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認識網貸行業 投資者教育刻不容緩

面對近期網貸行業持續震盪,在決定行業走向的關鍵時刻,從監管到行業均在積極穩定市場並重樹投資者信心。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會長、宜信公司創始人唐寧受訪表示:“我們付出極大心力的行業已經到了關鍵時刻,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幫助投資者全面、恰當地瞭解網貸行業,既要保持對於風險的警惕,也要認識到行業過去、現在乃至未來10年對於普惠金融、小微金融發揮的重要作用。” (文/大公報記者毛麗娟)

在唐寧看來,面對目前行業遭遇的困難,需要在全面瞭解行業現狀和價值的基礎上,給予行業正確評價的信心和清晰的發展預期。

一些合規平臺的正常經營也遇到挑戰

針對自6月開始,一系列具有廣泛知名度的平臺的“倒掉”讓市場投資者的情緒持續悲觀。這引發大量提前兌付、強行退出、債權轉讓等資金出逃行為,一些頭部、合規平臺的正常經營甚至也在遭遇巨大挑戰。

如何正確看待網貸行業,認清真實風險,抑制非理性資金出逃,共同推動行業走出動盪,成為這一特殊時期的關鍵命題。

作為宜信創始人,唐寧12年前創立了首個個人對個人(P2P)的網貸模式,在他看來,此輪行業動盪宏觀看是任何一個行業發展過程均會經歷的階段。“整體看,爆出問題的平臺中有很大比例不是合規平臺,甚至不是嚴格意義上的P2P,這些平臺使用科技的幌子,隱蔽性強、破壞力大,加之一些媒介對其平臺規模的失實渲染,比如把累計交易量和待收餘額混淆,給很多投資者造成了‘嚇了一跳’的感覺,繼而發生了恐慌的傳導。”

在唐寧看來,P2P這一在英美等其他國家市場得以發展壯大的模式,值得行業和投資者共同珍惜。事實上,業界共識在於,目前網貸行業仍是中國金融科技的支柱性行業,也是金融科技領域最成熟的商業模式之一。

投資者教育刻不容緩

根據融360數據,僅在7月第二週,網貸行業資金淨流出超過1000萬元的平臺有100家,資金淨流出在億元以上的平臺有14家。

在此背景下,監管的維穩信號已經發出。銀保監會7月16日召開的網貸行業風險情況專題座談會的精神,主旨就是防範網貸機構風險爆發和蔓延,穩妥有序推進網貸專項整治工作:一方面要通過嚴格監管,逐漸擠壓不合規企業,釋放存量風險,引導行業迴歸本源,營造良幣驅逐劣幣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儘快明確監管政策。

據瞭解,近期包括北京互金整治辦的多地監管機構都宣佈將陸繼續開展P2P網貸現場檢查工作。以北京互金協會為例,就已經計劃進行“數據管理機制”、“良性退出機制”、“白名單機制”、“風險緩釋機制”、“媒體溝通和監督機制”以及“金融消費者教育機制”等六大機制的建設。

而對於白名單制度出臺後,可能引發的非名單內平臺投資者“離場”憂慮。唐寧表示:在實際工作中,評價一個網貸平臺已經有了非常多的維度和標準,白名單可以看作一個階段性的“好人卡”,最終仍是要以備案驗收的結果為準。“問題關鍵是,首先需要讓投資者對行業恢復信心,從恐慌中恢復,才能理性選擇平臺。”

他認為,網貸行業也需要進一步的創新以降低市場風險,包括與國際化的傳統金融機構進行合作,與保險公司合作降低投資者風險等。在他看來,緩解當前行業困境的一個重要方向是,需要在全面瞭解行業現狀和價值的基礎上,給予網貸行業正確評價的信心和清晰的預期。而這既需要監管對行業的積極定性,也需要投資者不斷自我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