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的三次西征都打到了現在的哪裡?

戲說草原


在人類歷史上,13世紀,可以被稱作是“蒙古人的世紀”,因為在這一百年中,蒙古人幾乎就是歷史的主角!

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起大蒙古國後,蒙古人就開始東征西討。從1219年—1260年這四十年間,蒙古人先後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西征。


第一次西征

蒙古人的三次西征中,只有第一次是由成吉思汗親自率領的。1219年,因為花剌子模背叛成吉思汗並殺害蒙古商隊,成吉思汗率領10萬大軍攻打花剌子模。

這次西征,成吉思汗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滅亡花剌子模。花剌子模是中亞大國,位於今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兩國土地上,同時還佔據著伊朗高原大部及阿富汗部分地區。

歷時五年,蒙古大軍征服花剌子模,消滅40萬花剌子模軍隊。並在追擊花剌子模國王摩柯末的過程中,進軍裡海沿岸,高加索地區,並在今格魯吉亞擊敗10萬俄羅斯軍隊。


蒙古第二次西征

蒙古人的第二次西征,又被稱作“長子西征”1236—1241年,是由拔都等諸王子統帥進行的西征,主要目標是征服伏爾加河以西各國。

1236年,拔都率領15萬蒙古大軍西征,大軍一路勢如破竹,一路打到波蘭,捷克,匈牙利等國。通過第二次西征,蒙古人佔據欽察,斡羅斯等國,並在之後建立欽察汗國,開啟了對俄羅斯兩百多年的統治。

第三次西征

蒙古人第三次西征,又被稱作“旭烈兀西征”,是由蒙古大汗蒙哥之弟旭烈兀為統領,對西亞阿拉伯帝國展開的征伐之戰。

1252年,旭烈兀率10萬大軍西征,幾乎佔領整個阿拉伯世界。阿拉伯人被趕到埃及,埃及成為阿拉伯人最後的避難所。

正當旭烈兀準備攻打今敘利亞及埃及等地時,蒙哥汗在重慶釣魚城戰死,為了支持忽必烈,旭烈兀退兵東歸,第三次西征結束。

通過前後三次西征,蒙古人滅亡近70多個國家,征服140多個民族,建立起一個面積超過3300萬平方公里的大蒙古國。


Mr農村大姚


蒙古帝國在歷史上一共進行了三次西征。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在歐亞大陸和北非各地征戰,獲得了廣闊的領土。

蒙古人的第一次西征,是在成吉思汗時期的1218-1223年。

嚴格來講,這次西征並沒有打到歐洲。

蒙古西征開始於花剌子模國王對成吉思汗的冒犯。於是第一次西征的目標就是花剌子模王朝,後者於1221年滅國。

此外,在向西進發的過程中,還繼續西進消滅了基馬克汗國,並打到了欽察草原和基輔,這些地區在當時尚不屬於歐洲的範圍。

蒙古人的第二次西征,發生於窩闊臺汗時期的1235—1241年。

成吉思汗的兒子窩闊臺,派遣拔都等諸王西征,這一次戰爭也被稱作是“長子西征”。

蒙古人先是入侵到基輔羅斯,迫使基輔羅斯諸公國降服。

此後,繼續向黑海進發,併入侵到波蘭王國和匈牙利王國。此時,由於窩闊臺的去世,蒙古軍隊暫時撤兵後,又於1241年再次開戰,取得了軍事勝利,並消滅了保加利亞帝國。

蒙古人的最後一次西征,就是1252-1260年的旭烈兀西征,消滅了木剌夷國、阿拔斯王朝、敘利亞阿尤布王朝,建立了伊利汗國。



HuiNanHistory


蒙古帝國三次西征都是受一定的誘發的,訛答剌城主亦納斡出黑屠殺蒙古上千商隊是導火索,那還是在成吉思汗急於攻金智取中原的時候,本來成吉思汗本想安安穩穩坐箇中原天子。

蒙古的西部邊陲只委屈古代中國傳統邊界巴爾喀什湖流域和帕米爾地區,那時西遼被其大將哲別和長子朮赤攻下,虎思斡耳朵已被拿下,逃到喀什哈爾的末帝屈出律,原乃蠻太子,就是曾破壞蒙古在西域活動的一根釘子被拔出。主要原因是他竄取了西遼帝位,將遼皇帝直骨魯幹趕下去,還娶了他的獨生女兒渾忽公主,本來就是不義之舉,這也讓成吉思汗頭疼,敵國後代主管西遼勢必要對他構成威脅,不消滅遲早會藉助西遼反撲過來。屈出律本來還想破壞蒙古與花剌子模的關係,欲想刺激他倆國開戰,為自己國家乃蠻國報仇,不斷的對鄰國花剌子模散佈蒙古的威脅有大?成吉思汗野心不止想稱霸中原,而是想坐天下主宰,這對於同樣有野心的花剌子模摩訶末沙王而言哪能容忍?

於是在成吉思汗攻打中都的時候派了大量使臣和商隊試探蒙古底細。卻得來成吉思汗的回信是我會將摩訶末當我兒子一樣對待,你做西方之主,我做東方之主。摩訶末沙王聽到成吉思汗這麼稱呼,狂傲:“誰是他兒子?他是想找死,我鐵蹄所至,也裡,撒馬爾幹,不花剌,巴格達統治者都望我聞風喪膽,斡羅斯基督徒們只會給我充當幹粗活的奴隸,那些羅馬教皇都怕我東侵他的聖地。就東方野蠻人還這樣吹噓,不怕我大軍兵止東方,踏平斡難河。”之後為什麼蒙古商隊出使如此浩蕩的原因,也就有訛答剌事件。

當訛答剌事件發生後,成吉思汗不得不將目光投向這個陌生的西方大國,還給其國王寫了勸回信:

君前與我約,保不虐待此國任何商人。今遽違約,枉為一國之主。若訛答剌虐殺商人之事,果非君命,則請以守將付我,聽我懲罰,否則即備戰。

但後果沙王不但不聽還殺死了成吉思汗使臣巴合剌。不得己西征,在大軍降臨之前,已對這個新生帝國情況瞭如指掌,從此拉開西征的第一幕。成吉思汗大軍1219年兵臨訛答剌城不遠處河谷,已紮營,開始軍事佈署,他明白摩訶末沙王不打算真面出擊,跨到西遼境內與其決戰,而是守住碉堡,等他們一口一口吃掉,果不其然,西征大軍並不想只捉海兒汗就了事,而分三路北直插河中,踏上了追擊摩訶末的長途。於是就有哲別和速不臺大遠征,第一次西征兵鋒欽察,斡羅斯。1223年最遠抵達黑海流域與伏爾加河之間大敗欽察,斡羅斯聯軍,由於對基輔羅斯造成毀滅性打擊,基輔羅斯諸公國大振,東歐顫抖。

從此成吉思汗在西方佈局維護自己勞動果實建立三大汗國,為了鞏固擴大諸侯王地盤,在其基礎再度西征,於是就有第二,三次西征。第二次西征藉口是欽察死灰復燃,俄羅斯諸國又聯合它對朮赤封地侵擾,蠶食。繼任者窩闊臺看不過眼,在1235年在同時對南宋用兵之際,又發動西征,連續開了兩次庫裡臺大會,這一次由長子拔都統帥,稱長子西征,從伏爾加河中腰不裡阿耳國出發,向俄羅斯諸國和欽察發起挑戰,梁贊公國,莫斯科公國,弗拉基米爾公國,基輔公國遭到洗劫,半路上蒙哥和貴由先行回師,原因是窩闊臺病情加重,立馬召回。不止如此大軍繼續西進,一路兵鋒波蘭,匈牙利,裡格尼茨擊敗歐洲聯軍,追擊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於匈牙利,於1242年最遠抵達亞得亞速海沿岸,威尼斯,維也納,薩格勒布附近,就連柏林都受震感,所以羅馬教皇著急了,韃靼人無辜入侵,肯定是上帝對他的懲罰,於是被認為是上帝之鞭。

第三次西征,是由成吉思汗孫子蒙哥繼位,為憲宗,動機是裡海南岸木刺夷國無辜派刺客不遠萬里刺殺他,這也導致1255年第三次西征的爆發,同時蒙哥進行攻宋戰爭大舉侵宋,自己出馬扳倒宋朝,可沒料自己身死四川合州釣魚城下。從而導致第三次西征結束,五弟旭烈兀大軍已越過木刺夷,阿拔斯王朝,敘利亞阿尤布王朝,最遠抵達埃及木馬魯克邊境,可惜主力奔喪之際,留守部分的帖的不化大將被突如其來的木馬魯克蘇丹王打敗,阿音札魯特戰役宣佈蒙古西征的終結。











龍文說史


蒙古帝國的三次西征每一次人物都不同,第一次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第二次則是元太宗窩闊臺,第三次是元憲宗蒙哥的弟弟旭烈兀,旭烈兀是伊利汗國的創始人。

第一次西征

這次西征是從公元1219年開始到1224年結束的,共歷經了5年,最終以勝利結束。蒙古帝國的統帥是成吉思汗,目的是攻打花剌子模國,起因則是花剌子模國殺害了蒙古國的使節。

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第一次派使臣去花剌子模國,結果使臣被殺,商品金銀被奪,第二次派使者是因為成吉思汗要找花剌子模國要說法,但花剌子模國拒絕交出兇手,並殺了正使且剃掉了副使的鬍子。鬍子在當時非常重要,古人有句話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成吉思汗大怒,公元1218年,滅掉西遼後,就開始著手西征,從額爾失河出發,最後從打到了申河,也就是印度河,大勝而歸。

第二次西征

這是十年後窩闊臺汗發起的西征,從1236年一直到1241年,同樣是5年。這次的目的是為了征討伏爾加河以西那些沒有被征服的國家,所以打的也比較遠,一直打到黑山,其中征服了欽察、保加爾、波蘭、匈牙利等國。

第三次西征

蒙哥汗派弟弟旭烈兀攻打波斯的戰爭,這一次西征時間較長,打了8年,從1252年一直到1260年。目的是為了擴大疆土,在波斯地區建立一個統一政權,同時維護蒙古帝國的權益。因為在波斯地區,有三個獨立國家,其中一個叫木刺夷國,經常侵擾蒙古的商旅,所以蒙哥汗才派弟弟去打波斯的。

第三次西征的結束同樣是以可汗的去世告終,1259年蒙哥汗去世,旭烈兀結束西征,此次西征打到了亞洲的西南端,中間佔領了木刺夷國、敘利亞國,滅亡了報達國,降服了巴爾蘇丹,同時還建立了伊利汗國。

蒙古通過三次西征,征服並建立了察合臺汗、窩闊臺汗、欽察汗國、伊利汗國,可謂是造就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大帝國。


理科男讀歷史


歷史上蒙古人西征一共有三次:第一次西征中亞的花喇子模,相當於現在阿富汗;第二次西征西北方向,攻陷莫斯科,最遠到達多瑙河;第三次西征中東地方,到埃及邊境。

第一次西征

蒙古第一次西征又稱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戰爭,爆發在1219年,它標示著蒙古與中古大波斯外交和貿易失敗的結果,也是“蒙古西征”的開始。1219年,成吉思汗以花剌子模的剌守殺害蒙古商隊和使臣為由,親領大軍西征,分兵四路進攻花剌子模諸城。蒙軍長驅直入中亞後,於1220年攻佔了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馬爾幹,其國王西逃,成吉思汗令速不臺、哲別等窮追之。因此蒙軍便西越裡海、黑海間的高加索,深入俄羅斯,於1223年大敗欽察和俄羅斯的聯軍。

第二次西征

1235年~1242年是大蒙古國的第二次西征。1235 年,窩闊臺召集諸王大會,決定征討欽察、斡羅思等國,命各支宗室均以長子統率出征軍,萬戶以下各級那顏也派長子率軍從徵。諸王以朮赤子拔都為首,以老將速不臺為主帥。1236 年秋,滅不裡阿耳。1237 年春,滅欽察;秋,進兵斡羅思,攻取也烈贊(梁贊)城。次年,分兵四出,連破莫斯科、羅斯托夫等十餘城,合兵圍攻弗拉基米爾大公國首府,陷之。以成吉思汗之孫拔都任統帥,諸王子貴由、蒙哥等從徵,因為各支宗室均以長子統率軍隊,萬戶以下各級那顏也派長子率軍從徵,所以被稱為“長子西征”或“諸子西征”。蒙古大軍實際指揮掌握在前軍主將速不臺手中,蒙古大軍兵鋒主要指向欽察和斡羅思等地。

第三次西征

自從蒙古帝國消滅了花刺子模,征服了東歐各國之後,蒙古帝國的勢力範圍已擴展到中亞和東歐。1251年,蒙哥繼承帝位後,為了擴展領土,遵照成吉思汗拓展疆土,開藩建汗的遺願,展開第三次西征。因蒙哥集中征服南宋,因而由旭烈兀進行第三次西征征戰中東。而且當時位於伊朗的木剌夷國不肯對蒙古稱臣和朝貢,因此蒙古藉此發起第三次西征。旭烈兀西征,又稱蒙古第三次西征,是由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領,是蒙古帝國繼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及長子西征後的第三次大規模的西征,也是蒙古帝國最後一次西征。這次西征蒙古佔領了阿拉伯帝國的阿拔斯王朝、木剌夷國及敘利亞的阿尤布王朝。

蒙古人的三次西征,是一個世界性的、空前的重大歷史事件。西征的影響,無論在時間或地域上,或是人們的觀念上,都是極其深遠的。

----------

看歷史,長知識。歡迎關注@新一聊歷史


不是小學生的柯南


蒙古的三次西征確立了是我國佔領領土最多的王朝,三次西征中,在成吉思汗與其子孫的不懈努力下,最終將亞歐大陸平定,使其的領土面積空前絕後。

蒙古的第一次西征是由成吉思汗親自率領的,發動時間與結束時間是1218年至1223年。

首次西征的主要目的之針對花剌子模國,按理說蒙古帝國與花剌子模國都是一時興起的國家,蒙古的實力是略強於花剌子模國,當時成吉思汗的精力全部都放在了滅金上,原本根本不會去攻打花剌子模。

不料花剌子模國王作死,挑戰了成吉思汗的權威,導致成吉思汗的刀鋒從滅金變成了西征。此次西征成吉思汗本沒有想繼續西進只想滅掉花剌子模國後繼續轉手滅金,總所周知蒙古騎兵是善戰的。

滅掉花剌子模後,繼續向西前進,先滅掉了基馬克漢國,不久後大軍的鐵騎又到了欽察草原與基輔,由此這次西征終告結束,此次西征展現出了蒙古鐵騎的戰鬥力,幾乎無人可擋,就連花剌子模這樣的大國在蒙古大軍的猛烈攻擊下都撐不了幾年。

蒙古第二次西征是窩闊臺繼位後,命令拔都率兵西征,史稱“長子西征”。

蒙古的二次西征是標誌性戰略歐洲的象徵,窩闊臺派拔都去攻打基輔羅斯的勝利,標誌著蒙古帝國成為了橫跨亞歐的大帝國,侵入基輔羅斯後,拔都並沒有嚮往常一樣展開燒殺搶掠,而是迫使基輔羅斯等國投降蒙古帝國,成為蒙古帝國的附屬國。

不久後,波蘭王國與匈牙利王國統統被統治,不幸的是窩闊臺突然去世,蒙古帝國內部展開了短暫的動盪,蒙古大軍只好撤回蒙古。第二次西征產生的影響要比成吉思汗第一次親征的影響要大的多。

此次西征確立了蒙古帝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蒙古第三次西征是由成吉思汗之孫、拖雷之子旭烈兀發起的,這次戰役的勝利成功上蒙古帝國的地位空前絕後。

蒙古的第三次西征也就是最後一次西征,是在1252年開始直到1260年結束,此次西征遇到了不少的麻煩,如日中天的阿拉伯帝國正在逐漸走向強大,木剌夷帝國也是生生不息,更有阿拔斯王等國,都是蒙古強勁的對手。

不過這在旭烈兀眼中都不值得一提,率先消滅瞭如日中天的木剌夷國,取得了首勝。讓反對他出徵的人閉嘴,這次的勝利將成吉思汗當初畫的大餅落實,真真正正的完成了建立了橫跨亞歐的大帝國,並且他還建立了伊利汗國。

總結:蒙古的三次西征確立了其是中國歷史版圖最大的王朝,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忽必烈登基時發生的一些內亂,導致在西征時期建立的汗國紛紛獨立,最終元朝的領土只在亞洲大陸上,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關注我學習更多的歷史知識!


大國布衣


、第一次西征

公元1217年至1223年,鐵木真把南下滅金的任務交給木華黎,而他本人親自率領大軍進行西征。鐵木真首先派遣大將者別率兵攻打屈出律(也就是西遼,屈出律篡奪了契丹人的統治),者別擊潰西遼軍隊的阻擊,攻佔了西遼都城八剌沙袞(今吉爾吉斯坦托克馬克),將屈出律梟首示眾,西遼滅亡。隨後鐵木真親自率領其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和大將速不臺、者別等人攻打花剌子模,布哈拉城破,花剌子模滅亡。最後蒙古軍隊越過高加索進入頓河流域,出兵歐洲。公元1223年在迦勒迦河決戰中,大敗突厥與俄羅斯聯軍,俄羅斯諸王公幾乎全部被殺。此後蒙古軍隊班師而回,第一次西征結束。

二、第二次西征

公元1234年,太宗窩闊臺召開諸王大臣會議,決定繼承成吉思汗的事業,繼續西征,由朮赤之子拔都總領諸軍。公元1237年,蒙古諸軍進攻欽察,蒙哥斬殺其大將八赤蠻,裡海以北地區被蒙古軍隊佔領。隨後拔都率軍大舉入侵俄羅斯,先後攻陷莫斯科、弗拉基米爾、基輔等歷史名城。最後蒙古軍隊進攻孛烈兒(今波蘭)、馬扎爾(今匈牙利),攻佔克拉科夫、裡格尼察等城,大掠摩拉維亞等地,蒙古軍隊攻掠亞得里亞海東岸及南歐各地。這年年底,窩闊臺死訊傳到軍中,拔都率軍從巴爾幹撤回伏爾加河流域。拔都率本部以撒萊為都城,在伏爾加河畔建立了欽察汗國(即金帳汗國)。

三、第三次西征

公元1253年,拖雷之子旭烈兀率軍進行第三次西征,也是蒙古人最後一次西征。旭烈兀率兵侵入伊朗西部,進抵兩河流域,目標首先指向了木剌夷國(今伊朗境內)。旭烈兀命令蒙古軍隊發起猛攻,國王魯克那丁被蒙古軍隊殺死,他的族人也都被處死,木剌夷國被完全平定。隨後兵鋒直指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都巴格達。當時阿巴斯王朝哈里發漠思塔辛執政,既直接統治黑衣大食,又管轄整個伊斯蘭教世界,是兩河流域的強國。此戰巴格達城破,謨思塔辛哈里發率眾投降,謨思塔辛被處死,阿巴斯王朝滅亡。後又率軍繼續西進,兵進敘利亞,直抵大馬士革,勢力深入到西南亞。由於蒙古軍隊被埃及軍隊打敗,旭烈兀才被迫停止了西進,留居帖必力思,建立了伊利汗國。

總之,從公元1217年至1258年的近半個世紀中,蒙古帝國通過三次西征,先後征服了今鹹海以西里海以北的欽察、花剌子模和東起阿爾泰山西至阿姆河的西遼、畏兀兒,建立察合臺汗國;鄂畢河上游以西至巴爾喀什湖的乃蠻舊地,建立窩闊臺汗國;伏爾加河流域的梁贊、弗拉基米爾、莫斯科、基輔等公國,建立欽察汗國;兩河流域的伊朗、阿富汗、敘利亞,建立伊利汗國,造就了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帝國。





一枚消防小哥


蒙古三次西征都打到了現在的哪裡?

第一次西征:由成吉思汗親自帶隊,手下全是蒙古巔峰時期的猛將,而且路線也沒有走傳統的蔥嶺,而是取道剛征服不久的西遼,穿越阿爾泰山,從新疆北部進入中亞,第一次出征是為了給中亞強國花剌子模一個教訓,花剌子模無理殺害蒙古使者,成吉思汗滅了花剌子模後,最終因打德里蘇丹不順加上東方事務的羈絆而回師。成吉思汗此行的行程大約10700公里。

蒙古並沒有退出西征戰場,成吉思汗命令“蒙古四獒”——速不臺和哲別繼續西征。速不臺和哲別繞著裡海轉了一圈,最後回到花剌子模,才結束此次征途。

蒙古第二次西征:元太宗八年至十四年(1236—1241年)窩闊臺大汗遣拔都等諸王率軍征服伏爾加河以西諸國的戰爭。朮赤的次子拔都率領,諸親王助陣,他們到中亞和拔都匯合後,開始向西北進軍,1237年12月(窩闊臺汗九年),蒙古西征軍以若毛而杜因人作嚮導,分為三路沿著頓河和頓涅茨河,自東南進入俄羅斯邊境,向北進攻。1227年12月27日攻破了梁贊城。以尤里·伊戈列維奇侯爵為首的統帥們都戰死。普隆斯克城和其它的城市也相繼陷落。

西征軍主力攻佔梁贊公國後,向弗拉吉米爾公國發動進攻。1238年2月3日(窩闊臺汗十年),2月8日,蒙古西征軍佔領了弗拉吉米爾公國的首都。1238年尤里二世在昔迪河畔遭到慘敗,此役決定了俄羅斯兩個半世紀的前途,1238年3月5日(窩闊臺汗十年),佔領了托爾若克城。這樣,弗拉吉米爾公國全境,基本歸順了蒙古西征軍。1240年秋,拔都率領的蒙古徵軍主力,越過佩累雅斯拉夫公國邊境,進入基輔公國境內,征服基輔公國,九年(1237年)夏、秋,在伏爾加河以東休養士馬,決定征討斡羅斯(今俄羅斯歐洲北部的基洛夫州和韃靼自治共和國以西地區和烏克蘭、白俄羅斯)。十二月,拔都等諸王率軍渡過伏爾加河,攻克烈也贊(一作"也烈贊",今莫斯科東南亞贊州里亞贊城)、科羅木納(今莫斯科東南科洛姆納城)諸城。

1241年3月18日,於西特拉夫戰役,波蘭軍全軍覆沒,前線將領全部戰死。1241年3月23日,在擊破微弱的抵抗之後,蒙古攻佔了波蘭首都克拉科夫,並於24日放火焚城,全軍繼續向西挺進。公元1241年4月蒙古軍隊打敗德波聯軍。

蒙古第三次西征:公元1253年,拖雷之子旭烈兀率軍第三次遠征,蒙古軍隊進軍西亞。10月,旭烈兀率兵侵入伊朗西部,進抵兩河流域,目標首先指向了木剌夷國(今伊朗境內)公元1256年,旭烈兀統帥蒙古大軍渡過阿姆河,6月到達木剌夷境內。蒙古先鋒將領怯的不花攻佔木剌夷多處堡寨,給予了沉重打擊。木剌夷首領魯克那丁在蒙古大軍壓境的形勢下,派遣他的弟弟沙歆沙向旭烈兀求和,11月,旭烈兀命令蒙古軍隊發起猛攻,魯克那丁被迫投降。蒙古軍隊佔領其都城阿剌模式堡(今裡海南),公元1257年3月,駐守阿塞拜疆的拜住來到軍中,旭烈兀偕同拜住等繼續西征,直指黑衣大食首都巴格達。當時阿巴斯王朝哈里發漠思塔辛執政,既直接統治黑衣大食,又管轄整個伊斯蘭教世界,是兩河流域的強國,公元1257年冬,旭烈兀、拜住等率軍三路圍攻巴格達,第二年初,三軍合圍,向巴格達發動總攻,蒙古軍隊用炮石攻打巴格達城,城門被炮火擊毀。2月,謨思塔辛哈里發率眾投降,旭烈兀攻陷巴格達,蒙古軍隊在城中大掠七天,謨思塔辛被處死,阿巴斯王朝滅亡。旭烈兀率軍繼續西進,兵進敘利亞,直抵大馬士革,勢力深入到西南亞。旭烈兀正準備進攻埃及時,傳來了蒙哥大汗在釣魚城受傷而死。於是,旭烈兀命怯的不花鎮守敘利亞,自己率大軍東歸。自此,蒙古人第三次西征結束。






弦間映月


蒙古人是鮮卑人的後代。唐朝之後,蒙古各部移居到蒙古高原。公元10世紀到12世紀,蒙古高原先後臣服於遼朝和金朝。至公元1200年左右,蒙古勢力逐漸強盛。

公元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大會,即蒙古大汗位,號“成吉思汗”,國號“大蒙古國”。此後成吉思汗及其後裔率領蒙古大軍不斷擴張領土,其中以對中亞、西亞和東歐廣大地區發動三次大規模的軍事征戰,即成吉思汗西征(1219-1223)、拔都西征(1236-1242)和旭烈兀西征(1253-1260),影響歷史發展,特別是東西方交往的發展最巨大。

第一次西征(1219-1225)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為了肅清乃蠻部的殘餘勢力,以及消滅西域的強國花剌子模(Khorazm),便藉口花剌子模殺蒙古商隊及使者,親率二十萬大軍西征。他的四個兒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以及大將速不臺、哲別隨行。蒙軍長驅直入中亞後,於1220年攻佔了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馬爾罕(Samarkand),其國王西逃,成吉思汗令速不臺、哲別等窮追之。因此蒙軍便西越裡海、黑海間的高加索,深入俄羅斯(Russ),於1223年大敗欽察(Kipchak)和俄羅斯的聯軍。另成吉思汗又揮軍追擊花剌子模的太子札蘭丁,在印度河流域打敗之。1225年,成吉思汗凱旋東歸,將本土及新徵服所得的西域土地分封給四個兒子,後來發展為四大汗國。

第二次西征(1235-1244)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滅亡西夏前不久死去,後三子窩闊臺繼任大汗。窩闊臺於1235年派遣其兄朮赤之次子拔都,率五十萬大軍再度西征。西征軍很快就徹底滅亡花剌子模,殺札蘭丁。不久又大舉征服俄羅斯,攻陷莫斯科、基輔諸城,並分兵數路向歐洲腹心挺進。1241年,北路蒙軍在波蘭西南部的利格尼茲(Legnica),大破波蘭與日耳曼的聯軍。拔都親率蒙軍主力由中路進入匈牙利,大獲全勝,其前鋒直趨意大利的威尼斯,全歐震驚,稱為“黃禍”。正當西方各國惶惶不可終日之際,拔都忽接窩闊臺駕崩的噩耗,於是急速班師。

第三次西征(1253-1260)

蒙哥於1251年即大汗位後,令其弟旭烈兀率兵西征。這次西征主要方向是西南亞地區,頭等目標是消滅木剌夷國(Mulahida,在今裡海南岸的伊朗北部)。1257年,蒙軍蕩平木剌夷之地,並揮師繼續西進,攻陷報達(Baghdad,今巴格達),屠殺八十萬人,滅亡歷時五百餘載的黑衣大食(Abbasids)。此後旭烈兀又率兵攻陷阿拉伯的聖地麥加,攻佔大馬士革,其前鋒曾渡海收富浪(即今地中海東部的塞浦路斯島)。本來他還要進一步攻打埃及,因得到蒙哥伐宋陣亡的消息,便率主力班師。

蒙古建國後,通過三次大規模的西征,建立起龐大的帝國,對世界歷史的影響既深且遠。


大黃扯點歷史


蒙古的西征,帶給西亞和東歐地區的是一場空前的人禍,蒙古的鐵蹄征服的地區達到了近3000萬平方公里,堪稱是遊牧民族最輝煌的時期,蒙古滅亡南宋則不算在西征之內。1219~1225年,成吉思汗拉開了蒙古西征的第一幕。他發動第一次蒙古西征,以戰爭手段嚴懲殺害蒙古使者和商隊的中亞大帝國花剌子模國,此次西征遠抵裡海與黑海以北、伊拉克、伊朗、印度等地,為日後第二次及第三次的西征定下良好基礎。

1235~1242年,成吉思汗孫子拔都再次率領西征,遠至欽察、俄羅斯、匈牙利、波蘭等國家和地區,並且建立了第一個元朝西北宗藩國--欽察汗國。1252~1260年,成吉思汗孫子旭烈兀進行第三次西征,遠至敘利亞、埃及、伊拉克等國家或地區,並在波斯地區建立了又一個元朝西北宗藩國-伊利汗國。此三次西征,令成吉思汗及其·子孫被人稱為世界“征服者”。

遊牧民族

蒙古原是一個遊牧民族,蒙古帝國是新興的中央集權奴隸制君主國家。在成吉思汗統治下,開國功臣得到崇高的政治地位,人民亦得到富裕生活,蒙古已不只是純樸的遊牧民族。他們擁有強烈的慾望,希望得到更好的物質生活,所以對外征戰成為了最終結果。另一方面,蒙古人信奉薩滿教,認為“長生天”是主宰一切的最高神。凡人的一切都是由“長生天的意志”安排,成吉思汗被看作“長生天的代表”,平民都十分聽從他的命令。

重要因素

成吉思汗認為,統治和征服世界是合乎“長生天的意志”,所以蒙古便展開一系列對外的戰爭。強大的軍力亦是促成蒙古西征的重要因素。當時,成吉思汗擁有強大的武裝軍隊,軍種齊全,有騎兵、步兵、炮兵和工兵。軍隊組織嚴密,紀律性強,官兵平等,不會因為財力或勢力而有所差別,所以士兵都忠心愛國,形成一股強大的戰鬥力,為大規模的西征作好準備。

成立的政治集團

成吉思汗與花刺子模帝國的決裂促成第一次西征。花刺子模帝國是一個新近成立的政治集團。雖然宗主沙或算端摩訶末的統治權很脆弱,但由於它承受了阿拉伯和波斯的輝煌文化,國家面積廣大,故令人對它產生錯覺。成吉思汗也將花剌子模的勢力估計過高,故尋求和它建立最友好的外交和商業關係。

正因為這個目的,成吉思汗於1218年派一個龐大的商隊和個人的代表前往花剌子模建立邦交。可是,當這些使者和商人抵達花剌子模的管轄區訛打剌時,訛打剌守將指責他們是成吉思汗的間諜,把他們殺了。成吉思汗知道後十分忿怒並要求賠償,但他的要求遭到拒絕,於是成吉思汗準備攻打花剌子模,展開了第一次西征,這次西征以蒙古人完全的勝利結束,花剌子模國王算端摩訶末在逃亡中去世。

展開第二次西征

蒙古西征的第一次西征成功後,蒙古帝國又在1235年展開第二次西征。這次西征仍由花剌子模的餘孽挑起的。花剌子模國王謨罕默德之子扎剌勒丁,在蒙古滅花剌子模時從印度逃到高加索,成吉思汗認為他沒有政治能耐不必提防。豈料扎剌勒丁乘蒙古軍離去後,又潛回今日伊朗,而伊朗與伊拉克境內的突厥族人竟奉他為領袖,讓他重建了花剌子模帝國。

在蒙古發動滅金戰爭前一年,扎剌勒丁與鄰近的回教國家作戰,國力耗虛不少,蒙古軍乘時把扎剌勒丁的軍隊打敗。扎剌勒丁遂逃到曲兒忒地方,被當地鄉民刺死,花剌子模國才真正滅亡。蒙古軍打敗花剌子模國後,乘勢推進,佔領了阿特耳佩佔、大阿美尼亞、曲兒忒及谷兒只國。後再進兵中亞細亞,欲使這一地區的國家成為蒙古的外藩,為了這個目的而展開了第二次西征。

進行第三次西征

蒙古於1253年進行第三次西征。當時,位於裡海之南的木剌夷國既不肯對蒙古稱臣,也不肯朝貢。這些行為對於當時已經揚威地中海的蒙古帝國是極之不尊敬的,為了懲罰這個國家,憲宗蒙哥便派其皇弟旭烈兀擔任西征統帥,帶同將領布而嘎、不花鐵木耳、貝住等出征木剌夷國,展開史無前例的第三次西征。當時俄羅斯地區的基輔羅斯公國也成為了侵略的目標,羅斯人與其他民族的聯軍同蒙古人在卡爾卡河畔對峙,聯軍被打敗,數以百計的基輔王公被殺,此後俄羅斯人也臣服於蒙古,開始了長達400年的被統治的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