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愛干擾虎鯨捕獵的座頭鯨,真的是鋤強扶弱的“大洋遊俠”嗎?

廣袤無垠的海洋深藏著無數秘密,吸引人類不斷探索。海洋裡豐富的資源、複雜的地形、奇特的動物都散發著無限的魅力。

我們這些普羅大眾,通常對海洋資源和地形不感興趣,對海洋裡千奇百怪的動物卻是十分好奇。茫茫大海里,能夠得到人們關注的動物也就那麼幾大類,主要就是以藍鯨、虎鯨、海豚為代表的鯨豚類和以大白鯊為代表的鯊魚。鯨豚類與鯊魚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就連鯨豚類各成員之間的關係至今也未搞清楚,本文就來講講鯨豚類中的兩大明星——座頭鯨與虎鯨的關係。

總愛干擾虎鯨捕獵的座頭鯨,真的是鋤強扶弱的“大洋遊俠”嗎?

很早之前科學家在研究海洋動物時就發現,座頭鯨會干擾虎鯨狩獵和進食。原本以為只是一種偶發情況,但隨著目擊事件越來越多,科學家才確定這兩種動物之間有著複雜的敵對關係。近幾年社交網絡越發通暢,更多的人走進網絡互相交流,座頭鯨與虎鯨的對抗事件也逐漸在網絡上流傳開來,在傳播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想象力豐富的網友對其進行再次創作,使之味道大變。

總愛干擾虎鯨捕獵的座頭鯨,真的是鋤強扶弱的“大洋遊俠”嗎?

座頭鯨與虎鯨的漫畫/圖源自物種日曆

目前的網絡上,虎鯨與座頭鯨被刻畫成了一對冤家CP。虎鯨是驕橫跋扈、性格兇狠、恃強凌弱的海洋惡霸,座頭鯨則被“包裝”成了縱橫大洋、勇鬥虎鯨、鋤強扶弱的“俠義之士”。座頭鯨總是出手“解救”被虎鯨欺負的弱小動物,而虎鯨也拿座頭鯨沒辦法,只能乾瞪眼,甚至害怕座頭鯨。

總愛干擾虎鯨捕獵的座頭鯨,真的是鋤強扶弱的“大洋遊俠”嗎?

這種“正義戰勝邪惡”的橋段雖然老掉牙了,但是舊瓶裝新酒,把主角換成座頭鯨與虎鯨這兩大海洋明星,對動物愛好者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加之座頭鯨確實有干擾虎鯨狩獵的行為,更讓網友們深信,座頭鯨就是虎鯨的剋星。所謂“一物降一物”,人們看見虎鯨這種強大的動物也有吃癟的時候,不禁喜笑顏開。

那真實情況到底如何?虎鯨真的奈何不了座頭鯨嗎?座頭鯨真的是鋤強扶弱的“大洋遊俠”嗎?本文就來簡單探討一下虎鯨與座頭鯨的真實關係,讓大家瞭解一下座頭鯨跟虎鯨作對的真相。

虎鯨的概況

每次寫關於虎鯨的內容,總有人跑來說:虎鯨不是鯨,是海豚。所以我只好一遍又一遍的解釋:虎鯨是一種大型齒鯨,它是海豚科物種,但它並不是真正的海豚。

虎鯨的科學分類:哺乳綱-偶蹄目-鯨下目(鯨目)-齒鯨小目(齒鯨亞目)-海豚科-虎鯨屬-虎鯨。

總愛干擾虎鯨捕獵的座頭鯨,真的是鋤強扶弱的“大洋遊俠”嗎?

人們說虎鯨是海豚是因為它屬於海豚科,但海豚科又屬於齒鯨小目,海豚是一大類長著細長吻部、擅於騎浪和跳躍、擁有較高智商、對人類很友好的中小型齒鯨。海豚的代表物種是寬吻海豚,它也是最常見的海豚。虎鯨和海豚都是鯨類,就連江豚、白鱀豚、恆河豚、亞河豚也都是鯨類,它們生活在淡水裡,稱為淡水鯨。大型鯨、海豚和淡水鯨統稱為鯨豚類

總愛干擾虎鯨捕獵的座頭鯨,真的是鋤強扶弱的“大洋遊俠”嗎?

虎鯨又名逆戟鯨,英文名Killer Whale,但虎鯨對人類非常友好,至今為止沒有野生虎鯨襲人致死的記錄。虎鯨雖然很出名,可多數人對它的瞭解還停留在“它是海洋霸主”的層面上。虎鯨幾乎在全球海域都有分佈,但它沒有亞種劃分,而是按照體型、活動範圍和生活習性被分為不同的生態型。目前已經確立了10個生態型。

總愛干擾虎鯨捕獵的座頭鯨,真的是鋤強扶弱的“大洋遊俠”嗎?

虎鯨十大生態型/圖源自NOAA

北太平洋的虎鯨分為居留鯨(Resident Killer Whale)、遠洋鯨(Offshore Killer Whale)、過客鯨(Bigg’s Killer Whale)。

南極海域的虎鯨分為南極A型,南極B1型、南極B2型、南極C型、南極D型。

北大西洋的虎鯨分為北大西洋1型和北大西洋2型。其它區域的虎鯨還需要更多研究才能確定生態型。

按體型來看。

北大西洋2型和南極A型最大。北大西洋2型成年雄鯨平均體長8米,最大9-10米。南極A型實測最大9.1米。

南極B1型和過客鯨體型也不小,體長可超過8米。

居留鯨、南極B2型、南極D型屬於中等體型,最大體長7-8米。

遠洋鯨和北大西洋1型體型較小,最大體長不超過7米。南極C型體型最小,最大體長只有6米。

目前已發現的最大虎鯨體長9.45米(或9.75米),體重超過10噸。

按食性來看。以魚為主食的可稱為食魚型,以海洋哺乳動物(鯨豚類、鰭腳類)為主食的稱為食獸型

總愛干擾虎鯨捕獵的座頭鯨,真的是鋤強扶弱的“大洋遊俠”嗎?

居留鯨、遠洋鯨、南極C型、南極D型都是食魚型,它們與其它鯨豚類相處比較融洽,經常和海豚、鬚鯨一起游泳,甚至合作圍捕魚群。

過客鯨、南極A型、南極B1型、北大西洋2型是食獸型,它們會捕食鯨豚類和鰭腳類。與座頭鯨發生衝突的主要就是它們。

而南極B2型愛吃企鵝,北大西洋1型主要以鯡魚為食,偶爾捕食海豹。有科學家指出南極A型會捕食南極C型,因為兩者體型差距很大,還在南極A型的胃裡發現過南極C型的骨骸,但還缺乏更充分的證據。

所以說並不是所有的虎鯨種群都與座頭鯨勢不兩立,食魚型虎鯨與座頭鯨相處比較融洽,曾在大西洋觀察到食魚型虎鯨與座頭鯨、長鬚鯨合作圍捕鯡魚群的現象。

座頭鯨的概況

座頭鯨一名源自日語,有很多人動物愛好者不會使用這個名稱,而使用大翅鯨這個稱呼。大翅鯨得名於座頭鯨長達5米的巨大胸鰭,又名巨臂鯨。因胸鰭前端有突起,又名鋸臂鯨。因背部隆起,又名駝背鯨。

座頭鯨科學分類:哺乳綱-偶蹄目-鯨下目-鬚鯨小目-鬚鯨科-座頭鯨屬-座頭鯨。

鬚鯨與齒鯨在3400萬年前就開始分化,雖然座頭鯨和虎鯨都是鯨類,但關係較遠。

總愛干擾虎鯨捕獵的座頭鯨,真的是鋤強扶弱的“大洋遊俠”嗎?

座頭鯨體長生長曲線,實線是雌性,虛線是雄性

成年雄鯨平均體長13-14米,成年雌鯨平均體長14-16米,最大體長紀錄是18.9米,體重60-70噸。座頭鯨是大型鬚鯨,以鯨鬚過濾小動物為食,性格溫和。座頭鯨也是社會性較強的動物,但群居規模遠不及虎鯨,多數單獨行動,常見的群體規模為3頭,極少數大型族群可達15頭。

總愛干擾虎鯨捕獵的座頭鯨,真的是鋤強扶弱的“大洋遊俠”嗎?

座頭鯨體型巨大,是虎鯨的數倍,讓人們深信虎鯨奈何不了成年座頭鯨,甚至將座頭鯨“包裝”成虎鯨的剋星和天敵。“天敵”一詞可不能濫用,不管怎麼說座頭鯨都稱不上虎鯨的天敵,實際情況恰好相反,虎鯨是未成年座頭鯨的最大自然敵害,甚至有捕殺成年座頭鯨的記錄。

總愛干擾虎鯨捕獵的座頭鯨,真的是鋤強扶弱的“大洋遊俠”嗎?

虎鯨捕殺座頭鯨幼崽

2015年1月2日,墨西哥羅卡帕蒂達島,攝影師拍攝到了虎鯨捕殺座頭鯨幼崽的過程。這頭座頭鯨幼崽緊跟著母親,還有一頭成年雄性座頭鯨在旁邊。虎鯨衝過來時,母座頭鯨試圖將幼崽放到背上,但虎鯨來的太快,雄座頭鯨又被虎鯨群隔開了。只過了幾分鐘,座頭鯨幼崽就被虎鯨抓走。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總愛干擾虎鯨捕獵的座頭鯨,真的是鋤強扶弱的“大洋遊俠”嗎?

蒙特利灣虎鯨群殺死一頭小灰鯨後,兩頭座頭鯨前來騷擾

座頭鯨巨大的胸鰭和尾巴雖然力量驚人,但遊速太慢。虎鯨的時速可以達到55.2公里/時,座頭鯨最快不超過15公里/時,在有些事件中,座頭鯨趕到現場時,虎鯨已完成了狩獵。座頭鯨無法對虎鯨造成實質性的威脅,頂多將虎鯨趕走,至今為止,沒有發現過一起座頭鯨擊傷或殺死虎鯨的事例。

總愛干擾虎鯨捕獵的座頭鯨,真的是鋤強扶弱的“大洋遊俠”嗎?

而虎鯨襲擊或殺死成年座頭鯨的事件並不少。上圖是被吃掉下巴的成年座頭鯨,毫無疑問是虎鯨的作風

既然虎鯨如此難對付,那座頭鯨為何還要樂此不疲的與虎鯨作對呢?

座頭鯨與虎鯨作對的原因

美國加州西南漁業科學中心的羅伯特·皮特羅及其團隊對座頭鯨與虎鯨的衝突事件進行了研究。他們分析了1951-2012年間記錄下來的115起案例,這些案例由至少54個世界各地的觀察者提供。

總愛干擾虎鯨捕獵的座頭鯨,真的是鋤強扶弱的“大洋遊俠”嗎?

案例地區分佈

其中48起案例發生在北太平洋東部的蒙特利灣和加利福利亞,佔總數的42%。有27起發生在阿拉斯加東南海域,佔總數的23%。

總愛干擾虎鯨捕獵的座頭鯨,真的是鋤強扶弱的“大洋遊俠”嗎?

虎鯨捕殺浮冰上的食蟹海豹,座頭鯨前來搗亂(遠處的背脊)

在座頭鯨干擾虎鯨狩獵的事件當中,有57%是座頭鯨主動發起的,座頭鯨會從數公里外的海域趕來。其中虎鯨95%的攻擊對象是海洋哺乳動物,但只有11%的事件是虎鯨在追捕其它座頭鯨,而89%的事件則是虎鯨在追捕其它動物,如海獅海豹等鰭腳類和灰鯨海豚等鯨豚類

如此看來,座頭鯨莫非真的是見義勇為、鋤強扶弱的“大洋遊俠”。研究者認為,座頭鯨沒有這麼“俠義”,它們干擾虎鯨狩獵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1、家族互助

座頭鯨雖然群體規模很小,但是家族成員之間的聯繫卻很緊密,它們會沿著同一條路線遷徙,雖然彼此相隔較遠,卻可以用鯨歌相互交流,一處海域當中的座頭鯨基本都是親戚。一旦家族成員有難,它們就會趕來支援。

2、群體互惠

座頭鯨不僅會幫助同類,還會幫助其它海洋哺乳動物。因為座頭鯨可能長期與這些海洋哺乳動物相處,結成了友好的關係,它們遭遇虎鯨威脅時座頭鯨也會施以援手。1988年有人觀察到一頭座頭鯨參與營救了一隻北海獅,在2003年,它又被人觀察到營救了另一隻北海獅。15年來,它堅持不懈的與虎鯨作對,毅力可嘉。

3、反掠食者行為

這個原因簡單明瞭,就是說座頭鯨痛恨虎鯨,所以要干擾虎鯨捕獵,讓虎鯨無法痛痛快快的獵殺和進食

。研究表明,座頭鯨是接收到虎鯨發起攻擊時的叫聲才趕往現場的,它可能並不知道虎鯨在追捕何種動物,只是純心想找虎鯨的麻煩。

總愛干擾虎鯨捕獵的座頭鯨,真的是鋤強扶弱的“大洋遊俠”嗎?

虎鯨是著名的“話癆”,發起攻擊時會大喊大叫,讓附近的成年座頭鯨接收到了,它就來趕來搗亂,在一起事件中座頭鯨甚至從7.8公里遠的地方趕來。

而大白鯊和虎鯊也有攻擊座頭鯨和其它海洋哺乳動物的行為,卻沒有受到座頭鯨的干擾,原因就是鯊魚不會發出叫聲,座頭鯨無法接收到。

總愛干擾虎鯨捕獵的座頭鯨,真的是鋤強扶弱的“大洋遊俠”嗎?

偽虎鯨

不止虎鯨,偽虎鯨和領航鯨也有遭到座頭鯨干擾的案例,因為偽虎鯨和領航鯨也是兇猛的大型齒鯨,它們也會襲擊海洋哺乳動物,也自然而然的受到座頭鯨的憎恨。

總之,座頭鯨干擾虎鯨狩獵是出於家族互助、群體互惠和反掠食者行為。座頭鯨為什麼如何痛恨虎鯨呢?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個研究就知道了。

虎鯨對座頭鯨的襲擊

一份調查顯示,僅在1990-1993年的3年時間中,北太平洋海域尾鰭上存在虎鯨咬痕的座頭鯨一共有照片記錄3650例,描述記錄2993例。

總愛干擾虎鯨捕獵的座頭鯨,真的是鋤強扶弱的“大洋遊俠”嗎?

虎鯨造成的咬痕是長2.5-5.1釐米,寬1釐米的平行疤痕,可謂是獨一無二。

總愛干擾虎鯨捕獵的座頭鯨,真的是鋤強扶弱的“大洋遊俠”嗎?

上圖橫座標是各區域觀察到的座頭鯨數量,縱座標為尾部有虎鯨咬痕所佔的比例。圖中顯示,從墨西哥前往高緯度海域越冬的座頭鯨中33%的個體尾部存在虎鯨的咬痕。這個比例非常高,也就是說這個區域中三分之一的座頭鯨被虎鯨襲擊過。

總愛干擾虎鯨捕獵的座頭鯨,真的是鋤強扶弱的“大洋遊俠”嗎?

未成年座頭鯨身上虎鯨造成的傷痕

在澳大利亞東海岸,昆士蘭州和南新威爾士州的區域內從1984年-1996年,共記錄了1436頭座頭鯨和3400張尾部照片,證實其中17%留有虎鯨造成的傷疤,其中57%是未成年或亞成年,43%是完全成年的。這足以說明,即使是成年的座頭鯨也會受到虎鯨的攻擊,即使虎鯨殺死成年座頭鯨非常困難,但給成年座頭鯨造成的創傷很多,說明雙方的衝突非常激烈。

上面這些數據也就說明了座頭鯨為什麼如此痛恨虎鯨。

總愛干擾虎鯨捕獵的座頭鯨,真的是鋤強扶弱的“大洋遊俠”嗎?

虎鯨是未成年座頭鯨的天敵,多數座頭鯨都受到過虎鯨的襲擊,甚至在虎鯨的襲擊當中長大。就好比一個惡人在你小時候經常跑來欺負你,等你長到之後,有足夠的能力與其對抗,自然會找回場子。雖然座頭鯨無法給虎鯨造成實質性的傷害,但干擾虎鯨狩獵也算是出了一口惡氣。

加之座頭鯨家族看似鬆散實則團結,它們會互幫互助,共同抵禦虎鯨。所以座頭鯨聽到虎鯨發起攻擊時的叫聲,就會跑去查看情況。如果虎鯨在攻擊座頭鯨那就施以援手,如果虎鯨在攻擊其它海洋哺乳動物那就搗亂,總之不讓虎鯨得逞。

這種情況在陸地上也有,有的非洲象在幼年時期受到了獅群的襲擊,等它長大之後,遇到獅群捕獵也會上前干擾,這是出於對掠食動物的仇恨。

總愛干擾虎鯨捕獵的座頭鯨,真的是鋤強扶弱的“大洋遊俠”嗎?

所以,座頭鯨不是見義勇為、鋤強扶弱的“大洋遊俠”,更像是“家族保衛者”和“復仇者”。座頭鯨是唯一一種會主動出擊與虎鯨對抗的大型鬚鯨,儘管戰績平平,但勇氣可嘉。

總之還是那句話:自然界中沒有童話故事,只有弱肉強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