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讓小學的孩子從遊戲中學會自我管理?

學習使我快樂qwer


我的小孩上五年級了也玩遊戲,我的要求是隻要高質量的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作業完成後給我檢查,沒問題就可以玩,但如果作業寫的不好那麼不好意思了重寫,時間長了他自己就知道自己要怎要做了。遊戲玩完了讓他和我說說這局的戰果如何,雖然我不喜歡玩遊戲但我還是會認真的聽他說,他打到什麼級別了,換了什麼裝備了,今天的隊友表現如何等等,有時我們還會互相討論一下,因為五年級的孩子開始慢慢的開始有叛逆的表現了,目前來看還行還沒有因為不讓玩遊戲跟你頂嘴。

反正我覺得哈,最好不要強制引導,就像你看好了一件衣服老公不讓買,我也會有情緒的道理是一樣的,不知我的這個比方打的對不對。


西七夼村的大金榮子


都上小學了,你問這個問題,說明你的孩子喜歡玩遊戲並無法控制時間。

小學是學習這種良好學習習慣的階段。3--6歲是立規矩的階段。我兒子在兩歲半時第一次給他看汽車🚗短視頻。看完還要看,不給看就開始鬧騰,哭😭。我抱著他也不行。於是我就坐在他旁邊,安靜的看著他哭鬧,等到他鬧累了,我再去抱他。告訴他以後每天只能看一次,每次只能看3分鐘,因為對眼睛👀不好,你還小,眼睛還沒發育好呢。

以後連著半個月,每次看完都要鬧騰,還要看。我都堅持著。後來鬧騰的勁頭越來越小了。

所以家長給孩子定好規矩,就要堅持。說一不二。一開始可能會比較難,請一定狠心,堅持下去,孩子就會比較自覺了。懂得自我控制了。養成了好習慣,帶孩子就不累,孩子就像是一顆小樹苗,你小時候給他捋直了,他就長不歪。就會長成參天大樹。


孫蕾昕帶娃記


用遊戲來培養孩子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是自我管理的前提

遊戲是否能培養孩子好的習慣,完全取決於家長對遊戲的設置和對孩子的引導

我兒子剛6歲,現在能夠分床獨睡,也基本能在晚上9-10點進行自我入睡。

這和之前,我和他定的睡覺小遊戲所養成的習慣,密不可分。

遊戲內容如下:

之前每次睡覺,我或者我愛人,總要扮演一個愛打瞌睡的大獅子(因為我兒子喜歡獅子),愛打瞌睡的動作有,伸伸懶腰、問問時間、蜷縮蜷縮身體,時間一長,孩子慢慢養成了大獅子睡覺的好習慣。

對於小學生,學習的自我管理

小學生現在的作業負擔非常重,不完成作業,還可能被老師在群裡‘點名’,並且很多作業都需要家長陪同參與完成。這個是現狀,我們不抱怨。如何通過遊戲,培養孩子學習的好習慣呢?

首先不應該讓孩子超前學習,超前學習讓孩子對於似懂非懂的知識形成麻木,導致上課該學的時候不認真聽講,久而久之,形成習慣,新知識也無法學習。

小學的孩子也有崇拜的對象,讓他們把崇拜對象的學習精神,映射到自己身上,這樣孩子既能勵志,又能堅持。我記得小時候學習大提琴,就非常崇拜周杰倫,也佩服他的精神。

父母要做好習慣的排頭兵

說的再好,要求再高,如果父母是不守時、不誠信、不孝順、甚至不沾家,並且要求孩子自我管理,那都是不現實的。

所以自律的父母,更容易培養自律的孩子。父母經常把:這沒什麼,玩一會怕啥呢?孩子吃飯慢怕啥呢?孩子還這麼小等等話語說給孩子聽,孩子就會放鬆對那一方面的要求。


我是一四線城市來回奔波穿梭的職場爸爸,喜歡讀書、燒菜、長跑。我認為帶娃永不言累。做好寵妻護子的同時,還能聊聊詩和遠方。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寵妻護子靖哥哥,一起陪伴孩子長大。

寵妻護子靖哥哥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俺是山東娃的媽媽,目前我的孩子還沒有上小學,不過很高興和你分享我的經歷。

首先,孩子已經上小學了,一些好的習慣,也已經開始慢慢養成,這對以後的學習是尤為重要的。對於孩子玩遊戲來說,我們做家長的都很糾結,不玩怕脫離世界,玩的多又怕沉迷網絡,做父母的也太難了。

相信我們大家都知道,玩是一個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要扼殺了孩子的天性,我們也不要對孩子玩遊戲有太大的偏見,不然容易給孩子帶來負面刺激。

我的親生經歷告訴我,對待孩我們要學會放手,也可以說是“縱容”。相比“控制”,縱容是更理想的相處模式。

首先我們做家長的要有一個好的心態,我們不要把心思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我們把心思用在自我約束和自我學習上。我們可以發現,凡事那些處理不好孩子學業和遊戲的家庭來說,父母的因素才是最致命的。只有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孩子的問題也會不存在了。

在一個寬鬆的環境中,孩子會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才有機會學習和調整。我們家長也要學會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玩耍,時不時的和孩子談心。這是我們現在好多家庭都缺乏的。

現在社會物質飛快發展,遊戲是不可缺的,我們避免不了去觸碰它,那我們就學會如何去分配它。我們可以先定一個小目標讓孩子去完成,讓孩子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玩的時候玩,學的時候去學,我們也多鼓勵,參與其中。

雖好物質發展飛快,我們壓力都很大,對孩子玩遊戲我們也常常沒有耐心。那麼我們就從現在開始慢慢改變,學會提升自己,慢慢你也會發現,孩子的問題也會不存在了。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俺是山東娃


我感覺主要還是在於家長對於孩子的“放手”放手並不意味著全盤自由。如果孩子有不合理的行為,作為家長也得第一時間站出來教訓他。人們常說“約法三章”,在孩子身上實施的“規矩”,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商量出來的,並且嚴格遵守,讓孩子知道,你是自由的,但你必須遵守遊戲規則。

放手不等於沒規沒距。家長首先成為自我管理的榜樣,在規則執行的初期,和孩子一起完成孩子的自我管理,帶動孩子,不要嘮叨。當孩子出現紕漏時,提醒即可,不要埋怨,相信孩子。


達到人生巔峰的爸爸


玩是人的本性。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經歷過這個階段。小時候記得那時條件差,放學路上都要看人家打遊戲機,看都要看好久才回家,更別提現在是網絡時代,大人都喜歡玩,更莫說小孩子。如果不讓他們玩,他們也會偷著玩。反而造成孩子叛逆,更不去學習,影響親子和諧。

1.規定玩耍時間,養成守時習慣。

2.說一不二,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不可混淆。養成守信習慣。

3.家長避免囉嗦,只需給孩子說一次即可。

4.與孩子交流遊戲興趣,使孩子信任家長,成為朋友,隨之慢慢的引導,讓孩子對學習也要有興趣。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及意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咕咕小檬


我不知道這位家長所說的遊戲是指電子遊戲還是指平時孩子和家長之間互動的遊戲,但是我想無論是哪一種,其實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希望孩子通過玩這個遊戲來學會自我管理。那麼自我管理對孩子來講其實包含很多方面了,有時間管理、空間管理、人生規劃、學習計劃等等。

我覺得這位家長特別好的一點是他意識到了,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可以發展出很多自主性的,而沒有否定打遊戲這個東西,我覺得這位家長的理念還是非常棒的。那麼我建議這位家長可以讓孩子先自己嘗試一下安排時間,當然了,孩子在最開始的過程中時間安排肯定會不合理,如果是這種情況,我建議家長先不要干涉,可以這樣說:“我們這個計劃先實施三天,在這三天的過程中,你可以進行調整,看一下計劃是不是合理。”這樣做的好處,第一讓孩子有了自主性,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他就更願意去執行,因為大人告訴他的東西,跟他自己決定的東西,對孩子來說差別是很大的,所以說要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他就會非常願意配合家長。

第二,教會孩子反思和總結,第一版的計劃一定是行不通的,有可能是遊戲的時間過長,也有可能是睡眠的時間不足等等,這些都是可能會存在的現象,家長不需要著急的說:“你這個計劃不行,一看就怎麼樣怎麼樣。”要給孩子時間去感受,讓他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總結哪一方面弄得不好,可能他遊戲時間過長,寫作業的時間就不夠了,那麼他自己就要去想是不是要增加寫作業時間,減少遊戲時間。

這些都可以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反思和總結。最後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可能孩子會得出一個相對來講還算完美的時間規劃,那麼這個時候家長要及時的給予孩子肯定和支持,給孩子正向的反饋,讓孩子能夠從中獲得成就感、價值感。有很多家長總是覺得孩子年齡還比較小,可能對於孩子平常的管教和約束就過多了,總是規定他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睡覺,什麼時候寫作業,什麼時候玩遊戲。殊不知,在這樣事無鉅細的管理之下,孩子的自主性就這樣被管沒了。

一個不會自我管理的孩子,到了任何年紀都是一個沒有自律性的孩子,試想一下這樣的孩子一旦脫離了父母的管教、社會的管教,他就是一個不具備自主學習、自主進步的孩子。所以再一次感謝這位家長的提問,我覺得您的這個方法和理念真的是非常的棒。孩子的成長需要爸爸媽媽和社會共同的關注,但是最主要的是需要孩子發揮出他自己的能量,自己去長大。那麼以上就是我的建議,希望對會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教育秀秀看


您好,我是陸超,也是一對雙胞胎的奶爸,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針對您這個問題,我想先問的是遊戲指的是電子類遊戲還是平常生活中的遊戲?

首先不過不論哪種遊戲家長都要把握一個度,要給孩子一個有限範圍內的規則,比如和孩子說玩遊戲可以,不過要事先約定好時間,什麼時候玩,玩多久,從而讓孩子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學會約束自己,管理自己,而不是放縱孩子。

其次在孩子玩遊戲玩的特別入神的時候,父母應該用溫和一點的口氣對孩子說要孩子停止,因為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有限,好好說話這樣孩子既能理解父母的提醒,也能告訴自己玩遊戲到時間了。

最後有時間的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遊戲,在遊戲中和孩子多交流溝通,這也是一種陪伴,也能告訴孩子學會管理自己,遊戲中有些規則其實也是一種管理。

不過,我的建議還是如果能不給孩子玩遊戲還是儘量不要給孩子玩,我這裡特指的是電子類的遊戲,對孩子成長危害太大了。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您!





睿寶and駿寶


規劃


純心烘焙零食坊


這個問題,感覺應該在校遵守紀律,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積極參與各項有意義的活動,樂於分享自己好的方法和經驗,小學生注重老師們的積極引導。多接觸自律性好的同學。家長和老師給予理智的制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