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乙肝病毒攜帶者共用碗筷,會被傳染嗎?

王者歸來之夜


與乙肝病毒攜帶者共用碗筷,有可能會接觸少量唾液,唾液一般不含病毒或者很少,吞進入以後混入食物中了,也不會通過消化道感染,因為乙肝不屬於消化道傳染病。




關於乙肝傳播途徑的誤解

對乙肝傳播途徑的誤解,主要在於兩個人吃飯的時候,同時有口腔潰瘍,或同時有牙齦出血的情況,認為通過這樣的方式,是可以感染乙肝的。

按照乙肝病毒'感染人體的方式,這個存在著理論上的可能,比如,雙方都有牙齦出血,出血的創面直接接觸,有血液之間的交流。但是,實際上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邊吃飯邊嘴對嘴接吻,飯吃的少,接吻的時間長,且動作比較劇烈的情況下,才是有可能的。

至於潰瘍,在沒有新鮮出血的情況下,潰瘍表面有覆蓋一層炎性分泌物構成的膜,這層膜其實是具有保護作用的。沒有人會在吃飯時,把食物故意往潰瘍面摩擦,在吃飯的時候會主動避開這個地方。加上食物的包裹和唾液的稀釋作用下,這種傳染的概率實在是低得不能再低了。



關於吃飯傳染乙肝的傳言

一些以前從來沒有查過乙肝的人,知道某某同事有乙肝,自己經常跟他一起吃飯,於是也去查了一下,結果發現自己曾經感染過,就會認為這個乙肝是和那個乙肝同時吃飯感染的,這種說法,其實完全沒有理論依據。

還有一些人,可能有其他的感染方式,比如不潔性行為,為了不讓家人懷疑,會一直強調經常跟某某乙肝朋友一起吃飯感染的,這是把性傳播和其他傳播方式感染的鍋,讓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飯給背了。



正確的傳播途徑

乙肝通過血液、性生活和母嬰傳播。通過血液傳播的方式,主要是不安全注射、吸毒、輸血和血製品。不潔診所拔牙、紋身、修腳、修眉等有創傷的情況下,也有一些小小的可能性。

普通的生活接觸,在沒有血液暴露和傷口直接接觸和摩擦的情況下,比如同一個辦公室上班、同一個宿舍住、同一個浴池游泳、同一個食堂吃飯等等,是不會傳染乙肝的。

可能傳播乙肝的行為

在自己沒有抗體的情況下,和乙肝攜帶者發生無保護性接觸,去不正規和消毒不嚴格的診所拔牙,吸毒和不安全注射,法式深吻吻到牙齦出血,等等,都是有可能的。



不會傳染乙肝的行為

沒有傷口的情況下握手,和乙肝病毒感染者肌膚接觸,在同一個食堂吃飯使用公共的、經過消毒的餐具,蚊蟲或其他昆蟲叮咬,等這些行為,不會傳染乙肝,父親的乙肝也不遺傳給孩子。

預防乙肝的策略

注射乙肝疫苗,獲得乙肝表面抗體,就獲得了對乙肝病毒的特異性免疫力,這是預防乙肝最靠譜、最主要的措施。

保護傷口,用無菌紗布覆蓋,是預防緊急情況下不得已的接觸的辦法,是有傷口的人的最好的預防措施。在和健康狀況不明的人發生性行為的情況下,要全程、正確的使用安全套。



調整心態

和別人一起吃飯,擔心被傳染上乙肝,這是恐懼乙肝的人最重要的心理問題,建議調整心態,或者可以委婉的拒絕一起吃飯,但不要製造和別人吃飯就會傳染的傳言。

想了解更多有趣而溫暖的肝病和感染科醫學知識,請關注@龍大夫的肝病課堂!


龍大夫的肝病課堂


不會。不要害怕。


中國目前大概是有1億人感染了乙肝病毒,其中8000萬乙肝攜帶者,2000萬是慢性乙型肝炎。理論上來講,這1億感染者都是有傳染性的,但是我們要知道,乙肝病毒傳染途徑有三個:

1、血液傳播

2、母嬰傳播

3、性傳播


血液傳播現在也少了,主要是共用牙刷、剃刀、輸血、紋身、共用注射器等等,以前輸血很多導致乙肝的,但是現在獻血控制很嚴格,一旦監測有乙肝,不讓獻血的,所以現在輸血感染乙肝已經很罕見了。


當我們知道乙肝傳播是以上三種途徑的時候,你就知道乙肝不會通過消化道傳播,那麼一起吃飯共用碗筷都不會傳染乙肝。


我們的唾液中乙肝含量很少,主要是在血液裡面。有人就擔心了,如果乙肝病人口腔出血,血液沾染在筷子上,筷子沒消毒,給了正常人,正常人拿這個筷子吃飯了,剛好自己的口腔也有潰瘍,這時候病毒豈不是會通過血管破口進入體內?豈不是傳染了乙肝病毒?這是不成立的。首先這樣的病毒量是嚴重稀釋的,很少的,乙肝病毒也不是見到孔洞就鑽的。另外,現在的孩子都有注射疫苗,都有抗體,不怕乙肝病毒,這是最為關鍵的重點。


不怕乙肝。共同控制乙肝。需要我們各自的努力。


李鴻政醫生


與乙肝患者共用碗筷,會被傳染嗎?很多人不清楚,儘量別忽視了!

肝臟對於人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解毒器官了,是能夠很好的代謝掉一些多餘的毒素,從而合成人體所需要的一些成分,如果是我們的肝臟受到了損傷的話,那我也就會使一些毒素垃圾長時間堆積在我們的體內,在最近這幾年裡患上肝臟疾病的情況也是在不斷的增加,人們對於慢性肝炎其實也就是指的乙肝了。



在人們感染上乙肝病毒之後,如果是得不到及時的治療的話,那麼肝臟部位可能就會受到非常大的傷害,長時間以來肝臟的功能也就會出現一些下降的情況,肝炎也就會轉化為肝癌,所以說嚴重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在生活中遇到乙肝的患者就想要遠離,生怕自己被傳染上。與乙肝患者共用碗筷,會被傳染嗎?很多人不清楚,儘量別忽視了!

與乙肝患者共用碗筷,會被傳染嗎? 在一般的情況下來說,與乙肝患者共用碗筷的話,一起進食通常是不會進行傳染的,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最主要的就是母嬰傳播和血液傳播了,就有一些相關的研究,表示乙肝的病毒是需要接觸肝臟的細胞才會真正的被傳染。

但是在生活中也應該要多多的去注意,如果是我人們的口腔內出現了破損的粘膜,或者是出現牙齦出血,還有口腔潰瘍等一系列的現象,在這個時候與乙肝的患者,一起進食的話,那麼也就會讓一些病毒趁虛而入,從而侵犯到我們的肝臟部位。

每天都會更新一些健康知識,請大家要是有好的建議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如果你喜歡我這篇文章,歡迎大家點擊關注➕點贊、分享,來把健康分享給更多的人,傳遞健康小知識,讓我們生活中更多的人都受益!


王者歸來之夜


肯定的回答,共用碗筷不會傳染,但一塊吃飯很可能傳染。

1,乙肝病毒特性

乙肝傳染的本質是乙肝病毒,乙肝病毒進入體液,通過體液傳播,但是乙肝病毒是隻能生活在體液裡面的,比如唾液, 精液 ,白帶,人奶,血液,淋巴液,尿液等,一旦脫離人體,就會在半小時左右死亡,加上一般的碗筷會清洗的,那就死的更快了。

2,乙肝傳染本質

我們知道乙肝的主要傳染途徑是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1)性傳播:主要是發生關係時相關體液交換,加上器官脆弱容易有創傷,從而體液進入對方身體傳播;(2)血液傳播;血液是主要的體液循環,所以他的病毒含量較多,一般的乙肝方面檢查都用的血液,所以血液很容易傳播;(3)母嬰傳播:由於懷孕的時候有胎盤屏障,不會傳染,但是生育的時候呢?刨婦產有血液,順產的話很容易有血液或者親密接觸的。

3,吃飯的傳染

我們知道了病毒離開身體可存活半小時,所以吃同一個食物會有筷子會接觸,通過菜去傳播,萬一口腔內有創傷,或者粘膜的破損,病毒就很容易進入體液循環,要是沒有乙肝抗體,就會很容易獲得傳染,成為乙肝攜帶者,要是有相關的肝功能異常,就是乙肝患者。



4,怎樣預防

主要的預防就是注射乙肝疫苗,但是乙肝疫苗隨每個人的體質以及廠家不同,就算產生抗體,也有一定時限性,平均在6-8年左右,所以一定時間後也要檢查抗體情況,及時再次打疫苗。

萬一沒有抗體,打了疫苗後,聚餐吃飯時可以建議用公筷,或者自己先加一定量大到自己餐盤中,防止病毒趁虛而入。

綜合來講,乙肝並不可怕,主要是自己有抗體,外界注意個人衛生。


90後聊基因


一般情況下,與乙肝攜帶者共同進餐不會被傳染。

乙肝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以下幾條

母嬰傳播

血液傳播

性傳播

進餐擁抱握手等不會被傳播

但應注意公用剃鬚刀牙刷等可能傳播。


小麻哥的日常


乙肝病毒攜帶者(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AsC)是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持續6個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關的症狀與體徵,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乙型肝炎血清學標誌物(HBV serologic marker,HBVM)是診斷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必要檢測指標,HBV脫氧核糖核酸(HBV DNA)檢測反映病毒複製的情況或水平。

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簡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來源有母嬰傳播、嬰兒期感染、性傳播,抵抗力較弱的被感染者、慢性乙肝轉化而成。

1.母嬰傳播
母親對子女的垂直傳播是出生後攜帶者最主要的感染來源。在沒有預防措施的情況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雙陽性的母親,引起母嬰乙肝病毒傳播率幾乎是100%。嬰兒對大量入侵的乙肝病毒感染缺乏免疫清除能力,呈現“免疫耐受狀態”。入侵乙肝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可與嬰兒肝細胞的染色體基因組合,利用嬰兒肝細胞複製繁殖,並逃避機體免疫系統的攻擊,從而表現為長期乙肝病毒攜帶狀態而並不出現症狀。
2.嬰兒期感染
幼嬰兒如長期與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陽性母親、保姆、親屬密切生活接觸,如哺乳、餵食、親吻等可導致感染,由於幼嬰兒期機體免疫系統發育尚未完全成熟,無力清除病毒,容忍乙肝病毒與其長期和平共處,而成為攜帶者;也可通過預防接種和注射途徑感染。嬰幼兒期在易感的環境中比成人的感染並攜帶的幾率約高8倍。
3.抵抗力較弱的被感染者
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全的青少年、成人接觸乙型肝炎病毒後,可表現為不發病,但又不能清除病毒,使病毒與機體處於共存狀態,成為乙肝病毒攜帶者。
4.慢性乙肝轉化而成

慢性乙肝經過治療轉歸成為乙肝病毒攜帶者。

與乙肝患者共用碗筷,會被傳染嗎?

在一般的情況下來說,與乙肝患者共用碗筷的話,一起進食通常是不會進行傳染的,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最主要的就是母嬰傳播和血液傳播了,就有一些相關的研究,表示乙肝的病毒是需要接觸肝臟的細胞才會真正的被傳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