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數據“跑腿”“說話”——疫情防控期間政務服務觀察

對於新辦醫療類產品生產許可,安慶市市場監管局的專業人員開展電話全程指導服務,並採取“容缺受理”;市發改委推行“不見面”“無接觸式”審批;市稅務局將後臺預審人員增加一倍;市數據資源管理局開發上架“安康碼”“確診病例分佈查詢”,利用大數據助力疫情防控;市政務服務中心採取預約辦理、錯峰辦理……在全面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和推進復工復產的工作中,安慶市疫情防控和政務服務不斷檔,速度與溫度並存。

让大数据“跑腿”“说话”——疫情防控期间政务服务观察

市民在市政務服務中心門前掃碼下載“皖事通”APP後申領“安康碼”。 記者 常豔 攝

大數據“說話”

服務疫情防控

1月24日,我市新增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根據該患者回憶,當天曾去市政務服務中心辦事,為快速準確掌握該患者行走軌跡和接觸人群,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向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發出協查工作指令,要求通過數字監控,精確查找。

“我市一名市民確診新冠肺炎,請協查該市民活動軌跡。”當晚,市數據資源管理局接到協查指令後快速響應,通過患者姓名,調取網上辦件記錄,快速鎖定了時間和位置,再通過監控回放,逐分逐秒“繪”出該確診患者軌跡,以及密切接觸人員等信息,隨即上報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為疫情防控工作縮小了範圍,爭取到寶貴的時間。

大數據作用於疫情防控,還不止於此。

打開“皖事通”APP,將手機定位切換至“安慶”,首頁上可見“防疫專欄”,點擊後,該專欄包含“返程健康登記”“空中課堂”“安康碼”“復工人員登記”“確診病例分佈查詢”“疫情防控”“返程健康管理”和“安康碼核驗”8個子欄目。

這些上架的防疫程序,背後都是大數據在作支撐。

市數據資源管理局數據資源科科長丁超告訴記者,以“安康碼”為例,除了自己填寫個人出行信息外,該程序還接入了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新冠肺炎確診和疑似病例數據查詢服務”和“新冠肺炎可能密切接觸者數據查詢服務”接口,共享國家數據庫信息,填報人在數據庫中有過和疫情相關的接觸史,就算個人填報時隱瞞也不會出現綠碼,而會出現紅碼或黃碼。

此外,針對老百姓最關心的病例情況,還及時開發上架了“確診病例分佈查詢”。點開該程序自動定位後,自動定位顯示周邊確診人數和所在小區。同時,根據確診人數由少到多,以黃、橙、紅三色標出,非常直觀。

“在疫情防控中,大數據不僅為疫情排查、態勢研判、復工復產等方面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也為普通老百姓及時瞭解疫情發展帶來了便利。”丁超介紹,截至2月底,“皖事通”新增註冊用戶達50.07萬人。

大數據“跑腿”

提高“一張網”的速度

“2月11日,準備材料,在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全程電話指導下,第二天將準備好的材料直接上傳到網上審批,當天產品備案號就拿到了,緊接著又開始準備生產許可證所需材料,2月13日就拿到了生產許可證。中間只跑了一次,速度太快了。”說起申報新產品隔離服的經過,安徽邁德普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周易讚不絕口。

該公司一直生產手術包、手術衣等醫療二類產品,但疫情來襲,醫務人員急需隔離服,公司接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生產隔離服,支援一線。然而在公司生產範圍裡,並沒有隔離服這一項,而且隔離服又屬於第一類醫療器械,需要申辦新產品。

按以往的流程,申報新的產品需要先取得產品備案號,拿到備案號後,才能辦理生產許可證,一套流程下來,需要7個工作日。然而這次,周易第三天就辦理好了生產許可證。

“網上審批速度保證了隔離服的生產,為一線醫務人員提供了安全保障。”周易說。

在疫情防控期間,市發改委同樣將項目審批移到了線上。

市發改委行政許可科負責人何明明介紹,依託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開展投資項目遠程服務,推行“不見面”“無接觸式”審批,並向社會公佈發改委行政許可科的辦公電話,為辦事單位、人員提供電話業務諮詢,實行電話預約、網上受理審批事項工作機制,做到網上遞交,電子化審批。在專家評審環節,不召開專家現場評審會,採用函審、郵件的方式保證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申請報告的正常評審。

而在市稅務局,為了提高網辦效率,將後臺預審人員從過去10人增至20人,每天要接諮詢電話300個。

“最高峰時一天受理2900件,目前網辦事項達到97.8%。”市稅務局第二稅務分局局長彭申曙介紹。

速度之快,得益於相關部門全程電話指導,也得益於“一張網”的網辦速度。

記者在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瞭解到,疫情期間,我市充分依託安徽政務服務“一張網”的張力,在全面推進“全程網辦”和郵寄服務的基礎上,增設“全程網辦”和“辦好一件事”專欄,保障“企業開辦”“工程建設項目”等重點欄目正常運行,實現疫情不出門,企業開辦不耽誤、社保信息網上查、住房公積金在家提等便民網上服務。

同時不斷精減優化流程,提高電子材料和電子印章的集約化,穩步推進“掌上辦”和“自助辦”,公積金繳存證明、臨時身份證明出具、不動產登記證明、無房證明、房屋網籤備案證明出具等高頻業務實現“即來即辦、即辦即走”快速辦結。

據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統計,截至2月底,市本級網上受理34720件,網上辦理率達94.3%,電子印章調用151588次,諮詢預約電話14377次,預約辦理服務2034件,“皖事通”累計註冊人數突破101.7萬人。

特事特辦

大數據也有溫度

在安徽邁德普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遞交材料過程中,市市場監管局醫療器械窗口工作人員汪敏發現,其中有一份資料並不完善,還要修改。

“原先,需要修改完善才能進行下一步審批,但疫情期間,因為這是為一線提供物資保障的項目,所以特事特辦,實行先發證,材料容後再補。”汪敏介紹。

疫情防控期間,在市政務服務中心裡,這樣的“容缺”辦理並非個例。

記者在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瞭解到,為確保政務服務不出現斷檔,按照“線上、線下”齊頭並進的工作思路,該局加強與窗口單位的銜接,及時調整充實網上預審和電話諮詢預約的工作人員;同時,以事項辦理“輕、重、緩、急”程度,對涉及醫療設備、防疫物資、農藥、化肥生產、醫師、護士註冊、大病醫保用藥、復工復產企業、重大建設項目等重點領域開闢“綠色”通道,實行“容缺”辦理、特事特辦。

與此同時,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事項審批同樣飽含溫情。

市民徐某患有結腸癌,術後,需要服用名為貝伐珠單抗的藥物,通過向市醫保局申請特殊用藥後,方能列入醫保範圍。

通過電話預約,現場遞交材料,徐某的特殊用藥申請當天遞交,當天開通。“病情不等人,早一天納入醫保,就早一天減輕患者治療負擔。目前特殊用藥申請都是當天受理、當天開通。”市醫保局窗口首席代表範昌震介紹。

此外,為了提高受理、審批效率,同時減少人員聚集,市醫保局採取預約制,每天的名額以每20分鐘受理一件計算,平均分配到每天工作的8小時裡,從而控制人流,錯時辦理。

記者在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瞭解到,針對一些年齡結構偏大,不會網上辦理的“特殊”群體,市政務服務大廳專門開闢了現場業務諮詢和預約辦理服務兩個獨立的區域,劃定安全“一米線”,實行測溫、驗碼、憑號進入。同時,通過諮詢電話和網上諮詢回覆等多種渠道,積極引導企業和辦事群眾網上辦理,對一些已明確延期辦理的非緊急事項,加強政策宣傳解疑,及時進行勸導和錯時分峰辦理,從源頭上做好“管控”,避免人員產生聚集。

(記者 常豔 通訊員 音濤 楊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