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史|西遊記中妖怪抓唐僧為何總要蒸食,談古代的“蒸食文化”

飲食史|西遊記中妖怪抓唐僧為何總要蒸食,談古代的“蒸食文化”

在《西遊記》中唐僧西天取經路上,因為吃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因此唐僧屢次被妖怪抓到,妖怪們對關於怎麼吃唐僧這個問題的研究上也是集思廣益。這其中被提及最多的就是“蒸著吃”,據統計唐僧曾被六個妖怪十五次提到要蒸食。

在被紅孩兒抓到的時候,紅孩兒說:“要上籠蒸吃吶”;在被盤絲洞的蜘蛛精抓到時:“我們洗了澡,來蒸那胖和尚吃”;在被花

皮豹子抓到時:“搬柴燒水,把他蒸一蒸”;在被獅駝嶺的妖怪們抓到時:“把那四個和尚蒸熟吃”。可見對於唐僧的吃法上妖怪們的“首選”的是蒸食!那麼為什麼古人那麼熱衷蒸食呢?我們一起來了解古代“蒸食文化”。

從古代烹調方法上看,為什麼唐僧要“蒸食”?

有人會問為何妖怪喜歡“蒸食”唐僧,為何不是煎炸燒烤燉炒?這之中的原因跟唐朝時期的烹調方法和提倡健康的飲食方法有關。

首先、唐朝時期或者唐朝以前,人們的烹調方式比較單一,通常是“蒸、煮、烤”。

飲食史|西遊記中妖怪抓唐僧為何總要蒸食,談古代的“蒸食文化”

由於限制於炊具的發展,唐代以前人們的還沒有像現在一樣種類繁多的炊具。鐵鍋到宋代才被髮明,宋代以後才廣為使用。因此飲食“炒制”不太可能,自然不會有“炒唐僧”這一說法。煎炸在古代也很少有,因為古代不像現在一樣可以大量生產植物油。含油制的植物本身產量就小,別說用作大量榨油來“炸制”食品了。

對於食品的“烤制”自人類發明火就已經廣為流傳了,當時的人們發現烤過的事物更香更好吃。但是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人們發現烤過的事物不能多吃,會引起上火不利於健康。於是隨著青銅器的發明和製造,人們開始用水煮的方式烹製食物。但是為何妖怪不把唐僧煮了來吃呢?

這其實是當時的養生意識和觀念造成的。

其次、“醫食同源”的保健意識,決定了唐朝人飲食講究健康,因而唐僧要“蒸食”。

在《西遊記》中,妖怪本屬“陰”是引起聚而生之,有些妖怪是不能在陽光下暴露時間長的,照妖鏡就是源於增強了陽光的反射和聚焦因此屬陰的妖怪被看到原型。如果唐僧被“煮”結果就是一鍋湯,營養全部在湯中,肉就沒有什麼營養了。而在古代中醫的掛念裡“湯”是滋陰的。對於妖怪來講需要“補陽”才能使其長生。

飲食史|西遊記中妖怪抓唐僧為何總要蒸食,談古代的“蒸食文化”

而唐僧作為當時的被唐王選中的人一定是因為其有大德,因此才被稱作“高僧”,因此對於這樣一個滿滿正能量的“食材”來講,吃了他一定補充身體元氣,提升陽氣因而“長生不老”。作為當時的唐朝人“吳承恩”深知美食的養生哲學,因此在他筆下的妖怪的“養生觀”也都如法炮製。不得不欽佩古人的養生意識。

為何“蒸食文化”的起源,體現了古代人的養生智慧?

瞭解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蒸食文化的起源。

在譙周《考古史》中有“黃帝作釜甑”的說法。據說“釜、甑”都是黃帝創造。釜就是“鍋”,甑就是底部有很多孔得的陶盆,用來蒸飯可配合釜使用,像現在的“蒸鍋篦子”一樣。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從黃帝時期就有了“蒸食”文化。

《續事始》中就有黃帝造鍋的記載。黃帝不僅會造炊具他還懂養生和醫術,《黃帝內經》作為後世中醫的根本,就能很好體現那時的養生觀念和智慧。“蒸食”文化的發明和後來的興起都證明了古人的養生意識。

那麼“蒸食文化”是怎樣體現古人的養生觀念的呢?我們從下面三個方面探究:

1、蒸食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殺死寄生蟲,可以保證當時人們的健康。

飲食史|西遊記中妖怪抓唐僧為何總要蒸食,談古代的“蒸食文化”

在人類早期烹飪方法還沒有被髮明的時候,人類就以食生食為主,吃生肉和生的野果。

由於遠古時期的人沒有衛生意識吃生食就容易拉肚子和消化不良,而且生食一些菌類還會中毒死亡後來人們發明了火之後發現烤熟了吃更好吃,以後就把食物“烤制”了吃。再後來就發明了蒸制食物的器皿,人們發現蒸制的食物更容易消化而且吃了不會生病也不會過於乾焦,就開始普遍把食物蒸食了再吃。

縱觀人類飲食文化,“蒸”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歷史悠久的烹飪方式。最早在仰韶文化中,也就是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發現,中國的先民在飲食中就開始使用一種專們用於蒸制食物的炊具——。這種底部有孔的容器,可以放在“鬲”上,利用鬲中沸水產生水蒸汽,蒸熟食物。

現在的醫學也證明了一些寄生蟲只有在80攝氏度的環境裡才能被殺死。而蒸制的食物使用水蒸氣的溫度來把食物殺菌和除去微生物。水蒸氣的溫度能夠超過100度,基本上所有的有害物質又可以被消滅。因此,在人們使用蒸食的方式以後,人的健康狀況不斷在提升,壽命也增長了,人口數量增加迅速。

因此對於《西遊記》裡的妖怪來講,他們也深知:一旦捕獲了動物都一律“燒熟了再吃”這樣的飲食方法也被妖怪們沿襲。

2、蒸食的方式可以完整保存食物的營養,防止營養流失。

飲食史|西遊記中妖怪抓唐僧為何總要蒸食,談古代的“蒸食文化”

與煮及其他烹製方法不同,蒸制的食物,由於不加水,讓食物在水蒸氣的溫度下利用從外部到內部逐漸升溫熟透,保證了營養的完整性。

同時食物自身的精華會滲出,均勻地分佈在食物每個部分。同時蒸食的方式只能讓食物在一百多度,不會像烤一樣更高溫度,讓食物焦糊,因而也保留了營養不使其變質。

中國著名的淮揚菜,就發源於淮安、以及揚州一帶地區。這個菜系注重鮮活,口味溫潤平和、清鮮不膩,清蒸也是淮揚菜的主要烹事方法之一。吳承恩多次提到“蒸食”,顯然跟他的生活環境是息息相關的。

只有蒸食才能保持優質食材本來的“鮮美”特點,得“食材之精華”,達到一口入魂的美食境界。而對於《西遊記》裡的妖怪來講,唐僧作為一個白胖嬌嫩的和尚,又是鮮活之身,同時還是得道高僧,顯然“蒸食”之才能達到美食滋養身體的最高境界。

由此可見,古人的飲食方式真的很講究養生。

3、蒸食的方式可以使食物的口感更鮮美,減少鹽的使用,呈現出了食物原汁原味的特點。

不是所有食材都適合“蒸食”的,這一點古代人心知肚明。中國的烹飪方法和技術發展到南北朝時期,出了一個生活百科式的集大成的著作——《齊民要術》。作者賈思勰非常細緻地記錄了當時流行的眾多烹飪方法,其中在第八卷中就有“蒸缹法”,記載了26種蒸菜的方法,其中除了蒸藕之外,全部都是肉菜,如蒸熊、蒸豚、蒸雞、蒸魚、蒸兔等等。

飲食史|西遊記中妖怪抓唐僧為何總要蒸食,談古代的“蒸食文化”

這說明對於“肉食”來講非常適合蒸食,蒸食保留了食物中的味覺精華,使食物更鮮美,即便是少鹽也抵擋不住肉香。古人在蒸食肉食的時候還提前醃製,或者放入天然的新鮮作料在動物肚子裡,除去內臟腥味,提升鮮美,蒸食可以把調料的味道滲入肉食中,讓鮮美相得益彰。這些都提現了古人的飲食智慧。

吳承恩作為揚州一帶的人,可見“蒸食文化”對其地區的飲食文化的影響。

為何說“蒸食文化”影響了淮揚一帶人的口味?

由於蒸食極大程度上保留了食材的鮮美,作為容易獲取新鮮食材的水陸交匯的揚州一帶,當然有這個樣的天然優勢來將食物進行“蒸食”從而將新鮮食材的鮮美髮揮到淋漓盡致。也由於地理和自然的先天優勢,使得這一地區物產豐富,水產和水飼動物較多。

因此,這地區的人可以隨時烹調活物。而能將活物鮮美釋放的方式只有“清蒸”

,因此這樣的“蒸食”文化在此發展和延續下來。也正因此淮揚一帶的人飲食比較清淡,烹調講究食材的新鮮和發揮食材天然的鮮美優勢。這也是淮揚菜系作為中國八大菜系的特點之一。

飲食史|西遊記中妖怪抓唐僧為何總要蒸食,談古代的“蒸食文化”

常見的淮揚菜系代表菜“清蒸蟹粉獅子頭、鰟鮍魚蒸螺螄、油鹽蒸白魚、汽鍋雞”都是以蒸為主的美味菜餚。這些充分表明淮揚一帶的人民一代代延續了古代的“蒸食”方式,從而渾然天成地造就了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的“

淮揚菜”。

結語:

“蒸食文化”是中國古代人民的獨創烹調方法,體現了古人的飲食智慧,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西遊記》中多次提到“蒸食唐僧”,也可以看出吳承恩所在的那個時代“蒸食文化”的廣為流傳,也正是因為吳承恩所在的淮揚一帶有獨特的自然優勢,新鮮食材容易獲得。

因此那裡的人最大程度上弘揚和傳承了蒸食文化。蒸食文化也作為當時的養生文化被廣為推崇,因此也容易理解為何妖怪最多提到的吃唐僧的方式是“蒸食”。

懂得養生之道的妖怪們在獲取了唐僧這樣的“頂級食材”後,第一反應就是“蒸食”確實很明智!

參考文獻

《古代飲食文化研究》 楊竣淇

《先秦典籍中的飲食論析》 陳媛露

《從青銅灶具看古代飲食》 冀瑞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