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河南省下面的的城市名字都改成古代的名字,那麼誰的名字好聽又有名呢?

象牙塔尖兒


歷史是一出沒有結局的戲。每個結局都是這出戏的新情節的開始。大家好,我是司徒,聽我聊歷史,關注我不迷路。



河南在歷史上就是武俠江湖中的中原地帶,許多的武俠故事也是從這裡所開始的,這裡充滿著濃濃的俠骨柔情。如今的河南也是一個不錯的地方,省下有眾多的城市,今天我們可以聊一聊他的城市在古代的名字。

鄭州市

鄭州市在古代歷史上的別稱甚是之多,有:滎州、管州、滎陽郡、管城、故市等等,但是這些看上去也沒有什麼名氣,還不如鄭州好聽些。

開封市

開封市的名字那就大有來頭了,汴州、東京、汴京,汴京這個地方也是出現在大多詩人的詩句之中。不過大家是覺得汴京好聽還是開封好聽呢?我個人還是覺得開封更加的好聽。

鶴壁

鶴壁這個名字也許是不夠響亮的,不夠出名,但是他的前身一定是讓所有人都知道的,那就是朝歌,商朝的首都,酒池肉林的所在地。不知道大家可否瞭解這段歷史,就算沒從史書上看過,也是從電視劇上會了解,所以還是朝歌更有威懾力。

洛陽

洛陽古稱斟鄩(zhēn xún)、洛京等,曾經歷史上也做為過夏朝的首都,不過卻沒有朝歌那麼威名震耳。而且他在古代的名字也並不是那麼的好認,所以還是現在的名字更加的好聽。

平頂山

在古代被稱為鷹城,並且古代的人也是把鷹作為這個地方的圖騰。現在的平頂山作為中國的旅遊勝地,風景正好。不過大家覺得哪一個名字更加好聽呢?個人覺得是都不好聽。

不知道大家是否喜歡河南這個地方?


人皆可為舜禹


現在河南省各城市的名稱如下圖,比較出名的城市有鄭州、洛陽、開封、安陽、商丘、駐馬店等。

如果把這些城市的名字都改成古代的名字的話。

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候了!

鄭州——商都

鄭州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新鄭,就是戰國時期韓國的都城。這大概是鄭州最輝煌的時候了。

開封——汴京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原型地,北宋王朝的都城,當時世界上最牛逼的城市。

新鄉——牧野

牧野之戰聽說過沒有,周武王姬發滅亡商湯最重要的一場戰爭,一下子就把思緒帶回到遠古蒼茫。


鶴壁——朝歌

牧野就在附近,朝歌自然不遠。商朝的都城,歷史記載朝歌非常繁華,“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諸侯朝靈山”。

濮陽——帝丘

黃帝與蚩尤的大戰就發生在這裡。又名澶淵,澶淵之盟簽訂地。

許昌——許都

提到許都,有許多非常牛逼的人物,荀彧、張良、鍾繇、呂不韋、韓非子等人。

安陽——鄴城

安陽本來就是一個牛逼的古都了,又叫鄴城,曹操建都於此。

焦作——懷慶

又叫山陽城,當初曹丕把漢獻帝就扔到了這裡當山陽公。司馬懿的故鄉。

漯河——隱陽城

賈湖遺址所在地,因濱臨隱水(今沙河)故稱隱陽城,隱陽和漯河一比較,還是隱陽好聽。

周口——龍都

這裡伏羲故都,老子故里,有“華夏先驅、九州聖蹟”的美譽。又名郢陳,當初陳勝吳廣起義在此定都。

平頂山——鷹城

這裡古為應國,通鷹,所以叫鷹城。比較算普通的名字,但是改名平頂山總有一種要禿頭的感覺。

濟源——原

愚公移山故事的發源地。上古時期是夏少康的都城“原”,戰國至兩漢時期濟源因“軹邑”富庶而聞名。

三門峽——上陽城

古代又稱崤函,與函谷關齊名,相傳大禹治水,揮神斧將高山劈成“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谷,引黃河之水滔滔東去。三門峽的改名還是比較成功的。

南陽——南都

南陽,又名南都。一下子突出這裡的重要性。光武帝劉秀起兵南陽,成就帝業,南陽被稱為“帝鄉”,故城南都。

駐馬店——蔡州

駐馬店真的是改名最失敗的一個地名,隨便去一個名字也比現在這個要好。

信陽——申城

信陽是孔子周遊列國的終點,春秋時孫武在此練兵並南下攻入楚都,南朝時梁武帝蕭衍發跡於信陽,是一直延伸下來的,申城是他的別稱。

商丘——應天府

應天府一聽就是天子腳下,京畿重地。商丘也是自古沿用的名稱,是商朝人居住過的廢墟之地,叫做商丘。


不務齋


2019年5月,河南轄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許昌、漯河、三門峽、南陽、商丘、信陽、周口、駐馬店等17個省轄市,咱就拿其中一部分城市做個測試,來看看恢復古名,是不是會比今天的名字更好聽。

頭一個便是駐馬店,不得不說這個名字太鄉俗了,當年這地界叫啥?汝南郡!這名字誰給起的,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03年,漢高祖劉邦置汝南郡,因其大部分地域在汝河南岸而得名,系“汝南”專有地名之始。

你瞅瞅,咱大漢開國皇帝給你們起了這麼好的名字,打漢朝那時候起,一直用到民國,有啥不好?非得改名叫什麼駐馬店?你們是打算髮展鄉村旅遊業不成?

不說了,那是1965年,建立駐馬店專區,轄遂平、西平、上蔡、汝南、平輿、新蔡、正陽、確山、泌陽9縣和駐馬店鎮,專員公署駐駐馬店鎮。

次一個是周口,這是什麼地界?老子的家鄉,袁紹袁術弟兄倆的家鄉,當然也是袁世凱的老家。戰國末年還曾是楚國的臨時都城,秦王問楚王,你最近到哪溜達去了啊?楚王說俺在周口混呢?感覺一下子就從大王變成了賣勞力的漢子。

那麼如果改名,周口叫啥好呢?最老實的叫法就是陳州,要不然宛丘(從隋朝到明朝一直是這個名)也不錯,很有文藝範。

再一個是三門峽,其實這個倒還好,只是像個旅遊景點,不是個城市。原來叫啥呢?陝州!扼守陝西出關門戶,多麼霸氣。

再一個漯河,這個地界,本來叫隱陽,因濱臨隱水(今沙河)而得名。後來南北朝那會改稱奇雒城。到隋煬帝時代又改名殷城——隱水又名殷水,城隨水名。

其實隱陽、奇雒、殷城都不錯啊,為什麼你們後來一定要改名叫漯河呢?難道是盛產螺絲嗎?

還有焦作,這地界其實是司馬懿的老家,也是韓愈和李商隱的故鄉,其實蠻好,可以叫“司馬市“或是”商隱市”,為什麼非得跟“焦”這個字幹上?難道是煤炭產業發達嗎?

還有平頂山,這地名也實在太平淡了,其實這裡安葬著蘇軾、蘇轍兩兄弟的遺骨和其父蘇洵的衣冠冢,完全可以叫“三蘇市”。

最後要講一下新鄉市,明明是城市,為什麼要叫這個名?給人感覺是某個鄉村翻新造了一座小區,叫某某新村。實際上,這裡是《詩經》重要發源地之一,流行於古代新鄉地區的詩歌,佔國風的四分之一。為什麼不能叫詩城?你自己想想看:“俺從新鄉來“和”我是詩城人“是不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感覺?

當然,我只是一個不相干的文人而已,但是如果這篇文的讀者中有某個地方的官員,是不是可以考慮一下呢?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看到過一張圖,關於河南各地市古代叫什麼的,大家看看各自的家鄉,古時候都叫啥,感覺那個最好聽。個人認為,還是鶴壁地區在古代叫做朝歌做好聽,文藝中不失霸氣。


就這樣一直飛吧


一、安陽,安陽簡稱殷、在古代有鄴城、彰德

這樣的名字,我覺得這兩個都好聽,知名度也很高。

二、濮陽,濮陽境內以前有帝丘、澶州、東郡、楚丘這樣的古代地名,我覺得叫楚丘澶州更好聽一點。

三、鶴壁,鶴壁雖小,但在歷史上是著名的商朝都城朝歌所在地,所以直接叫朝歌最好。

四、新鄉,新鄉在古代比較出名的就是周武王時期的牧野之戰,如今牧野也是新鄉的別名,因此叫牧野就很不錯。

五、鄭州,鄭州在古代有鄭縣、滎州、管州這樣的別稱,覺得還是改為滎州好聽一點。

六、焦作

、濟源,焦作有山陽、懷慶的古稱,濟源有軹邑這樣的古名,不過濟源以前是屬於焦作的,所以還是和焦作一起叫懷慶府更好。

七、洛陽,洛陽在歷史上有斟鄩、西亳、洛邑、雒陽、洛京、京洛、神都等名字,考慮到現實因素,還是叫現在的洛陽比較好。

八、許昌,許昌最著名的名字是三國時期的許都,還有蓮城這個別稱,我覺得改為許都更為霸氣一點。

九、平頂山,雖然我老家是平頂山的,但覺得平頂山這個名字實在太俗,沒有意味,因此就直接改為別名鷹城最好。

十、南陽,南陽在歷史上曾長期被叫做宛,宛至今也是南陽的代名詞,所以就改為宛城市比較好聽。

十一、駐馬店,駐馬店的市轄區在歷史上歸屬汝南郡,如今也有天中的名字,但我覺得還是改為汝南更好一些。

十二、信陽,信陽在古代叫義陽、弋陽、申州,如今也有申城這樣的別稱,所以我覺改為申州更好聽一點。

十三、周口,周口這個名字來自於周家口,原來的陳州府駐地是在淮陽,但現在淮陽屬於周口管轄,所以改為陳州也不為過。

十四、商丘,商丘是商朝的都城之一,本身就有很多的文化意味,在歷史上雖然有歸德府、宋州這樣名字,不過覺得還是

商丘更好聽一點。

十五、開封,開封的名字就是眾所周知了,像老丘、汴梁、東京、大梁等等,我覺改回汴梁也最好聽。

十六、三門峽,三門峽是古代虢國都城所在地,陝州這個名字自古以來就有,因此叫為陝州就不錯。

十七、漯河,漯河在古代有郾城、隱陽、潁川這樣的名字,我覺得改為潁川更有文化氣息和歷史風味。

總之,河南的每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輝煌歷史,你認為哪個名字好聽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河南這些事兒


河南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古時稱為中原,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文化底蘊非常深厚。中國七大古都就有三大古都位於河南,所以河南的許多地名都充滿著濃濃的歷史氣息,但在歷史的進程中,各地的地名也時有更改,很多地名改名後都讓人感嘆“一個名毀了一座城”。

河南現轄四個地區,十三個地級市,二十五個縣級市,九十一個縣,其中有許多好聽的地名,不過也有許多改名後變俗氣了的地名,比如說:

駐馬店,古時稱為汝南

平頂山,古時稱為應城

焦作,古時稱為懷慶府

新鄉,古時稱為牧野

淇縣,古時稱為朝歌

……

類似的改名讓網友大呼我高端大氣的中原文明,硬是被你們改成了社會主義新農村。

其實很多地名並不是隨意取的,多數都有其背後的歷史含義,而且許多地名都是沿用古代某一個朝代的名稱,當然也有許多改名後更好聽的地名。

駐馬店和汝南

關於駐馬店這個稱呼的由來有三種說法:

  1. 歷史上這裡曾設有驛站,是交通要地。
  2. 古時候這裡種有大片的苧麻,因為苧麻而聞名,所以也被成為苧麻店。
  3. 這裡曾是赤壁之戰時曹操的後備補給站。
不管哪種說法,都可以看出駐馬店的悠久歷史,是交通位置十分重要的地方。而汝南這個地名也並沒有消失,它是駐馬店市所管轄下的一個縣。

平頂山和應城

平頂山這個名字是因為地形而得名的,市區北邊的山都是平頂,於是1957年被設為平頂山市。

史書上記載,平頂山這個地方,周朝是有個叫應國的諸侯國,“應”也通“鷹”。但這個古應國早在東周時就被滅國了,《漢書》上也是用故國代指。而且應國一直只在史書上被記載,並沒有什麼實物證明它的位置和歷史,一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才在滍陽鎮發掘出了古應城的城遺址,所以說在設為平頂山市之前並不確定平頂山市就是古應城的所在地。

焦作和懷慶府

提起焦作就會想到煤炭,而焦作的確是一座因為煤炭而發展起來的礦業城市,焦作名字的含義就有一種說法是“煤炭作坊”。

明朝時設立懷慶府,而到了清朝1910年時,清政府就在此設立了焦作鎮,至此焦作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不過現在的地名如何的俗氣,更改地名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它不僅涉及到歷史文化的表達,更有改名後對於社會管理難度的問題。所以,如果有一天,那些對自己地名並不滿意的地區能夠在改名後完美的解決所有問題時,也許就會像網友們所說的一樣,選擇改回那一個個充滿文化底蘊的古名。


疑今察古幾復


鄭州:商都、綠城

商都:因商朝第十任君主仲丁將國都遷於此地,建立囂都。

綠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鄭州的城市綠化率在全國名列前茅

開封:老丘、大梁、啟封、陳留、浚儀、汴州、東京、汴京、汴梁

老丘:為夏朝中後期都城,春秋時期為宋國城邑

大梁:戰國時代魏國都城

啟封:開封古稱啟封,春秋時期鄭莊公命名,有‘’啟拓封疆‘’之意,漢朝避漢景帝諱改名開封

陳留:開封曾歸陳留郡管轄

汴州:古代行政區劃,北周設立,開封稱‘’汴‘’從此開始

東京:宋朝首都

洛陽

洛邑:在周朝的古稱

洛京:唐朝稱洛陽為‘’東京‘’‘’洛京‘’

神都:意為神州大地之都,武周時期洛陽的名字

雒陽:‘’雒‘’通‘’洛‘’

西亳:商朝洛陽的名字,地點在今洛陽偃師市西

平頂山:

鷹城:平頂山春秋時期為應國屬地,應國以鷹為圖騰

安陽:

殷都:商代在安陽建都長達273年

鄴城:古代著名都城,遺址在今河北臨漳

相州:北魏設相州,州治在今天安陽

彰德府:後晉在相州城設置彰德軍節度使

鶴壁:

朝歌:商代最後一個國都,在今鶴壁淇縣

鶴城:春秋時期衛國國君衛懿公嗜好養鶴,在朝歌西北處養了大量的鶴,鶴壁因‘’鶴棲南山峭壁‘’得名

新鄉:

牧野:歷史地名,牧野之戰發生地

衛輝府:古代府名

焦作:

懷慶府:古代府名,治所在今焦作沁陽市,‘’焦作‘’這個名字來源於修武縣下轄的焦作鎮

山陽:春秋戰國時期焦作古稱,漢代在此築山陽城

煤城:這個都懂

信陽:

義陽、弋陽:古名,北宋時期避宋太祖趙光義諱改名信陽

申城:信陽為春秋戰國時期申國封地

駐馬店:

天中:駐馬店為古代交通要地,天下之信使、官宦皆在此駐留歇息。‘’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

這個改的真是莫名奇妙


小小飛愛文娛


(一)後來居上

“開封古稱汴梁”

開封早於汴梁近1300年。開封之名起源於春秋時,鄭莊公置邑啟封。秦始皇時立浚儀、啟封二縣。漢景帝元年(前156年),因避漢景帝劉啟之諱,改啟封縣為開封縣。後梁開平元年(907年),朱溫建都開封,正式定名為“開封府”,號稱東都(宋代稱為東京)。雖然開封在歷史上也有大梁(戰國)、梁州(東魏)、汴州(北周)之名,但“汴京”作為正式行政區名出現,要到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國佔領之後。而“汴梁”則要到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的“汴梁路”,“汴梁”之名家喻戶曉可能還是源於元末明初的小說《水滸傳》。明洪武元年(1368年)便又複名為開封府。

“九江古稱潯陽”

九江早於潯陽840多年。九江之名得於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滅楚而建九江郡。此時的九江郡建制極為遼闊,不但囊括江西全省,還有部分安徽、河南、湖北等地。之後歷代變遷,今日之九江市就先後掛在九江、豫章、廬江、武昌、鄱陽、江州、尋陽(潯陽)等地名下。到了元末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正式設置九江府建制,歷經660餘年,一直保留到了今天。而潯陽之名,能追溯到漢文帝十六年(前164年)所置的“尋陽縣”。而真正改為“潯陽”則要到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潯陽縣——只是當時九江全境的稱呼是江州,所謂“江州司馬青衫溼”。

“濮陽古稱澶淵”

濮陽早於澶淵近840年。這是一對難兄難弟,地名都可上述到遠古,但濮陽仍略勝一籌。濮陽居於濮水之北,水北曰陽。《竹書紀年》雲:“元年,帝即位,居濮。”戰國時魏以濮陽為都。秦王政五年(前242年)攻魏取二十城,置濮陽縣,為東郡郡治。“澶淵”之名最早雖見諸於《左傳》,諸侯“盟於澶淵”,但指的是古湖泊“澶淵湖”。其正式成為行政建制要到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的“澶淵縣”。


秋實ma


洛陽:自古一直都是洛陽,沒有別的名字可改

開封:大梁,汴梁。商丘:宋州。焦作:山陽,漢獻帝被貶之地就是這裡,被廢以後封為山陽公。周口:陳州,當年包公下陳州就是這裡。駐馬店:蔡州。三門峽:弘農郡,陝州,陝西省就由此得名。許昌:許都。安陽:相州,民族英雄岳飛就是相州湯陰人士。鶴壁:境內有大名鼎鼎的朝歌城


穿越時空的任意門


洛陽改為雒邑,


開封改為汴京,

安陽改為鄴城,

鄭州嘛?古代好像沒有這個地方,只知道有新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