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愛迪生排擠後的馬克沁如何成為機槍之王的?

銳銳CC


馬克沁的逆襲之路由研製出馬克沁機槍這款爆款開始。

馬克沁於1840年2月5日出生於美國緬因州桑格斯維爾,幼時因家境貧寒,沒讀過書,14歲時成為一個馬車製造商的學徒。天生我才必有用,馬克沁儘管沒有文化修養,但卻在發明方面很有天賦,每天都跑到叔叔的工廠研究他的各種發明。由於在電器方面的發明較多,遭到了壟斷了當時美國的電器大佬愛迪生的排擠打壓。馬克沁只好離開美國到倫敦開闢新的電器市場,並在倫敦定居。當時正值歐洲大陸硝煙四起,極具生意頭腦的馬克沁果斷放棄電器發明,轉而研發武器,並且很快在速射武器領域有所斬獲。這次華麗轉身讓馬克沁有了日後的成就。

馬克沁在射擊步槍時,由肩膀所受到的後坐力衝擊而獲得靈感,從而開始研究用後坐力來讓自身子彈上膛的自動槍械。馬克沁機槍就此誕生,並以他的名字命名。這款機槍是世界上第一支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連續射擊重機槍,射速高達每分鐘600發。馬克沁在1883年6月至7月註冊其專利,原型槍於1884年10月招待客人時首次展示,馬克沁在展示後於1885年成立了馬克沁公司用以銷售它的機槍。

1884年馬克沁機槍在英國的展示會,各國都有代表出席參加,當時李鴻章也作為清廷的代表出席。當時馬克沁機槍展示的是射速,機槍在半分鐘內打出了300發子彈,令李鴻章驚呼:“太快了,太快了。”但是當時正值中法戰爭前夕,積弱的清廷沒有餘糧配備這款新型武器、李鴻章雖然想讓自己籌建的軍隊能夠用上機槍,但是發現其太浪費子彈後作罷,只象徵性地購買了幾挺拿回去研究。而當時在場的法國人,俄國人也是以同樣的理由沒有入手。

馬克沁不是科班出身,讓當時的買家望而卻步,推廣創新型的馬克沁機槍在開始時相當困難。一些探險家為了考量其人身安全,購入這種新武器以作防衛。比較有名的案例是由亨利·莫頓·史丹利爵士於1886-1889年間率領的艾敏帕夏援救探險隊採購。其原先採購的用意並非為了作戰用途,僅是作為宣傳。但馬克沁機槍在任務過程中卻派上了用場,尤其從中非撤退過程期間使用較為頻繁。英國殖民者盧吉當時攜帶了部分原型槍回到烏干達,幫助其在當地建立據點起到了關鍵作用。

(盧吉)

第一批馬克沁機槍是在1888年10月由英國陸軍司令嘉內德爵士促成採購,該批訂單共計120挺,使用子彈與馬提尼亨利步槍共通的577/450彈藥。第一個使用馬克沁機槍的國家軍隊為新加坡志願軍,其在1889年採購這款武器,隨後才逐漸在英軍內開始配發。

馬克沁真正揚名四海是在1893年-1894年。馬克沁機槍再羅得西亞的第一次馬塔貝勒戰爭中,英軍以50人的軍隊操作四挺馬克沁機槍擊退了5000名祖魯人的進攻,1898年的恩圖曼戰役,英軍也以機槍的優勢造成大量蘇丹騎兵的慘重傷亡。在開闊地形機槍火力網,足以瓦解步兵的衝鋒意志,致使敵方無法瓦解數量居於劣勢的英軍,讓英軍在海外殖民時有著可靠的火力後盾。英國愛國詩人海萊爾·貝洛克為其安利:“不管發生了什麼,我們已經有了馬克沁機槍,而他們沒有。”

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俄沙俄陸軍配備的馬克沁機槍只有1899年採購的58挺,在戰敗前增購了450挺。雖然數量不大,但是在防衛旅順的作戰中配合由鐵絲網與壕溝精心設計的陣地,成為日軍的絞肉機。日軍雖然在1895年曾採購少量馬克沁機槍,但是在衡量步兵攜帶能力後轉向採購法國研發的哈奇開斯機槍,且數量乏善可陳,因此造成了火力的懸殊,該戰役傷亡中有近半是由敵方的馬克沁機槍造成的。

早期的馬克沁機槍的缺陷是火藥硝煙洩露了槍支佈置地點,但是在他的弟弟哈德遜·馬克沁研製出配合馬克沁機槍的無硝火藥後,馬克沁的戰術價值得到質的改變,改進型的馬克沁機槍在一戰嶄露頭角。在索姆河戰役中,德軍使用的MG08型馬克沁機槍,在一天之內就造成了6萬名英法軍人的傷亡,其中2萬人當場死亡。

馬克沁機槍在射擊時噪聲太大,馬克沁喜歡安靜,為了降噪,馬克沁又和他的兒子珀西共同研發了消聲器。珀西得知美國總統塔夫也喜歡打獵,於是他將自己發明的消聲器送給了塔夫。不知是否是心理作用,塔夫覺得自己的槍法變得精準了許多,此後消息傳遍了美國軍界,馬克沁又在無意間做出了一次很好的營銷。

馬克沁在槍械方面的其他發明還有短後坐自動步槍,導氣式自動步槍和槍機後坐式自動手槍等,晚年致力於無煙火藥生產和航空領域研究。但是由於馬克沁機槍太過耀眼,世人都遺忘了他其他的研究成果,這就是爆款的威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