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國民士氣11章18節:清帝國與明帝國在錦州決戰,明帝國主帥投降

1640年,歐洲三十年戰爭持續,法國荷蘭聯軍佔領阿圖瓦(今法國北部加來海峽大區加來海峽省的市鎮,也是加來海峽省省會)等重要城市和地區。

前一年的唐斯海戰不僅摧毀了西班牙的海軍力量,令西班牙一度被踢出海軍強國之列,很長時間才恢復元氣,更引發西班牙國內連鎖反應。1640年12月,葡萄牙貴族發動起義,不久便控制全境,宣佈脫離西班牙獨立。

同年,清帝國皇太極決計以10萬兵力攻取錦州,打通遼西入關通道。他命令鄭親王濟爾哈朗為右翼主帥,多羅貝勒多鐸為左翼主帥,各統兵開赴義州駐守,築城屯田,籌措攻城器具,對錦州形成合圍之勢。規模巨大、震驚明帝國的松錦決戰很快拉開序幕。這是繼薩爾滸激戰之後,明清興亡史上又一次戰略性大決戰,它把皇太極的軍事實踐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論國民士氣11章18節:清帝國與明帝國在錦州決戰,明帝國主帥投降

當時,明帝國將領祖大壽堅守錦州,清軍屢攻不克。

1641年,濟爾哈朗開始令諸軍包圍錦州。祖大壽嚮明帝國中央告急。四月,皇太極親往義州、錦州察看地形和明軍態勢,決定對錦州採取長期圍困之策。清軍攻錦州,東關守將吳巴什投降,清軍輕鬆地取得錦州外城。

明帝國崇禎皇帝為解錦州之危,任命洪承疇為兵部尚書兼副都御史總督薊遼軍務,準備決戰。

洪承疇十月出山海關,調集曹變蛟、王廷臣、自廣恩、馬科、吳三桂、楊國柱、王樸、唐通八總兵,13萬步騎,4萬馬匹,東來解錦州之圍。祖大壽駐錦州,以松山、杏山、塔山三城為犄角。清帝國把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三位降將的軍隊調來助圍錦州。

洪承疇採取“步步為營,且戰且守,待敵自,一戰解圍”的戰略,於1641年七月率兵進駐松山與錦州間的乳峰山,兩軍初戰,清軍失利,幾近潰敗。失敗消息傳到盛京,皇太極見形勢危急,八月親自領兵進戰,經過6天急行軍到松山。

皇太極親征,大大鼓舞了清軍的士氣。王樸等總兵得悉皇太極親征,懾於其聲威,紛紛乘夜率領本部兵馬撤退,遭清軍伏擊,明13萬兵被斬的就有5萬。洪承疇只剩下1萬餘人退守松山城內。松山城內缺糧草,外失救援,處於孤立絕望的境地。洪承疇幾次欲突圍而出,都遭遇失敗。

同年,荷蘭人成功奪取馬六甲控制權,瓦解了葡萄牙在馬六甲超過13年的統治,並把葡萄牙趕出東印度群島。

次年,1642年二月,明朝松山副將夏承德暗地裡投降清帝國,密約清軍為內應。二月十八日,清軍入松山,生擒洪承疇、遼東巡撫邱民仰等重要將領。洪承疇被押解到瀋陽後降清。三月初八日,祖大壽因孤立無援,率領錦州守軍降清。四月,清軍又攻克塔山、杏山,並毀二城。至此,持續兩年的松錦之戰結束。

自1618年,明帝國與後金在撫順第一次交鋒開始,在近三十年間,有三大戰役對明清興亡產生深遠影響,它們是薩爾滸之戰(詳見《論國民士氣11章6節》)、沈遼之戰(詳見《論國民士氣11章8節》)和松錦之戰。薩爾滸之戰,明帝國在遼東從有利轉為被動;沈遼之戰,明帝國在遼東的勢力幾乎終結,後金確立統治;松錦之戰,明朝失去關外的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