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這座道觀,因忽悠皇帝而發跡,與少林寺同列為世界遺產地

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曾有過輝煌的歲月,但與佛教相比它始終弱了一些。特別是在今天功利性至上的時代,講究清靜無為,順從自然的道教更難吸引大眾,所以你會發現佛寺一座比一座修得高大上,反之道觀卻很少有人投資。不僅如此,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道觀數量也要比佛寺少許多,所以你今天看到的那些具有歷史年代感的道觀就顯得十分珍貴。

河南這座道觀,因忽悠皇帝而發跡,與少林寺同列為世界遺產地

現階段提到的道觀,比較著名的有北京的白雲觀、大連的三清觀、洛陽老君山的太清觀,但它們都不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道觀,位於河南登封的中嶽廟,其歷史更為悠久。

河南這座道觀,因忽悠皇帝而發跡,與少林寺同列為世界遺產地

中嶽廟位於河南嵩山,是中國保存最完善,現存歷史最悠久的道觀之一。它始建於秦朝,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嶽廟原名為太室祠,最初是為了祭祀太室山神而建,大約是到了北魏才改名中嶽廟,這便是和中嶽廟地位的上升有關。

河南這座道觀,因忽悠皇帝而發跡,與少林寺同列為世界遺產地

讓中嶽廟發跡是在西漢時期,當時漢武帝遊經此地,太室山上的方士為了討好皇帝,設計讓漢武帝故意聽到“萬歲”的聲音。但這個漏洞百出的騙局,卻成功地討好了漢武帝的歡心,彷彿真的就能夠成為萬萬歲。這皇帝一高興,自然是不差錢,一聲令下大修當時的太室祠。

河南這座道觀,因忽悠皇帝而發跡,與少林寺同列為世界遺產地

有了一個皇帝開頭,還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後續的歷朝歷代皇帝自然也要緊跟前人,更何況那可是會出現“萬歲”的聖地。

河南這座道觀,因忽悠皇帝而發跡,與少林寺同列為世界遺產地

而後的千百年,中嶽廟也一直為帝王所重視,不僅數次擴建翻新等,偶爾也會有帝王親臨中嶽廟祭祀,可見中嶽廟地位之崇高。儘管元末中嶽廟也曾不幸被戰亂波及,廟宇多有損毀,但明清時期還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復。

河南這座道觀,因忽悠皇帝而發跡,與少林寺同列為世界遺產地

而且在乾隆的旨意下,整修後的中嶽廟建造的整體佈局形制與北京清故宮很是相似。雕樑畫棟、紅牆黃瓦,頗為精美別緻,因而雖是道觀,但是中嶽廟看起來還是頗為氣派,帶有些許宮廷氣息。而如今隨著時間的遠去,中嶽廟身上也多了幾分古韻和年代感。

河南這座道觀,因忽悠皇帝而發跡,與少林寺同列為世界遺產地

而正是得益於帝王的推崇,歷史上的中嶽廟香火不斷,而至今天它仍然是登封香火最旺的道觀。但或許是因為少林寺在中國乃至世界上的名氣太盛,在登封的中嶽廟總是很少被外人提起。現場的遊客量並不多,大部分是香客為主。

河南這座道觀,因忽悠皇帝而發跡,與少林寺同列為世界遺產地

事實上中嶽廟與少林寺被同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地,但後者因商業運作、少林武功等元素備受海內外遊客關注。而中嶽廟一直比較低調,也就錯過了其最好的旅遊機會。到這幾年,全國各地旅遊競爭愈加激烈,中嶽廟此刻要想大範圍引起他人關注還是有些困難的。

河南這座道觀,因忽悠皇帝而發跡,與少林寺同列為世界遺產地

不過,中嶽廟還是很值得推薦的。即便它是比較小眾的景點,但是歷史文化底蘊、觀內建築藝術,景觀組合等方面可一點也不比其他道觀差。還有一點是,門票不貴。

圖片為攝影師Xiquinho Silva獨家授權去驢行,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