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文廟保存有哪些珍貴的文物古蹟?

江湖夜雨92


鄧州市文廟位於原磚城牆南門拱陽門內側偏西,現為城區一小校址。

鄧州市文廟始建於金正大七年(公元1230年)四月,整體建築沿中軸線依次排列,大門前有石牌坊一座,兩側分別立金、元代所建重修孔廟碑一通。

文廟原大門後依次有泮池、前殿、中殿和後殿(大成殿),兩側分列東西廊坊和碑廊等建築。

中文名稱

鄧州文廟

地理位置

河南省鄧州市文廟街

景點級別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門票價格

免費

著名景點

金碑元碑,金聲玉振坊,泮池等

年代

金正大七年(公元1230年)

建築分佈

鄧州市文廟始建於金正大七年(公元1230年)四月,整體建築沿中軸線依次排列,大門前有石牌坊一座,兩側分別立金、元代所建重修孔廟碑一通。

文廟原大門後依次有泮池、前殿、中殿和後殿(大成殿),兩側分列東西廊坊和碑廊等建築。

石牌坊

牌坊正門上部“文廟”兩字清晰可見,鑲嵌“文廟”的石匾下面鏤空雕刻鯉魚跳龍門圖案,上面是二龍戲珠浮雕;牌坊兩邊側門上部,分別鑲嵌“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石匾,匾額周圍環繞龍、鳳、祥雲圖案;牌坊三個門的頂部都飾以祥雲隆起的三角形圖案,四根立柱頂部分別配以或立或蹲的神獸。[1]

石牌坊

金碑元碑

石牌坊左右兩側豎立金碑元碑,即“大金鄧州創建宣聖廟碑”、“大元重修宣聖廟碑”。金國、元朝當政者當時佔領鄧州後,實際是為了緩和民族矛盾,籠絡民心,特以重修了在當地享有崇高地位的孔廟,並勒石紀念,才留下金碑元碑各一通。[1]

大金鄧州創建宣聖廟碑

泮池

石牌坊後為泮池,泮池上建有南北走向的石橋,稱為泮橋。當年學子參加科舉考試時,都要過橋去拜孔子,以圖吉利。至於現在將此橋命名狀元橋,祝福學子能夠學業有成、高中榜首、金榜題名。泮池東北角西北角分別有裝飾著龍頭的水口,泮池的水是活水,泮池蓄水,隱含有希望學子從聖人“樂水”的思想,蘊含有鼓勵學子跳躍龍門的殷殷之情。[1]

泮池

漢華表

華表立於泮池橋頭。上修表亭保護。大理石質,十六稜柱體,身高1.9米,

漢化表

加之座、頂全高2.84米,每邊長0.06米,其中五個柱面刻有爵秩人名25人,書體8分。另外五個柱面上用楷書刻勞勒有關華表出土的歷史情況。碑文說:“此石柱舊在冠軍城同,乃嘉慶年間鄉人發土所獲,後為嗜古都舁入往上城,寄存學宮(即文廟)。柱面款識八分書題,故吏二十五人,考其爵秩郡邑皆系漢制,且相丁隆、陳欽名俱歲見漢書,其為漢物無疑。竊恐其日就磨滅,因獨捐工資,重立於茲以存古蹟”。“同治六年八月,右庵王紹羲記”。“民國八年六月一日,同成友至學宮,見明倫堂前王紹羲先生此柱,被風雨剝蝕,古物凋敝,叔焉憂之,異日率同警士移之東廡,人眾荒唐,遽經誤損。鳳庭督察不周實深愧。恧特樹欄障護,勒文以志,警察所長賈鳳庭記。”

此華表為西漢早期。雖然經歷了二千餘年的滄桑變遷,至今仍辨析可見。它是研究漢代官史的實物材料。也是考證華表起源的有力證據。1963年此華表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城區一小又對錶亭進行了重修,現保存較好。[1]


讀懂生活123


鄧州文廟,北宋前,在土城東南隅花洲書院附近。金,元時期,於磚城西南角又新建一處文廟,即現在的一小院內。現在,文廟遺址上還保存有什麼古蹟呢?下圖為園中泮池中的小亭,黃框護著的漢華表保存在裡面。



一,院內最珍貴的文物當推“漢華表”。屬於省級重點保護文物。華表,是中國古代獨有的具有標示意義的立柱式建築,多建在城門,祠堂或墳墓前。鄧州的這座華表,為西漢初期的,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原來在霍去病的封地冠軍城前,上面刻有二十多位官員的名字。嘉慶年間,一位農民挖地時發現,後被官府抬至文廟內保存。現存於一小泮池上的亭子中。華表為大理石質,分三部分,由頂坐,立柱,和柱基組成。高有二米左右,立柱設有護欄,字跡難辨,下面基座中間的石壁上依次雕刻著牡丹,荷花,菊花,飛鳥等畫面,線條流暢,造型精美,屬於漢代石刻畫中的精品。

泮池,是一個很小的水池。泮,指古代的學宮。古代,參加鄉試的秀才都要從橋上走過。橋上的青石板,被磨的光滑,程亮。池內是活水,與外面的護城河相通。往下看時,剛好一隻烏龜悠閒的浮在水中。幾千年的華表,近千年的泮池,幾十年的海龜,幾年的金魚嬉戲池內,相映成趣。後面的兩棵柏樹,為清朝末期所栽,鄧州市已經很難找到上千年的古樹了。


二,院門口的石牌坊,金元二碑也保存完好。石牌坊為四柱三坊式建築,規模不大,但很精緻。中間上面匾額上雕刻著文廟二字,清晰可辨。兩邊的匾額上分別刻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八個大字。匾額周圍雕飾有龍,鳳,祥雲等,三個匾額頂端飾有祥雲隆起的圖案,造型優美,雅緻。四根立柱上,或立或蹲著,四隻石獅,形象逼真。



石牌坊兩邊矗立著金元二碑。金碑在西,元碑在東,兩朝佔領鄧州後,內亂不斷,為了緩和民族矛盾,遂修建孔廟,立碑銘志。碑高近五米,字跡已泯滅難辨,應該為歌頌孔子傳承經典,萬世師表之功。石碑下面有龜座,下面形似烏龜的海獸,叫贔屓(bi.xi)。傳說龍生九子,各個不同,其中最有力氣,最能吃苦,最能負重的就是贔屓。讓贔屓託著石碑,寓意使孔子的禮教文化千秋永存。

結束語:鄧州文廟現在保存著門前的石牌坊,金元二碑,院內的泮池,以及遷移到此處的漢化表。泮池後面,應該為文廟的前殿。西邊的碑廊還在,但古代碑刻已經難覓蹤跡了。這幾處遺蹟對於研究古代地方文明的建制,規模,應該很有價值。古代人推崇孔子,建孔廟,祭拜孔子,無非是想用這一儀式來加強尊師重教的傳統,用文化禮教來加強對國家的統治。如今,傳承文化,尊師重教,仍有積極的意義。


江湖夜雨92


གསལཁོསོལལེགླལབིཆིཆུ ོེལཆལེལཐཐགདིུཆོཕཀཙཙཀཤཧདཉེཇེཞེདཞོདདོབོོཀོདོདལབལབ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