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寶馬裁員、南航攜程極度困難:面對疫情沒有強者

01 奔馳寶馬:中國裁員進行時


寒冬之下,各大車企已經開始降本增效,即使是巨無霸車企也不容樂觀。

德國當地時間2月20日下午,梅賽德斯-奔馳母公司戴姆勒集團宣佈,其正在對財務、生產和開發部門的管理層進行精簡,以消除梅賽德斯-奔馳和戴姆勒之間管理層的職位重複,並加強戴姆勒集團管理層對梅賽德斯-奔馳部門的控制。

最新消息顯示,裁員範圍已經波及北京奔馳。戴姆勒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財年末,戴姆勒在全球範圍內擁有29.87萬名員工,中國合資公司內戴姆勒方面員工共4439人,包括200多名外國專家。

據悉,2020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戴姆勒或將分別在華裁員4%,其中包括北京奔馳近百位外籍專家。同時,北京奔馳還將改變“一崗兩人”的慣例,減少外派中國的德國員工。

按照官方所說,在2020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別在華裁員4%,這就意味著全年裁員達到8%,目前中國合資公司內戴姆勒方面員工共4439人,最後將裁員會有350人左右,而其中200多名的外籍員工會被優先裁掉,也會包含一些中國員工。現在,已有近100餘名外籍專家離開。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全國範圍內的停工停產影響了全球汽車供應鏈,寒冬來臨,即使如戴姆勒這樣的巨頭、即使是奔馳這樣利潤與銷量均較高的車企,也選擇裁員過冬。據傳,寶馬與奧迪的裁員程度也不小,寶馬全球裁6000人,而奧迪全球也將裁員9500人,其中包括很多薪酬比較高的重要工作崗位。


02 南航真難:賣股權、壓力會,勒腰帶過極緊日子


近日,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南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航通航”)增資項目在北交所掛牌,擬通過出讓約50%股權的方式,引入2至4名戰略投資方,並開展員工持股,比例為5%-10%。引進新股東後,南方航空持股比例約40%左右。

奔馳寶馬裁員、南航攜程極度困難:面對疫情沒有強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亞洲第一大航司竟陷入了“經營極度困難”

3月3日,南航集團召開“經營極度困難應對方案宣貫會”等數張照片在網上流傳;第二天(4日),“南方航空成被執行人”的消息浮出水面,距離立案時間已經過去了2天。

就在外界等待更重磅消息之時,3月5日下午,南航高管終於向媒體證實:目前是有流動性問題,但可以通過發債、貸款等解決流動資金問題。

3小時後,廣州銀行同業公會在其官方微信上披露,2月18日,興業銀行廣州分行已為南航發行了規模10億元的超短期融資券,接下來,該行還將會為南航發行合計15億元債務融資工具。

若無疫情影響,春運本是航空客運流量最大的時間段。正是低估了巨大風險的突如其來,觀察者網梳理發現,無論是資金儲備,還是營收質量,運營著超過850架飛機、機隊規模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南航,卻沒有做好應對如此大規模“停擺”的準備。

奔馳寶馬裁員、南航攜程極度困難:面對疫情沒有強者

南航1月主要運營數據顯示,當月客座率為76.70%,同比下降3.72個百分點,其中國內、地區、國際分別同比下降2.98、12.25、5.32個百分點;旅客週轉量(按收入客公里計)同比下降2.42%,其中國內和地區分別同比下降4.64%和44.00%。

疫情影響之下,人員流動迅速收緊,航空公司取消大部分航班,甚至有個別公司全部停航,但飛機運營費用、飛機折舊率、人員工資支出卻沒有減少,對航企現金流帶來極大考驗。

中國政府網3月4日發佈消息,針對民航企業遇到現金流緊缺等困難,民航局通過與財政部等部門溝通協調,實行一攬子減免稅費、給予疫情防控補貼等政策,助力民航企業應對疫情帶來的經營風險。

目前,經國務院批准,與民航企業相關的一系列財稅金融優惠政策已實施:自1月1日起,免徵航空公司繳納民航發展基金,每月預計可減輕企業負擔約6億元;對航空公司執行重大運輸飛行任務給予必要補償,支持民航企業抗擊疫情。

奔馳寶馬裁員、南航攜程極度困難:面對疫情沒有強者

3月5日,財政部聯合民航局下發關於民航運輸企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資金支持政策的通知,對疫情防控期間執飛往返我境內航點(不含港澳臺地區)與境外航點間的國際定期客運航班的中外航空公司,以及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部署執行重大運輸飛行任務的航空公司給予資金支持,獎勵政策執行時間1月23日—6月30日。

這也是繼免徵民航企業繳納的民航發展基金之後,政府對目前仍處於水深火熱的航空企業的進一步資金支持。


03 攜程高管降薪,董事長與CEO零薪


3月9日,攜程集團CEO孫潔發佈全員郵件稱,攜程本月起CEO和董事長梁建章開始0薪,公司高管層也提出自願降薪,最低半薪資,其他員工暫緩漲薪,服務部一線員工可正常調漲薪資。

在郵件中,攜程CEO孫潔講述了自從疫情爆發以來,攜程在應對疫情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信心,並做出了上述降薪和暫緩漲薪的決定。孫潔表示,相比整個行業來說,攜程擁有最強的資金儲備,同時也應該擁有最強的應變和判斷力,來迎接長期的挑戰和機遇。短暫的韜光養晦是為了長遠的厚積薄發。

面對2020年飛出的第一隻黑天鵝,各行各業的頭部巨頭尚且苦苦支撐,覆巢之下,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可想而知。企業規模有大小,但大家都在奮力自救:大企業體現了大企業的擔當,小企業表現了小企業的堅韌。

自救、探索、革新……市場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儘管目前“壓力山大”,但在各級政府部門一系列惠企利好政策紛紛出臺之時,企業應當以此為契機,發揮自身競爭優勢積極轉型、努力自救。畢竟,一旦疫情退去,積壓的消費潛能勢必被釋放,行業結構也將發生改變,而那些在危機之中能夠成功轉身的企業,才會真正贏得市場和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