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電商“快車”四川納溪扶貧跑出“加速度”

“老梁,我們上午要採摘2000斤晚熟血橙。”“馬上安排工人給你採摘。”3月10日,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大渡口鎮民強村九色甜元基地管理人員梁明才,接到納溪區電商中心工作人員楚雪琴訂貨電話後喜笑顏開。

搭乘电商“快车”四川纳溪扶贫跑出“加速度”

據悉,納溪區大渡口鎮民強村九色甜元萬畝標準化甜橙基地始建於2002年,基地依託中國柑橘研究所技術支撐,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種植模式,集中發展臍橙、血橙、夏橙、甜橙、沃柑和柳香等10餘個優質品種,年總產量達50餘萬斤,輻射帶動周邊近100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3月10日,記者在納溪區大渡口鎮民強村九色甜元基地看到,漫山遍野留樹保鮮的柑橘掛滿枝頭,色澤金黃、香氣沁人,讓人垂涎欲滴。三五個村民穿梭在金燦燦的柑橘林中,忙得不亦樂乎。民強村村民曹開英一邊採摘柑橘一邊喜滋滋地說,“在九色甜元基地幹活,每天收入90元,一年下來可以掙1萬多元呢!”

“去年的柑橙行情好,春節之前銷售了30餘萬斤,年後發生新冠肺炎疫情,甜橙銷售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納溪區電商中心工作人員瞭解我們的情況後,主動上門簽訂代銷協議,幫我們解決了燃眉之急。”梁明才說,基地負責種植,電商平臺幫忙銷售,不用再擔心柑橘爛在樹上了。

“消費者在線上下單,我們將甜橙配送到各個小區,實現零接觸的配送,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銷售難問題。”納溪電商中心副總經理苟小強表示,我們嚴把質量關,確保消費者吃到最優質、最新鮮的納溪土特產品。

現如今,農民“觸電”、電商進村,在納溪區早已不是新鮮事情。2015年以來,納溪區按照“政府推動、商務主管、供銷主抓、部門配合、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發展模式和“六統一”建設標準,建立了以納溪特產電商中心為核心的區、鎮、村三級電商綜合便民服務網絡,制定《農村電商網點建設方案》,通過整合郵樂購、便民超市等資源,打造綜合服務型農村電商網點。依託“趕場天”平臺,已建成鎮村級電商網點201個,實現全區鎮村100%全覆蓋,打通農產品銷售“最先一公里”和農村購物“最後一公里”難題。

納溪區電商中心建立淘寶、天虎雲商店鋪,與供銷e家實現對接,入駐企業和專合社33家,涉及林、茶、竹、酒、果等8大類“納溪產”產品200多種,其中85%的農產品實現上網,主銷的“納溪特早茶”、“護國柚”、“樂道子林下雞和雞蛋”、“天仙枇杷”、“護國陳醋”、“打古手工苕粉”等特色農產品。2019年,網上銷售總額9620萬元。

“為了提升‘納溪產’的知名度,品質保證是前提條件。”納溪電商中心副總經理苟小強表示,中心在網上建立有機產品館、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和農產品質量檢測室,讓全國的採購商在網上就能實時瞭解納溪農特產品的生產和檢測情況,引導專合社(企業)全面實施標準化生產,註冊商標,申請地標保護,打造“納溪產”品牌。

為解決農村物流配送慢問題,納溪電商中心買斷瀘州藍田片區和納溪區 “宅急送”物流快遞,組建了完備的農村電商物流網絡,全面推行倉配一體化、城鄉統一配送,建立覆蓋區、鎮(社區)、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實現“快遞到鎮,配送到村,服務到戶”。

經過4年多的探索,納溪區電商產業與脫貧攻堅實現深度融合,有效帶動了創業就業,增強自主造血能力。納溪區供銷合作社副主任楊興博介紹,納溪區深入貫徹落實“互聯網+”行動計劃,採取“電商企業+貧困戶”、“電商服務站+貧困戶”、“電商培訓+貧困戶”等模式,培育了大批農村電商脫貧致富帶頭人,帶動全區1000多戶脫貧戶走上“網上致富路”。(王超明 劉俊希 記者 戚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