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現在還有布爾什維克黨嗎?還可以執政嗎?為什麼?

防禦核輻射


布爾什維克在俄語中是多數派的意思,這個多數派是俄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裡的多數派。

說到馬克思主義,我們習慣上把俄國的列寧——通常他是排名在馬克思、恩格斯之後,和斯大林、我國領袖被並列為五大領袖。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創始人其實不是列寧,而是一個叫普列漢諾夫的俄國人。


普列漢諾夫很早就接觸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後來還專門出國到法國研究考察,多次通過書信向馬克思、恩格斯兩位共產主義的創始人請教、學習革命理論。回國後,在俄國成立了第一個的政治組織"勞動解放社"。

列寧也認識這個普列漢諾夫,跟他也見過面,也探討過建黨的事。1898年3月1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誕生,可列寧因為被沙皇流放沒有趕上參加俄國社會民主共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不過這次大會僅僅是告訴大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多麼偉大,但大會之後大家怎樣行動,怎樣在俄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怎樣奔向共產主義,到會的人非常迷茫。

因為大會連最起碼的黨綱和黨的章程就沒有,可見這次大會不是太圓滿。1900年,列寧結束了他的流放生涯,開始創建報刊,在俄國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

1903年7月,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布魯塞爾召開,大會主席團的主席是普列漢諾夫,大家推選列寧為副主席。因為列寧和普列漢諾夫在建黨和革命的問題上出現分歧,在黨內形成了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多數派),和以普列漢諾夫為首的孟什維克(少數派)。

1912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六次代表大會召開。在這次大會上,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兩派公開分裂,布爾什維克從此成為獨立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十月革命後,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奪取全國政權,改名為俄國共產黨,簡稱俄共(布)。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在俄國取得勝利,俄羅斯沙皇和一切反動派被統統被打倒,俄羅斯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俄羅斯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讓俄羅斯周圍的國家和地區非常羨慕,他們紛紛跟列寧他們聯繫,表示要加入俄羅斯,一起為共產主義奮鬥。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南高加索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後擴至15個加盟共和國)蘇聯成立後,給全世界的馬克思主義者以極大的鼓舞,中國、波蘭、朝鮮、保加利亞、南斯拉夫、捷克、古巴和蒙古等一大批共產主義政黨如雨後春筍,迅速誕生並發展壯大;並在蘇聯共產黨(布爾什維克)支持下奪取了全國政權。

可以說,蘇聯共產黨當時是社會主義的明燈,為水深火熱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為歷史發展做出了獨有貢獻。

蘇聯共產黨當時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大的政黨,黨員最多時達到2000萬,每十個蘇聯人中就有一個是共產黨員。


1991年,前蘇聯的高官發動政變抓起了當時蘇聯的最高領導人戈爾巴喬夫,但政變很快被挫敗,這就是震驚中外的8.19事件。1991年9月蘇聯解體,蘇共被葉利欽勒令停止活動成為非法政黨。但此舉立刻引起俄羅斯人民的憤怒,在社會各界的抗議下,1993年葉利欽被迫恢復共產黨的合法地位。

現在俄羅斯共產黨(布爾什維克)在俄羅斯依舊是合法政黨,不過不再是唯一合法的政黨。既然共產黨是合法政黨,它就可以參加俄羅斯國家杜馬選舉。如果領導人在全國大選中獲勝就能當選總統。

1993年,俄羅斯共產黨恢復權利後,久加諾夫當選為第一任黨的領導人。(新成立的俄羅斯共產黨依舊把廢除私有制和實現共產主義當做革命目標,跟原來的共產黨主張一樣。)

久加諾夫是個老革命家,在前蘇聯擔任過蘇共中央宣傳部的領導。久加諾夫當選俄共領導後,對蘇聯解體和蘇共失敗就行了深入研究,吸取了經驗教訓,制定了新時期共產黨的章程以及行動綱領,大量發展共產黨員。積極深入第一線瞭解人民的思想和訴求,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功夫不負有心人,俄共成立後不到一年就在當年12月的俄羅斯國家第一屆杜馬選舉中獲得了12.4%驕人成績,成為第三大黨。六年後,在第二屆國家杜馬選舉中取得158個席位,一躍成為第一大黨。1996年的總統選舉,久加諾夫就獲得了幾乎半數選票,差點當選為俄羅斯總統。

在今天的俄羅斯,貧富懸殊,國家經濟被寡頭壟斷,許多俄羅斯人,尤其是老人開始懷念前蘇聯的生活,俄共組織遍佈全俄羅斯,俄共黨員人數也增加很快。近年來,每年都有近兩萬新人入黨,給俄共注入了新鮮血液。

進入新千年以來,俄共在國家杜馬選舉的席位中大跌,2004年,俄共一部分人分裂出去,另外成立一個俄羅斯共產黨。分裂之後,俄共已不再對新的第一大政黨統一俄羅斯黨有挑戰可能。


從96年開始,久加諾夫連續參加了4次總統競選,一直排在第二的位置上,但是得票數四連跌,一次比一次更少。

2018年的俄羅斯聯邦總統選舉,久加諾夫的接班人格魯季寧雖然名義上名列第二,但是僅獲得了百分之十一點多的選票,這個成績比久加諾夫的最後一次選舉,還要差了5個百分點以上。

可以想象,隨著支持的老年人群的不斷逝去,俄共的迴歸之路,荊棘叢生,越走越窄。


歷來現實


俄羅斯布爾什維克黨在蘇聯解體後叫俄羅斯共產黨,目前是俄羅斯第二大黨,僅次於統一俄羅斯黨,影響力還在,但要想執政估計相當困難。

蘇聯解體的時候,雖然黨員不少,但組織混亂,於是在1993年舉行黨代會進行重組,逐漸發展壯大為第一大黨,黨首久加諾夫在1996年與葉利欽PK總統競選,以微弱差距敗北,當時有人曾質疑葉利欽選舉舞弊。


俄羅斯總統普京上任後,俄羅斯政局穩定,油價上漲,頗得人心,民眾紛紛對前蘇聯大鍋飯反感。而後每逢總統選舉,俄共領導人久加諾夫必參選,但支持率越來越少。

2016年俄羅斯杜馬議會選舉,統一俄羅斯黨獲343個席位,而俄羅斯共產黨慘敗,減少了50個席位,才獲得42個席位,勉強維繫第二大黨位置。而且俄羅斯第三大黨自由民主黨勢頭很猛,成為第二大黨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可以預見,俄羅斯共產黨地位越來越低,席位越來越少,執政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小甜嘟爸爸


雖然當今的俄羅斯貌似就是普京說了算,但實際上,人家可屬於多黨制國家。只不過統一俄羅斯黨長期作為俄國家杜馬的第一大黨,是執政黨,黨主席為前總統,現總理梅德韋傑夫,其背後呢,又穩坐著普京總統。只能說普京他老人家太高調,光環之下,其他黨派都沒啥存在感了。

雖說現代俄羅斯號稱已經和蘇聯的意識形態“一刀兩斷”,但很多情形可能還會引起咱們的“共鳴”。比如,統一俄羅斯黨第七次代表大會通過了黨的綱領《我們選擇的俄羅斯》,歸納並聲明瞭時任黨主席普京的“普京思想”為該黨的指導思想。之後,統一俄羅斯黨佔絕對優勢的國家杜馬又把“普京思想”的基本內容納入到了施政綱領中,開始指導全國各界的生產生活。

好了,咱們再回到主題上來。很明顯,在強人的光環下,俄羅斯的布爾什維克黨,即俄羅斯共產黨,雖說已經很努力,但還是沒刷出多大的存在感。不過,其勢力也不能小覷,目前僅排在統一俄羅斯黨之後的,是俄杜馬第二大黨。畢竟,二十多年下來,其他有實力的黨派基本都加入了統一俄羅斯黨,還堅持單幹還有一定話語權的,且能在選舉中讓統一俄羅斯黨緊張的,也幾乎就只剩下俄共了。

首先,要說清楚的是,如果從核心人物方面說,現在的俄共跟之前的“蘇共”,並非傳承關係;倒是普京旗下的統一俄羅斯黨蘇共的關係更大,普京和其幕僚們,大多都是曾經的蘇共黨員。

現代的俄共誕生於1990年,號稱是蘇聯共產黨的一個分支,但蘇共卻並未怎麼待見它,認為其過於強調民族性。甚至在1991年“8.19”事件後,俄共還曾一度被蘇聯當局禁止活動。

沒過多久,到了蘇聯解體之初,在“休克療法”中被“休克”的俄羅斯正處於轉型困難時期,社會發展水平較蘇聯時期出現了嚴重倒退,導致很多人開始懷疑西方的那一套“忽悠”,支持和同情共產主義的情懷一下子又有了市場。

這個階段,俄羅斯共產黨支持率開始穩定上升——1993年成為第三大黨;在1995年—1999年的國家杜馬選舉中,連續獲得了最多數席位,成了第一大黨;甚至在1996年的俄總統大選中,葉利欽險些不敵俄共最高領導人久加諾夫......再往後,就遇到了由代總統轉正的普京大帝,開始走了下坡路,雖然偶爾在地方選舉中獲勝,但翻盤的席希望幾乎是門兒都沒有。雖說目前還是第二大黨,但在杜馬中的議席還不如統一俄羅斯黨的一半多(上屆選舉數據)。

這裡需要簡單講講,俄羅斯政府到底誰說了算。

俄羅斯總統為民眾直選,國家杜馬代表則在全聯邦選舉中按黨派得票率分配議席。

表面上看,俄杜馬的作用類似於美國國會,所有議案要經過杜馬審核通過,再經總統簽字才算生效,杜馬和總統也有著互相制約的作用。

但地球人都知道,俄羅斯又是個“超級總統制”國家。比如,政府由總統直接組建,國家杜馬如三次拒絕通過總統提名的總理,或兩次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議案,總統就有權解散國家杜馬;國家杜馬通過的法律,只要經過聯邦委員會的審議(那都是總統自己的人),總統也有權進行否決。

因此,俄共即使當了杜馬第一大黨,但跟普京總統較量,還是胳膊擰不過大腿的關係。

之後,俄共無論作怎樣的努力,始終與普京領導的統一俄羅斯黨差距巨大。一方面,跟蘇聯時期的陰影仍籠罩在俄羅斯人心裡,揮之不去有關,畢竟,這條路,已經走失敗一次了;

此外就是其綱領缺乏凝聚力和吸引力。進入21世紀後的俄共,為了提升人氣,封藏了傳統的階級鬥爭和暴力革命思想,甚至放棄了無神論原則;但自身往往又無法提出建設性觀點,只能淺顯的以對抗現政權為己任,找各種機會來嚴厲批評普京當局的各項政策,如同一個“怨婦”一般,並不討喜,這大大限制了其自身的發展;

更要命的是,在這個看臉、拼人氣的時代,俄共不但缺少像普京這樣能“上天入地”,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全民偶像”,甚至還被戲稱為“老年人活動中心”——黨員平均年齡大約在50-60歲之間,多為社會底層生活困難的工人和退休人員。一搞活動,都是一群晃晃悠悠的大爺大媽....

總體看,雖說俄羅斯現在的經濟仍是一團糟,但重壓之下,普京的領導班子治國理政還是有一套,換了別人,短期內很難扛得起來,普京和統一俄羅斯黨根基深,群眾基礎牢固,本身就不好挑戰;

而俄羅斯共產黨醉心於議會鬥爭,甚至為了維繫競選和其它活動開支,開始“傍金主”,跟某些“寡頭”,甚至教會組織都成了好基友,早已不再是那個“鐮刀斧頭”的氛圍了。據2014年的全俄民意調查顯示,在俄羅斯最令人討厭的政治家排行榜上,俄共最高領導人久加諾夫排名第二。這個很說明問題啊。

當今的俄共,為了地位和選票,更像是一個致力於取悅社會的團體組織,或者在經營一家超市,選民喜歡什麼,就進什麼貨,並不太考慮自己的定位和底線,同以全人類解放為使命的,具有鋼鐵紀律的共產主義者的形象,越走越遠。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有,其首領叫久加諾夫。其實黨派只是個名稱,不管是哪個黨派,只要它真正是為國為民服務的、只要它是以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為奮鬥目標的,它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核心、主心骨,比如在習主席領導下的偉大的中國共產黨。






野性的證明


俄羅斯現在當然還有布爾什維克黨,只不過名字更直接,已經變成俄羅斯共產黨了。

不過在蘇聯解體之時,俄羅斯共產黨雖然繼承了蘇聯共產黨的大部分政治資產,但是由於組織混亂,從而無法在俄聯邦議會中成功奪取多數席位。痛定思痛之下,在1993年2月14日,俄羅斯共產黨舉行了第二次非常代表大會,從而完成了俄羅斯聯邦共產黨的重組。

在此之後,俄羅斯共產黨發展迅速。擁有了大批的擁護者,並且積極組織政治聯盟,從而在1996年總統大選當中具備了能夠和葉利欽一較高下的能力。彼時俄羅斯共產黨領袖久加諾夫作為總統候選人在第一輪投票中和葉利欽相差無幾,而在第二輪投票中僅以微弱差距輸掉了總統大選。不過這場選舉目前也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受質疑的選舉。只因俄羅斯共產黨當時在國家杜馬當中的席位已經達到了第一大黨,居然能夠輸掉選舉,這才是最不可思議的事情。

在此之後,雖然俄羅斯共產黨的影響力還存在,不過卻處在每況愈下的狀態當中,尤其在普京上臺之後,俄羅斯政局穩定,恰逢油價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相應的以前蘇聯的大鍋飯和平均分配思想越來越得不到人心。同時多年以來每逢總統選舉,俄共總是推選領袖久加諾夫出站,成績一次不如一次,導致最後乾脆就不去參選了,因為壓根沒希望。

不過最近幾年,俄羅斯共產黨在支持率和議會席位得到提升。成為俄羅斯政壇第二大黨,同時也是最大的在野黨。不過和普京所在的政黨相比較實在是相差甚遠,同時兩者間議會席位的差距也是在不斷增加當中。從最近的2016年俄羅斯杜馬議會選舉當中來看,普京所在的統一俄羅斯黨獲得了343個席位,具備一黨執政能力。


而俄羅斯共產黨中獲得了42個席位,相比較2011年大幅減少了50個席位,而身後的自由民主黨獲得了39個席位,俄共勉力維持第二大黨的位置,不過從目前來看,恐怕俄共將會在下一次議會選舉當中徹底丟掉這個位置。

俄羅斯共產黨取得慘敗。一方面原因在於黨員老齡化,多年來基本上沒有新鮮血液輸入,導致新陳代謝不及時,大多數黨員已經成為老油條。同時俄羅斯共產黨黨員沒有超過60萬人的時候,這一點在上億人口的俄羅斯是沒有競爭力的。

其次在於俄羅斯的綱領雖然是共產主義、馬列主義以及愛國主義。不過從近些年來看,俄羅斯共產黨已經蛻變的和歐洲左翼實力差不多了。左翼勢力都在歐洲沒有什麼發言權,俄共還能有什麼特殊技能?


不過儘管如此,因為俄羅斯共產黨在議會當中還是擁有那麼幾十個席位,同時也是政府認可的合法政黨,因此不僅僅具有參政權利,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獲得總統選舉勝利的話也是可以完全執政俄羅斯的。

我是觀葉知天下,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如果可以的話麻煩點個關注轉發,謝謝。


顯微新視界


俄羅斯老一點的人,對昨天應該還記憶猶新。曾經的蘇共那麼強大,處於絕對的領導地位,然而最終連同施行的社會制度都被人民一併拋棄。這是極其尷尬的事,據說執政黨離開克里姆林宮時,百姓反應十分冷淡,只是沒有歡慶而已。曾經號稱最偉大、最光輝的政黨,最先進的制度,結果瞬間摧枯拉朽,土崩瓦解,被人民義無反顧的拋棄。其實不是人民拋棄,而是自絕於人民。特權、腐敗惡化到難以想象的程度,百姓生活日益艱難。這樣的政府不垮算奇蹟,倒臺是必然的,只是沒想到堡壘在內部輕而易舉被攻破。它是一個早已被蛀空了的,徒有其表的殼子而已。人民選擇拋棄它是明智之舉,更是無奈之舉。如今想東山再起,重回執政地位,我看猶如李白的《易道難》了。首先制度不匹配,然後是老百姓也不願重蹈覆轍。就算能重新掌權,也不可能再讓英特納雄奈爾一定要實現了。


有話我要說153519311


上世紀戈爾巴喬夫的政治改革,取消蘇共一黨執政地位。1991年8月29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非常會議通過決議,決定“暫停蘇聯共產黨在蘇聯全境的活動”。在此情況下,各加盟共和國共產黨或終止,或被迫解散,或是改建新黨,統一的蘇共不復存在。在俄羅斯,蘇聯共產黨的資料機構被俄羅斯聯邦共產黨接管,因此該黨被認為是蘇聯共產黨和布爾什維克黨的繼承者,一般被稱為俄共,即俄羅斯聯邦共產黨。成立於1990年,在1991年8.19事件中曾遭解散。後在1993年3月重組。



而俄羅斯共產黨的政治綱領是努力爭取獲得蘇維埃形式的人民政權,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實現人民政權、公正、平等、愛國主義、公民對社會和社會對公民的責任感、社會主義將在未來更新的憲法中出現,以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為己任,但同時也贊成市場經濟和多黨制,很有特色味道,只不過反對土地私有化。

1933年杜馬大選,俄共獲65席,成為俄羅斯第三大黨。1995年俄聯邦共產黨一舉躍升至杜馬第一大黨,並一直維持到2003年,但當年選舉中,俄共支持率只有12.6%,450席位僅佔51席。而且內部嚴重分歧,影響力受挫,一直到2011年,才重回杜馬第二大黨。


俄共的主席,黨的領袖也就是根納季·安德烈耶維奇·久加諾夫同志,四次參加俄羅斯總統大選,96年差點擊敗葉利欽,此後更是三戰普京,但是都鎩羽而歸,而今俄羅斯政壇進入統一俄羅斯黨一黨獨大局面,蘇聯時代的元老也逐漸離開,俄共影響力也逐步減退,俄羅斯已經沒有多少人支持俄共,只有一些殭屍還散發著裹腳布般的臭味,跟蘇聯一樣頗有點生於不義死於恥辱的感覺。

當然如果我們能超越美國證明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俄共還是有機會的嘛!


風轉了幾個彎


俄羅斯現在沒有布爾什維克黨。布爾什維克黨是由列寧創建的。1989年蘇聯共產黨擁有1950萬黨員。1991.8. 19後,蘇聯解體。俄羅斯禁止共產黨活動。俄羅斯的布爾什維克重新組建,黨名俄羅斯聯邦共產黨,1993年允許活動,1995年2月14,擁有黨員55萬。黨首季根納.安德烈耶維奇.久加諾夫,綱領是: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反對私有化。現在黨員擁有15.6萬。1996議會奪得第一大黨的席位,總統選舉少了一點。統一俄羅斯黨343個席位,俄羅斯聯邦共產黨42個席位。俄羅斯共產黨在選舉中都未能執政。選舉逐漸差勁。要成為執政黨難。原因黨員減少,在私有制普遍下反私有制,似乎不合時意,俄羅斯的國土廣資源多,賣石油天然氣的收入不少,中國需要大量的石油天然氣,賣武器收入也不少,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中俄都棄美元。普京抗住了美國歐盟的戰略空間的擠壓,成為強人。普京在敘利亞再得分。


喇叭與利劍


布爾什維克黨的前身是“俄羅斯社會民主工黨”,後來由於政見不同,黨內分成了兩派,分別是: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

布爾什維克”是俄語“多數派”的音譯,與之相對的是“孟什維克”,俄語意指“少數派”。

孟什維克首領馬爾托夫認為只有人們認同無產階級理念就行,不需要加入和建立有統一的政黨,並且反對暴力革命。而布爾什維克首領列寧則堅持無產階級應該有一個強大的黨中央,應對敵人進行武裝鬥爭。(列寧和馬爾托夫)

1912年在布拉格召開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六次全俄代表會議上,孟什維克被驅逐出黨,黨也稱為“ 社會民主黨(布爾什維克) ”。

1918年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七次全俄代表大會上,由列寧提議將黨的名稱改為“俄國共產黨”,簡稱俄共(布)。

1925年召開的十四次黨代表大會上,黨的名稱改為“全聯盟共產黨”,簡稱“聯共”。

二戰之後,在1952年召開的全聯盟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又將黨的名稱改為“蘇聯共產黨”。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戈爾巴喬夫上臺後推行激進的改革,取消蘇共的一黨執政地位。1991年8月29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非常會議通過決議,決定“暫停蘇聯共產黨在蘇聯全境的活動”。在此情況下,各加盟共和國共產黨或被中止,或禁止活動,或被迫自動解散,或在共產黨的基礎上改建新黨,統一的蘇聯共產黨已經不存在了。

在俄羅斯,蘇聯共產黨的一切資料和機構被1990年6月20日成立的俄羅斯聯邦共產黨接管,因此該黨一般被認為是蘇聯共產黨和布爾什維克黨的繼承者。

(俄羅斯聯邦共產黨黨旗)

俄羅斯共產黨屬於左翼政黨,俄共的政治綱領是,努力爭取獲得蘇維埃形式的人民政權,捍衛俄羅斯作為一個聯邦共和國的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該黨派的理念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仍舊以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為己任,但同時該黨贊成市場經濟和多黨制,只不過反對土地私有化。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聯邦共產黨曾被短暫禁止活動,不過在兩年之後俄羅斯政府就解除了禁令。在1993年的杜馬選舉中,俄共產黨獲65席,成為俄羅斯的第三大黨。到1995年俄羅斯聯邦共產黨一舉躍升至杜馬第一大黨。

此後該黨的第一大黨身份一直維持到2003年,在當年的選舉中,俄共的支持率僅為12.6%,在杜馬的450席裡僅只得51席。

2004年俄共發生了嚴重的內部分裂,影響力受到重挫。不過到了2011年,俄共又重回杜馬第二大黨。(俄羅斯聯邦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久加諾夫,他曾四次參加俄羅斯總統大選,在1996年的大選中他差一點就擊敗了葉利欽,此後他又三次迎戰普京,但最後都鎩羽而歸)

今天的俄羅斯政壇已經進入統一俄羅斯黨一黨獨大的局面,而隨著蘇聯時代的老人不斷地離去,俄共的影響力正在逐步減退。


千佛山車神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當然是有的。

在俄羅斯獨立以後,俄羅斯共產黨曾經是全國第二大黨。

該黨早在1990年6月20日成立。該黨一般被認為是蘇聯共產黨和布爾什維克黨的繼承者。該黨的意識形態是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

黨的領袖為大名鼎鼎的根納季·安德烈耶維奇·久加諾夫。

他曾經擔任蘇共中央宣傳部局長、蘇共中央意識形態部副部長等重要職位。

該黨的旗幟鮮明:反對總統制和新憲法,主張建立蘇維埃政權國家。

再說詳細一些,就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實現人民政權、公正、平等、愛國主義、公民對社會和社會對公民的責任感、社會主義將在未來更新的憲法中出現,最終實現共產主義;同時贊成市場經濟和多黨制,反對土地私有化。


曾幾何時,俄羅斯共產黨的實力非常強,一度威脅到執政的普京、葉利欽。

在1995年12月第二屆國家杜馬選舉中獲22.3%的選票,取得158個議席,成為第一大黨。

僅僅是因為“團結”、“祖國—全俄羅斯”和“俄羅斯地區”聯合,它被迫退居第二大黨。

俄共最高領導人久加諾夫甚至在1996年的俄總統大選中,險些壓倒葉利欽,成為俄羅斯總統。

然而,隨著普京上任和俄羅斯經濟、政治的好轉,社會福利的普及,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俄羅斯共產黨開始潰敗。

久加諾夫與普京諾夫在2000年、2008年、2012年3次參加總統選舉,均遭失利,選票越來越低。


隨後,久加諾夫宣佈不參加2018年總統大選,推選了不著調的格魯季寧參選。

最終,俄總統普京以76.69%的得票率獲得連任,格魯季寧僅獲得11.77%的選票。

在最近一次俄杜馬選舉中,俄共得票率為19.20%,遠低於統一俄羅斯黨的49.29%。

同時,俄共的黨員數量也從1995年強盛時期的55萬人下降到目前的16萬人左右。

目前俄羅斯已經很少有人再支持俄共,主要倒不是因為什麼意識形態,而是認為俄共的主張荒謬,以及俄共並沒有領導國家的能力。



俄共在俄羅斯還有個響亮的外號“老年人俱樂部”。

相關調查結果結果:俄共黨員的平均年齡大約在50-60歲之間,黨員群體大多為社會底層生活困難的工人和退休人員。



其實為什麼俄共會有如此慘狀,也很容易理解。

普京有一句名言,代表了幾乎所有俄國人的心態:我們在近70年的時間裡走入了一條死衚衕,偏離了人類的康莊大道。無論承認這一點有多麼痛苦,經濟意識的理想化扭曲了最基礎的財產關係,導致我國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忘記過去,就意味著沒有良心,但要想回到過去,就意味著沒有腦袋。


分享到:


相關文章: