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德國、日本兩個戰敗國家的經濟、技術都那麼厲害?

真是無語15709229398


19世紀後期,德國就已經是發達國家了,德國的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軍事領域,都位居世界前列,在綜合國力方面,已經僅次於英國和美國。因此,雖然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但德國的底子還在,財富被打光了,人還在,技術積累還在,所以很容易實現崛起。

當然,德國人運氣很好,戰爭結束沒多久,美國和蘇聯爆發“冷戰”。美國為了遏制蘇聯,就又想起了德國,他們開始扶持西德。1948年,美國啟動歐洲復興計劃,對英國,法國,西德等國進行經濟援助,此舉挽救了西歐的經濟。德國,也搭上了便車,實現經濟復甦。

德國還有一個優勢,在於其地理位置,處在“冷戰”的最前沿,這與日本非常相似。由於西德直接面對蘇聯陣營,是最有可能爆發戰爭的地區之一。與此同時,蘇聯挑起兩次柏林危機,這拉高了德國的身價。美國人對德國的態度,從恨轉為不恨,從仇敵變成了兄弟。他們扶持西德,甚至不惜恢復德國軍力,這都是為了遏制蘇聯。

假如僅僅依靠美國的扶持,西德充其量是經濟復甦,實現再度崛起是不可能的。因此,德國人還在別的方面有所建樹。其一,在制度方面,西德建立了“社會市場經濟制度”,這可以被看作德國特色的資本主義制度,與英美奉行的自由資本主義不同,德國在搞自由經濟同時,還十分注重社會責任的培養,重視財富分配的公平性與合理性,對那些只盯著錢看的行為予以批判。

其二,在外交方面,西德和法國合作,堅定推行歐洲一體化,這不僅令法德和解,也讓德國地緣政治環境得到改善。在處理與蘇聯陣營的關係時,西德沒有被美國牽著鼻子走,勃蘭特執政時,推行“新東方政策”,主動改善與蘇聯的關係。後來,蘇聯與西德之間,也實現了和解,雙方逐步放下恩怨,這為兩德統一打下基礎。

日本經濟的復甦,也得益於美國的扶持。1950年代,亞洲地區發生了一件大事,美國為了打贏戰爭,重新啟動日本工業化,這讓一窮二白的日本社會,迎來了發展機會。後來,為了對抗某個陣營,美國對日本開始全方位的扶持,企圖把日本打造為戰略橋頭堡。

這一來二去,日本經濟被救活了。戰後美國獨佔日本,在麥克阿瑟的引導下,日本進行了民主化改造。1947年,新的和平憲法頒佈,軍國主義勢力遭到壓制。總體來看,美國在戰後多年間,維持了日本國內的社會秩序,這為日本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

當然,日本人也沒閒著,與德國一樣,如果只依靠美國的施捨,是不可能成為發達國家的。戰爭結束後,日本人將“1940體制”逐步制度化,該體制是一個戰時體制,但卻為經濟復甦打下基礎,因為戰後日本的民間社會,最需要國家力量的扶持,日本人開創了一套獨特的銀行經濟體系,或這叫金融體系,這與英美的體制十分不同。

有很多學者認為,“1940體制”是日本戰後經濟快速發展的核心原因。與此同時,日本企業界建立了“年功序列制”和“終身僱傭制”。雖然,這兩大體制存在很多弊端,在客觀上導致日本經濟的僵化,但在那個特殊年代,日本企業界成功凝聚人心,創造了人才基礎。

多年後,日本財團幾乎要把美國給買下了,美國人大為震驚。1980年代,美國搞了一個“廣場協議”,此舉沉重打擊了日本的經濟體系,導致日本“失去了二十年”。這說明,日本人即使再努力,也不可能逃脫美國的控制,美國人要打壓日本,那是相當容易的。

文 / 圖維坦


圖維坦


二戰後,三個軸心國德國、意大利、日本在經濟上的發展速度都非常快,特別是德國和日本,短短的幾十年,就成為世界經濟強國。2018年,日本經濟總量是5萬億美元,德國是約4萬億美元,排在世界第三、第四位。我以為,這裡面是有原因的:

第一個原因,這兩個國家均以做事認真出名。這兩個國家的經濟能有如此快的發展,也與他們的科技發達有一定的關係。最代表科技水平的,是世界諾貝爾獎。截至2018年,諾貝爾獲獎世界排名是這樣的:1、美國,2、英國,3、德國,4、法國,5、瑞典,6、日本。從這個排名看,德國和日本的科學研究水平也非常高。我們知道,搞科學和經濟,來不得半點馬虎。而這兩個國家的人做事,向來以嚴謹出名。所以他們的產品質量世界有名。

比如德國人做事認真,就有這樣一個事例:在2006年世界盃上,德國守門員教練克普克(Koepke)在賽前把一張列出阿根廷球員踢點球習慣的秘密紙條交給了萊曼,而萊曼把這張紙條塞進襪子裡,並在每個點球前把紙條抽出看了一眼。據瞭解,紙條內容如下:1.裡克爾梅,射向左側上角;2.克雷斯波,長距離助跑射向右側,短距離助跑射向左側;3.海因茨,射向左側下角;4.阿亞拉,長時間停頓,長距離助跑射向右側;5.梅西,射向左側;6.艾馬爾,長時間停頓後射向左側;7.羅德里格斯,射向左側。最終,德國守門員萊曼先後擋出阿亞拉和坎比亞索的射門,獲得比賽的勝利。試問,有幾個國家的教練,能把事做到這個程度,這也難怪德國足球在世界上的水平高了。

再拿汽車工業來說吧,這兩個國家的汽車,均以質量好名揚世界。同時,在其他工業領域,他們國家的產品也產生了很多世界名牌。德國的機電產品,日本的電子產品,都非常有名。由於工業產品質量過硬,銷量自然好,賺錢也是必然的。

第二,這兩個國家都和美國關係好。二戰後,美國經濟更是一路高歌猛進,到現在經濟總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一已經100多年了。美國有個特點,是世界進口大國。哪個國家向美國出口產品多,哪個國家就會獲利多。其實,自從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來,也是憑藉著向美國出口多,才賺到了錢,打下了經濟發展的基礎。2017年年,中國向美國出口商品是4298億美元。

因為這兩個國家國土面積都不大,人口也不是太多,靠國內市場難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必須靠出口才能賺更多的錢。二戰結束後,這兩個國家均是美國陣營裡的,早早加入WTO,向美國出口產品有便利條件。這兩個國家與美國的年貿易額差不多,在1800億美元左右。二戰結束已經有74年了,這兩個國家向美國出口了大量商品,賺足了錢。因為這兩個國家工業產品質量高,向世界其他國家出口數量也不少,也很賺錢,但終究不如向美國出口賺錢多。

第三,這兩個國家的底子厚。這個底子,第一個方面是指二戰前,這兩個國家都已經是世界上的製造業強國。比較明顯的是,二戰的時候,日本就已經有能力製造航母了,日本的製造武器的水平,非常高。而德國的潛艇在當時世界上非常有名,盟國運輸物資的商船和軍艦被打沉的,不計其數。從武器製造能力看,這兩個國家的製造業在二戰前就已經非常好了。二戰結束後,雖然美國和前蘇聯從德國拉走了不少科學家和機床,但戰後留下的勞動力,仍然具有較高的技術能力。而且,製造業需要的是技工,並不是科學家。德國的技術工人仍然被留下來了。日本更不用說了,除了美國的原子彈外,他們的製造業損失並不大,底子還在,二戰結束後,稍一整理就能開始生產。

第二個方面是指,這兩個國家都有良好的教育。戰爭中,他們損失了大量的勞動力,但這兩個國家重視教育的傳統還在,培養了大量的優秀勞動力。因而,戰爭結束後,他們比世界其他國家發展的動力更強。

第四,這兩個國家可以一心一意發展經濟,國防投入都不高。德國是北約國家,軍費大頭由美國掏了。而日本更不用說,美國直接駐軍了,日本人每年拿出的國防經費也不多。戰爭結束的時候,滿怒蒼夷,需要用錢的地方非常多,這兩個國家可以把錢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從而促進了基礎設施和工業再建上,使經濟能得以快速恢復。

總之說,這兩個國家的快速發展,是有其必然原因的。相反,意大利也是軸心國之一,二戰後經濟雖然得以快速發展,也是世界工業強國,相比較就沒有德國和日本搶眼了。(完)


無事說天下


這兩個國家本來就是軍國主義國家出身,國民的組織度其實非常高,武力可以破壞掉工廠,城市建設這些硬件,但是這種軟實力是破壞不掉的,所以只要有環境,當然還是能再度崛起的。德國和日本戰後通過給美國當小弟,獲得了不小的扶持和援助,所以很快就恢復了正常的工業生產和經濟發展,唯獨在軍事技術上獨立自主受到了極大削弱。稍微有一點不同的是,二戰戰敗其實對德國來說是鉅虧,但對日本來說不見得虧,反而是個好事。

首先就是德國其實戰敗後,很多頂尖的科學技術人才和技術成果都遭到了盟國的瓜分。比如德國人引以為傲的BMW噴氣式發動機,V-2火箭,這些技術日後成了世界上所有工業國研究噴氣式戰鬥機和彈道導彈/運載火箭的基礎;這隻德國高新技術外流的冰山一角。戰後德國在航空航天,核能技術領域被嚴重限制,所以只能專注發展機械加工、材料科學、汽車,化工等與民用更加有關聯的產品了。如果不是被限制的話,那麼德國今天在航空航天和其他尖端科技領域的成就可能會遠超英法,整體實力比今天還要強大。

德國二戰研究出來的這些好東西被盟軍瓜分


日本則不同,日本在戰前思想保守,採取愚民教育,國家被他們搞得類似邪教一樣,表面上自己是脫亞入歐,實則並不被歐美國家接納。在科學技術上,日本的成就與歐美國家也完全不能相比。別看當時日本能造出大和號,戰列艦造的大在列強其實不是什麼本事,真正的本事是雷達,火控指揮儀,近炸引信,裝甲鋼等等這些大家不容易注意到的細節上,就這些細節而言日本和美國、英國德國都有不小差距。在尖端科技上,二戰期間的日本表現的相當乏力。歐美髮展噴氣式戰鬥機,日本人只能搞出櫻花自殺火箭這種笑話,客觀的講唯一有點領先就是拿活人做實驗搞出來的細菌戰技術。在戰後,在政治上美國替日本破除了舊體制,徹底清洗了日本的頑固派;在民用技術甚至軍用技術上不僅不加限制,在北約的體系下,可以比較容易的獲得各種技術轉讓,以及企業技術管理經驗的學習,所以戰後日本的技術發展速度其實比之前的舊日本帝國還要快的多。

總體而言,聯邦德國和日本能發展起來,還是得感謝美國。因為如果不是美國提供的龐大軍力當保護傘,日本和聯邦德國都得籠罩在蘇聯的威脅下或者直接被蘇聯統治。那日子可就不好過了,具體可參見東德。


紙上的宣仔


德國和日本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兩個戰敗國,在二戰後經濟迅速回復,在1990年前蘇聯解體前,日本和德國的經濟總量就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三位,超過了前蘇聯。日本GDP在1995年最鼎盛時,曾經達到美國GDP的69.58%。而德國也是GDP幾乎等於歐洲的兩個二戰戰勝國和安理會五常國家英國和法國GDP的總和。

1995年世界GDP前五國家是:

1 美國 73423

2 日本 52476

3 德國 25226

4 法國 15699

5 英國 11411

那麼作為戰敗國,在二戰後不但國家地位很低,幾乎喪失主權地位,要面對周邊國家的敵視和巨大的戰爭賠款要求,德國和日本為什麼在二戰後經濟迅速崛起。在經濟和技術上都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主要強國。

可以從以下角度理解德國和日本的強勢復甦。

一、幾乎沒有軍費支出,全力發展經濟。同其他二戰戰勝國在戰爭結束後,要面對一些列政治和軍事、主權糾紛不同,德國和日本只需要全力發展經濟,這使得兩國能夠領先其他國家率先完成經濟復甦。德國和日本兩國在二戰期間,都是軍國主義國家,一切為了軍事,軍事支出幾乎拖垮了國家經濟。而戰後,由於美國駐軍,兩國幾乎沒有了軍費支出。另一個亞洲國家,韓國現在能夠成為發達國家,也是一樣的原因。軍費是一筆很大的支出,現在的沙特每年的軍費支出還超過GDP的10%。

二、美國的軍需購買和市場開放。二戰後德國是美國對蘇聯戰略遏制的前沿陣地,日本則在朝鮮戰爭與越南戰爭期間得到了美國軍方的龐大軍需品採購訂單。戰爭機器一旦運轉起來,花起錢來是個無底洞。朝鮮戰爭美國的軍方採購讓日本工業完成重建、復甦,越南戰爭則讓韓國建立了獨立的工業體系。由於美國是德國和日本的佔領國,為了德國和日本經濟重建,美國也對兩國開放了國內市場,在八九十年代的日美貿易戰時,日本的很多企業在美國市場都已經佔據很大的市場份額。

三、德國和日本的人才基礎和工業基礎、科技基礎。雖然德國和日本是二戰的戰敗國,在戰後幾乎成了一片廢墟。但是人是最重要的財產,德國和日本的教育體系培養了適合現代經濟發展的人才體系,日本和德國在二戰前就已經在工業基礎和科技實力上位居世界前列。戰火能夠毀滅的只是可見的工廠,但是人才、科技這種軟實力是沒法毀滅的,這也是戰後兩國能重新崛起的重要保證。

四、德國、日本兩國的國民性和恥辱感。德國在一戰後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崛起,二戰中幾乎一己之力單挑整個歐洲。作為國土面積和人口都並不太突出的歐洲國家,德國人的國民素質和國民性不容忽視,德國人是不會容忍自己成為二流國家的,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力量就在於此。其他歐洲國家哪怕國土面積大、資源多、人口多,就是沒法同德國人競爭。日本也是同樣,他們能迅速接受戰敗國的角色,並全面地向征服他們的對手學習,這種國民性非常特別。兩個國家在二戰後,作為戰敗國的恥辱感也使得一代人都犧牲生活和愛好,拼盡全力地投入經濟建設中,這才使得德國和日本能迅速完成經濟復甦,成為世界經濟強國。

五、德國和日本一直都對科技高度重視。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科學家都是德國人,德國人的嚴謹和理性,使得德國的科技水平一直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日本也是如此,在東亞國家中,日本獲得的諾貝爾獎數目超過了其他東亞國家總和。

綜上,德國和日本這樣的國家很難成為二流國家,在經濟和科技上都長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上林院


除了這兩個戰敗國的國家底子真的很好,畢竟這點不可否認,要不然如何敢萌生征服世界的幻想。

還有就是時機。

日本被美國佔領,初期糧食短缺到不得不依靠捕鯨過日子,儘管日本有這麼個傳統,但那時候的捕殺量是非常巨大的。

但它屬於美國的前沿陣地國家,也由此獲得大量投資與機會。

商人,軍事後勤商業,正是朝鮮半島的戰火,越南戰場的血腥為日本提供了新崛起的契機。

美國不可能把國內的所有服務軍事的產業都搬遷過太平洋,故此就努力打造日本為已所用。

無論是經濟、技術,日本因禍得福取得了優勢,咋看是其努力,實則是美國傾力灌注。

要不然,迄今為止,美國緣何依舊如同日本的太上皇,這就是原因。

德國,整個國家四分五裂被佔領。

同樣是北約和華約的對峙地,投入是必須的。

北約是投入,可惜啊,蘇俄是掠奪,這就是造成了西德繁盛,東德衰敗。

真不明白,掠奪是帝國主義的所為,揹負紅色理想的蘇聯居然把自已打造成自已理想最憎惡的對象,這也難怪我們會摒棄蘇聯伸過來的手,因為它太醜陋虛偽了。

結果,資本主義的西德發展昌盛,東德凋零。

但德國的底子雄厚,原先的,再加上和西歐的結盟,很快就在擺脫華約後就迅速發展起來。

重新融入就必須認真對待歷史問題,德國做到了,也被重新接納了。

這一點和日本不同,日本幾乎是在美國寵溺和擺佈下,刻意同東亞,包括曾侵略過的諸國存在不可調和仇恨,便於美帝國的操控。

真的很難想象,日本居然對美國卑躬屈膝到這樣的地步,不認錯是為了給美國留有抓手,不融入是為了給美國便於擺佈。

故此,想認錯的日本人被淘汰,不認錯的日本人擁有遠大前途。

呵呵,想要飛黃騰達的日本人很容易做出選擇,拒不認錯唄,牢牢抱住美國乾爹的大腿,雖然為傀儡,但目前為止,尚且比其餘列國還牛氣。

故此,兩個戰敗國,日本的厲害是不正常的,因為那是美國支撐的實質;

德國才是正常的,因為它的內功完全屬於自個。


鴻哥iouyh福小鋪


本身日德戰前的國家國民的有生力量宗合輝煌的發展是處於世界的無上顛峰極頂的啊哈哈哈對否。若非日德也絕對的不會犯下彌天大罪而對全世界人民發起來的世界性的侵略大戰呀啊?加之日德戰敗後國家的所有全部的生產力量全部均在完好無損。當時並無多大的毀滅毀壞不像當下的美國人在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南聯盟越南造成的毀滅滅國式的嚴重性的死亡。所以日德的國家有生髮展力量就在美國人的天下第一唯我獨尊帝國主義者的安全保護特殊衛護之下迅速的疾起了的呀?所以你所認為的是為什麼日德經濟高科為什麼利害不利害的問題就絕對的是這個原因了唄。你還能再忽悠忽悠哪個歷害啊?下一個是以色列人或者是英法美?繼續吧哈哈哈。


李承岱


在歷史長河中,先革新的國家必然佔先,且像歐洲為代表的老牌帝國和亞洲的日本國,在歷史上很少被他國佔領殖民掠奪過,所以經濟科技得以快速發展,再加上民族危機感強,所以發展比別的國強,但以後的發展就不見得是德國和日本繼續在各個領域領先了,要看國家的發展戰略和崛起的決心了。只要一個國家內部穩定,國際周邊環境安全,有發展前景的國家和民族,都會強勢發展實力科技的啊!國家科技發展戰略,是要以百年或幾個世紀時間才能確定地位強否。近幾百年只是彈指一揮間而已啊!


戰神震懾邪惡勢力


驗證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兩個國家戰敗了,雖然工業設施大都毀壞,但是人才大都還在,只要遵循市場經濟發展,很容易就起來了。


天平座的天真


德國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到重創,然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分別成為歐洲和亞洲第一大經濟體,日本直到2010年才被中國超過。



德國和日本發展迅速,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底子厚,二是美國的援助,三是自身的發展模式

二戰前的德國和日本都是地區強國,其中德國經過希特勒的治理,德國建立了完善的工業體系,工業生產能力位居世界第三,只比美國和蘇聯低。日本經過明治維新之後,開始全盤西化,要求歐洲國家的科學雜誌出版後一週之內,日本必須要有譯文版,日本同樣建立了工業體系。


德國和日本在戰爭中遭到重創,尤其是德國,科學家被美國搶走,機器設備被蘇聯搶走,只剩下破壁殘垣。日本比德國要好一些,因為日本本土並沒有發生大規模戰爭,只是遭到美國的轟炸,損毀程度低於德國。

二戰結束之後,德國戰俘得到釋放,德國人普遍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比如裝甲兵要掌握維修技術,戰俘回國之後可以立即投入經濟建設,經濟很快得到復甦。

德國和日本的發展過程美國的援助不可或缺,美國發動了“馬歇爾計劃”,向歐洲提供救援物資,總價值131億美元,其中90%是贈送,10%是貸款。由於蘇聯的封鎖,德國糧食不夠,美國直接派空軍空投。美國在東亞發動兩場戰爭,日本每一次都是美國的後勤補給基地,源源不斷的軍事訂單刺激了日本經濟復興。

美國在二戰後主要支援了兩個地區,分別是西歐和東亞,這兩個地區的經濟迅速崛起,美國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日本在1957年實行免費的義務教育,要求適齡兒童必須入學,到了80年代,第一批接受義務教育的兒童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日本經濟也快速增長,而且日本大量購買技術專利和圖紙,通過技術壟斷盈利,比如很簡單的拉鍊,日本居然有200多項專利。

德國和日本能夠復興,因為兩國都重視技術和工業,只要遵循正確的發展模式,想不發達都難。


視野新觀


美國所謂的發戰爭財,是在支援德國消滅蘇聯。

英法的綏靖政策,也是在縱容德國消滅蘇聯。

德國的主要力量,都投放在對蘇戰線上。

德國進攻蘇聯,半年未果,日本進攻中國,也是取勝無望。

美國參戰,接替德日,於歐洲阻擋蘇聯,於東亞支持蔣介石,李承晚,阻擋新中國。

戰後之德日,雖無功勞,亦有苦勞。

德日在美國依靠高科技之暴利,橫掠天下數十年的全球分工體系中,佔據了一席之地。

美國強盛,德日亦強盛。

美國衰落,德日衰落,亦不可避免。

德國製造,日本製造,將成為過去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