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司馬懿是最後的勝利者。為什麼流放百世的是諸葛亮?

此生不悔入中華


三國中司馬懿是最後贏家,名聲卻遠不及諸葛亮,原因無怪乎兩個。

一個是司馬家族得國不正。曹操對司馬懿有知遇之恩,曹丕、曹睿對司馬懿也都是厚待有加,而司馬懿身為人臣卻不守君臣之禮,謀上作亂,這與傳統封建社會的忠君思想格格不入。相比較三國時期其他梟雄的創業艱辛,司馬懿算是大的撿漏,為人不屑。而諸葛亮則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幫助先主劉備白手起家,建立一番基業,在劉備去世後依舊精心輔助後主劉禪,並最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與司馬懿形成強烈對比,很顯然封建王朝統治者更需要諸葛亮這樣的“忠臣”,自然就會大力謳歌諸葛亮,貶低司馬懿了。

第二個就是司馬懿的後代沒能帶領中國走向強盛。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篡位建立的西晉可是說中國歷史上最弱雞的大一統王朝,而且在司馬炎死後,西晉很快就滅亡了,並由此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五胡亂華。中國北方全部淪為胡人地盤,先後建立起十六個胡人政權,它們之間相互攻伐,生活在底層的漢人百姓水深火熱,苦不堪言。後世對這一段漢人遭奴役的歷史相當的痛心疾首,於是就把罪都算在了治國不力的司馬家族頭上,司馬懿同樣被“株連”。國家的闇弱,不禁讓人懷念強盛的漢朝,而諸葛亮正是“匡扶漢室”的忠臣良將,後世自然又多了一份對諸葛亮的景仰。


足下三尺


司馬懿要說也是個出色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其智慧和能力在三國中算第一流。他性格多疑猜忌狡詐,是個極其能夠隱忍深沉可怕的智者,在未能取得絕對權利掌控時,他十分低調老實,絲毫不流露任何一點野心來。司馬懿差不多用了一身的時間,慢慢的抗爭所有的對手,包括曹魏三代皇帝,最強的老對手諸葛亮,取得了最後勝利。

司馬懿評價不高,主要是文臣篡位之事。司馬懿和曹操都是篡位,但曹操是憑自己實力打下天下,而司馬懿側居高位直接篡位。而且心狠手辣,做法狠毒,這樣的臣子非常可怕,歷史上的皇帝沒誰會喜歡這樣的文臣。而且自他後,兩晉沒出一個傑出帝王,晉朝沒有任何開創性的革新和改變,晉朝滅亡後,中華民族陷入了歷史上最深重的動亂,五胡亂華就發生在那個時期,漢族差點滅絕,可以說司馬家族是最大的罪人。

而諸葛亮比司馬懿在政治操守上則高尚的多,論忠誠,為國為劉備忠心耿耿,死而後生,論才智,他百戰不殆。他為後世文臣樹立了一種無比輝煌的道德品格楷模,無論政治上軍事上,成為後世學習典範。諸葛亮完全可以取蜀而代之,他卻沒有,令後世帝王無比敬佩而多有表章。所以諸葛亮能流芳百世,而司馬懿則名聲不佳了。


我是伍洋


司馬懿與諸葛亮對比

一、軍事

諸葛亮兩大軍事戰役南征取得成功、北伐受阻於司馬懿。

諸葛亮北伐出兵七次,多次無功而退兵。實因司馬懿是個強敵。曹操曾經在關羽軍事打擊下,惶惶欲遷國都。司馬懿不但阻止這一行動,還建議曹操致書孫權,趁虛抄關羽後路,致關羽敗走麥城。而諸葛亮作為蜀國軍事的總指揮,在關羽之敗中難道沒有責任嗎?所以軍事上司馬懿略勝一籌。

二、內政

諸葛亮在內政上是最為世人稱道的。在蜀地原劉璋的基業上靠法治的嚴明,一系列務農、息民政策使蜀國積蓄了與曹魏抗衡的實力。在劉備死後,他能繼續推行聯吳抗曹操是非常的明智之舉。

而司馬懿呢,著名的曹操大規模軍士屯田,是由於司馬懿的倡議而創辦的。司馬懿在主政時期更大興軍屯,廣開漕渠,使“百姓大悅”為統一中國打下良好的基礎。曹操死後,魏明帝奢侈無度,好修宮室役者萬餘人,雕玩之物,動以千計,司馬懿“皆奏罷之,節用務農,天下欣賴。”

應該說諸葛亮面對的困難、事物要比司馬懿艱難得多,複雜得多,所以內政方面諸葛亮略勝一籌。

三、用人

在劉備死後,蜀國人才逐漸凋敝。軍事後備人才唯姜維而已,諸葛亮出師表中提及的文臣,在諸葛亮後並未做出什麼能扭轉或延續蜀國的事來。第一次北伐,有人曾推薦素有戰功的魏延和吳懿,諸葛亮不聽,任用馬謖不當致使兵敗。在第五次北伐方起用魏延和吳懿,此次戰役,二將大破魏雍州刺史郭淮。後來,魏延造反,其原因與長久不被任用無關嗎?這些不能不說是諸葛亮一生的缺憾。應該說蜀國曾經的人才濟濟的局面功在於劉備,而非諸葛。

司馬懿在世族壟斷政權的社會中,提拔了不少出身低賤但有能力的人才擔任軍政要職,如後來對蜀吳作戰有功的大將鄧艾、石苞,都出自“草根”。從用人方面,司馬懿所勝應說已非一籌了。

從事實上講司馬懿實現了統一中國。

結論:司馬懿較諸葛亮更強一些。

國人論人重在品德,諸葛亮因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給後人樹立了萬世師表。他被後世樹為智慧的象徵,不為過;被後人神化也可以理解。但若對人進行評價、對比,還應排除感情因素,給予實事求是的評價。







老朱讀史


諸葛亮自然也都是好的,甚至還杜撰出一些事件就比如說“草船借箭”“孔明借東風”等,來美化諸葛亮。而司馬懿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從他站位“曹賊”陣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被羅貫中給拉入了黑名單,因此總是司馬懿最後“氣死”了諸葛亮,取得了勝利,那麼他還是名聲不如諸葛亮!

第二點便是個人的人品問題了,這一點其實我覺得大家非常好理解,諸葛亮一生兢兢業業,事無鉅細,為蜀國是嘔心瀝血,為蜀國百姓是積勞成疾。而且從來不謀私利,剛正不阿,“揮淚斬馬謖”。而且用人唯賢,是集忠誠、智者、公正、大愛於一身的正面人物。

但是司馬懿就不一樣了,司馬懿一生陰險奸詐,濫殺無辜,用人唯親,權謀篡位。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而且終其一生,只為追名逐利,謀求榮華富貴,而且從來不將天下百姓之福祉放於心中,是集陰暗、自私、狹隘、兇狠於一身的反面人物。

這麼一個鮮明的對比,大家當然更加喜歡諸葛亮了,而且諸葛亮在《誡子書》中還寫到“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用以告誡後人,一定要忠君愛國,淡泊名利,修身養性,品德高尚!

再看看司馬懿的後代那是陰險狡詐,殘忍狠辣(尤其是司馬昭),在謀取了曹魏的政權之後更是大開殺戒,不知道殺害了多少人,這簡直和諸葛亮沒法比啊。






緣禦寒


首先要更正問題中的錯字是“流芳百世”,不是“流放百世”!

司馬懿誅殺曹爽滿門奪得曹魏統治權力成為最後贏家,沒有得到後世讚揚是很正常的!首先曹魏代漢是因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經過幾十年的征戰才平定北方,此時的天子漢獻帝有名無實,曹操功績顯赫,得到民心,曹丕篡漢時善待了漢獻帝。而司馬懿始終是曹魏的臣子,沒有開疆拓土之功,只是靠陰謀詭計誅滅曹氏,辜負了曹睿託孤之重任,司馬昭更是殺曹魏皇帝曹髦,有弒君之惡名,司馬炎統一三國建立晉朝後,沒有文治武功,很快滅亡,晉朝在歷史上存在時間很短,西晉和東晉加起來也不過一百多年,而且晉朝的統治者很無能,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就滅了西晉,之後的東晉也沒有什麼存在感!司馬氏的晉朝帶給中華民族300年災難,使得漢人做了300年的亡國奴。三百年的五胡亂華,百姓民不聊生,由此開始,是中國歷史上最差的朝代也是人民生活最黑暗的時代,因此司馬懿及司馬昭等在歷史上沒有好名聲!

再談諸葛亮, 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他在劉備三顧茅廬出山山,提出《隆中對》,幫助劉備以微弱的勢力奪得荊州數郡後進佔西川,奪取漢中,在蜀漢的建立與治理都有重大功績,南平孟獲更是開疆拓土的功業,諸葛亮集忠、孝、義、謀於一身,可以說是公認的中國歷史上的智慧神的最傑出化身。雖然未獲成功而身死,歷代朝野都對諸葛亮也有很高的評價,諸葛亮《出師表》感動後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成了無數仁人志士的座右銘。大詩人杜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更是增加了後人對諸葛亮早逝的帵惜之情!

綜上所述,不以成敗論英雄,司馬懿一族雖然奪得天下卻遺臭萬年,諸葛亮雖未成功卻因高尚的品格流芳百世!




張言好書畫


雖然提問中有錯別字,但不失為一個好問題。

這個問題告訴我們:勝利不代表能流芳百世;流芳百世未必然一定要取得勝利。

曹氏幾代人,嘔心瀝血做了一道菜,還沒吃,就被在旁窺伺的司馬氏連盤子帶調料一股腦端走了。你說氣不氣人。臨走還踹了人家幾腳,罵了一句蠢貨,去下地獄。結果,三國歸晉。

曹操地下有靈,要是知道自己的勞動成果歸了別人,一定火冒三丈,從棺材裡蹦出來,大罵司馬氏不是東西。

諸葛亮剛剛加入劉備戰隊的時候,劉皇叔還是各地軍閥中的屌絲,兵寡將少,顛沛流離。諸葛亮感恩劉備三顧茅廬之情,盡心竭力幫劉備創業,終於三分天下有其一。諸葛亮居功至偉。

後來劉備病重,彌留之際,劉備白帝城託孤,把江山事業完全託付給諸葛亮,並留言,我那個兒子如不中用,你就廢了他,老大的位置你來幹。

諸葛亮餘生全力輔佐幼主,不曾僭越,鞠躬盡瘁,最後累死在五丈原。

劉備、諸葛亮的關係成為了君臣相交的典範。

諸葛亮做到了人臣的極致,一篇《出師表》表明心志,流芳百世也是理所當然的。


微山秋水


司馬懿(179年-251年),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二人都是三國時期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從儒家的思想出發,司馬懿的孫子建立晉,算是背叛了魏國,而諸葛亮一生都在輔佐劉備,恢復漢室。儒家思想忠孝,諸葛亮是代表,歷朝歷代都宣揚諸葛亮,都希望自己的臣子能夠像諸葛一樣,盡忠職守。


醉宿過去


諸葛亮、司馬懿生於同時代,是魏蜀封國稱帝曹操劉備去世後一段時間的雙方的主帥。都極具才幹,棋逢對手,流傳深遠。

蜀國力弱,但諸葛亮基本處於攻勢,魏國強卻處於守勢,而且,蜀國總顯示有所機會。特別是,諸葛亮去世前反覆邀戰,而司馬懿寧可借魏帝之口,也堅決不戰。民諺也留下“死諸葛嚇退活司馬”一說。戰國秦趙四大名將對陣,秦國白起、王翦處於攻勢,趙國廉頗、李牧處於守勢,那是因為秦強趙弱。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諸葛亮在劉備去世後,在蜀國地位極高,而後主劉禪力弱,他卻至死能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司馬懿在曹魏陣營最初地位並不高,曹操去世後,曹丕用之。前幾任曹魏皇帝力強,司馬懿也沒有大權獨攬。年齡將近70歲,本身退休無事,曹家並未迫害司馬家族,無故發動政變,其後人留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惡名,篡位建立的晉朝很快使中國歷史進入了最黑暗的南北朝。所以司馬懿雖熬死了諸葛亮,最後在政治上取得巨大的成功,但不被後人所認可。而諸葛亮卻做為賢相忠臣,一直受到後人敬重!


寒雪微言


這是因為諸葛亮和司馬懿雖然能力相似,但人品是有區別的。諸葛亮一生忠誠,但司馬懿卻最終篡魏,晚節不保。

各朝各代的統治者想要坐穩位子,忠臣是少不了的,所以他們必須給臣子灌輸忠君愛國的思想,諸葛亮忠心又能幹,當然會被拿出來當做正面典。

如果每代統治者是一位老師,每當他們給臣子講課,都會提到優秀學長諸葛亮的事蹟,學弟學妹們怎麼不會心生敬仰?久而久之,優秀學長的光輝形象就在學弟學妹們心中根深蒂固了。

司馬懿正好相反,有能力卻不忠誠,比沒有能力的人危害更大,是歷代君王所忌憚的人物,所以統治者們不願正面宣揚司馬懿。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諸葛亮不僅軍事政治才能卓越,文學造詣也很高。他留下了《心書》、《誡子書》、《誡外甥書》、《出師表》、《便宜十六策》等名篇,文學價值頗高,一直為後世學者津津樂道。然而司馬懿在這方面幾乎沒什麼成就。

如果每一部作品是一張名片,諸葛亮那麼多名片發出去了,營銷工作做得到位,對自己就是一種正面宣傳;反觀司馬懿,他就是沒有把自己很好地推銷出去。


秦曰漢雲


諸葛亮和司馬懿同樣都是三國牛人,司馬家得了天下,諸葛亮卻劉芳百世。

諸葛亮和司馬懿同樣是位高權重。可是諸葛亮一位忠臣,一直忠於蜀漢。司馬懿是篡奪了曹氏的天下。

諸葛亮從輔佐劉備到劉禪,都一直兢兢業業為蜀國工作,而且工作的很辛苦,因為要實現復興漢室,就必須找強大蜀國,後期劉備兵敗夷陵,蜀國國力下降很多,諸葛亮就更累了,既要發展國力還要北伐。直到死於五丈原。

後世皇帝們都喜歡這樣的臣子,既能力又肯幹,還無怨無悔。所以後世皇帝們就跟商量好的一樣,都非常推崇諸葛亮。諸葛亮也確實值得我們敬仰。不論是能力還是做人都做的非常好。


司馬懿在曹魏,位高權重。但是沒有把精力放在發展魏國,而是發展自己的實勢力,步步為營逐步取代的曹氏,建立的晉。

後世皇帝們都討厭司馬懿這樣的行為,不想讓臣子都學司馬懿,每個皇帝都怕臣子篡位。結果就是所有皇帝們就又像商量好的一樣,都不會推崇司馬懿,也更不會去宣傳。再說這種取而代之的行為確實讓人不齒。

既要得天下又要天下人歌功頌德,是很難的事,尤其是開國皇帝。自己打下的天下那是本事,篡奪別人的天下就要注意。不過這種極大的誘惑,很少有人不去採摘。當時的情況也是你死我活的局面,不篡位司馬家也可能就沒了。 當然如果司馬家早些隱退也許就是另一種結局。可是花花世界,權利無限,捨不得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