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隔離50天:20個普通家庭的煎熬和希望

V媽採訪了全國19位媽媽和1位爸爸,聊聊過去幾周的生活。


他們中有大年初一就提前上崗的公務員,有受疫情嚴重影響面臨失業的私企老闆,有瑜伽達人,有藝術家,有資深童書專家,還有奮鬥在一線的警察和醫生……


他們和我們一樣,有焦慮和心慌,有陷入擔憂和無趣,卻依然有愛和被愛。


01


一開始很煎熬,但似乎……


@唯一媽 孩子7歲


她是一位私企老闆,剛宣佈疫情那會兒,她給員工們寫了內部信。


大家都知道,在這個艱難時刻,對於企業來說,小微企業、個體戶是最難的,甚至會面臨倒閉。


但她卻在信中給同事們打氣:


我們是幸運的,沒那麼多虧損,也相信疫情過後會迎來井噴,希望大家在這段時間好好陪陪孩子和家人,調養身體,去做平時總沒時間做的事情。”


疫情隔離50天:20個普通家庭的煎熬和希望


她的公司不大,但作為掌門人所具備的氣魄、擔當、溫情和對同事對真心關愛,令人敬佩。


但她真的不在意嗎?


“其實這段時間很煎熬。


做為普通百姓,出門緊張,在家憋悶,也是一種煎熬。


而作為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旅遊業從業者、創業型旅行社的創始人,最煎熬的是疫情過後的公司支撐,還有家庭的經濟……”


像唯一媽這樣,有苦放在心裡,換一種心境過活的家庭,其實很多:


@依依媽 孩子9歲


我很享受這段日子。


我終於有足夠的時間做艾灸了。


做艾灸的1-2小時裡,安靜下來,不看手機,不聽音樂,就是入睡或者精心冥想,彷彿和自己的身體對話,那種感覺很好。


@麵包媽 孩子5歲


百感交集。


整體上煎熬,為新聞和環境感到焦慮憤怒,但是有時又會為這段集中宅在家的私密狀態感到驚喜。


@Jack媽 孩子13歲


平時老公的公司常駐外地,難得有這麼長的假期一家人在一起。


看書,聊天,提高廚藝,乾點平時沒有時間乾的事兒。


大年初一,Jack媽在微信裡笑著跟我說:“我失業了”。


同樣作為旅遊人的她也很煎熬。


擔心她的小家,擔心她的公司,擔心我們的國家……


然後再也沒有抱怨過什麼。


疫情30天了,她一直都在默默做實事:


幫著武漢的朋友落實各種救援物資,幫深入武漢一線的記者到處找酒精,在慈善機構群裡出錢出力。


疫情隔離50天:20個普通家庭的煎熬和希望

▲ 圖片註解:Jack畫的春天


02


眼下特別擔心……


@涵涵媽 孩子7歲


擔心疫情之後還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麵包媽 孩子5歲


擔心疫情解除後,由於這麼久和父母朝夕相處吃喝拉撒玩兒,孩子接受不了幼兒園的狀態了。


疫情隔離50天:20個普通家庭的煎熬和希望

▲ 圖片註解:小麵包一直在練習寫大字,因此她畫的“冠狀病毒”也很有古韻


@心悅媽媽 孩子7歲


擔心孩子的眼睛,還有作業學習等,

因為我們工作太忙,所以孩子一直放老人家裡,擔心孩子被老人寵壞,完全放羊了。


@Ema媽 孩子兩歲


四十不惑,也忽然間迷茫起來。


大的環境的改變是一個人無法阻擋的,所以感到很無力。


另外,無論是目前的全球變暖,自然災害,還是瘟疫,加之工作,家庭,孩子的成長教育,都讓我們這個年齡的人感到很無力。


但是,總有積極的變化在發生,總有愛在微妙間:


03


孩子變了


有媽媽擔心自己在一線的家人;


有媽媽因為所從事的職業在這次疫情中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半數媽媽擔心孩子的視力下降;


多數媽媽都擔心自己體重增加。


也有媽媽擔心孩子在家學習效率不夠高。


@扎西媽 孩子5歲


沒想到因為一場疫情,孩子變得懂事許多,看到災難肆意,他懂得更愛家人。


比以前更能遵守規則了,學習時接受度更強了。


扎西媽這句話,其實高度概括了大多數媽媽的回覆,它成為一件又欣慰又驚喜的事情。


@暘暘媽 孩子10歲


孩子的家務幹得特別好。


@小魚剋剋媽 姐姐8歲,弟弟5歲


弟弟對奶奶特別好,前幾天我們做了茄盒,弟弟邊吃邊說:


“可惜奶奶沒有吃過,等我們走之前給奶奶做一次好嗎?”


今天早上他爸給奶奶打電話沒好好說話,弟弟很生氣,給他爸說:


“人老了,你這樣不好好說話,她會傷心的。”


疫情隔離50天:20個普通家庭的煎熬和希望

▲ 圖片註解:剋剋一家是西安人,他畫的是涼皮店。

@垚垚媽 孩子8歲


孩子的性格變得開朗了很多,不像以前遇到事情就哭,無助,自責。


@依依媽 孩子9歲


疫情隔離50天:20個普通家庭的煎熬和希望

▲ 圖片註解:依依根據小時候去大溪地時住的水上屋的記憶拼了這個,仔細欣賞,各種度假村元素一應俱全


每天專注地玩樂高,每隔一天練習古箏。


現在吃飯會讚美奶奶或者爸媽做的哪些菜好吃,知道讚美別人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進步。


另外,寒假裡聽說姥姥身體不好,她提醒我們給姥姥寄錢回去買吃的,還把自己的零花錢也加了50元,說是她的心意。


說明她開始懂得關心家人了。我很感動孩子的成長。


@涵涵媽 孩子7歲


比以前自律很多,自覺的自律。


早晨主動早起,主動要求吃早餐,主動學習看書。特別是能控制時間打遊戲,掌控時間方面似乎有了自己的方法。


@淨一媽 孩子6歲


吃東西積極了。


不再黏著大人玩了,只要告訴她大人有事要忙,秒懂!


高高興興自己去玩了。發明了很多自娛自樂的玩法!


疫情隔離50天:20個普通家庭的煎熬和希望

▲ 圖片註解:淨一畫的冠狀病毒


@小麵包媽 孩子5歲


過完年之後,我們開始制定每日計劃,把要做的學習、遊戲、娛樂任務都列出來,讓孩子自己看著打勾完成。孩子還挺高興的。


疫情隔離50天:20個普通家庭的煎熬和希望

▲ 圖片註解:小麵包畫的《海上的娃娃去看月亮》


@紫兒魚兒媽


剛開始覺得寒假怎麼過的這麼累,這麼多種作業,還老被批評。


後來調整方法,讓孩子自己把每天的計劃寫在白板上,完成了就可以自主安排所有時間,每天任務完成好。


吃飯時間還會和孩子一起看《詩詞大會》,《挑戰不可能》,孩子們挺開心的,我也省事了,主要是習慣成自然。


疫情隔離50天:20個普通家庭的煎熬和希望

▲ 圖片註解:紫兒魚兒媽是個非常高效的媽媽,所以孩子也很高效。


我想,信任孩子,讓孩子參與進來並有主人翁意識的假期安排,一定是最高性價比的方式。


@暘暘媽 孩子11歲


家裡的衛生每天都是孩子打掃,還學會了照顧一直生病中的奶奶,給奶奶做飯,按摩等等,沒發現,原來我的孩子是個小暖男!


@小魚剋剋媽 姐姐8歲,弟弟5歲


這個超長假期,姐姐開始獨自看買了很久的《哈利波特》,弟弟在姐姐背詩的時候也悄悄學了幾首古詩。


希望姐姐可以一直堅持練字,然後學習記錄生活寫或者畫日記都行。


疫情隔離50天:20個普通家庭的煎熬和希望

▲ 圖片註解:姐姐小魚每天堅持練字


@扎西媽 孩子5歲


學會了遇到問題時,不發脾氣不喊叫,而是找方法。


@紫兒魚兒媽


孩子碗能洗的很乾淨了,而且英語水平顯著提高!


@垚垚媽 孩子8歲


垚垚喜歡做手工,而且是可以吃的手工:


比如用鵪鶉蛋做雪人,用面蒸小狗饅頭。做小狗饅頭時,孩子把狗狗的頭裝反了,蒸出來的饅頭屁股開了花,他說狗狗是穿著開襠褲,哈哈哈!


疫情隔離50天:20個普通家庭的煎熬和希望

疫情隔離50天:20個普通家庭的煎熬和希望

▲ 圖片註解:垚做的吃的手工。


04


老公竟然也變了……


@依依媽 孩子9歲


爸爸平時是個摩羯座工作狂,天天離不開電腦和手機,在家裡也不自覺地套用公司的管理方式,有強烈的規則意識。


但春節的那一週完全放下工作,每天我們輪流艾灸,我感覺這段時間他通情達理了很多。哈哈。


@扎西媽 孩子5歲


我們不吵架了。


我和他約定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吵架,必要的時候相互提個醒。


家務我倆用抓鬮的方式,用這種方式,他做出了好吃的餅;


拖了幾次地,擦洗了我不願意擦的灶臺,甚至把窗戶的外面都擦了一遍。


然後真的,到目前為止,我們沒再吵過架。高興的時候也都適可而止。


我想,這個變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我們共同有了想要讓他人開心的認知並且付諸了行動。


看來我得再努力了,一定是方法不對,我家老公怎麼不是這樣呢?


@甜甜媽 孩子9歲


好像胖了點……


這些讓人“羨慕嫉妒”的回覆讓我思考良久,其實回覆裡更多的是沒有變化,依然不管家務、依然不顧孩子、依然飯來張口……


婚姻是什麼?怎樣的關係是健康的和諧的幸福的?


也許,這是婚姻裡的兩個當事人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05


最後,疫情結束之後最想……


三成最想見的人是父母;


@跳跳媽


最想見的是孩子爸爸,因為爸爸是醫生,年還沒過完就去一線了。


@心悅媽媽


最想見孩子,工作原因,孩子整個假期都在爺爺奶奶那裡。


半數媽媽最想見的人是閨蜜;


至於我們唯一採訪的這位父親


@榮語爸 孩子7歲


他最想見的人是他老婆;

最想做的事是見老婆;

最想去的地方是老婆在的地方;

……


採訪當時我就酸死了:這樣的寵妻狂魔請來一打!


@跳跳媽 哥哥7歲,妹妹1歲


想去哪就去哪,無畏懼無恐懼。


疫情隔離50天:20個普通家庭的煎熬和希望


後記:


一共長長的20篇採訪回覆,V媽是邊哭邊笑著整理完的。


各有各的喜怒哀樂。


唯一共同之處就是: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認為,孩子在這一段時間內都變得更加懂事了;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終於慢了下來,騰出空來,去探索內心。


也許大家依然各有各的不滿,可是每個的人心裡都懷揣著愛——愛人,愛世界,愛自己。


這讓我們相信,只要有愛就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