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新疆大盤雞|趙明


話說新疆大盤雞|趙明


作者/趙明

現在不止新疆人,就連全中國31個省區的上億人,甚至有一些外國人,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一道名菜叫新疆大盤雞。其實新疆大盤雞的歷史並不長,如果要和中國有名的八大菜系的名菜相比,它就像中國的歷史跟美國的歷史那樣,一個古老,一個年輕。但年輕的新疆大盤雞,做為一種大餐中的小吃和小吃中的大餐來說,它的獨特魅力,並不輸於任何的大餐和小吃。

新疆大盤雞的由來,也有著一個既普通卻神奇的故事。而且這個故事,也有它不同的好幾個版本。我這裡說的版本,應該是人們普遍能認可的那一個。

大概在1975年左右,新疆的1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著無數條的公路,這些公路連接著天山南北的綠洲和工礦區。這樣新疆就有了全國最多的運輸車輛和最長里程的公路。那些全民所有制的“客運司”、“汽運司”、“油運司”“汽車團”組成的成千上萬輛的“沙漠之舟”車隊,織就了龐大的網狀運輸生命線。自從有了這些運輸生命線以後,你在任何時候到了新疆,都能看到這一道一道與內地截然不同的,景色獨特的公路風景線。你再看那些在路上跑車的大卡車司機們,他們操著全國各地的口音,駕駛著外國的和國產的汽車,以每小時五六十公里的速度,起伏顛簸著,在風霜雨雪中艱難的行進著。當時的情況下,他們每出一趟長途,大約要跑兩三千公里的路程,需要十天到半個月的時間。雖然那時的司機工作很辛苦,車壞了還要自己修,有時還要自己裝卸車,天黑了有時候也找不到吃飯和休息的地方。但是馬達轉悠,吃喝都有,確是當時司機們家庭生活的真實寫照。所以在新疆能手握著方向盤跑車,就成了當時非常吃香的一個職業。可多少年以後,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些跑運輸的司機,和路邊燒飯的人們,創造出了一個響噹噹的美食”新疆大盤雞“。

故事的起因是這樣的。四十多年前的一個夜晚,公路邊上好多的車馬店就要關門休息了。這時一個操著四川口音的駕駛員,開車來到了沙灣縣車馬店。這地方離烏魯木齊大約有200多公里,可能是早上從烏魯木齊出發,快天黑時,才趕到沙灣來找吃住的。司機在路邊看到了一個不大的小飯館,這個飯館的主人是西北人,姓劉。老劉對司機說,這麼晚了,店裡的菜也只剩下一點點了。你想吃什麼呢?四川口音的司機說,店裡有啥就吃啥吧。主人說只有半隻雞,還有幾個土豆了。要不就把這兩樣燒一下,給你再來點面行不行?司機說,好啊,就這麼辦。不過我是四川人,菜裡要多放一點辣椒。另外,出來一天了,想吃點軟乎的。你燒菜的時候最好能多留一點湯汁,還有面也要拉得寬一些。“那面拉多寬才合適呢?”司機說:儘量寬吧,能拉多寬就多寬好了。說完司機就提著自己的行李,找房間去休息了。

老劉拿著半隻雞,卻犯難了。雞和土豆怎麼燒啊,過去沒見過這兩樣在一起搭著燒菜的。他還要辣一點,還要湯多一點,這是什麼菜啊?但條件就這樣,只能將就著做吧,可做出來是啥味?只有天知道了。

老劉知道四川人喜歡麻辣味,先是在油熱後,放了一些花椒在油裡,等花椒出來了香味,撈出來發黑的花椒。再放一勺白糖,等炒出了糖色、然後把剁了幾大塊的雞肉放在了鍋裡炒。新疆人有個說法,要想味道好,多放蔥薑蒜。足夠量的蔥薑蒜放進鍋裡後,他又按司機的要求,放了不少的紅辣椒皮。雞肉是剁成塊的,那土豆也應該切成塊。可就在要燉土豆的時候,劉師傅發現店裡的水也用光了,怎麼辦?老劉眼睛往店裡的桌子上一掃,發現有半瓶別人剩下沒有喝完的啤酒豎在那裡,情急之下,他就以啤酒代水來燒菜了。前面說了老劉是西北人,陝西的寬面有皮帶那樣寬,他就照著皮帶的寬度,拉成了現在人們說的”皮帶面“。飯菜做好了,四川司機一邊吃一邊說,今天這頓飯,吃的絕對的舒服,他很滿意,連連感謝老劉有這樣好的手藝。

過了一個月以後,那位四川司機又來到了這個店。他對老劉說,還是照上次的做法,再吃一回你做的土豆燒雞。不過我這次是四個人一起吃,你搞一大盤,來個大點的整隻雞,做個大盤雞吧。就這樣“大盤雞”一詞,從此就誕生並叫響了。

從那以後,大盤雞不徑而走,傳遍了天山南北,結果是人們到處都能聞到大盤雞的香味了。在離烏魯木齊80公里的柴窩堡,那裡原來是以爆炒辣子雞出名的,路旁邊的辣子雞店有好幾十家,一般要趕往烏魯木齊的司機們,都願意在這裡停一下腳,吃飽以後再回到自己的家。不知不覺中,這裡的辣子雞慢慢的全演變成了清一色的著名的柴窩堡大盤雞走廊。後來烏魯木齊還漸漸有了很多有名氣的大盤雞店,像血站附近的大盤雞店,後來還做出了自己的品牌。再過了若干年後,新疆的大盤雞席捲全國,成了說不清道不明的“刀朗”效應。再後來,內地也有了新疆的大盤雞飯館。說實在的,就味道來講,我看全都是不很正宗的冒牌貨。味道上和我們的口味比,相差有十萬八千里。但讓人不可思議的,就這樣的東西,居然市場仍然能加以接受。

在新疆只要幾個朋友想喝兩口,小聚一下。通常都會遙指“大盤雞”。一頓飯下來,在當時也就四五十塊錢,立馬能讓四個人吃得很美滿很開心。大盤雞的幾種食材搭配,有一種“一加一,再加一,大於三,等於五”的效果。大塊的雞肉吃起來很有嚼頭,土豆泥包裹著皮帶面,那種滋味敵得過任何美味。有些人最喜歡吃的就是大盤雞裡的土豆,說它很軟,很香,很入味。有時候你會看到肉和麵會剩下一點,但土豆卻是不會剩下的。

吃過大盤雞的人,不僅對它的性價比高豎大拇指,而且認為它有著獨特口感,在吃到美味的同時,還能讓人獲得一種過癮、舒服的痛快感。另外,它絕對量大,能讓人吃飽和吃好。你如果覺得面不夠的話,在新疆是允許免費再加面的。而這麼好的一個免費加面的優良傳統,在內地卻是絕對看不到的。所以這個味變得就讓人有些不太爽了。新疆大盤雞從做法到吃法,再到價錢和免費供面,那是也有自己一套“核心技術”和“核心服務”的。嚴格地講,只要缺少了任何一步,都不能算做是吃到了正宗的新疆大盤雞的。

大盤雞能橫行無阻,席捲天下,說起來有點讓人莫名其妙,尤其它能在穆斯林地區大行其道,更讓人有點百思不得其解。其實這裡面也是有著它的深刻原因的。

我們知道新疆的人口當年只有1500萬人,但你隨便在一處地方吃飯,同桌的一群人裡,可能就有好幾個民族和好幾個省份的人在一起就餐。漢族人在內地大多是吃豬肉的,但在新疆卻是以吃牛羊肉為主的。如果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同胞在一個桌子上吃飯,這就有很多的不合適了。現在牛羊肉產量低,價錢貴,要大家一起每餐都去吃牛羊肉,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做為雞肉來講,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首先雞是漢族和少數民族兄弟都喜歡吃的家禽,而且每年大量的蛋雞要淘汰,公雞要宰殺,肉雞要出售,這些都為雞的大量供應,提供了重要的保證。特別是雞的飼養,現在已經實現了工廠化養殖,它在能大量供應市場的同時,還能保證價錢低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有了這些條件,所以雞肉就成了很受人們歡迎的東西。

這裡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就是大盤雞的製作方法,有化平凡為神奇的創新特點。世界上可能最簡單的幾樣東西,在無意中有了絕妙的搭配以後,才成了大受人們歡迎的美味佳餚。

沙灣老劉家的大盤雞店,我在採訪時有過光顧,柴窩堡的大盤雞一條街我也吃過。我自己呢也是一個大盤雞的鐵桿食客。我問過周圍的人,我所有的拿手菜中,你們最喜歡吃的是哪一種菜,回答都很整齊,是大盤雞。我說你們對美國很熟悉,如果這個菜放在美國去,市場反映會好嗎?回答說:絕對沒問題。聽了這話,我就在想,這下美國的養雞場的那一群群雞們,如果它們知道了我的這個想法,可能就會老大不願意了:這個中國人,心也太狠太野了吧。我們好好在這裡待著,他怎麼卻大老遠的,就想著要把我們都變成他們嘴裡的新疆大盤雞啊!

哈哈哈,說笑而已,不必當真啊!


話說新疆大盤雞|趙明

趙明:一個退休的老新聞工作者。42年前考進新疆人民廣播電臺任播音員、主持人、記者和編輯。30歲時,獲全國優秀廣播節目一等獎和二等獎。1992年起從事電視事業。在新疆電視臺拍過很多紀錄片,作品多次獲全疆優秀電視節目大獎。39歲時破格評為主任記者職稱。2000年在深圳拍攝20集紀錄片“外國人在深圳”來深圳電視臺工作。所拍20集紀錄片“道德的力量”,在中央臺播出獲獎。前年退休。現居住在深圳市龍崗區。本人愛好廣泛,除了朗誦外,攝影水平也不錯,另外多年的新聞生涯,也練就了很好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