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20元买下村民“金蚕”,如今竟成镇馆之宝

对于丝绸,身为中国人都会有一种别样的情怀,因为丝绸不仅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也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众多遗留下来的器物,就见证了这段两千多年前先辈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


比如马未都所收藏的“金蚕”。在古玩界,真假文物早就已经混淆,在这种环境下,让很多文物收藏家,花高价格都不一定能买到货真价值的文物,而名扬国内外的马未都,他就经常以低价格买到货真价值的文物,也因此大家都称他为文物的“捡漏者”。


据马未都回忆,大约也在1986或1987年,北京最初的古玩市场--钟鼓楼市场,一位西北老乡携一条鎏金蚕求售,当时无人问津,没人知其重要,老乡连顿饭都没能混上。最后马未都20块钱买下了蚕,拿到家中经过一番研究,觉得金蚕十分的眼熟,思索片刻才知道,原来它是汉代鎏金铜蚕。


鎏金铜蚕长5.6厘米,胸围1.9厘米,胸高1.8厘米,共有九个腹节,头部是向上微仰,虽然历经多年但每一个部位都保持得非常的完整,在古代养蚕业就很兴盛,由于当时养蚕之风盛行,加之鎏金工艺的发展,因而,有条件以鎏金蚕作纪念品或殉葬品。汉代的养蚕业达到高峰。大的作坊,均为官府经营,织工多达数千人,丝织品颜色鲜艳,花纹多样,做工极为精致。西汉丝织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能途径西亚行销中亚和欧洲,中国通往西域的商路以“丝绸之路”驰名于世界。因此鎏金铜蚕的存在对于我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是丝绸的重要标志。


然而在1984年的时候就有和马未都买下的那只一模一样的金蚕出土了,不过它不是考古学家或者文物收藏家发现的,而是一名陕西的村民发现的。村民拿给专家看,经过考古学家的一番考究,最终确认它是汉代鎏金铜蚕,后被藏于陕西博物馆。因为金蚕的对于丝绸具有标志性意义,最后成为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没想到马未都再次捡到了一个便宜,居然20元就可以买下如此珍贵的汉代文物,捡漏家真的是当之无愧啊!

对于马未都的捡漏,你怎么看呢?



请您在阅读时点击一下小程序,您的一次点击就是我继续发文的动力!

请您在阅读时点击一下小程序,您的一次点击就是我继续发文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