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渤海國”在哪裡?是誰建立的?

聊以自娛2


導讀:渤海國,公元698年靺鞨族首領大祚榮在我國東北建立的政權。渤海國從公元698年建立到公元926年被耶律阿保機滅亡,共傳15王,享國229年。


渤海國名的由來

唐朝六大都護府中安東都護府是用來管理大唐東北部少數民族區域。下設營州上都督府、饒樂都督府、松漠都督府、渤海都督府、黑水都督府、室韋都督府。其中渤海都督府就是用於管理粟末靺鞨的軍政機構。這也是後來大祚榮受封渤海郡王和渤海國名的由來。


渤海版圖

作為唐朝的藩封國,長期與唐朝保持著密切的聯繫,與周邊國家、部族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交流與交往,從而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故被當時的人們譽之為“海東盛國”。渤海國巔峰的疆域,南以浿江(今大同江)和泥河(今龍興江)與新羅為界,北抵今三江平原一帶,與北黑水靺鞨相接,東臨日本海,西至今吉林與內蒙古交界的白城、大安附近,接壤契丹。


渤海國的滅亡

公元926年,耶律阿保機滅亡渤海。契丹滅渤海國後,封皇太子耶律倍於渤海故地,因渤海在契丹東方,故名為東丹國。


歷史莫名的喜感-民族關係的延伸

安東都護府下設的幾個都督府要特別注意室韋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注意渤海都督府比較好理解:渤海國由靺鞨人建立,被契丹人滅亡。但是契丹人建立的大遼帝國200餘年後,又被靺鞨人的後代女真建立的大金帝國所滅(靺鞨到遼代稱女真)。是不是很有歷史的喜感?相當於女真和祖先先後建立了三個崛起於東北白山黑水的政權,並且一個比一個厲害。順序是這樣的渤海國---金國----後金國(大清)。

再看另外一個室韋都督府:室韋是蒙古人的祖先,崛起時間稍微晚於女真建立的金國。但是一旦狂暴崛起,就一路遠古世紀的霸王龍東征西討,很快吞下30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並且比女真人建立的大清更早的入主中原,面積遠超大清的元帝國。從蒙古崛起摧枯拉朽般的滅亡金國到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經歷百年征服西北蒙古割據勢力,這兩個民族已經跨越時空,相愛相殺了幾百年。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聖立元年,(公元698--926年),我國曾有一國家,叫渤海國,698年建國,926年被當時的契丹國所滅。渤海國初名為震,是大祚榮襲其父乞乞仲象所受武則天授予的爵位震國公。

建國兩百二十九年裡,渤海國農牧,文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均繁榮昌盛,在紡織,冶煉,工業加工都頗有建樹,是為當時中原人眼裡的的盛國,。

渤海興於高句麗,亡於契丹。當時的耶律阿保機乘渤海國內亂,起兵攻打渤海國,沒多久,就把渤海當政國王擒拿了,渤海國亡耶律阿保機趁機讓自己的兒子當了國王!改渤海為東丹國。五十七年以後,廢東丹國號,東丹與中原融為一體。

渤海國昌盛時期,也是按照唐朝的模樣建造自己的行政體系,設立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多個縣。

五京位於現在的黑龍江省寧安縣,坐落在離鏡泊湖不足20公里的渤海鎮上,現在屬於東京城林業局所在地,當時的原貌考察發現,當時的上京完全是以唐朝首都為模子建造,唐朝首都有三百八十一坊,上京有八十二坊。現今遺址也頗為完整,上京龍泉府,古井址,禁苑等。主要遺物有石燈鍾鍾,大石佛,大石龜等

建國200多年,雖然渤海國文化發達,但傳世文獻堙沒殆盡,大部分靠後人考古挖掘,尤其是歷史地位,歸屬問題一直是日本,韓國的爭議。認為古代的渤海國屬於它們的附屬國,其實根據大唐歷史資料,渤海國一直屬於中國。






芒果綿綿冰呀


渤海國是唐代和遼代初期存在於我國東北地區的的少數民族邊疆政權,其主體民族為靺鞨族,同時也包含了部分高句麗,扶余,沃沮,濊貊等民族。渤海國的疆域範圍包括我國東北大部分地區,俄羅斯沿日本海地區以及朝鮮半島北部,被稱為“海東盛國”。渤海國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近些年被韓國大肆渲染,並稱其是自己的祖先建立的國家。其實歷史上的渤海國從文化政治和民族構成方面來說都跟現在的韓國沒有半毛錢關係,完全是中國古代的少數民族政權。


一,大祚榮建國。

靺鞨族是我國古代活躍於東北地區的一支遊牧民族,先秦時代稱為肅慎,漢代稱挹婁,南北朝時叫勿吉,到隋朝的時候才改稱靺鞨。唐代初年分裂為十個部落,其中以黑水部落最為強大。分佈在今天的黑龍江中下游和松花江流域及其以東的廣大地區。

靺鞨各部一直都臣服於中原王朝。到隋末唐初天下大亂。靺鞨十部有的就臣服於突厥,有的則依附於高句麗。粟末靺鞨原本居住於粟末水流域(今松花江上游)。公元七世紀中期,唐朝消滅了高句麗,粟末靺鞨的首領大祚榮投降唐朝,與部族被遷徙到今遼寧朝陽地區的營州。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契丹首領李盡忠反叛唐朝,攻陷營州城。大祚榮與靺鞨族首領乞四比羽率領部族東遷,在奧婁河(今牡丹江)築城自守。武則天招降乞四比羽,但遭到拒絕。於是派軍征討,乞四比羽戰敗被殺。大祚榮則率軍打退了唐軍,成為當地各部的首領。


他不斷攻打和吞併鄰近部落,終於擴地二千里。所管轄的人口超過了十萬戶,並且建立了一支數萬人的靺鞨軍隊,於是自稱為震國王,向北方強大的突厥稱臣。

公元705年,唐中宗繼位,派官員前往東北招降。大祚榮表示願意臣服大唐,並派兒子大門藝到長安做人質。大祚榮建立的政權正式成為大唐王朝的藩屬。

開元元年,唐玄宗派遣大臣冊封大祚榮為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並將大祚榮統治的地區作為大唐的忽汗州,加授大祚榮為忽汗州都督。自此大祚榮去靺鞨稱號而改稱渤海,因此,呼汗州都督府又被稱為渤海都督府。

二,渤海國的來源與發展。

渤海每年向唐朝進貢特產,唐朝則回贈大量的各種生活用品等。大祚榮死後,其子大武藝經唐玄宗冊封成為渤海繼承人。之後的每一代繼承人都必須得到唐王朝的認可和冊封才能繼位。安史之亂時期,大唐國力衰弱,但渤海仍然不斷向唐朝進貢。這樣的忠心和恭順獲得了唐朝皇帝的極大好感。因此,唐肅宗於寶應元年加封當時的渤海都督大欽茂為“渤海國國王”。渤海國之稱從此為始。對以後的繼承者們,唐朝也都封為“渤海國國王”“忽汗州都督”的頭銜。

有唐一代,渤海不斷派遣王子到長安做人質,派遣官員向唐朝進貢前後達到130多次。渤海從唐朝學習了許多漢族人的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使自己迅速改變了原本隨水草而居的落後遊牧民族生活方式,形成了城市和鄉村。出現了手工業和商業。並且渤海國通用漢文,在唐文華的薰陶下,文學也蓬勃發展起來。

公元八世紀中葉,大欽茂遷都上京。(黑龍江寧安西南),渤海逐漸強大起來。到大仁秀統治時期,兼併了東北的虞婁,鐵利,弗涅封靺鞨諸部。疆域北抵黑水靺鞨,東至大海,南抵尼江(今朝鮮龍興江)與新羅為界。黑水靺鞨各部也紛紛臣服於渤海,契丹,室韋等少數民族也十分恐懼渤海

當時渤海國由於國力強大,文化上深受唐朝影響,遂有“海東盛國”之美稱。

三,渤海疆域。

渤海國的行政地方行政制度與行政區劃完全仿照唐朝。為了統治這個遼闊的地區,大仁秀分全國為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

以肅慎故地為上京及龍泉府,管轄龍州、湖州,勃州。府治龍洲城。(今黑龍江省臨安西南的渤海鎮)

中京及顯德府管轄鐵州,湯州,盧州,顯州,榮州,興州。府治顯州城。(今吉林省敦化敖東城)

以濊貊故地為東京及龍原府。管轄慶州,鹽州,穆州,賀州,府治慶州城。(今吉林省琿春西南)

以沃沮故地為南京及南海府。管轄沃州,晴州,椒州。府治沃州城(今朝鮮咸鏡北道之鏡城。)

以高句麗故地為西京及鴨綠府。管轄神州,桓州,豐州,正州。府治神州城。(今朝鮮慈江道鴨綠江東南岸)

長嶺府統轄瑕州,河州。府治瑕州。(今吉林省海龍西南山城鎮)

以扶余故地為扶余府,管轄扶州,仙州。府治扶州城。(今吉林省四平)

鄚郆(mao ji)府管轄鄚州,高州。府治鄚州城。(今黑龍江省阿城)

以虞婁故地為定理府,管轄定州,潘州。府治定州城。(今俄羅斯濱海地區蘇城)

安邊府管轄安州,瓊州,府治安州。(今俄羅斯濱海地區奧爾加)

以率賓故地為率賓府,管轄華州,益州,建州,府治華州。(今黑龍江省東寧市)

以拂涅故地為東平府,管轄伊州,蒙州,沱州,黑州,比州,府治伊州城。(今黑龍江省密山市興凱湖西北岸)

以鐵利故地為鐵利府。管轄廣州,汾州,蒲州,海州,義州,府治廣州城。(今黑龍江省依蘭西南)

以越喜故地為懷遠府。管轄達州,越州,懷州,紀州,富州,美州,福州,邪州,芝州。府治達州晨城。(今黑龍江省同江市)

安遠府管轄寧州,郿州,慕州,常州。府治寧州城。(今俄羅斯依曼河下游)

郢州,銅州,涑州為獨奏州,屬於中央直轄。

所有府州縣的各級地方官吏均以王室成員和大姓貴族擔任。國王之下的官員仿照唐朝設置的三省六部制,軍事編制則使用唐朝的府兵制,建立了八衛,每衛設置大將軍和將軍一人負責統帥軍隊。

四,渤海國文化。

渤海國建立之後大力向內地漢族學習。經濟、文化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渤海王多次派遣學生到長安太學學習。渤海地區通用漢字,使用的歷法則是唐朝制定的《長慶宣明歷》,音樂也是參照中原音樂加以改進的。

渤海的官員和貴族子弟子弟用漢文做詩,其中,楊泰師和王孝廉的詩作深受李白、杜甫的影響,是當時著名的渤海詩人。

公元834年秋,瀛洲司馬張建章奉命前往渤海,受到渤海國王的熱烈接待。由於一再挽留第二年才返回長安。他在上京期間同渤海上層人士互相唱和的詩稿和來往的書信,竟裝滿了他的行囊。可見,渤海通漢文化的人是很多的。

唐詩人溫庭鈞在《送渤海王子歸國》詩中寫道:

疆理雖重海,詩書本一家。盛勳歸舊國,佳句在中華。

這不僅是一首對渤海王子文化素養的讚美詩,而且也是表明渤海與內地文化一致和親密關係的生動寫照。

五,渤海國的滅亡。

唐朝衰亡之際,渤海國也走向末路。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大唐王朝滅亡。唐朝的藩將領們紛紛割據稱帝。而此時統治渤海國的第十五代國王大諲(yin)撰。正如大唐王朝一樣,此時的渤海國也步入衰亡階段。契丹族日益強大,其首領耶律阿保機時刻都在謀劃吞併渤海。大諲撰繼位後渤海與契丹戰爭持續了二十年之久。大諲撰則一直保持著對中原的藩屬態度,先後向後梁和後唐朝貢。

公元926年一月三日,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以“惟勃海世讎未雪,豈宜安駐"為號召,率大軍親征渤海。契丹軍隊勢如破竹,渤海軍慘敗。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契丹軍圍困渤海都城忽汗城。

二月二十八日,渤海王諲撰出城投降。阿保機優禮相待,並將他放回都城。

三月五日,渤海士兵殺死入城索要兵器的契丹使者,大諲撰傳令全城抵抗契丹。阿保機大怒,攻破忽汗城,並騎馬進入城中。大諲撰見大勢已去,只得跪在耶律阿保機馬前請罪。



四月四日,耶律阿保機改渤海國為東丹國,忽汗城為天福城,讓自己的兒子耶律倍統治東丹國。渤海末代國王大諲撰則被阿保機改名為“烏魯古”,這是阿保機坐下戰馬的名字。阿保機用馬名賜給大諲撰,羞辱了這位渤海國國王。之後把他的家族遷到了遼皇都臨潢(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波羅城)附近。

渤海國從大祚榮建立政權起,到926年被契丹滅亡,共存在了二百二十九年,傳了十五代國王。

總結:

渤海國作為我國一個存在了二百多年的少數民族邊疆政權,其中發生的精彩故事是很多的。遺憾的是我國的史學界在很長一段時期並沒有重視這個古國的歷史,我國的歷史劇中沒有一部是反映渤海國的。這讓韓國人找到了機會,他們拍攝了許多以渤海國為背景的影視劇,並極大的歪曲了歷史。將渤海國和高句麗這些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說成是自己祖先建立的。並且大量的醜化中原政權,硬生生的把大唐的藩屬渤海國的故事拍成了抗擊唐朝入侵的韓國意淫神劇。正如網絡吐槽的那樣:“全宇宙都是韓國的,更何況一個渤海國呢?”希望我們國家也能拍攝出符合歷史事實的渤海國影視劇,別讓韓國棒子的神劇誤導觀眾了。


閏土看歷史


靺鞨是居住在我國東北白山黑水間的一個古老民族。先秦時稱肅慎,漢代稱挹婁,南北朝稱勿吉,隋唐時稱靺鞨。分成若干部落,有名的有白山、黑水、粟末等部,以黑水部最大。

唐初即遣使向唐朝貢,唐玄宗開元十年(772年),黑水靺鞨酋長倪屬利到長安,玄宗封他為勃利州刺史,不久在其地設置了黑水都督府。

粟末部居地最南,與漢地接壤,文化較其他部落高。698年,首領大祚榮建立政權,稱震國王,從舊國為都城。713年唐玄宗封大祚榮為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從此去靺鞨號,專稱渤海。719年,大祚榮死,子大武藝立,這就是武王。

武王時向周圍發展勢為,此後渤海南與新羅以泥河(朝鮮龍興江)為界,東至日本海,西達契丹,轄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

渤海建立後,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都和唐朝發生密切的聯繫。渤海的使節不斷到唐朝來,渤海的王要受唐的冊封。渤海的官制完全模仿唐朝。渤海政權的建立,對於東北地區的開發以及東北少數民族和漢族的融合都有推動作用。


行雲流水1437995


渤海國名字來源於唐玄宗皇帝時期賜給時任渤海國國王大祚榮的封號“渤海郡王”而來,但在此之前,渤海國已建立了近十五年的時間。

在唐朝建立時,東北亞一帶活躍著一支非常強大少數民族-靺鞨,後來分為好幾支比較大的部族。其中在今天黑龍江流域附近生活的靺鞨人稱為黑水靺鞨,而在今松花江流域和長白山一帶生活的靺鞨人稱為粟末靺鞨。

靺鞨族歷史悠久,在北魏時就已經和同是中國東北地區強國的高句麗連年征戰。

夫餘國衰落後,粟末靺鞨開始南下,而高句麗也在積極北進,他們的目的都是填補夫餘國滅亡後的權利真空。因此粟末靺鞨和高句麗瓜分了夫餘國故地。這段時期,粟末靺鞨在和高句麗的爭雄中漸漸處於不利的地位。

隋末唐初時,與高句麗鬥爭處於下峰的一部分粟末靺鞨部族因不願臣服於高句麗,遷到遼西柳城一帶,而未遷走的粟末靺鞨居民則被高句麗征服。成為高句麗對外作戰的附庸軍。

隨後太宗高宗兩朝不斷對高句麗用兵,兩邊的粟末靺鞨均有參與,在戰場上也互相殺伐。隨著唐朝對高句麗軍事行動的不斷勝利,助唐作戰的粟末靺鞨獲得了大量俘虜,同時也不斷受到唐朝賞賜。高句麗快亡國時,粟末靺鞨的實力已經為東北其他少數民族所忌憚。

武則天當政時期,契丹反叛,唐多次派重兵壓境,均被契丹擊潰。為粟末靺鞨脫離唐朝統治者的控制創造了條件。不久後後突厥崛起,不斷入寇唐在東北的邊州,契丹和奚也依附於後突厥,給唐朝造成麻煩。此時東北與中原的道路被隔斷,粟末靺鞨的首領大祚榮抓住機會,於公元698年立國稱王。

公元十世紀,契丹崛起,而此時的渤海國已陷入分崩離析的危機之中,契丹趁機大肆進攻渤海國,不斷掠奪渤海國領地。

公元925年冬季,契丹國主耶律阿保機親征渤海,第二年春季,渤海國都上京龍泉府陷落,渤海國滅亡。


太極殿裡的千牛備身


渤海國(698年-926年)“渤海國”名來自於唐朝所賜的“渤海郡王”封號。其範圍相當於今中國東北地區、朝鮮半島東北及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一部分.是我國唐朝時期,以粟末靺鞨族為主體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權。始建於公元698年(武則天聖曆元年),初稱“震國”。七年後(公元705年)歸附於唐王朝,十五年後(公元713年)被冊封為“渤海國”,由於諧音也成為北邵國,與南面的南昭國相呼應。公元926年(遼太祖天顯元年)被契丹國所滅,傳國十五世,歷時229年。

靺鞨歷史上最早出現在北齊,包括十餘個部落,粟末部落分佈在最南部,靠近內地和高麗,所以發展非常迅速,隋朝建立後,粟末臣服於隋朝,從政治上確立了從屬關係,隋帝楊廣在位時一起攻打過高麗,立有戰功。唐朝建立後,在粟末靺鞨居住的地方設立了燕州,首領被封為燕州總管。696年,契丹發生饑荒,契丹向營州都督請求給與救濟,但都督非但不就還凌辱契丹首領,引起了契丹人的強烈不滿,6月16人契丹人在營州叛亂,殺死都督,沒幾天隊伍發展道路數萬人,武則天派兵討伐,唐軍大敗,不過最終被楊玄基平定叛亂。契丹人的反叛削弱了唐王朝東北的通知,給靺鞨族創立地方政權創造了有利條件,698年創立的自己的王朝,國號震,大祚榮自立為震國王,建國後,唐朝一直忙於東突厥,無暇顧及震國的建國活動,使大祚榮在這一時期獲得了較長時間的和平發展。705年唐朝與東突厥關係緩解,唐中宗派使臣前往震國招撫,大祚榮欣然接受,雙方達成和解。706年東突厥再次范進,唐朝損失慘重。713年唐朝又派使臣冊封大祚榮為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受冊封后,大祚榮去掉靺鞨,稱為渤海,忽汗州都督府也稱為渤海都督府





修陽曆史趣事


渤海國應該是原東北東南地區以扶余人為主體建立的,扶余人是高度漢化的民族,他們效仿隋唐的政治制度建立了完整的政權。後來渤海國被契丹也就是遼國所滅,並且逐漸地融入了漢契丹女真及高麗等民族。


用戶夏天的風


你問的是商周時孤竹國?其地今日遼寧營口至山海關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