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中考語文古詩詞鑑賞15篇含答案


停課不停學:中考語文古詩詞鑑賞15篇含答案

第1篇

卜算子·海棠為風雨所損

劉克莊

片片蝶衣輕,點點猩紅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種千般巧。

朝見樹頭繁,暮見枝頭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風吹了。

註釋:劉克莊,南宋著名詞人。渴望為抗金復國做出貢獻,卻不為當朝重用,屢遭遷廢,仕路坎坷。

1.詞中“百種千般巧”的“巧”表現在哪裡?

2.你認為詞人借“天公”與“花事”的關係,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1.答案:①姿致輕盈:花瓣薄如蝶翅,輕盈有致。②形小色豔:花朵固小,卻猩紅如燃,鮮豔嬌美。意思對即可。

2.寫對風雨摧殘花事的不滿,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才不見用、遭受壓抑的悽楚、愁苦。流露出對當權者壓制、迫害和摧殘人才的不滿。意思對即可。

第2篇

漁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1.這首詞的上片描寫 ,以一個“ ”字統領全部景物特點。

2.結句“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運用了互文手法,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邊塞秋景 異

2.表達了詞人思念家鄉、功業難成的哀傷,也含蓄地表達了他對於朝廷腐朽、軟弱,不修武備、不重邊功的憤懣不平。(答出“思念家鄉”、“功業難成”、“憤懣不平”即可)

停課不停學:中考語文古詩詞鑑賞15篇含答案


第3篇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1)“了卻”“可憐”分別是什麼意思?

(2)“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蘊含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1)了卻:完成。可憐:可嘆。

(2)醉夢裡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回到了響徹號角聲的軍營。描繪了一幅軍旅生活圖。蘊含了詞人殺敵報國、恢復祖國山河、建立功名的壯烈情懷。

第4篇

輞川六言(其五)

王維

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

一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

【註釋】①輞川:地名。②一瓢顏回陋巷:孔子在《論語.雍也》中讚美弟子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

1.任選一、二兩句詩中的一句,發揮想象描繪你讀到的畫面。

2.細讀全詩,說說詩人嚮往怎樣的生活。

1.示例:第一句描繪了遠處的山邊橫臥著一個寂靜的小村莊,綠樹掩映中零星的簷角翹起,其間正升起一縷嫋嫋的炊煙。第二句描繪了遠處的高山雲霧繚繞,與天相接的地方正靜靜地挺立著一株枝繁葉茂的青松。(任選一句作答,意思對即可)

2.詩人嚮往恬靜安閒的田園生活.也向往如顏回和陶淵明那樣安於清貧的寧靜生話。

停課不停學:中考語文古詩詞鑑賞15篇含答案


第5篇

題烏江亭(唐﹒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①,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烏江(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註釋】期:期望,預料

1. 這兩首詩詠的都是西楚霸王相遇,但對項羽評價的感情態度不同,第一首:

;第二首: 。

2.這兩首詩借對項羽的評價分別表達了什麼觀點?

杜 牧:

李清照:

1. 遺憾,惋惜;讚揚,肯定

2. 杜牧:表達了對勝敗得失、世事變化的看法,即勝敗乃兵家常事,有時要忍辱負重,重整旗鼓,或能轉敗為勝,東山再起。(意近即可)

李清照:認為做人要講求節操,活著要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死了也要氣壯山河。

第6篇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這首詩的題目為“春望”,請細讀一、二兩聯,說說杜甫望見了哪些景象?這是一種什麼抒情手法?

2.“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句中“抵萬金”的含義是什麼?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 京城的荒涼和春天的絢麗景象。

2. 家書的珍貴;表達了他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之情。

停課不停學:中考語文古詩詞鑑賞15篇含答案


第7篇

春泛若耶溪①

唐·綦毋潛

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鬥②。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

生事且瀰漫③,願為持竿叟。

【註釋】①若耶溪,相傳為西施浣紗處。作者綦( qí)毋潛,江西贛州人,其詩喜寫山林,此詩為詩人歸隱後的作品。 ②南鬥:指天空中的南天鬥宿。 ③生事且瀰漫:人生世事如溪水邊瀰漫的煙霧。

1.下列對詩歌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詩中描寫了詩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見的幽美景色。

B.詩中“晚”字點明泛舟的時間,“花”字切合詩題中的“春”。

C.詩句“潭煙飛溶溶”寫出水潭邊雲霧瀰漫、炊煙裊裊的清幽寧靜。

D.詩句“願為持竿叟”表明作者熱愛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態度。

2.下列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句“此去隨所偶”與《與朱元思書》中的“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有異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詩人隨遇而安的閒適心情。

B.“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鬥”一聯運用對偶修辭,寫出泛舟時時間的推移和景緻的轉換。

C.全詩緊扣“泛”字進行景物描寫,移步換景,富有動勢。

D.這首詩風格清幽激越,語言清新自然,渾然天成,體現出一種興味深長的意境。

(十五)1.C2.D

停課不停學:中考語文古詩詞鑑賞15篇含答案


第8篇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1.詩人在“楊花落儘子規啼”—句裡寫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樣的氣氛?

2.從“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兩句中,你解讀出了詩人哪些情感?

1. 楊花和子規鳥。渲染了無限悲涼感傷的氣氛。

2. 詩人聽說友人將左遷龍標時的惆悵和戀戀不捨之情。

第9篇

清平樂

獨宿博山王氏庵

辛棄疾

繞床飢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髮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1)請簡要賞析上片“破紙窗間自語”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詞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詞寫於1182年,作者被免官閒居信州後,在博山寺旁築“稼軒書屋”,時常往來於信州到博山的路上。

(1)上句“破紙窗間自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屋外狂風急雨,吹動窗上破紙,瑟瑟作響,就像自言自語一樣,這樣就把風吹動紙響給人格化了,生動形象;特別是“自”字襯托了詩人“獨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淒涼破敗的氛圍。

(2)詩人平生為了國事操勞奔走於塞北江南,終老時卻落得罷官閒居,壯志未酬的結局,辛酸之情躍然紙上。他半夜驚覺,眼前的景象不再是沙場點兵而是飢鼠蝙蝠,殘燈破窗和自己的滿頭白髮,落差之大可悲可嘆。上片荒涼孤寂的景物為結語“眼裡萬里河山”的無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可見他失意時心繫的不是自身處境的艱難而是中原統一的大業,表現出詩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報國熱情。

停課不停學:中考語文古詩詞鑑賞15篇含答案


第10篇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簡明的語言概括詞的上闋、下闋的內容。

上闋:

下闋:

18.下面對該詞的理解品味有誤的一項是:()

A. 此詞是蘇軾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風格的作品,表現他決心抗擊遼、夏侵略的愛國壯志。自此,他樹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幟,提高了詞品,擴大了詞的界境。

B. 開篇著一“聊”一“狂”兩字,更見作者的瀟灑豪放,也隱約透露出怨憤之情;再用一個“卷”字,寫出眾多人馬像疾風一樣馳騁山岡的壯觀的出獵場面。

C. 用典故是古詩詞創作常用藝術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達意。詞中下闋採用馮唐持節赦免魏尚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希望朝廷憫恤年老,免去罪名的願望。

D. 結尾三句卒章顯志,表明作者想要馳騁沙場、為國殺敵、一展宏圖的強烈願望和遠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於言表,凸顯了剛強威武的英雄氣概。

1. 上闋寫出獵盛況(場面)。下闋寫報國情。(意同即可)

2. C

第11篇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韋應物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

1、以下詩歌,與上面這首詩歌體裁完全相同的是( )

A.《龜雖壽》(曹操)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C.《竹裡館》(王維) D.《月下獨酌》(李白)

2.頷聯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效果?

3.尾聯採用了何種抒情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1、B

2、示例:比喻。用“浮雲”比喻漂泊不定,“流水”比喻時光消逝,生動形象。(或者:對比。用“一別”的短暫與“十年”的漫長相對,突出了人世的滄桑,言簡義豐。

3、示例:尾聯採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抒發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喜愛之情。言之成理即可,

停課不停學:中考語文古詩詞鑑賞15篇含答案


第12篇

金陵三遷有感①

宋·樑棟

憔悴城南短李紳②,多情烏帽染黃塵。

讀書不了平生事,閱世空存後死身。

落日江山宜喚酒,西風天地正愁人。

任他蜂蝶黃花老,明月園林是小春。

【註釋】①這首詩寫於南宋滅亡前夕,當時作者因被讒在金陵(今江蘇南京)屢遭貶官,有感而作。②李紳:中唐詩人,身材短小,秉性性剛直,忠於朝廷。詩在人此處以李紳自比。

(1)五六兩句中的“喚酒”“愁人”與開頭兩句中的“憔悴”“多情”相呼應,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理狀態?

(2)結尾兩句是全詩的點晴之筆,請作賞析。

(1)詩人因關心南宋末年動亂時局而多愁善感,憂心如焚,感情十分沉痛。

(2)這兩句詩借景抒情,以“蜂蝶黃花老”寫出秋色愁人,轉而寫在“明月”照臨下,“園林”的景色充滿春意,透露生機,從而形成對比,表明作者身處逆境仍然滿懷希望的積極人生態度。

第13篇

天淨沙 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1.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 (人名)。

2.下列各句中,與“斷腸人在天涯”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項是( )

A.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B.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D.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3.簡要分析“夕陽西下”一句的表達作用。(

(九)1.馬致遠 2.C 3、示例:點明瞭遊子思鄉的特定時間;渲染了悲涼氛圍;同時使全曲情景交融,渾然一體。(言之成理即可)

停課不停學:中考語文古詩詞鑑賞15篇含答案


第14篇

春 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你認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個字用得好?請作簡要賞析。

1.憂圍傷時、念家悲己(意思對即可)

2.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個“破”字,寫出了國都淪陷,城池殘破的景象,使人觸目驚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個“深”字,寫出了亂草遍地,林木蒼蒼的景象,令人滿目悽然。

第15篇

水 調 歌頭

蘇 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 這首詞中“ ”一詞照應小序中的“歡飲達旦”。全詞帶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詞人問天,問月,歸根到底是問 。

2. 對這首詞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 詞前小序的作用是交待寫作緣由。

B.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一句,“轉”“低”準確生動地描繪了月光的移動,暗示夜已深。

C. “嬋娟”是美好的樣子,詞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 這首詞上闕寫詞人對天上宮闕的嚮往和對人間生活的熱愛,下闕寫詞人在月下對親人的懷念和祝福,自始至終洋溢著樂觀向上、積極奮進的情緒。

1.無眠 人生 2. D

停課不停學:中考語文古詩詞鑑賞15篇含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