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別馬蹄寺石窟,駕著心愛的房車,出發

馬蹄寺石窟是一規模宏大的石窟群體,它包括七個小石窟群,《甘鎮志》講“神驥足跡”。民間傳說:天馬下凡時一蹄落在了這裡的一塊岩石上,踩下了一隻蹄印。寺院由此而得名。如今這塊蹄印石被保存在馬王殿內。馬蹄寺石窟群,包括千佛洞、南北馬蹄寺、上中下觀音洞和金塔寺七個小石窟群。每個小窟群,多的有三十餘窟,少的有兩窟,總共有七十多窟。馬蹄石窟由於歷史悠久,同敦煌的莫高窟、安西的榆林窟齊稱為河西佛教勝地的三大藝術寶窟。

辭別馬蹄寺石窟,駕著心愛的房車,出發


各處石窟以金塔寺保存最完整。洞窟坐北朝南,開鑿在馬蹄寺西北15公里山谷中高約60米的崖壁上,現存2箇中心塔柱式窟。東窟高7米,寬12.4米,殘深10.5米。中心柱座基之上分3層造像。下層四面各開1個圓券形龕,龕內塑一坐佛,龕外兩側脅侍除北面塑二弟子外餘三面均為二菩薩,龕楣上方各懸塑飛天6~8身。中層每面開3個小龕, 除東西兩面中間龕內塑交腳佛外,每龕內各塑一坐佛;西面南側龕內為釋迦苦修像,其龕外南側脅侍為一天王,此外各龕外兩側均為菩薩立像。上層北東

辭別馬蹄寺石窟,駕著心愛的房車,出發


南三面均塑10坐佛10菩薩,西面為元代補塑5坐佛。四面壁間以影塑坐佛、供養菩薩填補。西窟高4.3米,寬10米,殘深4米,形制與東窟相仿。中心柱四面僅下層各開1個大龕,東、南面龕外兩側塑一菩薩一天王,餘皆為二菩薩。中層東、南、 西、北面居中分別塑倚坐佛、坐佛、半跏菩薩和交腳佛,其兩側除北面塑4菩薩4弟子外均為8菩薩。上層塑5佛、供養菩薩等。

北朝石窟較多地集中在千佛洞。位於馬蹄寺東北約3公里的崖壁上,共10餘窟。第2、8窟為中心塔柱式,塔柱四面分 4層造像,現存部分北魏、北周的造像和壁畫。第1、4窟類似新疆克孜爾石窟的龜茲式窟形,現存造像塑於北魏或西魏,經後代重修。第6窟內初唐石雕一立佛二弟子二菩薩,高約3米。

位於馬蹄山東崖的馬蹄寺北寺,計有大小窟龕30多個,多為北朝和西夏、元、明以來的殘窟。第8窟名藏佛殿,規模最大,深33.5米,寬26.3米,開龕40餘個,大約建於西夏至元代。此外僅第1窟藥王洞、第4窟北坐佛洞殘留一些元代造像和壁畫。

南寺和上、中、下觀音洞各有4~6窟不等,開鑿時期雖早,但均僅剩殘窟。

辭別馬蹄寺石窟,駕著心愛的房車,出發


古往今來,歷史上不少帝王將相和文人墨客,在馬蹄寺都留下了許多蹤跡和詩章。如今,留在普光寺的天馬神蹟,薤谷石室,八功德水井,高王古墓,單于王古城,自然形成的孔雀石綠度母石像裝藏綠度母塑像,自然形成的馬頭明王瑪瑙石裝藏的馬王塑像,斬斷孽龍的七星智慧利劍裝藏的佛塔,以及觀世音菩薩,二郎神和格薩爾王的美妙傳說,都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優美的遐像。西藏、青海等地藏族信教群眾和從事佛教教業者,稱馬蹄寺為"卓瑪讓像",即菩薩自然出現的地方,若一生沒來馬蹄寺朝拜,會感到終身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