王率領大軍從西岐攻打朝歌城,紂王在牧野與周武王展開決戰,結果兵敗回到朝歌,紂王看到城外旌旗飄揚,周軍密佈,知道大勢已去,但又不想被俘受辱,就在後宮穿上鑲滿珠寶的衣裳,一把火燒了鹿臺,然後在鹿臺投火自盡,商朝宣告滅亡。



商朝滅亡後,武王以商朝國都朝歌封給紂王之子武庚作為他的封邑,以承殷商之統,但是武庚後來走上了叛亂之路,被周武王毫不猶豫的派王師消滅了,朝歌被攻下,武庚身死,不僅宮殿被焚燬,連百姓都被迫遷離,昔日繁華的商都朝歌,至此就成為了廢墟。

西岐和朝歌都是商周時期的重要城市,西岐的興盛和朝歌的衰敗,代表著兩個朝代的更迭,西岐在西,朝歌在東,正好對應著西周和殷商。


大國布衣


隨著時代發展,很多地名也發生變化,歷史上中國各地有很多好聽的地名,這些地名也都非常有名,不過後來,這些地名很多都發生改變,不在叫原來的名字,這不得不說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比如在商周時期,就有兩個非常出名的地方,一個名叫朝歌,另外一個叫做西岐。這兩個地方分別是商朝與周朝的核心統治區,也是當時天下的核心,不過後來,這兩個地方就在地圖上消失,也沒有以這兩個名字命名的地方了。

那麼在當時的西岐和朝歌,是現代的什麼地方呢?

首先來看西岐,這裡是周部落的發源地,正是從這裡開始起步,周人創立了自己的王朝,西岐位於岐山腳下,因此才有這個名字。在周朝建立之後,武王等人把國都放在鎬京,西岐這個地方不在是國家的核心地區,後來當西周滅亡,西岐徹底就消失。

打那之後,再也沒有關於西岐的說法,曾經的西岐,就是如今的岐山縣,岐山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炎帝的發祥地,也是周人的起源地。

周人在這裡孕育出發達的周文明,一開始他們是依附商人,可後來隨著自己的實力越來越強,周人開始向東發展,最終成功把商滅掉。不過周滅商之後,他們沒有真正向東部發展,還是留在西岐等地。以這裡為核心建立自己的政權,可隨著周的衰敗,西岐也漸漸被荒廢。陝西有很多出名的古地名,西岐在這裡面也不算太有名的,最出名的就是西安,也就是當初的長安,其實西岐離著長安也不算太遠,這也是當初周武王選擇在長安等地建都的原因。

正如同商與周對立一樣,西岐與朝歌,就是這兩個政權對立的象徵,朝歌位於中原腹地,是現在河南省鶴壁市的淇縣,如今這裡還保存著不少朝歌的遺蹟。這裡曾經是商王朝的都城,不過在商朝的歷史中,他們曾經換了很多的都城,這裡也是他們最後一個都城,後來著名的紂王,正是在這裡被周人滅掉,商朝也就此結束。不過在商朝被滅亡之後,朝歌仍然掌握在商人的手裡,周選擇用分封制度拉攏人心,也給商人優厚的待遇,准許他們建立自己的諸侯國。

可惜商人的輝煌,還是隨著商王朝的衰敗一去不復返,之後朝歌再也沒有被當做國都,也漸漸走向衰敗。根據後來的考古,在鶴壁等地也發現很多朝歌的遺蹟,其中還發現著名的鹿臺遺址,在這個周圍,被認為是朝歌城的舊址。

和西岐不同,朝歌曾經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城,商王朝創造了非常發達的文明,靠著這些文明,他們征服天下,朝歌也就此成為天下的中心,現在來到這裡的遺址,我們還能夠感受到曾經商王朝的發達。

這兩個地方都孕育出發達的文明,它們的位置也很有意思,一個是位於西部,一個是位於中原腹地。這倆處都是華夏文明的起源地,也都與黃河有著很大的聯繫,古代的文明要想發展,必然是要圍繞在河流附近,可在商周之後,這兩處地方也就沒有被重新當做國都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後來的王朝有更好的國都,他們自然就不會考慮這些曾經的舊城。

當初武王在滅掉商朝之後,也會對這些地方進行一番洗劫,朝歌受到很大的打擊,後來在春秋時期,還曾經發生過外族入侵的事情,宋衛這些國家都遭到嚴重打擊,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戰亂,朝歌城也被徹底毀掉。西岐也是一樣,在幽王時期爆發的犬戎入侵,徹底終結西周的統治,也把鎬京和周邊的地區都給摧毀,因此後來這兩個曾經的大城,都已經沒有辦法重新建都,只能是被遺棄。


貓眼觀史


西岐與朝歌,這兩個地方我們從封神演義中熟知,這兩個地方都孕育出非常發達的文明,它們的位置很有意思,一個在西部,一個是在中原腹地,這兩個地方都是中華文明的發明地,位於黃河流域,古代的文明若想要發展,是離不開水源的,長江流域,尼羅河流域都孕育出古代文明出來。

西岐是周朝的發源地,周朝人在創立周朝的時候,位於岐山腳下,因此命名西岐,位於朝歌的西邊,曾經的西岐,在周朝滅亡之後,便沒有了西岐的說法,但是如今的岐山縣,還是周朝的發源地,具有很深的歷史價值。


朝歌是商朝的發源地,位於中原交通要塞的地方,是現在版圖上的河南省鶴壁市淇縣,因為的商朝的首都朝歌,因此保留著不少遺蹟,商朝的末代大王紂王,因為荒淫無度,使得人民不滿,推翻了商朝政權,商朝就此結束,周天子開始了周朝的通知,開闢了分封制度用來籠絡商人,給予了豐厚的待遇。

本文由@林生觀歷史原創,如果您看完本文之後對您有幫助或者喜歡,可以點擊紅色+號關注“林生觀歷史”,我會每天為您更新分享更多的歷史知識,如果您有任何的意見或建議都可以在下方評論和我互動,林生感謝大家的閱讀。


林生觀歷史


西歧和朝歌都是商周時期的重要城市,只不過事過境遷物是人非,千年的歲月早就折磨盡了這兩個古都,是以我們都不太明瞭他們的地理位置

西岐是西周的一個發源地之一,而朝歌是商朝的一個重要的國都。

西岐是陝西省寶雞市古地名。具體來說就是現在的寶雞市岐山縣,由於當時西周王朝臣服於大商,西周的國土也是殷商的一部分,又因為岐山位於殷商的西邊,所以被當時的人稱之為西岐。岐山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相傳是炎帝生息之地,部分史學家考證也為黃帝誕生之地。

同時期的朝歌則是當時殷商的國都

朝歌坐落河南省北部,因淇河而得名,原名沬邑,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有朝歌夜弦五十里之說。自武乙之後就是商朝的都城,極盡繁華,後來紂王登基,更是在這裡大建土木,現在的淇縣還保留著摘星臺、紂王殿、鹿臺、三仁祠、仙人梯等名勝古蹟,是河南省的旅遊大縣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首先更正下本問答題目中的“歧”字應為“岐”。歷史上,周朝因“西岐”的稀奇來鳳而興,商朝則因“朝歌”的朝朝歌舞昇平而亡。這兩個獨具歷史深奧意義的地名究竟是今天的哪裡呢?經考證:當時周朝開國君主周武王所在的“西岐”位置,正好就在今天陝西省寶雞市的岐山縣。導致商朝敗亡的商紂王所在的“朝歌”位置,則在今天河南省鶴壁市的淇縣(或鶴壁市的新區)。

▲ 商周史話

“西岐”與“朝歌” 被《封神榜》嚴重激活的地理名詞

“西岐”與“朝歌”這是被《封神榜》炒熱的兩個地名。

在人們心目中,“西岐”是當時以周武王姬發為代表的正義的政治力量所在的朝政中心,代表了新興的大周王朝。而“朝歌”則是以當時雖為正統江山,但卻大行倒行逆施之策,殘暴無道的商紂王所代表的腐朽政治力量的朝政中心,代表了氣運將息的沒落商朝。而《封神榜》也正是圍繞著這麼一正一邪的兩股政治力量,就“西岐”與“朝歌”的較量來展開全篇。

▲ 《封神榜》:商周遺韻

“西岐”地名發源:“鳳鳴岐山”聖人出 “百鳥朝鳳”天下興

為何周朝會將自己發祥地的政治中心叫做西岐呢?因為在當時的西岐境內有座山叫做岐山,而周文王在此居住的時候,看到有鳳凰在山上棲息,所以當時因“鳳鳴岐山”之象,岐山被以堪輿專長的周文王視為:有聖人將出,而“百鳥朝鳳”的靈山。因此,地依靈山之名,故被叫做西岐。

如西周晚期的《詩經·大雅·卷阿》就提到:

“鳳凰于飛,亦傅於天……鳳凰鳴矣,於彼高崗。”

儘管現在的人們認為這是一種湊巧,或者當時此山正好有長得類似於鳳凰的鳥類曾居於此,但這對當時的周文王來說,的卻可以拿來當作遊說天下鼓舞人心的說辭,從而為能夠名正言順的“替天行道”扶周滅商製造“神示”。

▲ 鳳凰鳴矣 於彼高崗

畢竟,在那時候,鳳凰在人們看來,一直被視為中華大地的吉祥鳥,鳳凰(或龍)的來朝,必然代表著某地將興、天心所歸,再加上當時文王大行仁道,而商紂王卻荒淫無道、暴虐昏庸,導致朝政一片昏暗,這些正好給周文王扶周滅商計劃的順利實施贏得了一場漂亮的“攻心”戰。

▲ 鳳鳴岐山

另外,在西周文化中,鳳鳥紋常常被刻在一些器物上,由此可見,西周時期,鳳凰對人們來說所喻指的意義究竟有多大。

“朝歌”地名起由:商紂王大擴殷都 耽於享樂視為朝歌

為何商紂王時期商朝的政治中心商廷會叫做“朝歌”呢?總之,這個名字咋一聽上去有點給人歌舞昇平的感覺在裡頭呢?確實沒錯。其實,在“朝歌”命名歷史事件的原始意思裡面確實包含了這一層含義。

最初,商朝的政治中心並不在朝歌這個地方,而是在殷。商王盤庚時期,他將商朝的國都遷於殷,因此商朝也常常被稱作殷商。此後,經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個帝王,他們都以殷為商朝的首都,只是在商紂王(也就是帝辛)時期,一開始國都也是在殷,而且他一上臺也是個十分精明能幹的君王,可是到了後來,商紂王開始變得驕傲自大,恣於享樂,他將殷都擴大至於沫邑,大修離宮別院(國都之外為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宮殿),稱為朝歌。朝歌的繁華用歷史記載的原話就是:“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諸侯朝靈山”。

▲ 朝歌夜弦五十里 八百諸侯朝靈山

有關朝歌在當時的具體位置,《史記·衛康叔世家》記載:“以武庚殷餘民封康叔為衛君,居河、淇間故商墟。”這裡的“商墟”說的正是當時朝歌所在的位置,大致在黃河和淇水的中間。以今天看來,此地實際正是河南省鶴壁市的淇縣,當然也有說法是說在鶴壁市的新區位置。

緣何曾經給人印象特別好的“西岐”今天沒有了?

周朝的興盛,起於西岐。西岐在西周的歷史上一直存在,而岐山,不論是從周太王遷岐到周平王東遷,近400年間,岐山一直都是作為西周的中心而存在。

▲ 西周政治中心遷徙圖

後來,隨著西周的滅亡,西岐的地名也漸漸從歷史上淡出,再後來,這裡的地名隨著歷史變遷幾經廢改,最後改來改去,山還是那座山,叫做岐山,當然,當時的西岐啥也不叫了,乾脆直截了當地叫成了今天的“岐山縣”(直接以岐山命名了),而那裡別具做法,蠻具風土人情的麵條也直接叫成了“岐山哨子面”。 那麼請問,當初的西岐如今在哪裡?很好找,岐山在哪它就在哪!

曾經夜夜笙歌唱衰商廷的“朝歌”為何也沒有了?

關於“朝歌”地名在地圖上的消失,這得從周武王伐紂之後說起。

在武王伐紂平定天下之後,因當時的戰爭並未波及朝歌城垣,周武王為了昭顯仁德之師順心天下,他大行“分封制”,因此朝歌之地被分封給紂王之子武庚,以此延續殷祀。

在周武王姬發駕崩後,其子周成王姬誦尚且年幼,他當時年僅13歲,並不具備掌斷國事的能力,而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因此擔負起輔佐成王代其掌管國事的職責,此事引起一些別有用心的大臣極為不滿,因此,在管叔、蔡叔等所製造的“周公想篡位”的謠言的攛掇下,他們串聯武庚起兵進行反叛。

▲ 朝歌遺址出土物件

後來,周兵因此攻下朝歌,武庚身死,百姓被擄,宮殿被焚為灰燼,朝歌從此成為廢墟,並悄然消失在歷史的地圖裡。

結語:

儘管今天,“西岐”與“朝歌”這兩個原始地名已經不能從地圖上找獲,但他們存在的曾經給世人留下的歷史意義,以及這兩個名字給世人的隱喻並沒有因此而隨之消亡。總之,人們都知道,《封神榜》的橫空出世,總體格調也是在唱衰“朝歌”,唱響“西岐”。 今天,不管歷史上曾經出現的這兩個地方是今天的哪裡,它們都給人們留下無盡遐思。


淳幀通安


我是正史風雲,我來回答!

一、朝歌的具體位置

朝歌,在古代稱“沫邑”(圖中藍色部位),位於今河南鶴壁市淇縣,是商紂王時期的都城延伸之地。

商朝的都城變更的很頻繁,大致順序是亳(山東曹縣南)——囂(河南滎陽東北)——相(河南濮陽北)——邢(河北邢臺)——庇(山東鄆城北)——奄(山東曲阜)。(圖中紅色標註部分。)


商王盤庚時期,將商的國都遷於殷(河南安陽西),由此,商朝的國都趨於穩定,一直至紂王死,再也沒有遷都。紂王執政時期擴大殷都至朝歌,大修離宮別館。史書記載朝歌非常繁華,“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諸侯朝靈山”。

《史記》中有關牧野(圖中綠色標註部分)之戰的記載,確證了朝歌作為商朝都城的具體位置。

二、西岐的具體位置

西岐,就是如今的岐山縣(圖中藍色標註部分)。

西岐,是周國的發源地。周的始祖是后稷,堯舉用他為農師,後來舜封后稷於邰(圖中紫色標註部分)。后稷死後,夏后氏廢棄農官,后稷的兒子不窋失去官職,逃奔戎狄中。到了不窋的孫子公劉即位以後,雖身在戎狄之中,但是公劉致力於農作,深受人民敬仰,周人治道的大興自此開啟。公劉死後,他的兒子慶節即位,建都於豳(圖中綠色標註部分)。

經過幾代發展,到達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爺爺)即位後,戎狄部族經常襲擾,古公亶父不想與戎狄部族開戰,於是,帶領家眷和親近左右離開豳,來到岐山腳下定居,由於古公亶父仁慈,周圍國家人民都來投奔他。古公改變戎狄的習俗,開始建造城郭和房屋,分成邑落居住,設立官職管理國家。周人逐漸強大起來。

正所謂“以百里之地而王天下”!周人的崛起正是從這裡開始起步,西岐位於岐山腳下,因此才有這個名字。

武王伐紂建立周朝之後,把國都放在鎬京,西岐這個地方不在是國家的核心地區,後來當西周滅亡,西岐徹底就消失了。打那之後,再也沒有關於西岐的說法,

西岐與朝歌,是兩個政權的象徵。

紂王被周人滅掉,商朝也就此結束,朝歌也逐漸衰落。

西周滅亡以後,西岐也逐漸衰落、消亡。

兩大古都就此掩埋在歷史的塵埃中,真是可悲可嘆可惜!

千古興亡多少事,不盡長江滾滾流!

我是正史風雲,致力於正史的研究和分析,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您瞭解一些歷史人文知識。期待著您的點評!啥?關注了,啥也不說了!眼淚汪汪滴!

正史風雲


答題者:理科男讀歷史。

西岐和朝歌都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如果論名聲,朝歌更有名一些,畢竟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商紂王就是在朝歌,西岐相對於朝歌來說名聲就弱了一些,但它依舊是一座歷史古城,依舊是文明發祥地。

先來說我們熟悉的朝歌吧。

朝歌是古代商朝的國都,在商紂王時期,朝歌非常繁華,達到了整個歷史中的鼎盛,但是很可惜,在商朝滅亡後沒多久,因為紂子武庚的反叛,朝歌變為了廢墟,在歷史中湮滅。

商朝滅亡後,紂王的兒子武庚沒有被周武王所殺,反而封為諸侯,讓他居住在朝歌的宮室中,但是武庚不服,後來叛周,導致整個朝歌被毀。

如今的朝歌再也不是從前的朝歌,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古時候的朝歌現在在哪裡。

其實朝歌依舊存在,只不過換了一個名字,它就是位於河南省鶴壁市的淇縣。

朝歌的名稱換了很多次,春秋時稱為朝歌邑,新朝稱雅歌,三國為朝歌郡,晉朝為汲郡,隋朝改衛州,元朝淇州,明朝改為淇縣一直到如今,1986年時隸屬於鶴壁市。

說完朝歌再來看西岐。

西岐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岐山“,它是周朝的發祥地。當初周族遷徙到岐山,岐山也就成為了周族的領地。

岐山如今是陝西寶雞市的岐山縣,名稱沒怎麼變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