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期存款4.8銀行靠什麼收益?

未燃盡的灰64070279


銀行經營的業務,簡單來說就是籌集資金(即吸收存款)然後再貸給別人,其本質就是經營風險和期限配置。

  • 為什麼要吸收不同期限的存款

大家都知道,銀行的存款期限有很多,如,活期存款、三個月、六個月、一年、二年、三年、五年定期存款等,期限越長的存款利率越高。那麼,銀行為什麼不全部吸收利率最低的活期存款呢?一是隨著理財意識的提高,疊加各大銀行的競爭,活期存款的總額有限,不能滿足銀行發展的需要。二是活期存款,存款人可以隨時提取,而銀行貸款期限確實固定的,如果銀行全部是活期貸款,期限的錯配可能因某個小事件的“蝴蝶效應”引起擠兌。也就是說,銀行吸收不同期限的存款是增加其存款的穩定性,以與其放出去的貸款期限相匹配。防止期限不匹配導致的貸款未到期還未收回本金,而存款人要體現,銀行沒錢給的情況發生。舉個例子,我們把銀行業務簡化一下,假設A銀行吸收了活期存款5萬元、1年期定期存款5萬元、5年期定期存款10萬元。銀行將這20萬元全部帶給客戶B,貸款期限2年。如果1年期定期存款的存款人在存款到期後要取出5萬元會發生什麼呢?活期存款的存款人隨時提取現金又會發生什麼呢?顯然,銀行沒錢支付,這回導致一系列惡劣後果,因此,銀行不會這麼幹。而是貸款的期限一般不超過存款的期限,這就是銀行管理要求的期限配置。

  • 銀行靠什麼覆蓋5年期定期存款的高利率

搞清楚了銀行經營管理的期限配置,就明白了銀行的經營是一個整體。銀行吸收長期存款主要是用來防範期限錯配引起的風險,因此,其成本是由銀行所有的業務共同承擔的。即活期存款、各種期限定期存款的平均成本才是銀行的經營成本,並且期限越長的存款在銀行吸收的存款中比率相對越低。部分高利率的存款對銀行整體成本影響不大,確降低了銀行的經營風險。況且,銀行的貸款利率很多是超過4.8%的,因此銀行貸款收益完全能夠覆蓋5年期定期存款4.8%的利率。


知識創造價值


金融行業賺錢就8個字:遠期利益,槓桿,風險!

就拿常見的銀行貸款來說,銀行之所以可以贏利,就是因為槓桿,還不算髮債,股票等資本市場的收益。

比如你存了100萬5年期的存款到銀行,銀行支付給你的利息是4.8%。

但你存錢的那一刻,銀行系統收到了這100萬,會向央行的系統提交請求,以10%準備金利率來計算,銀行向央行提交10萬的準備金,餘下的90萬將會以貸款的形式發放出去,這筆90萬年化7%。

發放貸款時,銀行也會跟貸款人說,你要開我家銀行的儲蓄卡,並且錢打到卡上後,要第二天才能提取。90萬打到卡上,又向央行提供10%準備金,又可以貸出81萬!

依次循環,你會發現,你存到銀行的100萬,至少做了4到6倍的槓桿,實際收益可以做到年化30%-45%!

這樣你應該就明白銀行是怎麼賺錢的了,請注意,槓桿的使用只限於國有銀行和地方政府控股的銀行,民營銀行是不可以做槓桿的,這也是錦州銀行,恆豐銀行要被接管的最終原因。


信鏈匯商學培訓


三年利率4.8%和五年5.4%究竟哪個合算,要看你是什麼類型的人,有什麼風險偏好,不能一概而論。

  單從收益高低來講

  五年期5.4%絕對比三年利率4.8%收益高,這個小學生都會算,期限越長,利率越高,收益就越高。單從收益上講五年5.4%完全碾壓三年4.8%的收益。

  存款保險條例指出,50萬元以內存款可以獲得全額保障,我們以50萬元定存來看:

  三年定期收益=500000 x 4.8% x 3=72000

  五年定期收益=500000 x 5.4% x 5=135000

  差不多五年期年化5.4%比三年期年化4.8%,每年要多出3000元。

  銀行的利率是根據央行的基準利率來進行浮動的,一旦央行調整基準利率,銀行的利率隨之變動,但是對於之前存入的錢利率是不會變的,因此如果未來預計利率會上升存3年期為佳,如果預計會下降,存5年期更好,就目前的利率水平來說,未來上浮的概率更高,因為我國當前的利率已經處於歷史低位了,而且之前前任央行行長周小川也說過:全球範圍內的低利率將要告一段落。

  三年期及五年期的存款期限選擇,如果你是大額存單,那麼無需考慮直接選擇五年期的,因為大額存單有靠檔計息的功能(靠檔計息就是你存5年,假設3年半後要取出來就按3年定期及半年活期計息);如果你不是大額存單,假設兩個期限的利率相差不大的話,那麼優先選擇三年期的。

關注我“小郭說卡”,為您解答一系列行業知識。


小郭說卡


現在市面上5年期存款達到4.8%利率的,只有民營銀行。傳統的銀行,5年期存款利率大部分銀行是2.78%,稍高一點的銀行也就不超過3%。

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為什麼比其他銀行高呢?

我們先不說銀行靠什麼來收益,先來說說民營銀行為什麼給出4.8%甚至更高的利率?要知道這個利率是高出傳統銀行存款利率的60%還多。

其實民營銀行給出這麼高的利率,實屬無奈之舉。我們知道民營銀行成立都比較晚,等它成立的時候,存款客群領域早已是一片紅海;

其次民營銀行是互聯網金融,沒有線下網點,獲客的渠道自然就很狹窄,加上知名度不夠,根本沒有人知道有這些民營銀行。

在這種情況之下,民營銀行要突出重圍,提升獲客能力和渠道,只能通過相對高的存款利率,來獲取大家的眼球。

當然民營銀行由於是輕資產運營,運營成本自然很低。這樣它就有一定的空間可以彌補高存款利率所付出的成本。

但是無論如何,我們看到的只是暫時現象,即使是民營銀行,這種高收益的存款也不會持續。其實早期成立的民營銀行,在完成了初期發展的任務之後,利率也都恢復到了正常水平。

銀行靠什麼來收益?

下面我們再來談談銀行收益的問題。銀行的本質是中介、是信用。

銀行最傳統的業務是負債業務和資產業務。負債業務主要是居民存款,而資產業務主要是向企業或者個人發放貸款。

銀行的收益就是存貸款之間的利息差。就目前而言,利差仍然是銀行最根本的收益保障,也是銀行的本源。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改革落地,這種利差在不斷的收窄,銀行的傳統利潤也在隨著降低。所以銀行也面臨著開拓新的業務營收渠道。

現在銀行都在積極的拓展新的利潤增長點,比如投資業務,財富管理業務、創新金融服務等。

總結

從國際上來看,國外一些銀行,靠傳統存貸款息差,所帶的利潤佔比非常少,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是為客戶提供整體性的金融服務。

相信在未來,我國的銀行業進行金融創新服務的利潤將會成為支撐銀行發展的基礎。

總之,我們不用擔心銀行靠什麼來收益。利率再怎麼高,銀行還是最賺錢的那個行業。


南公子


很顯然,銀行一定是“無利不起早'。給你4.8%的利率,銀行自然能賺得回來。

傳統的想法是存款一筆和貸款一筆對應,所以如果貸款利率與存款利率差不多銀行就沒啥賺的,其實錯了。

第一,銀行賺的是貸款利率上浮的利差。給你五年期存款利率4.8%,但銀行可以放基準上浮20%或30%,五年的基準利率4.95%,這就已經是賺了。

第二,銀行賺的期限錯配的利差。大家存款給銀行,銀行就形成一個資金池,即可以放短期貸款,也可以放長期貸款。大家給銀行存款的期限都是不同的,有短期也有長期,銀行拿短期的存款放長期的貸款(在做好久期管理的前提下),就可以賺到更大的利差。因為存款期限越短,利率越低;貸款期限越長,利率越高。給你4.8%,他可以拿來放20年甚至30年的貸款。

第三,也是銀行賺錢最重要的法寶,是可以創造信用。說通俗一點就是可以空手套出很多貸款來。比如說你存100萬給銀行,銀行第一筆放出去80萬貸款;然後這個借款人回存銀行50萬,於是銀行再放出去40萬;第二個借款人再回存20萬,銀行再放出去16萬(這減少的部分是銀行交了存款準備金)……以此類推,銀行放出去的貸款何止100萬!——有沒有看出來,你存了銀行100萬,銀行可以變成最少160萬以上的貸款,就算存貸款利率一樣,銀行也多賺了60萬的貸款利差不是?

所以,銀行是最賺錢的行業。不管利率高低,只要有存款,銀行就一定有錢賺,無非就是賺得多少而已。

我是空谷財譚,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財譚


首先,4.8%五年的存款利率,可以說是相當高的了,不過有意思的是,五年以上的LPR的價格也是4.8%,這麼說,收回來的錢以相同的價格放出去,加上管理成本和不良損失準備等,那銀行不是倒貼了?其實不然。

一、客戶的粘性。

銀行要做的不單是這五年的生意,當你把錢放到一個銀行五年的時候,說明你對這家銀行是信任的,那麼這五年期間肯定有其他的轉賬或者消費等業務,這些都是在這家銀行完成的,都會產生一定的中間業務收入。所以,良好的服務能提高客戶對銀行的粘性,讓客戶更多的資金留在銀行,產生更多收益。

二、資金池的作用。

一般來說,銀行存款的成本是比較穩定,而且成本較低。如果能夠大量吸收存款,形成資金池,提高銀行的資產質量,那對於信貸投放和投資資產的配置,都是有利的,特別是投資資產配置端,如果能做大資金池運營,產生的收益遠遠會比4.8%高。


大象谷聞


5年期銀行存款有年化4.8%的收益,確實很不錯,比一般銀行理財產品年化4%左右高些。

從央行公佈的基準利率來看,三年定期存款2.75%,銀行存款能有年化4.8%收益應該是類似大額存款,即資金除了投向銀行存款外,還有投別的收益稍高些的配置比如債券等。

銀行還有盈利空間

即便是給到儲戶年化4.8%的收益,銀行還有很好的盈利空間。

央行公佈貸款基準利率看來,1年到5年之間貸款年利率為4.75%;貸款期限在5年以上,貸款年利率為4.9%。

其實銀行貸款出去並非全部按照貸款基準利率,它只是一個參考值。銀行會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程度的上浮。

比如5年期以上貸款利率並非只是按4.9%貸款,而是會上浮,銀行不做虧本買賣。銀行貸款的基準利率加上手續費,有可能會去到6-7%,甚至有可能到8%。

因而完全不需要擔心銀行靠什麼賺錢,銀行能給到儲戶4.8%收益,想必銀行肯定會高於4.8%的利率貸款出去,並不會吃虧。


財思思


大家好​,我是財經‌愛好​者(復‌盤寶‎典)關注者也‎是分享​者,對財​經方面有‎著10多‌年的研‎究,主​攻經濟學​,財經學‌方向‎。財經‌類專業就‎業方‎向比較‎廣。國民經​濟各個行業,無‎論是‎大型​國有、三資企業​還是小型民營公司都‎有不同‎數量的財經類畢業生‎的需求​,而且‌受行​業結構調整‌變化​的影響‎也較小​。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財‌經類‌專業的就業​途徑‌越來越寬‌。

‌PS:我目​前從‌事經濟類方‌面工作,大家‎在生活​有這‎類問‎題可以共​同探討

‌銀行靠什麼覆蓋5年期定期存款的高利率

搞清楚了銀行經營管理的期限配置,就明白了銀行的經營是一個整體。銀行吸收長期存款主要是用來防範期限錯配引起的風險,因此,其成本是由銀行所有的業務共同承擔的。即活期存款、各種期限定期存款的平均成本才是銀行的經營成本,並且期限越長的存款在銀行吸收的存款中比率相對越低。部分高利率的存款對銀行整體成本影響不大,確降低了銀行的經營風險。況且,銀行的貸款利率很多是超過4.8%的,因此銀行貸款收益完全能夠覆蓋5年期定期存款4.8%的利率。

​以‎上就是屬‎於我個人‌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我的解‌答能為大家‌帶來幫助,幫‎助到‌了你們‎我

​感覺非​常的開心‎,幸福 ,我​不需要什‌麼回報,我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就是對我最大‎的回報,

​我‌的要求僅此而已。

‎最‌後祝大家​在看‌頭條的時‌候能​夠開開心​心,每‌天過的‎快快‎樂樂,做‎事順​順利​利,身‌體健健康​康!


覆盤寶典


銀行產品主要通過存貸利差賺錢,其實放五年在銀行,這個收益真的趕不上通貨膨脹;老年人的養老錢,資金不富裕的可以做,產品無所謂好壞,只有適合不適合;

最重要的事,瞭解自己的理財目標,比如說,是子女教育、養老、買房、創業、旅行、財富保全、增值,瞭解清楚自己的目標,然後制定詳盡的理財計劃,這一點請諮詢專業理財顧問。


金融小花貓


目前存貸款利差仍是我國銀行的主要收益來源。五年期定期存款央行並未給出可供參考的基準利率,各家銀行基本都是參照自己銀行的三年期定存利率制定的五年期利率,而央行三年期定存基準利率為2.75%。因此,目前,六大國有銀行五年期普通定存的基準利率皆為2.75%;股份制行則在2.8-3.2%之間;部分城商行和農商行則達到了4%以上。能達到4.8%以上利率的很有可能是大額存單,而且是城商行或農商行才能給出如此高的利率。如,11月大額存單的5年期平均利率達到了4.489%,這就比較吻合了。

此外,央行的五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為4.75%,表面上看上去貸款利率比同期大額存單利率還低,實際上,由於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各家銀行的貸款利率也會在央行基準利率上進行不同程度的上浮,至少貸款利率要能覆蓋存款利率,銀行才能運轉下去。存貸款利率倒掛,銀行風險就無限放大了。如民營銀行此前的智能存款利率一度就能給到5%以上,皆因其貸款利率能做到8-9%以上,利差明顯,自然可以向儲戶讓利。

雖然,現在很多銀行尤其是股份制行、城商行等紛紛加大中間業務收入,如各種兼業代理、兼業銷售等,但是存貸款利差還是銀行收益的最基本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