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英雄腳臭,好漢屁多”,老祖宗為何這麼講?

歷史詩人


古人這句俗語中說的“英雄”,是和“好漢”相對應的一個詞,特指才能勇武過人、具有扶危助困品質的人,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品格高尚,嫉惡如仇,勇武過人。

特別是最後一條,是必須的條件。


在古代要想成為英雄,必須有一定的知名度,至少江湖上要有你的傳說。怎麼才能讓江湖知道你呢?

要知道古代通訊並不發達,不像現在做個什麼事,只要發個朋友圈,或者拍個抖音,一下子就成為網紅,天下童子雞名了。

古代要想有知名度,只有仗劍天涯,行俠四方是最可行的方案。

那麼問題來了,古代沒有便捷的交通工具,出門基本靠走,通訊基本要吼,治安基本靠狗,想女人基本靠手。

雖然理論上能乘馬車、乘船或者騎馬走天下,但英雄好漢行俠仗義,路見不平一聲吼,扶危解困,甚至自掏腰包救濟窮人都是很常見的。


除了極少數世家公子劍客,基本上以走路為主。

你看梁山好漢們,武松、魯智深,有幾個是騎著高頭大馬行走江湖的?

就是專門負責通訊的戴宗,也只是在腳上綁兩符“腳馬”,做起神行大法。 路走多了,腳就要出汗。

古代又沒有air、耐X、阿XXX鞋,基本都是布鞋芒襪。風裡雨裡都是它了。

在行走的過程中,鞋子幹了又溼,溼了又幹,一雙腳捂在裡面,很容易有汗臭味。


古代住宿條件也差,就算住旅館,也最多打盆熱水泡鐋腳,又沒有淋浴露,更沒有腳氣靈,再加上英雄們很多時候是露宿荒野的,泡腳的條件也不能經常滿足,鞋子又無法經常洗換,腳臭是一點平奇怪的。

大家不要被電視劇誤導了,有些電視劇中的俠客,天天睡破廟,天天與人比武,身上一塵不染,雪白的衣服一點灰也沒有,這樣的肯定沒有腳臭。

不過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 英雄們要想行俠仗義,必須武功過人,能打七八上十人是最少低標準。

而格鬥對體型的依賴很大,俗話說“身大力不虧”,魁梧的體格是勝利的保證,這就要求英雄們一定要多吃,多長肉,在體重上佔據優勢。


古代食物種類比較少,飯店也不像今天這麼多,一個小鄉鎮飯店都有幾十家。

古人也不講究營養搭配,何況出門在外,有得吃就不錯了,吃了這一頓,下一頓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吃呢,所以吃,就要吃飽。

為了抗餓,又以吃肉製品為佳。幾個方面綜合起來,英雄們的就餐就是要注意多吃肉,要吃飽吃足。

咱們中國人見面喜歡問“吃了嗎”,就是古代食物短缺留下來的痕跡。

古代烹飪技術也很落後,宋朝才出現鐵鍋,菜籽油、花生油更是稀罕物,食物多以煮為多,很多肉類根本沒有煮熟就拿來吃。

你看鴻門宴上,項羽給樊噲吃的肘子,就是生的,樊噲照樣用刀子割了吃掉。


樊噲是個英雄,但是他吃完一定會放很多屁的。 從醫學角度來說,吃得太多太快,特別是大量食用不易消化的肉類。

胃和腸道消化不了,就容易產生屁。

這是很正常的生理現象,與你是不是英雄無關。

不過大英雄向來不拘小節,也無法拘小節。

古人對衛生方面不像現在人這麼講究,很多高門士族子弟身上都有很多蝨子,人家照樣“捫蝨而談’,淡定得不得了。

要是現在哪個姑娘頭髮裡面的蝨子,那慘叫聲一定能傳到十里外。

大英雄大丈夫,有酒便喝,有肉便吃,有屁便放,縱然腳臭又有何妨?

男兒志在天下,又不是像現在一些人一樣那麼精緻,弄得不男不女,還叫什麼“偽娘”、‘娘炮”,就問一句,缺乏荷爾蒙的你們也有“炮”?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作者;馮生


剛日讀史


古代俗語:“英雄腳臭,好漢屁多”,老祖宗怎麼和腳氣幹上了?

俗語是生活的智慧。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是經常能聽到的,它代表了中國古代人民的生活智慧,是濃縮的精華。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有很多俗語,放到現代社會,多多少少會有些不適用。但其內涵的道理,是不會過期的。在我們的文化體系上,俗語如同數學中的“乘法口訣”一樣,為我們日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現在,學習俗語的人不多了,但也沒聽說過哪個成年人再回到小學,背誦乘法口訣啊。俗語的魅力是無窮的。比如,這句“英雄腳臭,好漢屁多”,這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怎麼和腳氣幹上了?

其實,這裡的“腳臭”“屁多”,並不是單純的字面意思,而是蘊含了一定的道理的。我們常說英雄好漢,其實,二者是有一定區別的。好漢更加個人主義一些。其中,關於歷史上的英雄,我們想到的,無非是劉關張三兄弟,以及武俠小說中的人物了,楊過、喬峰等人;關於好漢,我們腦海中對應的就是梁山好漢了,武松、魯智深等人。那老祖宗為何說英雄“腳臭”,好漢“屁多”呢?

首先來看一下第一句,“英雄腳臭”,英雄的腳為什麼是臭的呢?原來,這主要和英雄的生活習性有關係。古代的交通沒現在發達,基本上全靠人力。所以,古代的英雄們想要行俠仗義,就要四處漂泊,以尋找行俠仗義的機會。走多了,腳自然會出汗,出現腳臭的毛病。況且腳臭,還是一個人身體健康的重要體現。古代的英雄們,自然有一副好身體了,所以,腳臭在所難免。

古代人,總結這句俗語的用意,也並非是嘲笑古代的英雄們,為了行俠仗義,而行俠仗義。而對古代的英雄們,為了幫助別人,四處奔波的讚美和肯定。到了現代,這句俗語,仍具有教育意義。比如,現在有很多人想做好事,但怕身邊人嘲笑,“別人都不做,就你是老好人啊?”正所謂,抓不著狐狸,惹一身騷。其實,做好事也是應給被鼓勵和認可的,“英雄腳臭”的精神,更應該被鼓舞!

當然,腳臭該去除,還得去除,個人衛生也是應該講究的。下半句俗語,“好漢屁多”,這是什麼意思呢?在我們的印象中,好漢,直接是指梁山上的好漢們了。特別是武松和魯智深二人。這兩位無論是戰鬥力,還是酒量,都是首屈一指的。特別是武松,喝醉了還能上景陽岡上打老虎。似乎,好漢都喜歡大口喝酒,大口吃肉,這樣才顯得豪爽。

但人的身體,畢竟不是石頭做的,哪能天天喝大酒吃大肉啊?雖然一直到20世界60年代的時候,有氧運動之父肯尼斯·庫珀,才掀起全球的健康革命。但中國古代的好漢們,吃多了油膩的食物,自己的胃也是受不了的啊!油膩、辛辣的食物,很容易導致胃部的消化功能退步,這也是屁多的原因。現代人雖然很少以“好漢”自居了,但身材上、飲食上,大多都是和好漢們差不多的。

如此看來,古代俗語:“英雄腳臭,好漢屁多”,不是老祖宗怎麼和腳氣幹上了,而是老祖宗有先見之明啊。其實,每一句流傳下來的俗語,都是中國民族的文化瑰寶。不管過了多少年,它都是具有現代意義的。希望有更多的人,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和理解這句俗語,“英雄腳臭,好漢屁多”。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歷史詩人


古人的能流傳下來的俗話,就必有其道理!英雄好漢,我輩偶像,只恨生不逢時,不能快意恩仇,文人心也有豪情夢!



古時候,交通工具的不發達,英雄好漢們行走江湖,不外乎步行和騎馬兩種方式。別說還有坐馬車、坐轎子這些方式,英雄好漢們是在行俠仗義的路上,可不是在外出遊玩!

同時,路走多了,腳自然就臭了!大口肉大口酒吃多喝快了,屁自然也就多了!人的生理機能就是這樣,而事情就是這麼個事情,道理就不僅僅是這麼表面化了!

老祖宗們這麼講,必有其深層次含義,概括就是就是凡事不應該求全責備,人無完人!

英雄腳臭,好漢屁多,不可否認英雄好漢就是有這麼些毛病!但是,在成長過程中有誰能毫無瑕疵的度過一生呢!行走江湖,奮鬥搏殺,這是英雄好漢們瀟灑迷人的一面,也是粗鄙俗陋的一面。沒有真正高大上的人,也沒有精緻完美的形象,"高富帥"或者"白富美",離現實生活都很遠。



引申一下,我們在視頻app裡經常會看到清一色的美女,可當我們走在街上,能遇到幾個美女呢?有的話,也只是少數!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網絡上的美女是濾鏡後的產物,是網絡讓我們看到的成果!

同理,明星們在追星族心中宛若天神仙女,待走進其生活中,才發現也不過如此,一樣要吃喝拉撒睡,只是人設在作祟!



借用網絡上很流行的一句話“當我知道我的女神也要拉臭臭,我哭了”!那當我們得知英雄好漢們腳臭屁多的時候,又該如何呢?

答案不言而喻,無論貧窮富貴,高胖矮挫,或者身份高低,誰也逃脫不了人類的生理機能!同時,再好的人設也有其致命點!做人真實點,腳臭屁多的英雄好漢們才是我們心中的英雄好漢!(有點繞口了)


瀚海說史


俗語是很有意思的一種民間的語言,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它淺顯易懂,又能一針見血的對某些事物進行描述。

正如“英雄腳臭,好漢屁多”,這句俗語說的一樣。

那麼,很多人都好奇,為何會有這種很接地氣的說法呢?

要知道古代的時候,無論是英雄,還是好漢,他們都是行走江湖,行俠仗義的一個特別的群體。

他們接觸的人比較多,行走的地方也比較廣,他們給人民留下的印象,不僅僅是做好事的楷模。

同時,世人也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他們獨有的一些特點。正所謂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呀。

之所以說英雄多腳臭,是因為他們經常在趕路,從一個地方,到達另一個地方。

趕路就存在出汗的可能,若是一個人的腳出汗了,沒有及時的清理,久而久之就會發出噁心的臭味來。

所以,英雄們多給世人的印象就是他們的腳比較臭。事實上是,不管是誰,只要你走的路和他們一樣多,你也會腳臭的。

因此俗語中說的英雄多腳臭,其實是沒有多大的道理的。每一個人的腳都有可能是臭的,前提是你走長時間的路。

那麼,好漢屁多又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都知道人的構造結構其實都是一樣的,不管你是貧民普通人富人還是英雄好漢。之所以說好漢屁多,這個主要是和他們多飲食習慣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好漢一般都是吃肉比較多,喝酒比較多。這些和糧食相比,相對來說是難以消化的。所以,長期保持精力充沛的好漢們當然就屁多了。

同時,英雄腳臭,好漢屁多也是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這個道理就是說,不管是什麼人,其實他們都是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的。

還是那一句話說的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呀。


不才講史


【精選回答】來自優質賬號→野史日記


據我瞭解,老祖宗或者前輩總結的俗語,都是有一定經驗的話,裡面都蘊藏著很深的道理,讓我們後人可以借鑑。

所謂“英雄腳臭,好漢屁多”,這樣的俗語有的朋友不瞭解,今天我正好給大家解釋一下。

其實所謂俗語,也就是說通過通俗易通的話來說明深奧的道理,這正是深入淺出的方式,讓更多的百姓都能看明白。

“英雄腳臭”,為何會有如此的說法呢?其實道理也很簡單,所謂英雄,多為孤身一人,沒有家室,因為這樣的人最是無牽無掛,敢做大事,不拘小節。

英雄者,多四海為家,交友廣泛,喜歡遨遊天地,一人、一劍、一罈酒、一匹馬。英雄時刻都保持警惕,在亂世稱雄,時刻都要小心有敵人出現,所以英雄一般都是馬背上討飯吃,睡覺也很少像我們一樣,脫了衣服安穩睡覺,一般都不脫鞋子。

白天縱馬馳騁,晚上再不脫鞋子,加上古代洗澡十分困難,所以這腳的味道一定是不好聞的,不要說英雄腳臭,其實英雄衣服也很少脫掉,英雄哪哪都臭。

“好漢屁多”又是咋回事呢?

所謂的好漢,和英雄其實差不多是一類人,只不過換了個說法。好漢是什麼形象,膀大腰圓,氣勢洶洶,走路“六親不認”,說話“罵罵咧咧”。

到了飯店,好漢永遠是大喊一句:“來二斤牛肉,再打一罈好酒。”你看他吃的這個玩意兒,牛肉配酒,那能好消化嘛,古代牛肉肯定是很鹹的,一是沒有冰箱,二是不鹹的話怎麼下酒呢?

好漢總吃牛肉喝酒,還吃很多鹽,消化道肯定不好,既然消化不好,那自然會經常放屁了。這也就是好漢屁多的來源了。

當然了,也有個朋友對我說,這個好漢屁多有另一個解釋,就是好漢一般都愛管閒事,不管看到誰挨欺負了,好漢都愛插幾句,得罪個把的流氓地痞富二代,那是分分鐘的事情,說“好漢屁多”,更是說好漢的嘴都欠兒。

如果你有幸穿越到了古代,看到誰的腳臭、或者誰的屁多,千萬不要多嘴,那不是英雄就是好漢,可不要無形中得罪了。


大家好,我是野史日記,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了解歷史!


野史日記


英雄腳臭,說的是古人

因為英雄走四方,但是古人沒有便利的交通工具,並且作為英雄並非都像小說裡面寫的一擲千金。古代的大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但他們身上並不富裕,遇到困難的人還要出錢相助,所以英雄也是囊中羞澀。

沒錢就沒法騎馬坐車,沒馬沒車就要走路,走的路遠了腳就會臭。而練武之人血氣方剛經常出汗,古代的鞋子大都是用麻布做成,汗水、汙垢粘在鞋子上更是臭氣沖天。

走四方的英雄大都不會很講究,窮苦人家更是一雙鞋穿幾年,你叫他們兩三天洗鞋子幾乎不可能。

時間久了,腳臭就成常態了,《水滸傳》裡108好漢都是身上背個包到處走的人,即便最後有個梁山落腳,但讓這些人有日常洗腳的習慣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英雄腳臭是因為這些原因,當然現在社會市民的衛生觀念普及比較好,如果還有人懶惰不洗腳自稱英雄,那可是招人討厭的。

好漢屁多,身體原因

如果說現代人屁多,那麼可能要去問問醫生什麼情況。而在古代,那些好漢都是直性子,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跟餓死鬼投胎一樣。

印象最深的就是魯智深和李逵了,好漢都是練武之人,日常消耗比平常人多,所以他們無肉不歡,沒有肉吃下去滿足不了身體需求。但這樣大口吃肉會導致腸胃消化問題,就形成他們的屁比較多情況。

上面說了,好漢都是直性子,爽快的人沒有那麼繁文縟節,想放屁就敞開了放,甚至他們還會特意比較誰放的屁最響來博眾人一樂,然後大家嘻嘻哈哈就過了,男人的快樂就是這麼簡單。

毛主席曾經說過:

“屁乃人之氣也,五穀雜糧之氣也,放屁者洋洋得意,聞屁者垂頭喪氣。”

這句話也說明了放屁是人的生理本能,只是有的人斯文會壓低聲音,也有直爽的人並不顧忌這些問題。

當然,在如今文明社會,一般人不會那麼大聲放屁,這是一個人的教養和禮貌問題,如果大家在一起喝茶聊天,突然有人大聲放屁,估計立馬就會散場,這個人也會遭人鄙視。


大國布衣


漢語文化博大精深,這是頗具道理的。不過,有些諺語如果單從字面上強行解釋,就容易鬧笑話了。現實中,英雄的腳未必都臭,好漢也不見得就愛放屁。那麼,古人又為何留下了這樣一句諺語呢?

英雄腳臭,好漢屁多。這種互文式的諺語,往往講的都是類似的道理,或者是截然相反的意思,以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這句諺語中,顯然是採用了前一種表達方式。

事無絕對,但一些從字面上強行解釋的回答,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要從字面上解釋,那勢必要找出英雄腳臭和好漢屁多的原因。這樣一來,就自然要陷入“強行解釋”的泥淖了。

英雄,多半是習武之人,還經常行走江湖,自然很容易出汗,導致腳臭;好漢,強壯而粗野,吃起東西來更是大快朵頤,難免會影響腸道,自然屁多。

諸如這樣的解釋,想來倒也挺有道理,但如果僅僅停留在這一層面,便有些太膚淺了。況且,正如前文所講的,英雄也不見得就腳臭,好漢也不一定就愛放屁。

其實,古人留下的這句諺語,是一種調侃,也隱喻著人無完人的意思。

英雄腳臭,好漢屁多。這句諺語現在已經很少再用了,因為臭腳和多屁非但不雅,也與現代的衛生環境不太相符了。不過,過去這句諺語還是蠻常用的。

通常來講,這句諺語既可以形容自己,也可以用在對方身上,其既有調侃之意,也有化解尷尬的作用。

比如,對於一個幽默感強的人,在脫鞋或放屁時,為了化解尷尬,常常會用“英雄腳臭,好漢屁多”來開脫。同樣的道理,在對方出現這種尷尬局面時,旁人也可以將這句諺語用在他身上,以幽默的方式化解對方的尷尬。

所以說,英雄腳臭,好漢屁多,從邏輯上是具有一定道理的,但更重要的隱喻,是指人無完人,不能求全責備,太過拘泥於細節也是沒什麼必要的。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古人強調有些細枝末節不必太過在意,但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得需要自我剋制,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若是在公共場合脫鞋摳腳,顯然是一種不文明的做法。


史海爛柯人


英雄腳臭,為什麼呢?有一句話意思和這個差不多:

成豪傑者不拘小節

因為英雄行俠仗義,正所謂仗劍走天下,所以難免走路比較多。而在古代,不像現在酒店條件這麼好,經常會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不會每天都有熱水澡洗,都有乾淨的衣服鞋子換,故而會在經常行走,腳上出汗的情況下,有腳臭的問題。

在人們想象中,英雄都是縱橫江湖、行俠仗義、成就事業的,他們要行萬里路,沒什麼時間洗腳。久而久之,腳的味道就臭了。

好漢屁多,這個也不是很難理解。

說到好漢,我們就會想起劉歡的好漢歌: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想起梁山的一群好漢,替天行道,打抱不平,同時兄弟們一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亦快哉。好漢都是豪放的,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不過,長時間這麼吃喝,可能就會愛放屁。

而正是這些豪放不羈的吃喝方法,從健康角度看,就屬於暴飲暴食了,難免對消化系統有些影響。

故而好漢們在灑脫的背後,也有因腸胃不好而屁多的問題。

不少能流傳下來的俗語,還是有些道理的。


旗開得勝H


這句俗語出自山東民間,如果單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多少有點粗俗,但是,有很多話不能單純從字面意思來解釋,更多的都有深層上的含義。

首先英雄腳臭,自然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英雄大多有一雙臭腳,這是因為在山東人看來,英雄就應該是像武松那樣的好漢,長得人高馬大,膀大腰圓,渾身充滿了陽剛英武之氣,讓人一看就感覺這個人是個猛男。而這樣的人一般都是不拘小節的大漢, 他們常年在外行走,自然不會太在意個人衛生,腳臭是不可避免的。

英雄腳臭還有更深的一層意思,就是說所謂“英雄”自然是專管人間不平事的仗義之輩,就像武松和魯智深那樣,管的事多了自然也就會招人記恨,“腳臭”意思就是說什麼事兒你都來插一腿,哪哪兒都有你,腳可真臭啊。

那麼“好漢屁多”自然也是有深淺兩層意思。表面上的意思是說好漢多放屁,很多人不明所以,“好漢”不也是和我們一樣的人嗎?為什麼好漢就屁多呢?

我們以魯智深為例(雖然是小說裡面虛構的人物,但魯智深最符合山東人眼裡的英雄好漢形象),在電視劇裡我們可以看到魯智深吃飯的時候從來都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就沒有細嚼慢嚥的時候,這樣子吃飯,自然不會把食物嚼的細細的,這些沒有充分研磨的食物在胃裡再次進行消化,就會產生一些氣體,而且好漢在吃飯的時候也會吸引不少的空氣,所以,像魯智深這樣的好漢放屁是很正常的。

那麼,好漢屁多的深層意思是什麼呢?我們還以魯智深為例,魯智深是因為管了金翠蓮的閒事三拳打死鎮關西才吃了官司,後來大鬧五臺山才被智真長老打發去了大相國寺,再去大相國寺的途中還火燒了瓦罐寺,殺了崔道成和邱小乙兩個強盜,到了大相國寺之後又因為管了林沖的事,大相國寺也待不下去了,這才亡命天涯,在劉員外家借宿又恰好好碰上小霸王周通搶親,以魯智深的性格自然不會袖手旁觀。所以像魯智深這樣的英雄好漢大多是路見不平一聲吼之輩,管的事多了,自然就會被人家說閒話,所以有些人就把管的事多稱作放屁多,也就有了“好漢屁多”這句俗語。

“英雄腳臭,好漢屁多”這句俗語還有一層解釋,就是說英雄好漢也是普通人,不是無瑕疵的天神,也有腳臭,也會放屁,看待英雄好漢我們不能僅僅看見其閃光點也要看到其身上平凡之處。老祖宗的話可謂是一語多關啊!


海佑講史


很多人肯定都是第一次聽到這麼粗魯的俗語。老祖宗留下的民間諺語非常多,且都是微言大義。這都是源於日常生活中對萬事萬物表象和內理的總結,例如“人窮志短、馬瘦毛長”這樣的露骨真相、“窮不走親,富不還鄉”這樣的處事之道。

這些民間俗語通過字面上的意思,合理引申出去,便是其本身的涵義了。而“英雄腳臭,好漢屁多”的引申義和字面上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本意

英雄腳臭,好漢屁多:字面上的意思是大凡英雄、腳一定是臭的;綠林好漢,通常屁多。有人說這是山東地界的民間俗語,這個是否確切不得而知。但“山東大漢”這個詞原本就有“英雄好漢”之意。

都知道,我們中國的孩子們最會做閱讀理解,不管多麼離譜的話,都能分析的頭頭是道。這種“讖緯”學是西漢時期便刻在基因裡了。所以我來強行解釋一波:

英雄自然是為名請命,四處奔波(就和平頭哥一樣,不是在幹架,就是在去幹架的路上)。既然如此,在古代那種鞋襪中,豈有不生腳臭之理;

好漢在老百姓看來,是那種五大三粗、孔武有力的壯漢,尤其以綠林好漢終日大塊喝酒大口吃肉,被寫在古典名著中了,如此飲食習慣,如何能不放……那個……。

引申義

重點來講一下這句話的引申義,這才是老祖宗真正想要告訴後人的真理。


腳臭的未必是英雄,屁多的也未必是好漢,所以僅根據字面上的意譯,這句俗語便十分平常,甚至可以說紕漏百出。

所以我們要知曉微言大義,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去看這句粗魯的俗語。

無論是“英雄”還是“好漢”,在古代的老百姓看來,絕對是正面角色、正義使者般的存在,在人格上是完美的,所以這是對一個人的讚揚。

那麼“英雄腳臭、好漢屁多”便可以這樣理解了:

即使是英雄,他的腳也是臭的;雖然是好漢,但是也有屁多的毛病。

這和“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是一個道理,只不過一個是書面化、一個是民俗化。

所以老祖宗留下這句話就是想提醒後人:無論是誰,都不是聖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他的缺點。不能因為一個人的缺點而否定這個人的優點,要有容人之量,容人即是容己。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探討古人的智慧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